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知识库 > 吃饭时头上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吃饭时头上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01-07 18:00:59

1、吃饭时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2、我吃饭时头上脸上容易出汗

如是吃辛辣刺激食物出汗是好多人容易造成的,这不用过于担心的。

3、吃饭时头部大量出汗怎么办?

不要吃烫的饭,去医院查查微量元素

4、为什么有些人吃饭时头部特别能出汗?

吃饭时头部特别能出汗?

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分析:

吃饭时头部特别能出汗;

吃饭时仅有头部大汗淋漓。

人类的汗腺和出汗

人类的汗腺分为三个类型,大汗腺,小汗腺和仅在青春期后出现在腋窝的顶泌小汗腺。

我们通常说的出汗是指覆盖全身皮肤的小汗腺分泌水样汗液。

人类是仅次于骆驼的最耐热动物,这种超级耐热能力全凭遍布全身的汗腺贡献的强大的出汗能力可以带走身体不断产生的热量,尤其是剧烈运动时。

人类也正是凭借这种超级出汗能力赋予的体温调节能力而获得了地球上无与伦比的长跑能力;又籍于这种超级长跑能力而跑上了食物链的最顶端。

可见,出汗对于人类来说是何等重要。

汗腺的全身分布

虽说小汗腺遍布全身皮肤,但不同部位的皮肤汗腺的分布并不均匀。

据估计,人类全身约有200到500万个汗腺,其中手心脚底皮肤汗腺密度最大,约200-700 / cm2——这也是手心脚底特别能出汗的“物质基础”。

其他部位皮肤汗腺密度在60-120 / cm2之间。其中,分布密度较大的几个部位依次是前额,前臂和背部;其他部分汉线密度就要小得多了。

出汗的原因

人类的生理性出汗可以分为两类:

热汗,由外环境和/或体内产生的热负荷导致人体需要快速散热是出汗的基本刺激因素,通过出汗大量快速散热来维持核心体温的稳定;

情绪汗,恐惧,焦虑等情绪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而刺激出汗。

吃饭造成的头部大汗淋漓主要涉及热汗,而不关情绪汗的问题。

影响出汗的因素

热负荷

已知,人体的热汗是在内外热负荷刺激下,由位于下丘脑视前区前部的体温中枢调控的。

热负荷带来的散热需求程度直接决定着出汗的临界点,出汗量和速度。

简单来说就是“越热越出汗”。

体液量和血液循环状态

汗液是有汗腺排泌的血液,如果人处在脱水状态下,体液量不足,循环障碍,可以直接影响出汗能力。

比如,所谓严重中暑的非劳力性热射病就是长时间大量出汗体液丢失过多得不到补充,严重循环衰竭导致没有可供出汗的体液造成出汗障碍,体温失去调节后体温无限制急速升高造成的。

当然,在日常状态下,这种影响非常微弱。

汗腺形态和数量的影响

汗液的分泌依赖于汗腺的多少,大小,热灵敏度和总体活性。

这些在不同人之间存在巨大个体差异。

就汗腺大小来说,不同人和不同皮肤区域可以相差5倍。汗腺越大,出汗率越高,这就决定了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出汗率存在巨大差异。

如上所述,不同部位皮肤汗腺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布最密集的几个部位依次是,手心脚底,前额,前臂,背部,其他部位相对较低。

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虽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局部皮肤温度对出汗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点人们都有体验毋庸多言。

吃饭时头部特别能出汗

吃饭时,如果全身都有出汗,但是头部特别明显,原因无外乎:

吃饭环境气温较高,身体承受需要出汗散热的热负荷。

比如,夏天吃饭时就特别容易大汗淋漓;相反,冬天在雪地里吃冷饭无论如何也不会出汗。

吃热饭,喝热饮。 “趁热吃”是普遍存在于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健康”信念,这自然容易导致吃饭时出汗。

