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黄附子汤与温补汤的病因、病机、治法、临床表现的比较
病机就不懂怎么来说,一源起探讨一下吧!从组方成分来讲,大黄附子汤组方之意,取辛、附大热,大黄用意不在寒,在其攻下(推动)之力,方内药力全是烈药,故治暴寒暴积,注意一个暴字(其中有的起因可以积聚很久,但发作时暴烈),其表现为病起急且激烈,如大痛,大汗淋漓面色发青,甚至打混等,故本方主治六腑之寒积,因人体唯六与外相通,所以方中有大黄。如寒在脏及其它经络则不必要用大黄。 温补汤则治只要由于气血虚感有寒或本身火少,血流慢,久而久之在体内积而不通(其实还未到积的程度,因方中多行气药),其发病时没上方的激烈,或痛中兼有胀,其人面色白或带小许青,气短懒言,故本方主治气血。两方比较,一方治急病实寒且痛甚而病在腑者,二方则治慢病虚寒而病在气血者。
2、风寒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吃什么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是否成立?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诊断需要 a.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b.查体突出间隙棘突间或偏一侧压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 c.受压神经根支配区感觉或运动、反射改变 d.CT检查所示突出部位与临床查体相吻合。排除肿瘤或其他病变 现在很多患者都拿有突出椎间盘的片子来找我求良方,其实其中30%以上的患者并不是椎间盘源型的腰痛,他们多因软组织损伤、炎症源性腰痛、骨质疏松症、甚至于肿瘤源性的腰痛被医生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如果你确定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那么建议你最基础的治疗是卧硬床休息,在有效的控制疼痛的基础上配合医生针对你的脊柱及椎旁软组织情况做出的功能锻炼方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对你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 至于中医方剂都是针对患者具体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情况不同而制定的具体化的药物配比,没有你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凭空开出的方剂最好不要吃,哪不是真正的中医干的事情。 我只能告诉你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常见的风寒湿痹(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附子汤加减)、湿热痹阻(三仁汤加减)、气滞血瘀(复元活血汤加减)、肾阳虚证(右归丸)、肝肾阴虚(左归丸),根据辨证不同而处方完全不同 至于要加什么,减什么,具体方剂里每一味药的剂量都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在当地找一名真正的中医看看再说,不是网络上求所谓的秘方
3、大黄附子汤合黄连温胆汤怎样服用?
[主治]面色抄萎黄不华,精神袭疲惫,少尿或尿多清长,或见浮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体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弱。
[处方]附(先煎)9克,大黄9克,黄连6克,半夏9克,苏叶9克,竹茹12克,陈皮9克,茯苓15克,人参6克,黄芪15克,桃仁12克,益母草20克,白芍12克。浮肿尿少者,可加车前子12克,猪苓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4、腰椎间盘突出有谁有良方,偏方也可以。
中医将腰腿痛一症分为如下若干证型,其特点如下:
寒湿型
腰痛时轻时重,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肾培元,驱寒通痹。 处方:熟附子、桂枝、木瓜各10g,川牛膝、白芍各15g,生黄芪、鸡血藤各30g,淡干姜、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湿热型
腰痛,伴有热感,腿痛为胀痛或跳痛,小便浊黄,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祛风散寒化湿,补肾活血。 处方:桑寄生30g 独活25g 秦艽20g 防风15g 肉桂10g 细辛3g 茯苓15g 泽兰15g 狗脊20g 杜仲15g 麻黄10g 牛膝15g 木瓜15g 五加皮15g
气滞阻络型
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可受累。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涩。 治法:宜补其气血,畅通血脉,方药可选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健运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12g,乳香、没药各9g,三棱、莪术、伸筋草各10g,全蝎、祁蛇各3g,川牛膝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瘀血内积型
:腰腿痛,痛有定处,双下肢麻木重着,腰部僵硬。舌质紫暗,瘀斑,脉涩不利。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处方:处分:当归20g 牛膝15g 枳壳10g 三七10g 红花15g 没药15g 五灵脂10g 酒制大黄15g 骨碎补30g 续断20g 元胡15g 香附10g 土鳖虫15g
肝肾亏虚型
腰痛而酸软,双下肢乏力,腰痛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喜按喜压。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补肾阳,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选右归饮加减。 处方:制附子、桂枝各10g,熟地黄、山茱萸、川牛膝、巴戟天、续断、肉苁蓉、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各15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药:即外用的膏药,敷剂、喷剂、擦剂等,外用药的作用一般用来止痛,并且常见过敏现象。 中成药:姚氏通络活血胶囊 舒筋健腰丸
5、大黄附子汤的用量
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6、大黄附子汤的加减化裁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7、大长今里的附子汤是什么?
〖方源〗《金匮要略》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一》: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 三两 [9g] 附子 炮 三枚 [9g] 细辛 二两 [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方歌〗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附子(《本经》)
基 原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
原 植 物 多年生草本。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
采 集
夏至至小暑间控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按大小分别加工:
1、盐附子:较大者洗净,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表面出现大量盐粒结晶,体质变硬为止。
2、黑顺征:中等大者洗净,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洗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
3、白附片:较小者洗净,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药 材
1、盐附子: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2、黑顺片:以片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以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状者为佳。
成 分
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
药 理
1、致颤,强心;2、降压,扩张冠状血管;3、消炎;4、镇痛。
毒 性
致颤。
炮 制
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每盐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性 味
辛甘,热,有毒
归 经
心、脾、肾经
功用主治
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惊风,风寒湿痹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服。
宜 忌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组 成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8、大黄附子汤这味中药的来源是什么?
《金匮要略》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