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椎间盘 > 椎间盘中髓核最易突出的方位是

椎间盘中髓核最易突出的方位是

发布时间:2021-03-16 21:28:41

1、椎间盘最易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部位

你好,一般弯腰用力时候比较多,腰椎部位多发的。

2、腰4\5椎间盘大致在哪个位置

临床上以腰4~5、腰5~骶1为腰椎间盘最易突出的部位,因为腰4~5及腰5~骶1承受的压力最大(承担身体重量的60%左右),活动度最大。
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在左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较多的人为右利势,在运动和体力劳动时,由于右手用力者的右侧腰背部肌肉紧张力较强,椎间盘相应在右侧所受的压力较大,因此,挤压的力量传导至左侧,可使左侧纤维环撕裂,并将髓核挤至左侧而造成突出。

3、椎间盆突出的详细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一组症状。

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由于腰椎下部活动度大,承受应力也大,故约80%的椎间盘突出症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其中50%~85%的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病因病理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有损伤、创伤、劳损及受寒等。

(1) 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

人过20岁左右以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就已经开始,纤维环变性、增厚、弹性减小;30-40岁时椎间盘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势向胶原化,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最快,软骨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而纵贯椎骨内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到第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腰椎间的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因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差,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

(2) 外伤

外伤及积累劳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虽生理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脱出是指髓核仍被纤维环外层的部分纤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已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韧带之外,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积劳成损时,髓核长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响纤维环的营养供应,,致使纤维环损伤而不易修复,久之使退变的椎间盘薄弱点出现小裂隙。此种裂隙,多出现在纤维环后部,又涉及到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3) 受寒:

椎间盘受寒后使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的内升高,特别对于已又变性的椎间盘,更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

突出前期:髓核因退变或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变形的纤维环可因反复的损伤而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此期病人有腰痛或腰部不适。

突出期:当椎间盘压力增高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裂隙处突出。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产生放射性下肢痛。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突出晚期:腰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时,椎间盘本身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神经根损害变性;继发性黄韧带肥厚;关节突间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

隆起型:突出物多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

破裂型:突出物不规则,呈碎片状或菜花样,常与周围组织粘连。

游离型:常因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经破裂处突出,游离到后纵韧带下并进入椎管。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目前临床上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突出、后方突出、侧方突出、四周突出、椎体内突出,以后方突出多见。后方突出又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

旁侧型:髓核突出后位于椎管后侧,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根性放射痛。根据突出物的顶点与神经根的关系,旁侧型又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中央型:髓核从椎间盘的后方中央突出,通过硬脊囊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而引起神经根或马尾经的损害。根据髓核的位置,中央型又分为偏中央型和中央型。

临床表现

本病又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

(1) 腰部疼痛: 几乎所有患者患部有此症状,主要表现在下腰 劳累后加重或者较长时期取同一姿势时腰痛亦加重,但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减轻,若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压迫神经根,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造成缺血性疼痛,则疼痛突然骤发,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呈痉挛性剧痛。

(2) 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 疼痛主要沿臀部,经大腿后方至小腿后方或至外踝及足趾开始为钝痛逐渐加重,少数病人可出现由下往上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多为一侧,如系中心型突出或多发性突出亦可为双侧。突出物大,病情严重者,坐骨神经痛亦严重;痛轻者,病人可忍受;痛重者,如闪电状,病人稍一活动不慎即发生。当咳嗽、喷嚏用力憋气时,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后期常以腿痛重于腰背痛。这是腰骶神经受累为主要矛盾。

(3) 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 下肢麻木一般与下肢放射痛伴随出现。临床上有主观麻木和客观麻木之分;主观麻木是患者感觉腿及足背部发麻发木,像千万条小虫爬行一般,但用针刺检验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完全一样;客观麻木、用针刺皮肤时,其痛觉减退与其他部位皮肤感觉不同。

(4) 步行困难: 病人行走困难,不愿迈步,少数病人步行较久后,感觉腿部麻、胀、痛难忍,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发生与椎管狭窄症一样的神经性间歇性破行。

(5) 肌肉瘫痪和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表现为足下垂;症状重,病程长者,多有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缩更为明显,从外观上看肌肉容积变小,造成下肢肌肉萎缩。

(6) 马尾综合症: 常见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无力,有时坐骨神经痛交替出现,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表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女患者又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现阳痿。

(7) 功能受限 病人除步行困难外,为了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再加上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常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站立时,身体倾向一侧,患侧骨盆上升,髋膝关节微屈,足掌着地,体重主要落在一侧。下蹲动作困难,不能自己系鞋带,喜侧卧,髋膝半委屈。从椅子上或从床上起来时,需用双手托腰缓慢起来。

化验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理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诊断和鉴别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两大类,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五花八门.从简便的卧床休息到使用价格昂贵的牵引设备,所有这些治疗都报告了令人兴奋的治愈率,遗憾的是其结果大多未经科学论证。

保守治疗的适应征:(1)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2)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3)X线 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保守治疗包括以下:

1 . 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绝对一词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也有国外学者研究证明,绝对卧床2天比长期卧床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半Fowler卧位,或侧卧位屈膝屈髋并将一枕头垫于两腿之间,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

