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知识库 > 蝙蝠有什么病毒

蝙蝠有什么病毒

发布时间:2021-03-20 21:02:12

1、蝙蝠体内真的有很多病毒吗?

很多病毒只是相对于人类而言,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而且体温是四十几度,身体携带很多病毒。

2、蝙蝠身上所有的病毒?

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流行,让人谈"毒"色变。网传许多著名病毒的自然宿主都被证实为蝙蝠,比如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上世纪末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病毒,当然还有著名的SARS也被证实为蝙蝠才是真正的野生宿主,这是为什么?
关于蝙蝠是否是病毒的理想宿主,要解决这个假说可以分为三步——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病毒储存宿主?
二、蝙蝠是否在携带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三、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病毒储存宿主?
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在可以说公认没有争议了。蝙蝠确实是很多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比如埃博拉、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这些大多数属于killer virus,也就是杀人的病毒。
二、蝙蝠是否在携带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需要了解蝙蝠本身的一些特点——
1.哺乳类1/5是蝙蝠;
2.在现存的种、属数目上仅次于啮齿类;
3.唯一不受地形限制的哺乳类;
4.是除人之外,分布最广的哺乳类;
5.可变的体温调节;
6.回声定位;
7.预期寿命很长(一般来说哺乳类是体型越大寿命越长);
8.很少发生癌症;
9.N多种病毒的储存宿主
对于蝙蝠是否为病毒的存储宿主还有一些潜在证据,实验条件下以病毒感染蝙蝠,却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在"健康"蝙蝠细胞中分离出持续性感染的病毒;
非常高的病毒流行率;
更多样的基因多样性;
存在"现代"哺乳动物病毒的"祖先"或"先祖"支系。
三、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从基因组学上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3.1蝙蝠具有其他哺乳类不具有的基因/通路
3.2蝙蝠缺乏其他哺乳类具有的基因/通路
3.3蝙蝠具有与其他哺乳类类似的基因/通路,但是表达谱不同
蝙蝠的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很不同寻常,可以说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很高,也就是说飞行造成的代谢率升高,更容易产生DNA损伤的在长期的进化中,蝙蝠通过提升DNA损伤修复能力来抵抗。
同时,我们知道人如果长时间发烧40°,人也基本上完蛋了,培养细胞也一样,如果在40°培养细胞,超过24h,细胞肯定挂了,但是体外培养的蝙蝠细胞却能抵抗热压力(统计学上40°培养24h细胞活力不降)。通过实验发现,蝙蝠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SP(一大类细胞伴侣蛋白,可以促进蛋白的正确折叠,促进细胞的耐热性等等)本底表达水平非常高,而且I型干扰素通路相关的基因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特征(I型干扰素是具有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的分泌蛋白质,包含IFNα和IFNβ,其中IFNα还有很多亚型),其中本底水平的IFNα非常高。
并且I类MHC分子结合内源性肽段的精确度更好(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过介导CD8+T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裂解细胞,病毒复制是在细胞内的,如果细胞察觉发现自己被病毒感染之后会把合成的病毒蛋白进行消化,进而产生病毒特异性的肽段,加载到MHC-1的沟槽中,转移到细胞表面,进而告诉CD8+T细胞"我被病毒感染了",这时候CD8+T细胞就会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把这个细胞打洞,细胞死了,里面还没出来的病毒也就一起挂了)。
通过产生IL-1β介导炎症反应的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通路中,蝙蝠居然缺失了PYHIN家族的基因,炎症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老化和癌症等等,其中在细胞质中存在DNA时会强烈诱导炎症(DNA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与细胞核/染色质或者线粒体中),而几类炎性小体就是识别细胞质中存在的DNA来介导炎症的,所以,蝙蝠相关基因缺失会导致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

3、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靠什么传播

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传播病毒主要有以下途径:

1、蝙蝠直接叮咬或抓伤传播。

2、吸入蝙蝠呼出的带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

3、食肉动物或人捕食带毒蝙蝠造成感染。

4、通过蝙蝠吃过的水果等染毒食物进行传播。

5、蚊子、虱子及蜱虫等与蝙蝠有关的寄生虫进行传播。

蝙蝠具有超强携带病毒能力,只是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结果,并非蝙蝠的过错。蝙蝠一般也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而是先传播一些与之接触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竹鼠等,通过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最终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

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研究人员推测蝙蝠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其实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确认SARS冠状病毒和M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正是蝙蝠。

(3)蝙蝠有什么病毒扩展资料

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生病,这是为什么呢?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蝙蝠自身不会生病的原因是蝙蝠体内一个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

研究人员称,这一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表明蝙蝠可以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

如果能加强蝙蝠与病毒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对蝙蝠携带的病毒的防控,以及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蝙蝠有毒吗?

