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应该注意什么?
2、中医针灸都有哪一些禁忌?
禁忌,好好学习五运六气,就知道何时何位不能下针
3、针灸时有哪些禁忌呢?
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医学|教育网|整理,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4、针灸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刺激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
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5、针灸治疗期间忌什么食物?
「禁忌证」 1.妇女怀孕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有通经活血作用,孕妇禁针;即使在平时,妇女也应慎用。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尤须慎重。 2.小儿囟门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 3.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2.在位于神经干或神经根部位的腧穴进行针刺时,如病人出现电击样放射感,应立即停针或退针少许,不宜再作大幅度反复捻转提插,以免损伤神经组织。 「结论」 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主体,通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与近年来的理论总结,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如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治疗学等,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应用。 毫针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伤、泌尿、五官、眼、皮肤等科的多种常风病、多发病、但必须辨证、辨病、辨络、辨部位,在此基础上精心配穴,结合手法技巧,精心施治,才能得到更为理想的疗效。 毫针疗法对机体无损伤、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功能有双向性调整作用,故易为患者接受。 该疗法除了用毫针以外,不需任何条件、设备,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饮食上不需要特殊注意,但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忌口!
6、针灸需要注意什么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2-02-11需要注意:(一)熟记经穴:经是经络,是人体气血流行的道路。穴是孔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如果不把经络和穴位摸清,就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开始学习,首先要把经络行走的路线和分布情况弄清楚,然后把常用的经穴记住,再结合人体实际点穴,反复学习,自然就能熟记了。 基础课程:经络学 腧穴学 (二)熟练操作:针灸的一般操作技术,除练指力以外,如提插、捻转等手法,切指与骈指进针法,以及如何掌握针刺深浅和进针的方向等,都要熟练以后,才能运用自如。 练针的方法(三)辨证处方:除了认识穴位和熟练操作外,更重要的还要懂得辨证处处方的规律。换句话说,就是要依据各种不同的证候,而采用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至于如何来辩证处方,则要学习一些中医的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等。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杨甲三取穴法》、《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针灸的理论是和中医的经络学相联系,所以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科学解释,但穴位的功能是在古人的不断实践中确定的,所以它又是有凭据的、有疗效的。 学习针灸要记住穴位、刺法(点,平等)、深度,以及是否可灸(针和灸是两种),就可以了。学习穴位的时候自己刺自己,酸麻胀为准确。熟记其位置、对应病症,以及穿刺等多穴并用的方法,就可以自针自纠。
7、针灸的注意事项?
1.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
2.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有引产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穴慎用,怀孕三月以内,下腹不可,三月以后,上、下腹均不可。
3.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
4.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大幅度的提抽、捻转、针刺时病人不要转动体位。
5.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前胸、后背、头部的穴位应慎用,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用重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