导航:首页 > 椎间盘 > 椎间孔镜椎间盘镜

椎间孔镜椎间盘镜

发布时间:2020-04-25 12:52:22

1、椎间盘镜还是椎间孔镜,能治疗腰突吗

找个有这技术的问问。
解放军421医院骨科治疗腰突还是可以的。

2、椎间盘镜的治疗原理

可除去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等神经致压因素,从而获得根治的疗效。本系统具有高度清晰的观察性能、灵活稳定的固定装置和精心设计的手术器械,便于医生顺利、高效地开展治疗。现在,后路椎间盘镜不仅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以治疗侧隐窝狭窄、中央管狭窄等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椎间盘镜是光学纤维导光的直管式医用内窥镜,镜体与导光束为分离式。本镜主要用于后路微创式椎间盘突出症切除术的镜下监视,以更好地观察微小的、易忽略的病变,使手术更加彻底,并减小手术创伤。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纤维将光束传到内窥镜物镜前端,照亮被观察物体,然后依靠透镜的成像、放大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从而观察深部微小病变。
椎间盘镜的优点:
◆适应症广,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伤口小(约1.5cm)、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安全性能高,镜下放大60倍,可清晰分辨镜下组织,避免神经根损伤;
◆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进行门诊手术;
◆综合治疗费用降低;
◆患者接受程度高;
◆高清晰视野,便于处理易于忽略的病变;
◆全手术过程记录,方便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专家预示,后路椎间盘镜将是继关节镜、膀胱镜及腹腔镜之后能够在临床上普及的内窥式治疗镜系统,该技术将彻底取代侧路椎间盘镜技术!
椎间盘系列产品
臭氧治疗仪 射频治疗仪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日本八光穿刺针 c型臂 椎间孔镜 吸治疗仪、
医用臭氧是国内唯一有三类注册证可以连续24小时工作的设备,射频治疗仪也是国内唯一可以采用双极治疗设备,半导体激光采用810 与 980两种波长,日本八光针是国际公认质量和韧性最好的,c型臂在国内是唯一采用全自动操作程序。公司可以 采取打包方式或单品种采购,保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售后最完善。也可以采用合作分成或我们单独投资的方式。
椎间盘镜又叫椎间孔镜
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骨科中心在率先引进椎间盘镜技术后,脊柱外科组专家组建了椎间盘镜临床研究队伍,2010年公布了椎间孔镜的临床报告,其报告结论为JOIMAX经皮椎间孔镜结合THESSYS技术独立操作,成功为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了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多数患者术后症状可即刻缓解如常人,三天内即可下地出院。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特殊的外侧椎间孔入路途径,在内窥镜监视下摘除椎间盘突出组织,比通常的后路手术创伤小。典型的椎板切除术为了接近目标点,必然对脊柱稳定重要作用的结构造成广泛破坏,这通常要求立即进行脊柱融合。相反地,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专利的扩孔器和相应的医疗仪器,逐渐扩大椎间孔,完全摘除任何突出或脱出的碎片以及变性的炎性髓核。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3、椎间孔镜和椎板间镜的比较谁更好