5、蝙蝠有什么危害

蝙蝠的危害:

蝙蝠没有本身没有危害,蝙蝠是生物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蝙蝠身上确实至少带有14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

蝙蝠在内的一些野生动物携带各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现象。2017年12月7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新发传染病中心主任石正丽称,蝙蝠是SARS病毒源。包括2020年1月的新型冠状肺炎的病毒也是由于吃了蝙蝠染上的。

(5)蝙蝠有什么病毒扩展资料:

蝙蝠的基因组分析: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还是唯一演化出具有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其飞行能力的进化与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息息相关蝙蝠。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系列与DNA损伤检验点或DNA修复通路相关的基因在蝙蝠中受到了很强的正选择作用。他们还发现与皮肤弹性相关的基因和参与肌肉收缩的基因在蝙蝠中发生了快速进化,可能也有助于飞行。

蝙蝠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几乎不受感染。通过对相关基因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蝙蝠中NF-κB家族转录因子c-REL受到正选择。该基因不仅在固有免疫中发挥功能,还与DNA损伤反应具有一定关系。自然杀伤性(NK)细胞是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研究人员表示,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人类了解物种起源、分化、多样性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蝙蝠在进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展出许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学现象,比如飞行、回声定位、冬眠等。

基因组学只是开展这些研究的入口之一,研究的数据和结果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蝙蝠是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基因组学层面的比较分析,也将为了解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统和病毒防卫机制提供重要的工具。

6、蝙蝠身上带有哪些病菌?

蝙蝠身上含有14种可以传播给人或者其他动物的病毒,其中包括狂犬病病毒,新冠肺炎病毒,SARS病毒等。蝙蝠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病毒:蝙蝠直接咬伤或者抓伤传播,吸入蝙蝠呼出的带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食肉动物或者是捕食带菌蝙蝠造成感染等。所以人类一定要注意避免捕食野味,才可以防止病毒扩散。蝙蝠存在了8800万年,古老到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地球上有 961 种蝙蝠,蝙蝠是除人之外,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哺乳动物之一。

在几百万年前,蝙蝠真的变异了,它们的飞行特性导致了超高的新陈代谢率,天天浑身发烧40度,搁人身上,早特么的烧成智障挂了,但它们不会,就像没事人一样过了五百万年。这种超高的代谢率意味着,蝙蝠在进行着普通哺乳动物难以想象的细胞快速更新。细胞更新是有定数的,次数多了,一般生物体的DNA复制肯定会出错。

如果是人类,新陈代谢过快,容易癌变,然而蝙蝠经过千百万年高烧不退的进化,它们奇迹般的拥有了DNA损伤修复超能力,几乎不会出错,新陈代谢水平会增长 15 到 16 倍,代谢率超高,心跳可以达到惊人的 1000 多下。这导致了蝙蝠们超常的寿命,还很少得癌。

大自然盯上了它,什么埃博拉、马尔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完全干不死蝙蝠。干不死就共生吧!有几种蝙蝠的体内都丢失了一个包含“ PYHIN 基因家族”的基因片段,基因的不完整,使病毒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毒王有多毒,传言毒王在非洲拉了滩屎。被人误食。就引起流行病毒传播!

7、蝙蝠有哪些毒性?

蝙蝠身上确实至少带有14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蝙蝠身上带有病毒,近年已证实至少爆发过两次突发性传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亚,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传给马,再传给人。

8、蝙蝠真的就什么病毒都不怕吗?

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虽然免疫反应有助身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但对某种病毒的过度免疫反应可导致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疾病,例如人体中被激活的“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通道与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抗病毒免疫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蝙蝠可以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

9、蝙蝠身上有多少种病毒?

蝙蝠身上携带数十种致命病毒。

蝙蝠几乎和恐龙同时代,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800万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哺乳动物之一。

同时蝙蝠也是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体形不大却寿命奇长,可以轻轻松松活到20岁,将与它体形大小差不多的哺乳动物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动物界的异类还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其能够携带埃博拉、SARS病毒等数十种致命病毒。

(9)蝙蝠有什么病毒扩展资料: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谱系可能已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

一个国际团队于2021年7月28日在英国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上发表报告说,新冠病毒可能在40年至70年前从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来,这意味着产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谱系可能已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了。

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历史有不小难度,因为不同病毒之间会交换遗传物质而重组,病毒基因组亚区可能起源于不同的祖先。已有的研究将蝙蝠病毒RaTG13鉴定为与新冠病毒关系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体内发现了相似的冠状病毒。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属的冠状病毒亚属)的基因组数据,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历史。

研究表明,RaTG13和新冠病毒拥有共同的单一祖先谱系,估计新冠病毒分别于1948年、1969年和1982年从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中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来。

这项研究还得出结论,虽然新冠病毒和穿山甲携带的有关病毒拥有一个共同祖先,而且穿山甲可能在新冠病毒从动物传给人类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穿山甲不大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毒分化时间长,表明可能存在未取样、具有潜在传染力的蝙蝠病毒谱系。同时,蝙蝠病毒谱系中病毒重组的现有多样性和动态过程,证明了要事先鉴定出有可能引发重大人类疫情的病毒相当困难。

与蝙蝠有什么病毒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