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椎间盘 >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发布时间:2020-04-21 04:57:31

1、腰间盘突出可以做手术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理疗和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4)支持治疗 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
(6)髓核化学溶解法 利用胶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害神经根,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或使突出的髓核变小从而缓解症状。但该方法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2.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2)手术方法 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椎间盘突出症最佳的微创手术方式有哪些?

1.经椎间孔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此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为关节镜或内镜下可视化手术。神经血管结构要获得满意的显像需要在手术开始正确放置器械到后外侧纤维环临近椎管的部位。与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技术。
2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PLDD利用激光汽化导致椎间盘空化、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而缓解疼痛,适应证包括纤维环完整的包含型椎间盘突出伴与椎问盘病变节段相符的根性症状,对非包含型或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则不宜行PLDD。其并发症少见,有椎间盘炎、神经根损伤等可能。
3椎问盘内电热疗法(IDET):
又称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经插入椎间盘内的绝热导管引入可屈式热阻丝至纤维环内层的后外侧部、后部,加热收缩纤维环内表面胶原纤维、浇灼肉芽组织、凝固神经纤维。适应证为持续性腰痛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直腿抬高试验阴性、MRI未显示神经根压迫、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加重的椎间盘内破裂型椎间盘源性腰痛。在操作中导管常不能穿过后部纤维环中线至同侧纤维环后部,此时同侧纤维环后部成为热疗的“盲区”。IDET禁忌证有椎间盘感染、再手术、脊柱不稳、恶性肿瘤,椎间隙狭窄超过75%,而肥胖则为相对禁忌证。
4臭氧髓核氧化术(已基本淘汰):
臭氧能使髓核水分丢失、发生变性、干涸、坏死、萎缩,从而解除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同时还具有抗炎及镇痛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降低了术后椎间盘感染及症状加重等并发症。
5化学髓核溶解术(CNL)(已基本淘汰):
木瓜凝乳蛋白酶可以使能保持髓核水分和紧张度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大分子解聚,从而降低椎间盘高度、减轻椎间盘膨出程度。化学髓核溶解术适用于有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MR1、CJ),和(或)脊髓造影明确为软性椎间盘突出、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禁忌证包括对番木瓜过敏、马尾综合征、怀孕、蛛网膜炎、游离型椎问盘突出、椎问盘炎、脊髓肿瘤、中央椎管或侧隐窝狭窄、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及脊柱滑脱等。
6经皮自动腰椎间盘摘除术(APLD)
Onik等设计的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削系统,透视定位下插入直径2.5mm套管,经套管引入直径2mm、长203.2mm的探针非直视下切割与抽吸椎间盘组织,抽吸和切割同时进行。适应证为纤维环完整的椎间盘突出和轻度髓核突出,手术不进入椎管,对突入椎管的碎片无效。

3、做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什么时候能下地?

不知你指的下地是什么意思,一般术后7天左右就可以在带医疗辅助器械的情况下扶墙走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手术,一般做的是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的手术方法,术后病人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患者需要佩戴腰围支具保护腰椎。,七天左右就可以回家护理,进行主动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左右能够恢复正常工作。创伤程度渐渐增大,恢复时间也渐渐增大。一般来说手术后2周拆线。一般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卧硬板床2-4周,2周后,可以看恢复情况。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的,3-6个月内避免腰部负重,逐渐恢复原来工作。

4、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9个月无效,需要手术吗?