首先这个提问是不科学的。因为作为一种技术,在脊柱微创这个领域还没有最先进这种说法。比较而言,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领域发展较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诞生了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侧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PELD)、后路椎间盘镜(MED)、激光(PLDD)、针镜及后来的椎板间镜、二代椎间孔镜、射频纤维针镜、纤维椎间孔镜等。2010年颈椎间盘镜也问世了,虽然时间有先后,这不能说明什么技术是先进的、什么技术不先进这个问题,只是人们在实际中对技术的理解和总结不同而已。总不能说颈椎间盘镜就是最先进的技术吧。PLD技术是盲切(和内窥镜影像相当而言),不能针对突出物实行摘除,只能经盘内进行所谓减压。即使如此,其疗效还是不错的,目前使用这种技术的还大有人在。特别是在颈椎间盘镜没有问世的时候,PLD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微创治疗技术。德国胡兰德在杨氏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大了手术器械通道,操作上采用椎间孔入路的方式,这就是后来的椎间孔镜。以提斯技术为代表的椎间孔镜能够摘除突出的髓核,应该说在杨氏镜技术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但过于粗大的内窥镜直径限制了其技术的发展,进入椎间孔必须先进行椎间关节的打磨,多数人认为这是危险和不必的。其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的能力也较弱,鲜见成功的报导。MED即后路椎间盘镜克服了椎间孔镜的弱点,从椎板间入路进行操作能成功的处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处理脱垂游离的髓核也较为简单。由于其较大的手术切口(大约20mm)和术中出血难以有效解决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MED伤害较大的特点不为非专业的脊柱科医生喜爱,专业的脊柱科大夫更钟爱可以灵活掌握的传统小切口技术。这些技术特点启发了开发人员,新型椎板间镜应运而生就不足为奇了。灵活的椎板间镜在手术切口上可以运用自如。改进后的后路技术即椎板间镜技术既可以采用经皮穿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小切口并支持脊柱其他微创技术和镜下内固定等,操作简单安全。这种灵活的技术应该是目前脊柱微创发展的方向,即所谓最先进的技术吧。值得一替的是,针镜技术目前发展迅速。这种模块化设计的产品使用方便灵活,具有上述技术的所有有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中国特色的技术必将大放异彩。至于射频、激光、臭氧、溶盘等,前文有所提及,这些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微创技术。其不能准确针对病灶治疗或者不能成功处理病灶的特点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溶盘甚至是一种即将淘汰的技术。但这项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易掌握,在非专业的脊柱医生和基层医生中仍然享有市场。但过份商业化的神化这些技术是有害无益的。

4、腰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以及开放手术相比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腰腿痛是中国常见多发病,很少有成年人没有受过腰痛的困扰,一部分人由于严重的腰痛或者伴随下肢放射痛来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之后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情况下,开放手术是指在背部后方相应的手术部位切开3-5cm的皮肤切口,随即深入切开背部肌肉,显露出椎板,再用专门的器械将椎板咬一个小窗,显露出椎管与神经,随后进去把神经牵开,显露出下面的突出椎间盘,再将椎间盘切除,最后逐层缝合组织,结束手术。整个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盘镜手术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开放手术。它只需要2cm的切口,然后将一个工作管道放置到椎板表面,随后的步骤与开放手术一样:椎板开窗——牵开神经——切除椎间盘——缝合组织——结束手术。整个手术同样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有两种入路,一种是从背部侧方,一种和椎间盘镜手术一样,从背部后方。无论那种方式,都是以穿刺的方式直接进入椎间盘突出部位,逐步建立工作管道,通过这个直径约为0.6cm的工作管道,放入同轴内窥镜,在内镜直视下观察椎管内情况,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由于工作管道仅0.6cm直径,所以手术切口也仅需要约0.6cm,基本保护了所有椎间盘外的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身体额外损伤。整个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即可。对于以上三种手术方式,可以简单归纳如下(当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1.开放手术基本可以被椎间盘镜手术取代。因为两者原理一样,而后者创伤更小。2.如果可以选择椎间孔镜手术,就不选择椎间盘镜手术。因为椎间孔镜手术的损伤还要远小于椎间盘镜手术,很多病人术后疼痛立刻消失并立即可以下地行走,椎间盘镜手术后很少能达到这样的条件。3.不是每一个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都可以做椎间孔镜手术,有些突出伴钙化,或者腰椎管严重狭窄的病人就不合适。具体情况需要医生进行判断。4.开放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可以将还没有突出的椎间盘也切除一部分,这样减少了椎间盘再突出发生的概率。椎间孔镜手术由于管道细小,很难做到既切除突出椎间盘,又将未突出的椎间盘切除,所以突出复发率应该会略高于开放手术和椎间盘镜手术。话说回来,椎间盘具备了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多了将导致椎间隙加速狭窄,腰椎老化提前出现,这是很多老年性腰痛的根源。所以到底切不切未突出的椎间盘,切多少,医学界还没有定论。我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将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切掉,不压迫神经的椎间盘则保留(哪怕在形态上,它也可能表现为轻微突出)。但这仅仅是理想,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后,我个人的观点是:尽量采用最小创伤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椎间孔镜不椎间盘镜,能椎间盘镜不开放手术。只切引发症状的突出椎间盘,如果从此痊愈,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复发,则再次选择最小创伤的方法进行手术(越微创的手术,重复实施对人体的影响越小),痊愈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如果无效,则升级为创伤较大的手术,直至取得相应的好的疗效。

与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