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下嘴唇会肿?
这是血管来神经性水肿,(也叫自做巨型荨麻疹),是变态反应的一种,属第一型变态反应局部反应型。特点是突然发作,局限性水肿,消退也较迅速。
引起发作的因素
食物、肠道寄生虫、药物、寒冷刺激、感染、外伤、情绪波动等都是致病诱发因素。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第一次进入机体后作用于浆细胞,产生IgE(反应素),这些抗体附着于粘膜下方微血管壁附近肥大细胞表面,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则立即与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相结合并发生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迟缓反应物质(SRS-A)、激肽等,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肿等相应症状。
它多发于面部疏松组织,唇部好发,尤以上唇多见,表现为肥厚翘突,可波及鼻翼和颧部,反复发作则可形成巨唇。可发生于下唇,或上下唇同时受累。可发生于眼睑、耳垂、阴囊、舌、咽等组织疏松部位,手足也可发生。舌部肿胀如巨舌,影响饮食说话及吞咽活动。局部表现广泛弹性水肿,光亮如蜡,扪之有韧性,无可凹性水肿。边界不清,皮肤颜色正常或微红,有灼热微痒或无不适。
治疗方法
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难以找到过敏原。可用肾上腺素、激素、抗组织胺等药物治疗。
2、上嘴唇肿了是什么原因啊
唇炎
唇炎是以唇部红肿、痛痒、干燥、日久开裂,溃烂流黄色液体为特征,大多发生于下唇,如以鳞屑、结痂为主要表现者,则称为剥脱性唇炎。中医学认为“唇风”一般预后良好。
未病先防
(一)饮食宜节制
节制饮食,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可以防止胃肠湿热的形成。
(二)慎思虑
久思伤脾,则脾气结滞,伤及脾之阴血的形成,脾虚血燥则致发唇瞤动,干裂流水。
(三)去除不良习惯
注意改正不良习惯,特别是儿童常有舔唇及咬唇习惯者,应教育纠正。
既病防变
(一)中医治疗
胃经风热者,症见发病迅速,唇红肿痛,破裂流水,甚如无皮之状,发痒,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疏散风邪。方药:薄荷6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山栀10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桔梗9克、银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元明粉6克(冲服)。
本病一旦转为慢性,常迁延数年难愈,此时病情表现为虚证,宜滋阴降火,养血润燥。方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黄柏9克、升麻9克,水煎服。若舌干无津者加麦冬12克、石斛12克。
(二)外治法
用黄连育,或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每日4~5次。或用无刺激且杀菌力强的0.1%利凡诺液,局都湿敷,每日4~5次。或雷夫奴尔湿敷。耐心细致的局部处理非常重要,也能治好长年不愈的顽固唇炎。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yufang/yufang_gekejibing/wuguanke/wuguanke_chunyan.htm
3、下嘴唇肿得很大是什么原因?
是慢性唇炎吗?
慢性唇炎是一组较常见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当于中医之“唇风”、“驴嘴风”或“锁唇钉”等,以唇部红肿疼痛、糜烂、结痂或干燥脱屑、皲裂、出血为主证。本病多因进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致风湿热相搏,循经上蒸,结于唇部,日久阴伤唇失滋养,故此病常迁延数年不愈。本方为自拟方,以清泻脾胃湿热见长。方中栀子、茵陈、苍术清热燥湿;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一燥一健,标本同治,湿不再生。野菊、黄芩、清热解毒;生地、麦冬、丹皮凉血滋阴,一清一养而护胃阴。诸药合用攻中寓补,祛邪而不伤正,用之如桴应鼓,疗效颇佳。临床使用本方还可酌加芡实以坚肾固脾,加桂枝辛温发散以化湿。
方二唇炎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银花25g 生地25g 防风15g 连翘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黄连6g 甘草10g 黄芩7.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胃热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女,22岁。上唇肿痛、脱皮、皲裂反复发作4年,伴张口困难,口渴喜饮,饥不欲食,失眠便于。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诊见:上唇显著肿大肥厚(约正常唇体2倍),质硬,舌红,苔黄,脉沉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投上方6剂后,口干减轻,上唇肿硬消退1/3。续服6剂,饮食大有好转,上唇肿硬继消。上方去赤芍、黄芩加石斛、麦冬沙参各15g,又服6剂。上唇肿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趋正常。上方再去银花、连翘加玄参15g,继服6剂告愈。
4、下嘴唇肿了怎么办?
是慢性唇炎吗?
