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5/S1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您好!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腰骶神经根所引起的以腰腿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本病是多发生青壮年。腰痛是最早的表现,病变发展可出现经臀部并/或向下肢后方、小腿及足部放射痛。病情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往往因劳累和受凉诱发,咳嗽或打喷嚏而加重,卧床休息会减轻,此现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的特点。本病临床表现结合CT或MRI影像可明确诊断。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疗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锻炼、配戴腰围、牵引、推拿、理疗、封闭、针灸、拔火罐及中西药物内服外用等。另一类是手术疗法,即开刀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此外,还有一类介入治疗方法,如髓核化学溶解术,由医生向突出的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使髓核溶解,代替开刀,达到治疗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强调综合治疗,急性期应以缓解神经根水肿和减轻疼痛为主,恢复期要加强腰腹部肌肉的功能训练,避免受凉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建议您目前休息一下,去当地正规医院系统诊疗,关于如何保养,请进入我的网站查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一文,祝健康快乐!
(眭承志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从结构特点上说明椎间盘突出可能发生的途径
什么意思?如果是说什么情况可以发生椎间盘突出的话,首先椎间盘是椎体之间一个弹性组织,由外层纤维环和内层充满胶原和水分的髓核,以及上下软骨终板组成,可以想象为一个豆沙包,起缓冲压力的作用。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退变表现,就相当于人老了会有皱纹一样,通俗的说就是椎间盘老化了,当退变(老化)到一定程度,外围纤维环破裂或椎间盘受到突发巨大压力或长久较重负荷,就像挤压一个豆沙包一样,里面的馅就会往外跑,造成椎间盘突出,由于后方就是神经脊髓,通常会引起一些神经症状,发生在腰椎常见的就是脚麻、下肢放射痛等。
椎间盘突出只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表现,不代表椎间盘突出症,没有压迫到脊髓神经,没有临床症状的话,不必太过于担心。
3、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与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多发于青壮年,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较大。医学界一直没有停止对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追求,近年来象牵引整复术、胶原酶溶核术、激光减压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效果的取得与我们针对每个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其影像学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针对患者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施以不同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腰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膨出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病变纤维环没有破裂,髓核没有直接刺激神经根,纤维环向四周膨隆刺激到神经根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1.1 临床表现特点 发病缓,多有长时间的腰痛病史,腰部活动受限较轻,疼痛症状较
轻,但下肢麻木酸胀重,与天气变化有关,因此患者因长期疾病困扰情绪往往容易烦躁,又因活动受限不明显,患者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忽视腰部保护。
1.2 护理特点 做好心理护理,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
识,对过度焦虑的患者减轻其思想负担;对重视不够的患者应强调该病的发病原因以减少复发,尤其是年纪轻、工作压力大的患者。腰围固定,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负重及久坐,加强腰部功能锻炼,可以行倒走、船形运动等力量要求较大的锻炼。
2、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病变纤维环已经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
2.1临床表现特点 发病急,多有明显的负重扭伤史或受凉史,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及下肢疼痛症状较重,常处于被动体位,与天气变化关系不明显。
2.2 护理特点 在做好心理护理和系统健康教育的前提下,针对疼痛症状较重的特点,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处理,可在腰下垫一3-5厘米厚的软枕,以保持生理曲度,由受凉引起的患者可行火罐治疗或寒痛乐局部外用。急性期避免功能锻炼,勤翻身,避免褥疮发生。饮食上由于肠道蠕动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注意少食油腻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品,以免便秘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3、腰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脱出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病变纤维环已经破裂,髓核脱出,直接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一系列症状。
3.1临床表现特点 发病或急或缓,常常有过椎间盘突出病史,在扭伤或受凉后突然加重,活动明显受限,疼痛较重,有的伴有会阴部的麻木,甚至大小便障碍。
3.2 护理特点 本症患者痛苦大,思想负担重,因此应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最大程度取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患者仰卧时可在膝下垫一软枕,减小坐骨神经的张力。对有会阴部或下肢麻木的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采用针灸治疗,对有大小便障碍的患者注意清洁,避免尿路感染和褥疮发生。
4、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的椎管因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改变,导致椎管管腔变窄,卡压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4.1临床表现特点 最有特征的表现就是间歇性跛行逐渐发展到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痛。疼痛的特点多是胀痛、酸痛及行走后明显的疲乏感,一般无腹压增高时的放射痛。上述症状在行走、站立或劳累时可加重,而休息时特别是在前倾坐位或蹲位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4.2 护理特点 本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行走功能受限往往让他们感到沮丧或困惑,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明白发病机理尤为重要。同时施以针灸、推拿治疗,红外线照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免热量大量聚集,造成症状加重。