您可以首先选择微创治疗微创外科是当前的趋势,尤其是在脊柱外科专业,手术治疗仍被大多数人作为最后的选择,除非存在明显地进行性累及神经系统。大多数患者和医生对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比较认可。然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外科医生相互之间,手术的微创程度差异很大。最常用的现代微创技术之一是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或者小切口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几种优势。较小的手术切口可以通过特殊专用小拉钩或者管状拉钩牵开肌肉来实现。许多医生使用内镜或者手术显微镜。为了损伤更小,沿着肌肉劈开或牵开肌肉。如今较小切口已经用于大多数显微椎间盘切除术。标准腰椎板切除术和椎间盘切除术在微创技术方面的改进包括较小的切口,较小的拉钩,外科技术(神经根的微创操作,纤维环的钝性开槽,游离碎片的取出,或者通过纤维环的缺损区取出碎片)。经椎间孔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此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为关节镜或内镜下可视化手术。神经血管结构要获得满意的显像需要在手术开始正确放置器械到后外侧纤维环临近椎管的部位。与髓核机械切除减压、化学髓核溶解或激光气化等技术相比,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针对性切除突出椎间盘碎片、减压神经根的技术。北京307医院骨科刘耀升2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PLDD利用激光汽化导致椎间盘空化、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而缓解疼痛,适应证包括纤维环完整的包含型椎间盘突出伴与椎问盘病变节段相符的根性症状,对非包含型或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则不宜行PLDD。其并发症少见,有椎间盘炎、神经根损伤等可能。

5、经皮内窥镜髓核摘除术;可以用于颈椎

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麓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用冰盐水冲洗有助于止血及防止神经再灌注损伤,术后及时使用激素和脱水药物亦有助于减轻再灌注损伤程度。

术后出现神经根性损伤的症状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脱水及大量的激素冲击治疗是常规方法,后期切开松解神经外膜的方法疗效目前不十分肯定,理疗及神经营养药物可以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所帮助。

1 5 脑脊液漏

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组出现了4例,占15 4%。尤其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作过胶原酶注射的病例,更易发生,应该注意如下几点:开窗进入时第1点靠近中线,这里有无效腔,特别在L3、4、L4、5,可避免撕破硬膜;第1点进入后可做黄韧带与硬膜潜行分离,松解和去除粘连带;牵拉神经根时应注意根袖与周围的粘连,应该仔细分离。如术中发现硬脊膜已破,可用明胶海绵压迫,关闭伤口应更紧密,拔除引流管也应缝合,术后应俯卧,头低足高位。如仍出现脑脊液漏,可置管引流〔3〕,同时加强抗生素应用防止感染。

1 6 椎间隙感染

较开放手术虽发生率更低,但一旦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本组发生1例。对椎间隙感染的原因还有争议〔4〕。预防应注意无菌操作、止血、冲洗椎间隙、术后引流及抗生素的预防使用。处理上早发现十分重要,患者疼痛缓解后加重、拒动,可无发热,患者抬臀试验、振床试验阳性,一般血沉升高,应马上使用大量抗生素、制动、轴线翻身,第2 d加用地塞米松,但不能长时间应用。对于经上述治疗无效、反复者,考虑经皮穿刺椎间隙冲洗〔5〕,只有极少的需病灶清除,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要长,一般在4~6周以上。

2 远期并发症
2 1 术后症状复发

这是MED术最常见并发症,本组出现8例,占所有并发症的30 7%,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从3个方面考虑。

2 1 1 手术中变性髓核取出量不够与后纵韧带下残留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朝跃〔6〕认为年轻人因活动量大,残余的髓核再突出的可能性大,应该尽量多取。而年龄大的患者活动量小,可少取。作者认为髓核的性状和变性程度是决定髓核取出量的依据〔7〕,对于术前MRI显示髓核脱水、变性不严重,仅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者,一般是病程短、起病急或年轻有腰部扭伤史的患者,术中将突出直接压迫物取出,神经根松弛即可;但对于MRI显示髓核变性严重、碎裂,合并后纵韧带钙化,CT片上见纤维环破口大、基底较宽者,一般是病程长、反复,治疗过程复杂的患者,术中需进入椎间隙掏取,应尽量摘除干净。在一些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的病例,变性髓核可向一侧脱出,也可以是脱出并附着于后纵韧带下并与之紧密粘连,没有完全取出,这样术后再次突出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熟练的“神经根下技术”和“后纵韧带下技术”可有效地达到彻底减压目的。

