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作为石化行业的高发疾病之一,其发生与从业者的职业特点有很大关系。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处突出,以至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腰椎间盘突出根据其发病形态,可分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3类。
1.发病原因
外伤、运动过度、超负荷体力劳动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原因。而发育不全、家族病史、腰椎畸形、妊娠等因素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
2.主要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为腰痛、单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受限、腰部压痛伴放射痛等。腰痛和放射痛会随着动作而加重。疼痛在休息后虽然可得到缓解,但活动后疼痛感加剧。放射痛经过坐骨神经的传导,还会传达至小腿外侧、足背、足趾。
3.治疗手段
(1)牵引。包括骨盆牵引、垂直悬吊牵引、机械牵引。牵引能够增大椎间隙,使后纵韧带紧张,从而有助于突出的髓核部位复位。牵引还能够缓解椎间隙和神经根的压力。
(2)按摩推拿。采用按摩推拿疗法可改善突出髓核和神经根的相对关系,从而可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3)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的应用适用于改善疼痛和炎症症状,可采用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物。
(4)硬膜外激素治疗。通过在硬膜外注射长效激素和麻醉药能够起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5)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有显著马尾神经症状及合并其他腰椎骨性病变的患者。可采用腰椎间盘摘除术、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等。
4.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工作中的正确坐姿有助于腰骶部的肌肉放松,可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应做到收腹、上身挺直、下颌微收、下肢并拢、腰背部紧贴于椅背。睡眠中,最好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姿势,保持身体放松,从而可减小椎间盘压力。
(2)保持正确的站姿。站立时应保持重力线正好经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这样可有效预防髓核突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工作中站立时间过久,站立时也可以适当进行腰背部的活动,以缓解腰背肌肉疲劳。
(3)适度锻炼。经常锻炼能够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防治很有好处。锻炼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训练,但也必须以适度为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椎间盘的名词解释
椎间盘 [ zhuī jiān p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zhuī jiān pán ]
连接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盘中央为胶样物质(髓核)。具有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冲击、保护脊髓的作用。
3、名词解释椎间盘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椎间盘突出可使用健身操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学名
椎间盘
所属科室
外科 - 骨科
发病部位
腰椎,颈椎
主要症状
疼痛,麻木
多发群体
中年人,老年人
是否进入医保
是
4、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什么
腰腿痛是腰椎间突出压迫神经引起,刺激下肢神经的结果。学习倒着走 穿好负跟鞋
2011年05月25日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卢素仙
■ 倒走是慢性、姿势性腰痛和椎间盘突出的常规康复锻炼方法,因效果良好简便易行而备受推崇,但对于倒走的科学原理,人们的了解并不太多。
与其它运动相比,倒走的本质特征,是人体重心向后移动,而重心是人体姿势的决定性因素。脊柱在人体的后背侧,只有重心也在后侧,脊柱才会挺拔。大家可自我体验,让脊柱保持最挺拔的姿势,重心一定是在脚跟的。倒走时重心向脚跟移动,脊柱趋于挺拔,身体前倾和腰椎曲度减小,既矫正了姿势,又是巩固性的康复锻炼,而且是直接针对姿势性腰痛的病因。
站立的时候也一样,双脚前脚掌踩一本厚书,只要让脚跟低于脚掌,重心后移,就可以矫正姿势。只是运用了外部的强制性力量,该方法在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针对初学者较为常用。
这也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启示,鞋也具有地基功能,于是负跟矫形鞋便应运而生,简称“负跟鞋”,特点是鞋底前高后低。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姿势,这又与倒走锻炼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更安全,更容易坚持,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就可以起到替代倒走的作用,最初使用的几天,脚跟会有轻微的压痛感,说明是重心明显后移了,这是倒走不容易达到的效果。负跟鞋最初的研究,也正是替代倒走锻炼。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负跟鞋品种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颇为牵强的产品,比如负跟拖鞋,虽然也是前高后低,但由于不利于行走且脚跟易滑动,容易导致前足和全身的紧张,不可能具有矫正姿势的作用。专业的矫形鞋均不考虑拖鞋的形式,作为矫正人体重心位置、替代倒走的负跟鞋,要求更高。鉴别的方法也简单,试验一下该产品是否能够轻松倒走,不利于倒走的,自然也就不具有替代倒走的作用。
负跟鞋的鞋底还需要有自外向内的保护性倾斜,避免踝关节损伤(崴脚)。正常人脚的压力都偏向外侧,所以鞋底外侧磨损总比内侧严重。负跟鞋强制重心后移至脚跟,会加剧这种压力的外偏现象,而脚跟的跟骨又是圆形的,稳定性差,就很容易崴脚,所以鞋底外侧必须适度加高,以减轻足底外侧压力,增强稳定性,避免损伤。这个安全性措施,也有利于双腿内收,保持好的姿势。
使用负跟鞋日常站立行走,足以替代倒走。它排除了倒走的安全性问题,也容易坚持,但容易运动过量,所以要特别控制行走速度,须缓步行走。在腰痛症状不明显的巩固期,康复感觉可能也不明显,会误以为没起作用,其实巩固期的自我感觉都是这样,不必大幅增加运动强度,矫正姿势需要保持温和锻炼,能感到足跟轻微压痛即可。巩固期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椎间盘突出患者,要尽可能避免复发。这些原则与倒走锻炼完全相同。
5、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病症,好发于青壮年,但以体力劳动者较多见。发病原因多由于持续及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体位需要随时变换,腰背部肌肉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及扭转的机会较多,容易引起脊椎内外的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由于人体下腰部的活动最多,负重量也最大,所以临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最高。
6、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人自己总结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点经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首先可以贴你们当地有名的膏药,把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现象缓解。(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的比较严重,可以贴膏药的同时卧床休息3---5天。)然后练习倒走。1步子不能大,2双手四个指头握住大拇指,成空拳状。锻炼至少20分钟,当然要有个过程,时间有短到长。 倒走的效果是惊人的,(我的病大约有8年历史了,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冬季腰部疼痛,后来发展成夏天也疼,有一段连腰也直不起来了,屁股小腿肚也开始疼。甚至得卧床休息。我当时就有点绝望的感觉了。)大约30天,我的腰部不再疼痛了,但我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倒走的环境一定要选择在宽阔,平整的场地里。睡觉当然不能睡弹簧床。
7、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是由于外伤、长期劳累、劳损、用力不协调、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椎间盘组织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损处突出,压迫相邻的神经跟、脊髓,造成周围组织水肿、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与平时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腰椎间盘突出是退化性病变。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久站久坐,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坐姿。一般采取自然端坐位,背部保持挺直,头部略微前倾。
2、避免颈腰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稍感疲劳时可离开座位行走,或每隔一个小时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1~2分钟即可。
3、调整合理的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的锻炼。
5、平时注意颈腰部保暖。
6、可以适当补钙。
8、解剖学 椎间盘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谢谢!~
1、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2、椎间盘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软骨连结称椎间盘。由外围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
(8)椎间盘突出症名词解释扩展资料
预防椎间盘脱出:
1、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劳损。
2、腰的应用: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可服用对症中药,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性改变。
3、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加强腰肌及腹肌练习,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强,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对腰的保护能力加强,防止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
9、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