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跟热是有区别的。寒是表现一片寒象,热是表现一片热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便很臭就是湿热,不臭就是寒湿(前提是你有湿的时候判断用)。
2、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有何科学依据?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判断湿热或寒热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头,首先我们观察整个舌头的舌体,如果是偏红色那么就是热性体质,而寒湿和热湿是建立在热性体质之上的,分辨这两种情况的方法是观察舌苔,如果舌苔是偏黄色,那么就属于热湿,如果是白色或者是水滑类型的,那么就是寒湿。对于这两种状况,应该分别从以下两点入手缓解:
1、调理湿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逐渐的赶走湿气,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喝一些红糖生姜水,具体的做法是,烧开水以后加入红糖和姜丝,煮5~10分钟,这种红糖生姜水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暖胃驱寒的功效。
2、调理湿热
由于湿热一般是由于作息不规律引起的,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做到保持良好的睡眠,因为熬夜会让我们体内的虚火和湿热更加旺盛。其次在饮食方面我们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高油高盐的食物,忌食辛辣食物。平时也要多做一些体育运动,因为排汗除了排毒以外,还可以排除湿气。
综上所述,调理两种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我们根本的养生方法,也就是说保持良好的睡眠,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戒除不良习惯,坚持合理的运动和愉悦的心情,每天多喝一些水,只要坚持做好这些,相信我们的身体逐渐的会有好转。
3、怎么区别湿热和寒湿
湿邪与寒邪相结copy合就是寒湿;湿邪与热邪相结合就是湿热。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妨碍脾的运化。
寒湿它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症。
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
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
寒湿之邪用药,外湿多由于
之寒湿,外湿宜祛邪,;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
导致的内湿,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湿热是温病的一种,症状可见表面发热、头痛、尿黄而短、身重而痛、苔黄腻。易引发黄疸、
、痢疾等病症。
湿邪化热内蕴会烦热,口苦,胸痞,黄疸,
,湿疹,要清热燥湿,利水,利胆,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
湿重的化湿为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葛根芩连汤。
属于复制粘贴而来。
4、怎么样辨别自己是湿热体质还是寒湿体质?
俗话说”千寒易除湿难去”,可见湿气的难缠。中医学认为,湿邪 是(风、寒、暑、湿、燥、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湿气重表现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中粘腻等。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没食欲,不想吃东西,皮肤还可能出痤疮、湿疹等。而怎么辨别是湿热还是寒热呢,一起看看吧。
1、看全身:湿热体质的人多口渴,喜欢喝冷饮,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寒湿体质的人不容易渴,喜欢热饮,身体沉重,头重涨闷,起床时痰多,易体肿,腹胀,冬天手脚冰凉
2、看寒热:湿热体质的人发热多,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寒湿体质的人不易出汗,多畏寒恶寒,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
3、看面部:湿热体质的人面色红赤,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易长痘;寒湿体质的人面色晦暗苍白,面部易出油,眼睑易呈肿
4、看舌苔:湿热体质的人舌头颜色是红的,舌头瘦瘦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寒湿体质的人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
5、看性格:湿热体质的人容易急躁、发怒、紧张和焦虑;寒湿体质的人容易情绪低落、抑郁
6、看口味:湿热体质的人易口苦口干口臭;寒湿体质的人口黏发甜,食欲不好
7、看体型:湿热体质的人体型有胖有瘦;寒湿体质的人胖人居多,一般都是下半身肥胖,小腹熬肉多
8、看大便:湿热体质的人大便燥结,会有拉不尽的感觉;寒湿体质的人大便粘,稀软不成形
9、看小便: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10、看妇科:湿热体质的女性,白带多色黄味重;湿热体质的女性,白带少而且清晰如水。
5、怎样区分是湿热还是湿寒?
一个是脉
另一个是舌
你可以看一下自己舌苔的颜色
如果是白的 那么可以考虑是寒湿
如果偏黄 那么应该是湿热
如果舌苔不易辨别 看舌质
舌质红 则热
舌质淡或胖大 则寒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虚寒症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阳虚寒症。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