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医院做了腰椎磁共振 影象表明L45椎间盘轻微突出.让医生看过片子后说我腰椎一点问题都没有.
非常 正确!按医生说的做!
2、核磁共振可以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你好,可以。MRI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
3、简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的表现
一、姿势的改变
椎间盘突出较轻的患者,在体态行动方面常没有明显异常,仅仅是感到程度不同的疼痛或酸困无力等不适而已。但突出较重者则可引起脊柱外形改变和肢体的功能异常。这种改变尤以腰椎间盘突出更为明显,出现蹶臂、弯腰、躯干歪斜、迈步受限或跛行等病理性体态。
二、脊柱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颈椎和腰椎都有一定弧度的生理前凸,但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椎间盘突出时,则出现生理屈曲度减小或变直,颈椎可出现后凸变形,腰椎在轴线平直的同时常合并有侧弯。这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患者必须本能地采取一些有利于减轻对神经根压迫,降低神经根被推挤或牵拉的张力,以缓解疼痛的自我保护性体位的结果。脊柱的生理性前凸消失,使轴线变直,可使椎间隙的后部增宽,减弱对椎间盘的挤压力;也可使后纵韧带的张力增高,阻止椎间盘组织过多地向椎管内疝出和使髓核向椎间隙内部分还纳;椎轴平直还可使黄韧带张力增高。这些变化都可起到增大椎管容积,以减轻神经根受压程度,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
三、脊柱活动受限
约90%以上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站立、行走、后伸、负重等向各个方向的活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尤以后伸时受限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前屈时使后纵韧带紧张度提高、椎间隙的后部增宽,突出髓核有一定程度的前移神经根的压迫有所减轻。但后伸时则相反,椎间隙的后部变窄,后纵韧带松弛,突出物后移,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
四、压痛及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红83%在病变椎间隙的棘突旁有压痛,颈椎间盘突出可向上肢入射,腰椎间盘突出则向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这对诊断及定位有重要意义。椎旁压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将神经根挤向黄韧带,若从椎旁施加压力于黄韧带时,神经根受到前挤后压而产生疼痛和放射痛。棘突旁局部疼痛是敏感性增高脊神经根受刺激所引起。放射痛是前支神经纤维形成的臂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因为这些受激惹的神经都变得比较敏感,有时压迫坐骨神经的分支,也可引起疼痛。
五、肌肉萎缩
部分重度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出现肌肉萎缩和肌办下降的改变。这一方面是由于神经根长期受到压迫引起下运动单位的损害所造成的神经营养性不良而继发的肌肉萎缩。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长期以减少患侧肢体运动来缓解疼痛而产生的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主要见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骶神经损害。
六、感觉减退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主观感觉到肢体或指(趾)麻木外,用针刺其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时,痛觉反应亦较迟钝,有少数病人感觉减退区域较广泛,甚至与神经定位支配区不相符,这可能与中央型突出压迫颈髓或腰2以下硬功夫膜囊内多根马尾神经以及无菌性炎症扩散累及相邻神经纤维或交感神经有关颈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症迫脊髓者,感觉障碍不仅反应在上肢,还可以出现下肢甚至躯干的感觉减退。
七、腱反射异常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腱反射常出现减弱、消失或亢进等异常,如肱二头肌反射异常提示颈5神经受累;肱三头肌反射异常提示腰4神经受累;踝反射异常提示骶1神经受压等等。
4、颈椎4.5间盘突出该怎么治疗,核磁共振片子上不是很严重,跑了多家医院答案都不一样,有说让做手术,有
朋友,和你说一下!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这个只是影像学诊断!和医生说的有差别,医生的诊断是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字之差!关键是看患者有没有症状!才决定需不需要治疗!人是直立行走,30岁以后就开始逐渐老化,退变!拍片子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突出,这是正常的,只要没有症状就观察好了!望采纳!谢谢!
5、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还是CT
要想明确到底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错位做CT就完全可以,
但是如若确诊是腰椎间盘突后,医生可能还会让你再做核磁。
CT主要针对硬件检查较好,一般用于骨折检查。
核磁则对软件例如“髓核”“神经”的检查更权威。
两种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6、腰椎的核磁共振成像图片....请专家帮我看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4/5和腰5/骶1比较明显,至于楼上说的占位木有找到呵呵,而且占位这个词不能随便说吧。
从这些片子的扫描部位和选择区域你这个是不是 腰腿痛拍的?看片子如果病人有腰痛加上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足的症状是正常的。腰椎的曲度变直、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希望能帮到你。
而且你应该介绍下现在患者主要症状,才好给些别的建议呵呵,有时候影像学和临床症状不是完全相符的
7、:磁共振腰椎平扫,各序列扫描示腰椎序列正常,生理曲线存在,腰5骶1椎间盘轻度向后膨出,相应平面蛛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主要症状】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问题解析】
正是因为你的核磁共振显示有腰5骶1的椎间盘突出,所以出现了臀部的酸痛,说明你还是需要及时到骨科去进行治疗。
8、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有什么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髓核脱水退变,使其MR信号减弱。在矢状位片中,髓核的大小、形态以及信号强弱均可以得到清楚地反映。在正常情况下,髓核的后缘应不超过相应的核体的边缘,其信号强度均匀。当椎间盘发生退变而突出时,MR信号将减弱。信号的强度越低,表示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越重。在退变较轻时,髓核表现为MR信号强度减低,伴有椎间盘向前或向后均匀膨出,但一般不超出椎体后缘,且边缘比较光滑。进而,随着退行性变的加重,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髓核MR信号进一步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向后突出超出椎体后缘。在有些患者的矢状位像上,可以看到脊柱后方的脂肪白线受压中断。由于核磁共振技术成像的高清晰度,大大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确诊率。目前,在一些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依靠临床检查及核磁共振图像,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方案,避免了患者在术前再作椎管造影之苦。但对于部分腰骶角不明显,或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者,在定位上有一定困难,仍须结合腰椎平片或CT片仔细分析,切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