2 1 2 术后的康复及下床的时间

目前认为MED对腰椎结构破坏少,可早期下床,有的人认为第2 d可以下床,但作者认为在这个方面应适当保守些,因为纤维环的牢固再封闭需要2~3周,作者主张根据术中的情况不同指导病人在床上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相对卧床时间长些,同时避免过早扭曲弯屈及负重等动作有助于防止复发。

对于术后症状已缓解,有诱因或没有诱因再次出现了根性症状的患者,应行MRI或CT检查,一旦确认为再突出后,应果断再次手术,最好选择开放手术,本组8例复发病例经再次手术后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2 2 术后腰椎失稳症

较之开放手术,MED对腰椎骨性结构破坏少,从而对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亦相对较小。对于腰痛大于腿痛的患者,术前腰椎动力位片检查可以排除下腰椎失稳、机械性腰痛的存在,从而帮助确定手术适应证。最新开展的椎间盘镜下Cage置入术,既可去除变性、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又可解决腰椎失稳的问题,有望扩大MED术式的适应范围。

MED术者术前严格培训〔6〕、手术正规带教是避免手术失败的重要经验。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前50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技术成熟后出错的可能性〔9〕。因此,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助于初学者少走弯路尽快成熟,同时,正确、及时地处理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生技术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开林.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9):879 881.

〔2〕刘成,卡索,陈德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03,24(1):33 34.

〔3〕张海兵,王文军,易红卫.持续腰穿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1):656 657.

〔4〕宋超敏,赵吕国,蔚凡.腰椎间盘炎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23):1592 1593.

〔5〕刘雷,张聪,衡代忠.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后椎间隙感染[J].临床骨科杂志,2001,4(2):106 107.

〔6〕张朝跃,詹瑞森,彭耀庆.显微内窥镜椎间盘突出症镜下手术标准的探讨[J].中国内窥镜杂志,2001,7(6):23 24.

〔7〕王文军,周江南,余建民.经皮穿刺间盘镜下髓核分级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

6、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和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有什么不同?

不是一种手术.效果也不一样
从两都的名字就可以分析: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是把腰椎间盘部分摘除.腰椎间盘失去了一部分,影响了脊椎的稳定.

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是汽化椎间盘里面的部分髓核.保留椎间盘的完整性,不影响脊椎的稳定性

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我建议采用PLDD手术

7、什么是PIDD(经皮凝胶植入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凝胶植入椎间盘减压术是在欧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较好的治疗。局部麻醉后从后背将穿刺针插入病变的椎间盘内,注入凝胶,椎间盘内压力变小使突出来的髓核缩回的疗法。在亚洲,来日本国际腰椎医院就可进行治疗,医院拥有一系列尖端疗法,对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脊椎疾病,本院为患者提供不开刀,当天出院的治疗。

8、髓核摘除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PLD)是一项放射线介入微创手术。该手术以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为特点。我院自1992年12月~2003年3月行PLD1500例,对其中满3个月以上的1000例患者进行随访,优良率为85.6%。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及观察研究,我们体会到做好PLD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PLD的优良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Macanab四级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能正常工作和生活;良:偶有疼痛,能从事较轻的工作和活动;可:疼痛有些减轻,不能正常工作及活动;差:仍有术前同样表现,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1.2 病例资料 本组1000例患者,男663例,女337例,年龄18~75岁。对手术后满3个月的1000例病人随访,平均15.5个月(3~28个月)。

