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造影术费用大概多少
这个呢,你还是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吧,不是很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所有呢也不要太担心了。
2、何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椎间盘内的软骨黏液蛋白质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逐渐缓慢地演变成胶原或纤维组织,而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正是通过在椎间盘内注入某种药物,来促进这种生理过程的发生,使髓核分解、变小,解除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压迫。它不同于一般的非手术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十分独特的一种方法。
到目前为止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中被采用的药物主要有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胶原酶,这两种酶对椎间盘组织都有很强的选择性,其中木瓜凝乳蛋白酶能迅速减少髓核的水溶性蛋白质的分子量及黏稠度,使之溶解,而胶原酶则能溶解髓核和纤维环。它们对椎间盘以外的组织,如后纵韧带、椎体及软骨都没有什么影响。
治疗前,可将地塞米松5mg 溶于50%葡萄糖溶液60ml 中静脉注射,以预防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治疗中,在X线造影定位下将适量药物注入病变椎间隙即可。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隙存在突出,则可将药物分散注入多个椎间隙。注射药物后,应嘱患者立刻平卧休息并给予密切观察,这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敏反应。
患者可能感到腰痛并持续2 ~ 3 天,但术后第2 天即可下地活动。
治疗后1 ~ 6 周即可恢复一般工作,3 个月后可从事重体力劳动。
3、腰椎间盘突出确定,现出现症状符合坐骨神经痛,还用作脊髓造影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的,只要做核磁就可以了,不用做脊髓造影,多数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4、椎间盘内紊乱怎么治疗
可以点穴、按摩治疗,到推拿科看一看。
5、冠脉造影术后观察与护理
冠心病是常见病。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心血管界有一个规矩叫“能吃药的不放支架,能放支架的不做搭桥”。
这里,放支架就属于内科介入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由心脏内科大夫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在X线下通过造影剂显影进行的。介入治疗创伤小,从外表看只有局部一个小的穿刺点。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医生通过穿刺患者下肢的股动脉进行手术。
近年来,经上肢的桡动脉介入治疗异军突起,成为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另一种入路方式。该方法因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压迫方便,所以患者可以走着离开手术室。这种方法也可以解决伴有严重慢性腰肌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以及不能卧位排尿而术后需插导尿管并需家属陪护病人的生活难题。
中国有1.43亿老年人,其中11%患老年性疾病且为多脏器疾病,手术的并发症风险高,卧床时间稍长就容易出现静脉血栓,严重者引起肺动脉栓塞甚至猝死,所以老年冠心病的诊治,采用经上肢的桡动脉介入方法更安全。
由于上肢的动脉相对细小,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所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需要严格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医生需要更多的技巧、更长的学习曲线。可以说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把方便留给了患者,而把困难留给了医生自己。病人不需要轮椅或平车推出手术室,可以自行走出手术室,无需24小时卧床,减轻患者痛苦和家属照顾,也无需使用近4000元的缝合器,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若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住院费用明显降低。而且经股动脉途径常规需要2根造影导管进行手术,而经桡动脉途径常规只需1根导管就可以,为病人节省费用,也节约医疗资源。
6、脊髓损伤的护理要注意什么
建议:临床上,有不少疾病,可使脊髓某一节段急性或慢性横贯性损害,出现四肢瘫或截瘫,病情复杂。因此,特别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防褥疮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在骶部、踝部、肩胛部等易受压部位加橡皮气圈或厚软垫。每日进行按摩和肢体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每2-3小时翻身一次,经常察看受压部位。如有皮肤发红,用75%酒精轻擦后,涂以百多邦软膏。(二)防尿路感染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导尿或有残余尿者,易导致尿路感染,持续性导尿者,需加闭合式冲洗引流装置,用1∶1000呋喃西林冲洗液250毫升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入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每天冲洗膀胱1-2次。急性期可持续放尿,以预防尿路感染和防止膀胱过度充盈;急性期后,应每3-4小时放尿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挛缩。未置导尿管者,应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可用3%双氧水或肤阴洁洗液涂擦外阴部及尿道口,每日数次。有尿路感染者应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予以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要鼓励患者多喝开水,起到机械性冲刷尿道和促进代谢产物排出的作用。(三)防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尤其是颈段脊髓损伤者,呼吸肌无力,痰不易咳出,易发生肺炎。应鼓励患者将痰咳出,经常变换体位,注意保暖。(四)防曲屈性痉挛 颈胸脊髓损伤患者易发生屈肌张力增高,出现痉挛性瘫痪。长期不动可肌萎缩,关节僵硬,故应避免瘫痪肢体长期固定于内收和半屈位,要在膝部下面放置枕头等。早期作肢体的被动运动、推拿、按摩等,减少对瘫痪肢体的伤害性刺激,如被褥上皱折、潮湿等。
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的目录
第1章 腰骶区应用解剖
第一节 椎体
第二节 椎骨连接
第三节 韧带
第四节 椎管及其内容物
第五节 腰神经根管
第六节 骶区
第七节 腰脊柱的筋膜和肌肉
第八节 腰脊柱曲度
第2章 腰椎生物力学和退行性变
第一节 腰椎的运动学
第二节 腰椎生物力学特性和退行性变
第三节 腰椎间盘的力学特性和退行性变
第四节 小关节的力学性能和退行性变
第五节 腰椎韧带的力学性能和退行性变
第六节 腰部肌肉的力学性能和退行性变
第七节 脊髓的生物力学
第八节 周围神经的生物力学
第九节 腰椎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第十节 腰椎退行性变的评定
第十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
