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献血几天能恢复
10多天! 献血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版必须谈谈血液中各种权成份的寿命。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细胞和血浆(又包括水份、无机盐类、各种激素、多种酶)其各有各的功能,又有各自长短不一的寿命,如红细胞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血液成份的不断新陈代谢,中血液存在的基础。 献血后最先恢复的是失去的水份和钠盐,当您献血后,血管周围的液体(组织液)立即会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只要一、二个小时便可使其补上;与此同时,肝脏也会加速制造白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献血后,血液内水份略有增多,红细胞少量丢失,这时会刺激骨髓加紧造血,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得到完全补充,大约需要两周左右。 因此,献血后两个星期,血液中的各种成份便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献血后多久能恢复
一般在献血后,人体通常会丢失一部分的血细胞与血浆,其中血细胞就含有白细回胞、红细胞与血小答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与血小板可以在7天左右得到补充,而红细胞一般在100天左右才能够得到补充。由于血浆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分,通常在48小时内就能够得到补充,而血液中的蛋白质,比如白蛋白以及各种抗体,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由此可见,献血后白细胞恢复的时间还是比较快的。
献血后白细胞低怎样才能补得快
1、一般在献血后,出现白细胞低的情况,首先要改善饮食、睡眠以及生活规律,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均有利于白细胞的升高。
2、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要吃一些腐坏隔夜的食物。
3、营养要均衡,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可适当食用一些优质蛋白食物,比如瘦肉、鱼肉、牛肉、蛋类、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3、请问:献血后几天才能正常?
献血400毫升,什么时间恢复?要看怎么恢复。
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总血量大约4500毫升。献血400毫升,不到总血量的百分之十。
血液中的成分有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
血浆就是我们的经过消化的食物和水(通过血液送往全身),在食物丰富到了要节食的年代,这点营养微不足道,补点水就行了。在献血的五分钟时间内,心脏循环三四百次,体内的水和胃肠的食物已经在补充了。
就是说,血浆当时就差不多补足了。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卫士,抗击外来侵略者,随400毫升血液捐献一点不影响需要。
血小板是人有伤口时补漏用的,随400毫升血液捐献一点也不影响需要。
红细胞是人用于从肺部往全身送氧气,并带回二氧化碳,有人献血当时会有一点缺氧感觉,献血后一会儿就没事了。
在献血过程中,身体肝、脾、肾脏等储存备用的血液(大约有百分之二十)在几百次循环中已经有部分参与了。
你一定知道机采成分血,就是单采其中的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极少也有单采红细胞的。
相对于全血,单采成分的量,对于某种成分来说,一定大于全血的量。
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寿命大约是7到14天,每天大约有百分之十衰亡和新生。
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每天新生百分之一左右。
就是说,红细胞恢复最慢。
献血后第二天就不会对健康人的血液需要有影响了。
4、献血后多久可以恢复?
血液被人们誉为人体的“生命之河”,直到今天,人们都没有研制出能完全代替人体专血液功能的人造血属液,只能从健康适龄的人体中获取这种宝贵物质。每年,无偿献血者的义举使得数以万计的病人生命得到了延续。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也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血管周围的液体立即会进入血管内,只要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献血200-400毫升,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来源:中国新闻网
5、献血后血液多长时间能恢复
回答这个问抄题,要多方面考虑,也许你的提问很简单。
献血,采集的是全血,里面有一半多一点是血浆,接近一半是红细胞,还有很少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次献血400毫升,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看可以忽略。
血浆的影响也很小,因为血浆更新很快,损失220毫升血浆,几个小时内就补足了。
献血前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保证献血后不会到贫血程度,就是说即使献血后红细胞也足够自身使用。从这个角度说,献血不影响身体的健康和血液正常循环。
献血后,总血液很快就补足了失去的400毫升,红细胞相对减少了接近十分之一,然后自身加快红细胞生成,大约半个月以后,能完全达到献血前水平。
说明,红细胞的生命周期是120天左右,这健康的人(50公斤体重),每天新生40毫升左右,衰亡40毫升左右。
6、献血后多久能后恢复?