5退行性改变及侧隐窝狭窄 退行性改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赘的形成和骨密度的降低,骨赘在侧隐窝位置又造成侧隐窝的狭窄,从而刺激神经根引起神经根水肿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5.1临床表现特点 以腰部酸痛不适伴有患侧下肢的放射痛为主,病史较长的患者因神经根水肿减轻,表现为腰及下肢的酸痛不适,受凉、劳累后及阴雨天加重,休息得暖后缓解。往往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临床比较多见。
5.2 护理特点 本症患者可选用推拿针灸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建议患者在症状许可的前提下多参加康复功能锻炼,加强局部肌肉力量,避免受凉及扭伤,注意饮食多样化,适当补充钙质或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如:小鱼、牛奶、干酪、酸奶、芝麻、萝卜条、叶类蔬菜、 海藻类等。
6发育变异 发育变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椎隐裂、椎弓崩解等,这些发育变异引起的腰骶椎结构的异常,使患者腰骶部的受力结构发生变化,活动度、负重能力都低于正常人,因此这些变异往往成为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
6.1临床表现特点 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症状外,该症患者常有长期的腰部疼痛不适,活动度轻度受限,少年时常有遗尿病史。椎弓崩解的患者常伴有腰椎滑脱。
6.2 护理特点 对本症患者首先应进行有效的系统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发育变异是一种先天疾患,造成的后果仅仅是比正常人负重及运动功能弱,以减轻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提高腰骶部软组织的代偿功能。伴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应正确佩带腰围,防止因长期不当佩带引起腰部肌肉力量减弱和活动功能下降。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冬季可铺电热毯保暖,夏天避免睡过凉的竹席,在空调卧室内可选用腰部系带的长袍睡衣。
体会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逐步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影像学表现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每种表现的不同特点,辨症施护,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情表现,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牵引、药物、针灸、理疗、康复等不同的方法,尽快康复,并减少复发率是提高我们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
4、请问腰椎间盘膨隆是什么意思?和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不一样?
腰椎间盘突出:一、人体的脊柱一共有26块脊椎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尾椎1块。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生理曲度,共有四个生理曲线,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人体的生理曲度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人体的上半身重力和缓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震动对人体器官的伤害,其中人的腰部连接着上半身和下半身,支撑着人体上半身的全部重力,同时由于人体的腰部运动周围幅度大,易受伤的特点造成人体的腰部如果不注意保养就极易造成腰部疾病的发生。
二、椎间盘就是椎体与椎体之间的部分,是一种软骨组织,其主要有髓核、纤维环、软骨板(软骨板由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组成)组成。当不正确的站立姿势和职业习惯的影响使人体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就会造成椎体与椎体之间的压力长时间保持在超负荷的状态,椎间盘的长时间的受到挤压,和人体腹压的压迫,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就会造成椎间盘的损伤,后纵韧带的弹性势能的减弱和髓核的长时间的向后面的纤维环压迫。
三、人体的脊柱是人体神经传输的通道,当髓核长时间的向后面的纤维环压迫,就会刺激神经,使患者感到腰部的不适和疼痛。髓核长期的压迫纤维环产生腰部的病痛称为腰间盘膨出;髓核冲破纤维环的包围称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完全冲破纤维环的包围,而被挤压出来称为腰椎间盘脱出。
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就是要通过恢复人体的生理曲度,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腰间盘突出的目的。
1.传统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贴膏药、牵引、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方法,保守的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疗效短,易反复加重,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也不能使椎间盘还纳复位,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腰间盘突出。
2.手术疗法,创伤大、风险大、费用大,手术治疗通常就是摘除突出的髓核,这样就会造成患病部位的髓核的萎缩,使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和缓解运动对人体器官的震动的作用减弱,这样就会造成其他椎体间的椎间盘的承受的重力不均产生病变,引发其他椎间盘并发症。同时手术治疗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身体素质、性别、年龄、自然环境、经济的等因素。手术治疗是对人体髓核组织的一种破坏,对人体组织的破坏肯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患者可以权衡一下。
3.要间康顺势整骨疗法:要间康多功能脊柱治疗仪汲取物理疗法、整骨疗法、接触疗法、指压疗法的精华,自成一家成为“顺势整骨疗法”,巧妙地借助自身重力和人体生理曲线模型,二度顺势,整骨牵引,科学营造能量康复场,激活骨免疫,促进人体健康平衡。
顺势整骨疗法与传统的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本质区别是,顺势整骨疗法最终目的是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曲线,并且通过中医渗透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痛,促进人体脊椎的恢复从而治愈腰间盘等腰部疾病。
5、简述椎间盘的位置,结构及易脱出部位,方向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6、腰椎间盘的形态构造怎样?