2 . 持续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3 . 理疗、推拿及按摩:可使痉挛的肌肉松弛,进一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但应禁止暴力推拿、按摩。

4 . 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局部水肿,从而减轻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

5 . 硬膜外激素治疗:长效激素结合麻醉剂的硬膜外注射,是椎间盘源性和其他性质的腰腿痛对症治疗的好方法 我们建议此操作应在有复苏及监护设备的房间完成,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本法可用于门诊病人,但病人必须准备几个小时的恢复时间。

6 .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溶解酶,注入椎间隙,溶解变性的椎间盘髓核,可使有手术指征病人中的3/4,免于手术而获得治愈。但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执行。

(二)手术治疗:

1 . 后路椎间盘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以后路为常用方法。有全推扳切除、半推板切除和部分椎板切除(即开窗)等方法。由于前二种对腰椎稳定结构切除较多,仅在少数情况下采用,通常以椎板开窗方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后路法具有直接摘除推向盘突出物和处理其他并存的神经根致压物等优点.并可在手术中能直接观察和研究病变特点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对并有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病人需要同时做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术。

2 . 前路腹膜外椎间盘摘除术: 前路经腹膜外椎间盘摘除术.椎间盘前部和侧方显露较清楚,可同时摘除相邻二椎间盘,并有利于合并下腰不稳者施行前路植骨融合术。

3 . 经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可应用小切口经椎间盘镜行椎间盘摘除,优点为:损伤小,恢复快;轻柔的操作硬膜囊和神经根;更好的区分解剖结构,减少操作损伤。

4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系近年临床上开展的新技术。其最大优点在于经皮穿刺,将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创伤甚小,技术较熟练者.操作速度较快。但需一定的设备,在技术上要求较高。国外报告的手术成功率在70%一90%之间,有的作者报告,不少病例术后仍有下腰痛症状,因而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并发症

预后预防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防作用。

4、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何处?髓核易向哪个方向突出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一般在第五腰椎和第一骶骨之间的腰间盘,髓核一般向后突出压迫脊髓,所以这种情况我建议你结合本身的临床症状以及腰间盘CT来看看严重程度,然后来选择治疗方案,平时需要卧硬板床,情况就会好转的。

5、简述椎间盘的位置,结构及易脱出部位,方向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6、腰椎间盘突出具体位置在哪里

首先要知道纤维环、髓核是椎间盘的组成部分,依据纤维环断裂、髓核裸露在外的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也不同。当腰椎间盘纤维环没有完全断裂的情况被称为椎间盘膨出,当完全断裂髓核裸露在纤维环外后,才叫做腰椎间盘突出。另外腰椎疾病还有一种叫做椎间盘脱落,是指椎间盘整个都不在正常位置上,属于移位。

腰椎间房突出之所以有疼痛感,是因为椎间盘周围密布着各种神经。当其发生变形后,压迫到神经会感到疼痛,而疼痛感也有可能来源于神经炎症,炎症也有可能是曾经变形造成的。人体的神经是串联的,尤其在腰椎附近的神经,更是连接了坐骨、大小腿、脚掌等等地方的枢纽,在这个地方能引发别的地方的疼痛。

7、腰间盘破裂后髓核易突向什么地方

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将突向何方,这个间题主要是由于作用于椎间盘上的外力方向以及椎间盘周围组织的结构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动、甚至习惯动作,大多是脊柱前倾,向前或向两侧弯腰及旋转身体等。这样一来,腰椎前半部常受压力的作用,后部椎间盘的纤维环常受拉力的作用,这两种作用力的方向是将髓核向膜椎的后方椎挤。其结果是造成纤维环的后侧半既受牵拉,又要受到髓核对它的冲挤,天长日久,便会导致纤维环后部退变、断裂,髓核便沿裂麟脱出而形成眼椎间盘髓核突出症。由此可见,腰椎间盘之髓核多突向后方。但在临床上所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向后方正中突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突出仙核的后方是后纵韧带,该韧带紧贴椎体后侧下行,中间部分非常强厚,而两边则相对薄弱,所以突出的随核难以将中间部分顶起.追使其从两边薄弱的部位顶起或穿破。因此,髓核突出的方向多向后方两侧突出。这种侧后方恰是神经根所通过的部位,这样,就形成了临床上最多见的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个体差异,后纵韧带相对较薄弱,或暴力方向过于垂直,致使髓核向后方正中直接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突向椎管,挤压硬膜囊,这就是临床所谓的“敌型腰突症”,也就是中央型腰突症。因为髓核突出的方向是后侧正中央.压迫的是硬膜囊内的脊健,而不是神经根。脊髓型或称中央型由此而得名。此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仅占少数。

8、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什么位置?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 ~腰5 及腰5 ~骶1 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阶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 ~腰5 及腰5 ~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 ~腰5 及腰5 ~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在临床工作中亦不难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多地影响左侧,这是因为在人群中右力的人占绝大多数,右侧腰背肌较左侧强健,故容易导致左侧纤维环撕裂,近而引起髓核组织向左侧突出并引发症状。

与椎间盘中髓核最易突出的方位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