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c5/6、c6/7椎间盘膨出,这说明什么问题
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松弛,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5〕,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影大出2~3mm。因而在CT甚至MRI的报告中不断出现‘椎间盘膨出’的字样。椎间盘膨出是不是病理改变,能不能产生症状,如果有,是何症状,应如何处理?
椎间盘膨出与突出,病理上有严格区别。椎间盘膨出或膨隆应是椎间盘的正常退变,其纤维环完整。由于力学原因,膨出主要向前及两侧,掀起前纵韧带或骨膜,继而在其下骨化形成骨赘。椎体后缘发生者较少,如有可表现为椎体后缘有广泛地椎间盘影向后膨出,多数对称或两侧不对称,某些椎间盘可退变较重,因而其膨出也可较其他明显。正常椎管椎间盘膨出不应产生症状,当椎管有发育性狭窄或退变增生时,后缘的膨出可促成椎管狭窄症。如Verbiest〔6〕报告的195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中,就有99例存在椎间盘膨隆。柔软的和硬的膨隆在正常脊柱为3.39%,狭小椎管为39%,多发生在L3,4,及L4,5;绝对狭窄病例为29.2%,混合型为53.5%,纯相对型为100%。当遇到椎间盘有较明显的膨出,且确因膨出产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症状时,应称为椎管狭窄症,并按椎管狭窄症处理。如当椎间盘突出症作髓核摘除,则膨出将更重。
目前有的行经皮髓核切吸治疗椎间盘膨出,认为可减轻张力,从而减轻疼痛,其机制尚值得探讨。从理论上讲,髓核切吸后膨出不会减少反而可增加。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是因年龄增长,使韧带松弛、锥间盘老化、弹性降低,由外伤、劳累或风湿寒邪等因素所诱发,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不明显,严重多有下腰痛伴腿痛,甚至有间歇性跛行,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的运动与感觉障碍。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轻度膨出时表现为椎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
②重度时弥漫膨出的间盘边缘明显向四周均匀一致增宽,超出上下椎体边缘,但椎间盘仍然对称,没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椭圆形,可伴真空变性。严重时可造成硬膜囊受压狭窄,马尾神经受压。
2.MR表现:
髓核于T2加权信号减低,横断面示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并压迫蛛网膜下腔前缘呈浅弧形变形,较光滑,两侧较对称,对脊髓前缘一般无压迫。
[鉴别诊断]
需与椎间盘脱出鉴别。
治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填精补髓,行气止痛。
药物疗法
1:白芍30克、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木瓜、杜仲、牛膝各12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1个月,有效率达100%
2:处方:王不留行、桑寄生、川断、刘寄奴、伸筋草、鸡血藤、丹参、赤芍、桂枝各15克,延胡索、当归各10克,川乌、草乌各6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3疗程,有效率打100%
同志,我可是找了快300年了,不过绝对正确.
希望采纳.
谢谢.
2、椎间盘突出做了ct,有必要做核磁共振么?
你的结果不是很严重,核磁就不必要了,主要是要休息,睡硬床,有条件的话可做中医理疗。
3、腰椎间盘突出的突出有多少毫米,是不是要用核磁共振才能够知道?CT测不出多少毫米?
能测出来,64层以上的CT比1.5T的MRI看椎间盘要清楚。突出多少不重要,就看你有没有临床症状,有无马尾受压的现象?就是大小便失禁等,有没有侧隐窝狭窄?这些才是手术指针,没有手术指针的话,建议还是理疗为主。
4、核磁共振可以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你好,可以。MRI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
5、腰间盘突出照核磁有用吗
照核磁只起诊断作用,不起治疗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保守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间盘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
1、卧床休息:这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明,采用半抬高上身卧位,或屈髋屈膝侧卧位,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卧床休息使患病部位静止,也有助炎症消退。卧硬床,如能坚持治疗,一般 3-4 周内可望缓解。
2、牵引:经过牵引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复位。亦能明显缓解椎间隙和神经根的压力,从而缓解症状。
3、推拿、按摩和理疗:推拿、按摩和理疗可缓解肌肉痉挛,但如使用不当也可加重突出并使症状加重。
4、药物治疗: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对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也有一定帮助。适当应用利尿药亦可减轻神经根水肿充血。
5、硬膜外激素的应用:硬膜外注射药物,是治疗腰椎间盘原性腰腿痛的较好方法, 60-80% 近期效果良好,而长期效果亦可达 30-40% 。
6.骶管灌注疗法:从骶管以神经营养和消炎药配置的液体用滴注的方式将被压迫的神经根推离突出的椎间盘,从而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达。60-87%近期效果良好,而长期效果亦可达 30-50% 。
7.椎旁神经阻滞:将神经营养和消炎药注射到椎旁神经孔,缓解神经被压迫导致的疼痛。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疗法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然而仍有约 30-40% 的病员需进一步治疗。
二、微创治疗
微创疗法是在局麻下应用射频、臭氧及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术等物理方式将突出的髓核溶解或者摘除的方法。从而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的特点。
1、经皮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术:利用能够放大64倍的镜下电视手术监控系统,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
2、经皮射频髓核消融术:使用一根直径为0.3毫米的射频刀头,在X光监控下将髓核溶解。
3、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使用一根直径为0.5毫米的套管针穿刺至椎间盘中央,注入一定浓度的臭氧,溶解髓核。
三、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1、只有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2、决定手术治疗前,术者和患者均应了解手术仅能消除症状而不能治愈椎间盘病变,使之恢复正常;3、术后脊柱仍应注意保护,不宜作反复弯曲、旋转活动,特别应尽量避免在脊柱屈曲位搬运重物。
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有什么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髓核脱水退变,使其MR信号减弱。在矢状位片中,髓核的大小、形态以及信号强弱均可以得到清楚地反映。在正常情况下,髓核的后缘应不超过相应的核体的边缘,其信号强度均匀。当椎间盘发生退变而突出时,MR信号将减弱。信号的强度越低,表示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越重。在退变较轻时,髓核表现为MR信号强度减低,伴有椎间盘向前或向后均匀膨出,但一般不超出椎体后缘,且边缘比较光滑。进而,随着退行性变的加重,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髓核MR信号进一步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向后突出超出椎体后缘。在有些患者的矢状位像上,可以看到脊柱后方的脂肪白线受压中断。由于核磁共振技术成像的高清晰度,大大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确诊率。目前,在一些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依靠临床检查及核磁共振图像,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方案,避免了患者在术前再作椎管造影之苦。但对于部分腰骶角不明显,或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者,在定位上有一定困难,仍须结合腰椎平片或CT片仔细分析,切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