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知识库 >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1-03-05 04:29:25

1、小儿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小儿忽性中耳炎一般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继发的,也有可能是夏天时经常游泳、洗版澡继发的。它会表权现为耳朵剧烈的疼痛、发热、听力下降,临床上,至于怎么治疗,一是看患儿的疼痛症状到了什么程度。另外看他的鼓膜,从急性中耳炎的鼓膜充血程度,是弥漫性充血还是单纯出血,还是明显看到中耳鼓膜往外凸出,中耳有张力比较高的分泌物。根据这些情况,如果疼痛不是很明显,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例如头孢呋辛和头孢克肟,再口服地塞米松片。密切观察,如果症状随时间加重了,就是患儿通过口服药物疼痛没有减轻,这时也可以考虑静脉用药,就是点滴抗生素结合糖皮质激素,比如常用的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配合糖皮质激素,例如氨溴索、沐舒坦一类,这是保守治疗。也有明显的看到鼓膜外凸,里面张力比较高,脓液比较明显。如果经过保守治疗,没有消退的现象,况且患儿持续疼痛、发热,应该果断的进行全麻下的鼓膜切开,将里面的脓液引流出来,以免引起耳源性的颅内并发症,比如脑膜炎这种严重的并发症。

2、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有如下途径:

(1)抗生素的应用: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故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效。药物使用至流脓停止后5~7天,以求彻底,故一般用药时间为10~14天。早期取外耳道脓液作培养及敏感试验,若治疗效果不好,可根据此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2)局部用药:先用3%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的脓液,再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抗生素溶液常用氯霉素、金霉素和复方新霉素等,局部用药直至流脓停止。

(3)促进咽鼓管的引流,可用1%麻黄素溶液或复方麻黄素溶液滴鼻或喷鼻。

(4)手术治疗。

①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的抗生素及滴鼻药治疗未愈者,穿刺部位宜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或后下象限。

②鼓膜置管术:经鼓膜多次穿刺不愈者或已形成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者可考虑作此手术。

③鼓膜切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症状严重,鼓膜未穿孔或虽已穿孔,但穿孔小而引流不畅时可作此手术。

④乳突凿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为乳突炎,用以上疗法效果不好,且有发生并发症可能时,应行乳突凿开术。

预防此病首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冬季注意室内通风,适当的户外活动;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儿童的急性中耳炎常与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有关,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治疗后常遗留鼓膜穿孔,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复发,一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二是避免耳内进水。在洗脸、洗澡时要特别小心,一旦进水,就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为此,可用一较大棉球,外面涂上凡士林,堵塞患耳,洗澡后再取出。一般小的穿孔多数都能长好。

3、小儿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病理至今还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感染和面神经管周围的骨炎影响了面神经,或是由于细菌毒素造成面神经脱髓鞘病变,也可能是因血栓产生的梗死导致面神经缺血。
急性中耳炎而致的不完全面瘫,在早期行鼓膜切开和应用足量抗生素后一般都能治愈,这一点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对完全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各家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当完全性面瘫表现出一种或几种预后不良的症状,如泪液或唾液量减少,神经传导异常,应即行面神经减压;而另一些学者主张,在完全性面瘫期只需行乳突根治术,只有对面神经功能迟迟不恢复的患者才做面神经减压术。
英国国立儿童医疗中心收治10 例急性中耳炎所致的面瘫,10 例中不完全性面瘫8例,完全性面瘫2例。前者经静脉用广谱抗生素及鼓膜切开术后,除1例9个月恢复外,均于1~ 60 天内完全恢复;后者经上述治疗一周后因持续发热及耳溢而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未做面神经减压),2例分别在3个月和7个半月后完全恢复。
对急性中耳炎而致的面瘫,除了面神经受压产生病变外,行手术减压的必要性值得怀疑,特别是因血栓梗死而致的面瘫,过多地分离,暴露水肿缺血的面神经,反而会使其受到进一步的损伤,认为用最保守的方法有效地处理面神经管周围的炎症,彻底清除病灶,控制感染而不需行面神经减压就能使面神经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4、得了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病情分析:
你好,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
指导意见:
建议您可以选择正定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5、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的表现及头痛有何特点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早期的临床症状。患者耳痛剧烈,然一旦鼓膜穿孔或切开引流后,疼痛即减。其次是耳聋、耳鸣、眩晕这些症状早期均被耳痛所掩盖,容易被忽视。全身症状因患者抵抗力和感染细菌的毒力而不同,常有畏寒、发热、身不适及食欲不振。
头痛特点表现为发病初期剧烈耳痛在先,然后向患耳同侧的颞顶枕部放射,引起难以忍受的半侧头痛。直到鼓膜穿孔、脓汁溢出后,鼓室内压力下降,耳痛立刻缓解,头痛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中耳炎治疗中药中医
A.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祛痰利湿,活血化瘀
法夏10
云苓15
薏苡仁20
香附10
辛荑花10
柴胡10
金银花10
川芎等中药。
??
[加减]:
(1)中耳积液,加泽泻10
车前子10
白芷10
(2)如有肝胆湿热,加龙胆草15
大青叶10
?
B.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治法]:解毒排脓,清热利湿
金银花20
连翘15
蒲公英20
野菊花15
桔梗10
白芷10
柴胡10
栀子等中药。
??
[加减]:
(1)耳痛剧烈,加皂角刺12
山甲10
(2)耳内脓液呈粘稠状,加薏苡仁20
云苓15
中耳炎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原则:
急性中耳炎
(1)中西结合;(2)内服抗生素和外用抗生素结合;(3)联合用两种抗生素;(4)交替应用抗生素防止形成耐药性;(5)自觉症状体征好了再坚持用5~8天;(6)中药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如五味消毒饮等;(7)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扁桃体炎等;(8)保持引流脓渡通畅。

6、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中耳炎分为两种,一是化脓性中耳炎,一是非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又叫害耳底。它是由于细菌引起的中耳腔感染、鼓膜穿孔。多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外耳道细菌感染而引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耳炎可有发热、耳剧烈疼痛、一旦鼓膜穿孔后,压力减轻而疼痛随这消失。慢性中耳炎由于急性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流脓,迁延不愈,时间长了可能造成并发症,如颅内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外并发症如面瘫、迷路炎等。
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临床表现: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吸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
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等。

与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