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专血液也会迅速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
血管周围的液体立即会进入血管内,只要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
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7、献血后几天恢复
献血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版必须谈谈血液中各种成份权的寿命。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细胞和血浆(又包括水份、无机盐类、各种激素、多种酶)其各有各的功能,又有各自长短不一的寿命,如红细胞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血液成份的不断新陈代谢,中血液存在的基础。
献血后最先恢复的是失去的水份和钠盐,当您献血后,血管周围的液体(组织液)立即会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只要一、二个小时便可使其补上;与此同时,肝脏也会加速制造白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献血后,血液内水份略有增多,红细胞少量丢失,这时会刺激骨髓加紧造血,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得到完全补充,大约需要两周左右。
因此,献血后两个星期,血液中的各种成份便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8、献血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定期适量献血有好处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1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经周期性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这类女性的含铁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遇到意外事故,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从上述分析来看,献血者由于血液新陈代谢较未献血者旺盛,其寿命会延长。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献血者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对健康有益 2 男士献血好处多 有研究认为,中年男子每年献血550毫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减低86%。这一研究认为、男子年过40岁,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脂肪容易积存,许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定期献血则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国际癌症》报道,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肿瘤的几率就提高,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的发病也增多。适量献血,特别是男人献血能改善血液中制造红细胞的铁的含量。捐出血液体内铁元素含量会适当减低,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年轻妇女与男性相比较少患中风、心脏病和肿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上述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分析原因,认为中青年妇女每月的月经失血加速了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红细胞数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输送更多的氧气及营养成分给身体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心脏病的风险。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加速造血,一般经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献血后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无须大吃大喝。适当增加营养以提供足够的造成血原料,补充的重点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进补又不活动,会不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会因热量过剩而发胖。 人体血液中的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铁含量大为降低。 适量献血,献血后保护好穿刺孔,适当补充营养就不会有什么坏处了。 好处 : 一、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 当血液粘滞处于较高水平时,适量献血,特别是适量捐献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多种疾病。 二、男子定期献血可防癌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男子献血可以防癌,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铁元素,而人体内铁元素含量水平持续过高会促会癌症,定期献血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铁血素的含量,因此健康男子定期献血可收到离癌的效果。 三、中年人献血可益寿 人到中年大多事业有成,经济状况良好,膳食也是味美质优,营养丰富,稍不留神,就会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和肥胖,特别是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中年人,此时如再不注意调整,就会出现血铁、血脂等指标超标,血液粘滞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等,从而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 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的是血铁和蛋白,还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使血液流速加快,健康的中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献血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不断增加血液中年轻红细胞的比例,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那些人不可以献血 : 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有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体检时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9、献血需要多久才恢复
献血后最好一周要休息好。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事休回息,不得急起,答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
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不要以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或刺激针眼,以防感染。
在献血后的1-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献血者献血后心情应是愉快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件无私奉献,有意义的事,献血是不会损害健康的,但是如果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与采血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进行访视和处理。
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这些养料在普通饮食里都有,不必特别去多吃。献血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吃些瘦肉、鸡蛋、
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促进血液成分恢复更快,但切忌暴饮暴食,亦不要饮酒。
10、献血后多久能恢复失去的血液?
献血抄后,血液各种成分的完全恢复是有先后顺序的。恢复最快的是水和无机盐,大约 1---2 小时就能完全恢复。当失去血液后,人体“血库”内贮存的血液会迅速进人血液循环系统,毛细血管壁周围的组织液也很快透过血管壁进人血管内,使人体的血容量很快达到原来水平。同时,肝脏也在加速合成蛋白质,据测定,健康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可合成 '0.2 - 0.4 克白蛋白,一次献血 200-400 毫升所失去的蛋白质在 1-2 天即可完全恢复。其次是红细胞,献血后,人体会自动调节造血“工厂”—骨髓的作用,促使其造血功能更加旺盛,每秒钟大约可制造 1700 万个新的红细胞,失去的血细胞 30 天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