1.3 随访疗效结果 疗效:优级450级,良级406例,可96例,差48例,优良率85.6%。

2 护理

2.1 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1〕 、多发病,痛苦大,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这类病人多存有恐惧焦虑的心理,怕复发、怕瘫痪、怕家庭事业受影响等,心理负担很重。传统的手术方法由于风险较大,患者不易接受。当听说PLD是一种既痛苦小,又疗效高的先进治疗方法时,对手术疗效的期望往往过高,这种心理若不能正确引导,有时可转变为不利于PLD术后恢复的消极心态。因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可利用图片、模型等方式,详细客观地介绍PLD的原理、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使患者能正确认识PLD,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做好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要求患者平卧4h,以避免术后早期内出血形成血肿。嘱咐患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可致腹压突然增加的动作。术后3d可下床活动,强调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

2.3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腰部情况,如突然出现无诱因的腰部痉挛性疼痛,伴有低热及血沉增快,血常规大致正常,可考虑有感染。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卧硬板床、减少腰部活动,本组病例3例感染,经10余天的上述处理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术后效果为良级。如术后短时间出现手术局部肿胀、压痛、无发热,血像正常,应考虑有血管损伤,应确保引流管通畅,如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尿潴留,这与手术刺激交感神经反应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24h内的排尿情况,如发生尿潴留,应视病情给予注射新斯的明或导尿等处理。

3 出院指导

PLD术后1周可出院,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状复发率为60%~85% 〔2〕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对即将出院的病人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自我保护腰椎功能和锻炼方法,有助于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3.1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躺下,无论是站或坐,都不要使腰椎保持一个姿势过久,要做一下向前挺腰的动作,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弯腰过久,及搬抬重物,从地下拣东西时要先弯曲膝关节,再弯腰;如果发生了较剧烈的腰腿痛,若平卧在硬床上,可以在腰部垫一个小枕头,避免腰部悬空。腰腿痛急性发作时,可以用在局部用冰袋或热水袋(塑料或橡胶袋里放冰块或热水)敷。也可以用热疗器(如周林频谱仪或红外线灯等)做局部热疗,可以减轻和缓解症状。