吃“热性”食物。 像辣椒、大蒜,胡椒等“热性”香料中都含有可以激活“辣椒素受体产生热痛感觉,及出汗的辣椒素、大蒜素等化学成分,进食这些“热性”食物自然更容易刺激出汗。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头部特别容易出汗,则主要由于:

头部,特别是额部汗腺分布特别密集,也可能头部汗腺个头特别大;又或者,这些人头部汗腺对热负荷和上述“热性”食物刺激特别敏感。

还有就是,不要忘记,吃饭用的嘴巴也是长在“头部”的,无论是热饭还是“热性”饭食,也可以通过“加热”局部皮肤而刺激头部更容易出汗。

吃饭时仅有头部大汗淋漓——“味觉出汗”

如果,吃饭时全身其他部位不出汗,仅有头面部出汗,并伴有局部皮肤显著潮红;而且,出汗与环境温度和进食的食物无关,那么就涉及一种罕见的状况,称“味觉出汗”(gustatory sweating) 。

“味觉出汗”,也叫 Frey综合征,是德国医生卢卡·弗雷(Lucja Frey,1889–1943年)通过对1700年代以来的有关文献的整理而率先描述的一种疾病状态,主要涉及头面部局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失调导致。

主要见于腮腺切除的患者,是由于被切断的一些味觉神经的再生错误地附着支配面部汗腺造成的。

因此,这种出汗仅限于局部皮肤,与热和所吃的食物没有直接关系,而几乎只与“吃”有关,因此被称为“味觉出汗”。

研究发现,在晚期糖尿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神经损害后,有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双侧性“味觉出汗”,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局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果。

当然,这只是极其特殊的状况,与日常吃饭时头部大汗无关。

5、吃饭时额头老是流汗是什么原因

脸上毛孔太大了。所以容易出汗。
或者是天生是这样。有的人确实吃饭时脸上容易流汗。我外公就是这样,别担心,没事的。

6、吃饭时头上冒汗是什么原因

吃饭出汗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你食用的食物过于辛辣或过于烫.使身体自身排除汗液予以缓解,第二种是身体吸收了食物中过多的热量所以会出汗!

7、吃饭的时候头上会冒汗是怎么回事

我想你是肾虚是肾阴虚所至的你去中医院去看看吧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8、吃饭时头上总是出汗是什么原因

根据中医理论,头部为诸阳之会,头面多汗属阳经病。由于邪热内郁,不得四散,只能循经上越,迫津至头面溢出。也有虚证,因阳气不足,腠理不固,津液外泄,如鼻汗多见肺气虚弱。 小儿比成年人容易出汗,这是由于发育尚未完全,新陈代谢旺盛所致。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俗称「蒸笼头」,如无其它症状,不属病象,切忌盲目进补。假如小儿大汗,伴有睡眠不实、易惊吓、头发稀少等,最好请医师看看。 湿热熏蒸 头面汗出,口渴,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小便不利,恶寒发热,身目发黄,舌苔黄腻,脉濡数。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 举例方剂:五苓散加茵陈、石膏、黄柏 上焦郁热 头汗,心烦,面红,心中懊恼,饥不能食,疲倦,舌红苔黄,脉数。中医治法为清热除烦。 举例方剂:栀子豉汤加竹茹、陈皮、柴胡、黄芩 阳气不足 头面多汗,面色晄白,气短、畏寒、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嫩,脉虚弱。中医治法为温阳益气,固表敛汗。 举例方剂:芪附汤加红参、生龙骨、生牡蛎 气虚 头汗,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细弱。中医治法为补中益气。 举例方剂:补中益气汤 头面多汗者,每于进食辛辣厚味时加剧,要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水。平时应加强身体锻炼,以巩固汗液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兴奋情绪。

9、吃饭时,额头上老是出汗,请问是什么原因?

问题分析:抄
你好!出汗多有生袭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意见建议: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与吃饭时头上出汗多是什么原因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