慢性唇炎是一组较常见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当于中医之“唇风”、“驴嘴风”或“锁唇钉”等,以唇部红肿疼痛、糜烂、结痂或干燥脱屑、皲裂、出血为主证。本病多因进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致风湿热相搏,循经上蒸,结于唇部,日久阴伤唇失滋养,故此病常迁延数年不愈。本方为自拟方,以清泻脾胃湿热见长。方中栀子、茵陈、苍术清热燥湿;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一燥一健,标本同治,湿不再生。野菊、黄芩、清热解毒;生地、麦冬、丹皮凉血滋阴,一清一养而护胃阴。诸药合用攻中寓补,祛邪而不伤正,用之如桴应鼓,疗效颇佳。临床使用本方还可酌加芡实以坚肾固脾,加桂枝辛温发散以化湿。
方二唇炎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银花25g 生地25g 防风15g 连翘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黄连6g 甘草10g 黄芩7.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胃热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女,22岁。上唇肿痛、脱皮、皲裂反复发作4年,伴张口困难,口渴喜饮,饥不欲食,失眠便于。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诊见:上唇显著肿大肥厚(约正常唇体2倍),质硬,舌红,苔黄,脉沉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投上方6剂后,口干减轻,上唇肿硬消退1/3。续服6剂,饮食大有好转,上唇肿硬继消。上方去赤芍、黄芩加石斛、麦冬沙参各15g,又服6剂。上唇肿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趋正常。上方再去银花、连翘加玄参15g,继服6剂告愈。
5、嘴唇肿是什么原因
指导意见:
你好,这种情况首先考虑你有龋齿导致的牙根脓肿,建议到当地医院口腔科做一下确诊治疗!
6、下嘴唇肿是什么原因?
你好:
是可能你上火了。 或者是你的花生太咸了
会对你嘴巴肿的。
5年前我跟你一样,是因为食物太咸了。
7、下嘴唇下面有点肿,是什么原因?该怎么治疗?
你好,考虑 可能是唇炎的现象,可以 应用抗生素和维生素B2治疗看看.
8、下嘴嘴唇肿是什么原因
根据你的描述是血管性水肿
你这个病是因为体内毒素淤积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版得透达,郁于肌肤奏里而发权,之所以最终形成痼疾,多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药,最终导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个人建议应当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的前提条件下,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可以达到彻底痊愈
9、嘴唇肿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嘴唇肿怎么办答1:嘴唇肿可能是有些过敏,喉咙肿可能是上火;了解一下她最近吃了些什么,如实告诉医生,使医生能对症下药。
有时这种症状可能是俗称“黄水疮”发病的前兆,这一定是体内有火,如果是这样可以服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外敷一些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
嘴唇肿怎么办答2:上火,找医生开吃去火的药。
嘴唇肿怎么办答3:嘴唇无缘无故的肿了可能是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是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过敏反应,可由药物变应性,昆虫螫咬,脱敏注射或进食某些食物(特别是鸡蛋,贝壳,果仁)引起。
嘴唇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病因主要为异种蛋白或药物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所致。
嘴唇肿怎么办诊断要点:①好发于口唇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上唇多于下唇。 ②肿胀发展迅速,一船在10多分钟内已明显,水肿区光亮、潮红,无痛而有胀感,灼热、搔痒感。肿胀持续数小时或1~2日可消退。 ③水肿以上唇最多见,表现为上唇肥厚翘突,或者局限于上唇-鼻翼区。若舌、腭发生,可引起暂时性语言、进食等障碍。严重的水肿可扩散至口底及咽喉部,引起呼吸障碍。
嘴唇肿怎么办治疗原则:①迅速找出和除去过敏源。 ②唇部涂用炉甘石洗剂护肤止痒。 ③应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使用皮质类固醇。 ④注意扩散至口咽部引起呼吸困难病例,必要时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10、上嘴唇肿是什么原因
唇炎
唇炎是以唇部红肿、痛痒、干燥、日久开裂,溃烂流黄色液体为特征,大多发生于下唇,如以鳞屑、结痂为主要表现者,则称为剥脱性唇炎。中医学认为“唇风”一般预后良好。
未病先防
(一)饮食宜节制
节制饮食,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可以防止胃肠湿热的形成。
(二)慎思虑
久思伤脾,则脾气结滞,伤及脾之阴血的形成,脾虚血燥则致发唇瞤动,干裂流水。
(三)去除不良习惯
注意改正不良习惯,特别是儿童常有舔唇及咬唇习惯者,应教育纠正。
既病防变
(一)中医治疗
胃经风热者,症见发病迅速,唇红肿痛,破裂流水,甚如无皮之状,发痒,口臭,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疏散风邪。方药:薄荷6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山栀10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桔梗9克、银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元明粉6克(冲服)。
本病一旦转为慢性,常迁延数年难愈,此时病情表现为虚证,宜滋阴降火,养血润燥。方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黄柏9克、升麻9克,水煎服。若舌干无津者加麦冬12克、石斛12克。
(二)外治法
用黄连育,或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每日4~5次。或用无刺激且杀菌力强的0.1%利凡诺液,局都湿敷,每日4~5次。或雷夫奴尔湿敷。耐心细致的局部处理非常重要,也能治好长年不愈的顽固唇炎。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yufang/yufang_gekejibing/wuguanke/wuguanke_chuny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