3.2 腰椎功能的自我锻炼 锻炼腰背肌和腹肌,使之强壮,可以减轻由于腰椎退变而导致的节段性不稳,从而减轻症状。腰背肌锻炼的方法有两种。(1)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cm,这时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s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2)俯卧在床上,双上肢伸直放在身体两侧,上身用力抬起约10cm,同样坚持3~5s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腹肌的锻炼就是做仰卧起坐,每次做10次,每天3次。通过上述的锻炼方法,患者可以得到强壮的肌肉来支撑保护腰椎,从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9、锥间盘突出中央型的一定要动手术吗?拜托各位大神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史常为反复发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后缓解。疼痛可由于弯腰而突然加重,表现为突然的比腰痛更剧烈的腿痛。与腰痛的疼痛程度相当或比腰痛更严重(可见于许多病例)的腿痛是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放射性疼痛如腿疼很轻而腰痛很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应极为慎重。由于椎间盘突出而产生的疼痛通常是间歇性的,活动时特别是坐位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而劳累、打喷嚏、咳嗽时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两大类,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从简便的卧床休息到使用价格昂贵的牵引设备,所有这些治疗都报告了令人兴奋的治愈率,遗憾的是其结果大多未经科学论证。 保守治疗的适应征: (1)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 (2)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 (3)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保守治疗包括以下: 1 .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绝对一词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也有国外学者研究证明,绝对卧床2天比长期卧床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半Fowler卧位,或侧卧位屈膝屈髋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 2 . 持续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3 . 理疗、推拿及按摩:可使痉挛的肌肉松弛,进一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但应禁止暴力推拿、按摩。 4 . 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局部水肿,从而减轻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 5 . 硬膜外激素治疗:长效激素结合麻醉剂的硬膜外注射,是椎间盘源性和其他性质的腰腿痛对症治疗的好方法 我们建议此操作应在有复苏及监护设备的房间完成,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本法可用于门诊病人,但病人必须准备几个小时的恢复时间。 6 .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入椎间隙,溶解变性的椎间盘髓核,可使有手术指征病人中的3/4,免于手术而获得治愈。但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执行。 (二)手术治疗: 1 . 后路椎间盘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以后路为常用方法。有全推扳切除、半推板切除和部分椎板切除(即开窗)等方法。由于前二种对腰椎稳定结构切除较多,仅在少数情况下采用,通常以椎板开窗方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后路法具有直接摘除推向盘突出物和处理其他并存的神经根致压物等优点.并可在手术中能直接观察和研究病变特点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对并有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病人需要同时做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术。 2 . 前路腹膜外椎间盘摘除术: 前路经腹膜外椎间盘摘除术.椎间盘前部和侧方显露较清楚,可同时摘除相邻二椎间盘,并有利于合并下腰不稳者施行前路植骨融合术。 3 . 经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可应用小切口经椎间盘镜行椎间盘摘除,优点为:损伤小,恢复快;轻柔的操作硬膜囊和神经根;更好的区分解剖结构,减少操作损伤。 4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系近年临床上开展的新技术。其最大优点在于经皮穿刺,将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创伤甚小,技术较熟练者.操作速度较快。但需一定的设备,在技术上要求较高。国外报告的手术成功率在70%一90%之间,有的作者报告,不少病例术后仍有下腰痛症状,因而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回答者:塞上马檗下琴 - 魔法师 四级 12-12 10:01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适应证为: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比如象楼主所说的状况,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术后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摘除手术,是一种开展时间较长,疗效较为肯定的手术。但即使如此,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还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痛苦,有时甚至导致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医生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应对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一定了解。 (1)感染:感染是所有外科手术共有的并发症。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除可能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外还可能发生椎间隙感染。 (2)神经损伤:手术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内都有可能损伤神经根。 (3)大血管损伤:最常见的是经后路手术时损伤腹后壁大的血管。 (4)粘连与瘢痕:手术部位的神经根与椎板切除后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发生粘连与瘢痕,会留有腰痛或神经根放射痛。 (5)脊柱不稳:部分病人术后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拍腰椎功能性运动X线片时,有明显的脊柱异常活动。 (6)脏器损伤:血管损伤时可能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膀胱、输尿管或小肠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剖腹探查,及时修补受损脏器,以免发生腹膜炎。 当然,只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轻细准确的手术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就能尽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以减轻其不良后果。 60岁以上的老人一旦决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要到正规的治疗医院并且医患两方面均需为此做充分准备。 (1)医生应仔细研究患者病情,根据病人病史、症状、临床检查、X线片、MRI、CT、造影等临床资料,作出明确的诊断,选择最佳术式。同时还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有关手术的各种情况。 (2)患者应明确手术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取得最佳疗效。 (3)同其他大手术一样,术前应对心、肺、肝、肾功能及全身情况做仔细检查,并除外局部感染。另外还需检查血沉等常规化验项目。手术一般出血不多,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所选术式决定是否备血。 (4)术前手术区局部应用肥皂清洗,去除污垢。 (5)对腰3以上的椎间盘突出或腰椎先天发育异常者,术前应采用各种手段定位。总之,充分的准备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不能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较为完善和成熟,就疏于准备,以免增加出现意外情况和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影响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有些腰椎问盆突出症患者手术后,认为引起疾病的病灶已清除,身体即可恢复如正常人一样健康。其实,手术只是将腰椎间盆突出的那部分,也就是无法还纳回原位的那些突出物除去,是加速治疗进程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使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机体恢复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以利于患者进一步用其他康复手段来巩固和增强疗效。 手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手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床铺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时间约为4-5周.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切除组织范围而定。 ②手术后早期翻身应由护理人员协助,不宜自行强力翻转,以保证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愈合良好。 ③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合适的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如果手术中有植骨,则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个月,待植骨完全愈合后再下地活动。 ④在恢复期,患者要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并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以防止疾病复发。 ⑤手术后,脑力劳动者2—3个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工作应由轻到重,工作时间由短到长,并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成负重活动。 ☆补充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08例治疗效果.

采纳哦

与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