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知识库 >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发布时间:2021-01-28 10:32:19

1、中药什么时候喝比较好?

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时3-5点服药,肾脏疾病则可考虑下午5点左右用药。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调摄类的药物也一样,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生之药以食后服之。”需要说明的是,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也宜饭后服以减轻胃肠部的不适。
睡时服 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此种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只要它不是消炎药,刺激不大,不会对胃不好。
喝凉茶 对胃寒的人不好,对胃热的人可以,但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中药和西药最好分开两小时。要不然会影响药效。

2、中药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吃好?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信赖中医,通过中医来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虽然医生在中药的时候会给病人说一下注意事项和喝药时间,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时常因为自己的经验而乱吃乱喝,下面告诉大家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餐间服

在两餐之间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适宜餐间服用的药物是治疗脾胃病类的。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注意事项

1、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2、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当地主治医生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3、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温馨提示

中药能不能空腹吃

对于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适合在早晨的时候空腹食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是空腹服用的,这样能够使得药物迅速进入肠道,且药效发挥到最大。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这样的。

3、中药在什么时候喝最好

1.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2.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3.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4.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药均宜餐前服,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5.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或毒性较大的药,均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6.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7.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8.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9.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10.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物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有时要冲服,即先将药物置入杯中,趁热将汤药冲入,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4、中药最好什么时候喝?

楼上说的对。
补充一下,空腹时喝,也就是早晨饭前喝,晚上晚饭后2小时之后喝。
说明:补肝肾的中药需要饭前喝,补心肺的东西饭后喝,补脾胃的东西可以和吃饭一起。

5、晚上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中药治病,不但要对症下药,服药方法也要恰当,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温服法即药液不凉不热时服用,一般药物和补药多用此法。
热服法趁药液比较热时服用。热服可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寒药热服可治假寒真热证。
寒服法将药液放凉或冷藏后服用。此法用于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毒。
顿服法即一次将药服完,能迅速发挥药效,适用于治疗重病和胃肠道疾病。
频服法即数次频饮或含咽,此法多用于咽喉疾病。
冲服法因沉香、木香等芳香药久煎影响药效,故先将药物置入杯中,趁热将汤药冲入杯内,温浸片刻后再服之。
调服法此法多用于犀角、羚羊角、牛黄、田七等药物。一般将这些药物另行研成粉末,用适量汤剂调和或用水、酒、醋、蜂蜜、蔗糖等调匀服下。
送服法丸、散、丹、膏等用温开水送服;祛寒药用淡盐水送服;活血化淤药用酒送服均可助药效。
含化法将药丸或药片含在口中,让其逐渐在口中溶化,以发挥疗效。
空腹服法空腹服药就是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药。主要用于驱虫、攻下或治疗四肢血脉病。
饭前服法饭前30-50分钟服药,治疗虚证和肠胃病时常选此法。
饭后服法饭后15-20分钟服药,治疗心肺疾病时常选此法。摘自《家庭保健报》

6、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般中药在饭后半小时--一小时吃最好。一副药,煲两次来喝好。一、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 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五、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与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