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尿是什么
患者问到什么是蛋白尿?尿液中每天蛋白量超过1g称为蛋白尿。如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就是有肾实质性损害。但尿蛋白的含量不能确定肾脏受损程度的轻重。肾病综合征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知道了,那么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肾脏病变的情况,因此,判断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蛋白尿得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顾及,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身功能检查来确定。以上是,那么我们应如何预防呢?①蛋白尿患者首先应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②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饮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等。忌食海鲜类和刺激性食物,尤其不能喝酒;③如果有感冒、发烧、感染等症状要及时咨询医生,避免发生并发症;④如出现水肿,要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通过冀兆奎专家为大家解答的和日常防护措施。希望可以给蛋白尿患者带来一些帮助。日常生活中如发现蛋白尿症状,应及早的去专业的肾病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您可以到北京武警总队第三医院去治疗。该院独创的“生物细胞移植疗法”是将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的优质生物细胞通过穿刺、微创介入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将生物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之后,利用生物细胞自身具有靶向性的特性,使之种植到病变部位,来修复失去的组织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什么是蛋白尿啊?
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physiologic proteinuria)。
1.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 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轻度蛋白质。常见于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导致功能性蛋白尿。当影响因素消除,尿蛋白自然消失。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1+,定量小于0.5g/24h,多见于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 proteinuria):又称直立性蛋白尿(orthotic proteinuria)。在直立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现象。直立体位时,可能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使肾静脉扭曲造成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蛋白尿特点: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久立后,尿蛋白阳性;平卧后又为阴性。多见于发育期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accidental proteinuria) 由于血液、脓液、黏液或生殖系统排泌物,如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混入了尿液,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因无肾脏本身的损害,故又称假性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总之,如果你没有学过医,那我告诉你,蛋白尿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病,治疗蛋白尿关键是认识他,为什么会有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压是不是控制好了
3、什么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由于人体血液中的蛋白流失到尿液中,蛋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患者版多因为排泄或吸收出现权问题导致蛋白尿的出现。蛋白尿常见于肾炎患者和肿瘤患者。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是以下项中其中的某一项导致出现蛋白尿,建议去做深入的检查。
假性蛋白尿常见于以下情况:
1丶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2丶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3丶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4丶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5丶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参考资料网络—蛋白尿
4、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
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
℃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5、什么是蛋白尿?!
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超过正常值,称之为蛋白尿。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但不超过130mg/24小时尿,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称之为蛋白尿。引起蛋白尿的原因非常多,可以是生理性的,比如:激烈运动过后、妊娠等,生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比较低,持续时间很短或显一过性,很快就消失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病理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是由于身体疾病所导致的,比如肾脏疾病: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脏以外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高血压病、部分肿瘤等,病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大,持续时间长,很难自行消失,往往需要药物控制或病因去除以后,才能减少或消失。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蛋白尿一定要高度重视,发现蛋白尿一定要到肾脏专科去检查,搞清楚原因,以免延误诊断,造成肾脏的不可逆伤害。
6、什么是蛋白尿?
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超过正常值,称之为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但不超过130mg/24小时尿,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称之为蛋白尿。引起蛋白尿的原因非常多,可以是生理性的,比如:激烈运动过后、妊娠等,生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比较低,持续时间很短或显一过性,很快就消失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病理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是由于身体疾病所导致的,比如肾脏疾病: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脏以外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高血压病、部分肿瘤等,病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大,持续时间长,很难自行消失,往往需要药物控制或病因去除以后,才能减少或消失。
7、什么是蛋白尿
你好,蛋白尿是指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
8、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但在通过近曲小管时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终尿的蛋白定性试验应为阴性反应。但如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产生蛋白尿的常见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内毒素引起的肾损伤等肾脏疾病,也可由于生理性引起的一过性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