第3章 临床检查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根性神经痛
第三节 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 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节 临床评定
第4章 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平片
第二节 腰椎CT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第四节 造影
第5章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第一节 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电图
第三节 诱发电位
第6章 鉴别诊断
第一节 先天性疾病
第二节 损伤性疾病
第三节 退变性疾病
第四节 炎症性疾病
第五节 肿瘤性疾病
第六节 其他
第7章 腰椎牵引
第8章 物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低频电疗法
第三节 中频电疗法
第四节 高频电疗法
第五节 红外线疗法
第六节 磁疗法
第七节 石蜡疗法
第八节 水疗法
第9章 经皮阻滞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硬脊膜外隙阻滞
第三节 骶管阻滞
第四节 椎旁阻滞
第五节 腰椎问孔阻滞
第六节 腰大肌肌沟阻滞
第七节 侧隐窝阻滞
第10章 微创介入治疗
第一节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第二节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第三节 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
第四节 内镜下椎问盘切除术
第五节 其他内镜辅助技术
第11章 推拿治疗
第一节 常用推拿手法
第二节 推拿治疗原则
第三节 推拿治疗方法
第12章 西方手法治疗
第一节 Maitland手法治疗
第二节 麦肯基诊断治疗技术
第13章 针灸疗法
第一节 治疗作用
第二节 辨证和腧穴解剖学基础
第三节 常用针刺方法
第四节 灸法
第五节 小针刀疗法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
第14章 运动疗法
第一节 运动疗法的基础研究
第二节 运动体操
第三节 休息
第15章 药物疗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第二节 西药疗法
第三节 中药疗法
第四节 总结
第16章 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第一节 非手术疗法护理总论
第二节 手法复位护理
第三节 牵引复位护理
第四节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护理
第五节 经椎板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护理
第六节 经皮穿刺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的护理
第七节 经皮穿刺钬激光烧灼腰椎间盘术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自1998年6月第1版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于2001年6月出版了第2版,2006年2月出版了第3版,累计9次印刷,印数超过15000册。与前3版相比,第4版在保持原3版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实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据统计,85%~90%的腰椎问盘突出的患者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都可获得满意的恢复。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大多相对安全,但是临床上也有因掌握不好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方法不当,而使原有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损伤的情况,因此非手术治疗也要规范化。
本书共分16章,从腰骶区的解剖、椎间盘的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及体征到各种治疗方法,为康复医学科、骨科、理疗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提供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理论和常用非手术治疗技术。同时,考虑到广大患者对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的迫切需要,我们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在运动疗法和西方疗法章节中以图示的方法,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用的腰椎医疗体操和正确的生活姿势,以便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防。
8、胸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 1 )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根据突出的类型和节段,疼痛可为腰痛、胸壁痛或一侧、两侧下肢痛。咳嗽、打喷嚏或活动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上述症状可减轻。也可发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 T11 、 12 间盘突出可产生腹股沟及睾丸疼痛。 易与髋部及肾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胸痛或腹痛。 T1 、 2 椎间盘突出 可引起颈痛、上肢痛及 Horner 综合症,也需与颈椎病相鉴别。
( 2 )感觉障碍: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
( 3 )肌力减退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
据统计,患者就诊时 30% 患者主诉有排尿功能障碍(其中 18% 同时伴有二便功能障碍), 60% 的患者主诉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尽管 X 线平片可显示椎间盘钙化,但对本病的诊断多无帮助。造影 CT ( CTM )可准确的显示脊髓压迫的情况,但缺点在于需要多节段地进行横断扫描且为有创性检 查。 MRI 检查的优势在于该检查本身无创,其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可更加精确地进行定位和评估脊髓受压的程度;此外, MRI 检查还有助于发现多发的椎间盘突出而无需进行多节段横断扫描,且有助于与其他一些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
9、何谓椎间盘造影术?
椎间盘造影术是通过将造影剂直接注入髓核来诊断椎间盘有无破裂、突出等病理改变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要进行髓核穿刺。一般多采用经硬脊膜穿刺法和经硬脊膜外穿刺法。其中经硬脊膜穿刺法因穿刺针经硬脊膜外腔进入椎间盘,故不会损伤蛛网膜,有损伤小的优点,但其操作较经硬脊膜法要相对困难一些。
选择上述穿刺入路之一,以一枝22 号长针(约12cm)穿刺入纤维环。注意在针尖穿入纤维环时可有穿橡皮的感觉,再进针时则阻力减小。确定穿刺位置准确无误后,拔出针芯,改换27 号针,以22 号针的针管内刺入纤维环内,然后拍摄X线片确定穿刺针的位置。如位置满意则注入50% 造影剂(常用泛影葡胺或醋碘苯酸钠)0.5 ~ 1.5ml。椎间盘纤维环未破裂时可容纳造影剂约0.5ml,故在正常的椎间盘中所能注入的造影剂量往往不能超过1ml,且阻力非常大,在纤维环破裂者,推注时阻力较小,往往是注入造影剂1.5ml 后阻力仍不大。但应注意不要注射过多的造影剂,以免漏入椎管内,造成疼痛及显影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