腰椎间盘由透明软骨(也叫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纤维环由坚硬的密胶质纤维形成,围以髓核。
透明软骨板即椎体的上、下软骨面,在解剖上属于椎体各部分,但临床上与椎间盘病变密切,可视为椎间盘的一部分。透明软骨板作为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在椎骨发生过程中,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级骨化中心,其周围虽然成骨,形成骺环,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为软骨,5 岁以前椎体上下的骨骺和骨体相融合,软骨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可以承受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压力,只要软骨板保持完整,椎体就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液的椎间盘。
纤维环在上下透明软骨板的周围有一圈坚强的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成为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主要维持负重的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脊柱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纤维环作同心层排列,各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犹如肋间内外肌排列一样。相邻两层之间借黏合剂样物质相连,纤维环的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约宽一倍,后部各层较窄,层次少,相邻层的纤维接近平行,连接的物质较少,最内层的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成人纤维环由一系列板层构成,形成不完全的环,每个板层的纤维在两个椎体间斜行,并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过邻近板层的纤维,有的甚至垂直。纤维环相邻纤维层的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环连接相邻两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髓核在出生时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置有变化,椎体后面的发育较前面为快,因此至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体的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软骨样细胞组成,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其中有分化较差,不太致密的胶原纤维网覆以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这个多糖,硫酸软骨素由于其羟基能使髓核与水分结合,细胞间基质形成三维乳胶体系统。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残余,髓核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较偏后,并不绝对中心。髓核随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位置及形状,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颈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它为同质的基质,原纤维结构无一定排列。
7、椎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椎体之间的连接由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构成。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但与椎体连接疏松。
后纵韧带比较薄弱,位于椎体的后部,上起枢椎,下达骶骨,最上部延展为覆膜。
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除C1~2之间外,其他椎体之间包括L5与S1之间均有这种结构,因此成人的椎间盘总数为23个。
(7)椎间盘结构特点扩展资料:
椎间盘的功能:
1.椎间盘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同时也是脊柱运动和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2.能承受身体的重力,将施加于脊柱的力吸收并重新分布。椎间盘能保护和控制脊柱各种活动,有平衡缓冲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受到压缩或牵引后,能很快恢复原来形状。
4.正常椎间盘髓核各方面的压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间盘向各方向膨出。
参考资料:
椎体连接-网络
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表现为腰痛,反复发作,常伴有臀部疼痛。单侧坐骨神经痛:病人常在一次弯腰动作中如刷牙或从地上拾东西时,突发剧烈腰痛,不能挺腰和活动,并伴有坐骨神经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和小腿后侧向下至足部放射。在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重。多次发作后,少数病人可有两侧坐骨神经痛,并可伴有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
慢性和复发性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是本病的特点之一。病人腰部板硬,肌紧张,可向左或右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抬腿至20度—40度时,腿的麻痛感即加重。使用中医验方-腰椎*骨方世*贴-贴于腰椎间盘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腰椎间盘突出有非常独到的治疗作用。。
感觉、运动和腱反射改变:早期为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腰,神经根受累时,小腿前外侧感觉过敏或迟钝;骶,神经根受累时,小腿后侧及足外侧感觉过敏或迟钝。前者伴有趾的背伸乏力或不能,后者伴有趾的跖 屈乏力或不能。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