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医学名称,中医的名称是腰肌劳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以疏肝气,纳肾气为治疗本病的最好方法。这两种方法合称正椎法,正椎法的方法就是补正强身,达到回缩髓核的作用。用壮筋续骨丹加减改虎骨为狗骨。
2、腰间盘突出属于中医里面的什么病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到历代医家对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论探讨,对中医腰腿痛病因病机有完整的论述,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而不用.”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 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其中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此病的论述比较全面。“凡腰痛病有5: 1、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 2、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 3、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 4、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 5、寝卧湿地,“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者不能俯,阴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不能俯仰.”这些论述较全面地概括了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具体论述了肾脏功能和外邪侵入,劳损外伤在腰腿痛发病中的关系,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反复过劳或跌仆损伤。 无论早期的隐痛还是中期的胀痛,刺痛以及后期的麻木乏力,均与血液循环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医治疗方面通过传统的辨证论治完全可以达到解除病理状态.《素问·调经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医宗金鉴》记载“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辅以口服以循经调理,其患可愈。
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什么病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行性变过程中,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为骨科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腰脚痛”、“痹痛”、“偏痹”“肾亏”等范畴。
4、腰间盘突出中医叫什么
中医教科书中,应该属于“腰痛”、“腰腿痛”的范畴,只不过辩证不同而已。大多数为经络辩证。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名是什么
1932年英国人Joseph S、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1934年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946年我国开展手术。在我中医学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么一词,治疗把他归为痹症,
6、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中如何定义 【骨科与显微外科讨论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对于腰腿痛祖国医学早有记载,认识也很深刻,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列举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相似。中医称之为"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灵枢·经脉》"……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 如结,端如裂,是为踝厥"。其中踝厥是典型的腰腿痛症状,且疼痛剧烈,类似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说,祖国医学对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也同处理其他疾病一样,有着较完整的理论。中医学不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观察很细致,检查病变局部,而且更重视病人全身状况的改变。根据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寻求病因,分析病理变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诊断和选用适应的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中医对腰腿痛的病因是怎样认识的? 医学教育网 中医对腰腿痛病因观察是十分细致的,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与肾联系最为密切。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quot;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并司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前阴、后阴。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那么腰椎,脊椎乃至整体骨骼的支撑、运动强度和耐久力的维持,就主要决定于肾,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肾者......其充在骨"。《素问·灵兰秘典论》称肾为"作强之官"。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痛膝软胫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举、足不任身等症。由于腰部与肾脏的密切关系,故肾脏有病,往往最先反应于腰部,而以腰酸腰痛为显著症状。凡房劳过度,久病失养,肾精气阴阳不足,常为腰痛的主要原因。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quot;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肝位于腹部,横膈以下,右胁之内。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谋虑所出,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腰与肝脏的关系主要是肝藏血而血养筋。按照中医学理论,筋,又称筋膜,附着于关节附近及肌肉周围,近似于筋膜、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神经、滑液囊等组织,是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筋的收缩弛张,对关节的活动及运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故《素问·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quot;因为筋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血液的供给,而且血液供给的多少,也对运动的正常与否,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肝主藏血司血液的贮存与血量的调节,所以筋的营养来源,也就主要依靠着肝脏。这就是《素问·经脉别论》所谓:"肝,淫气于筋。"《素问·痿论》所谓"肝主身之筋膜"。只有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人的运动才能灵活自如,健全有力。既不会收缩过度而发生痉挛拘急,也不会弛软无力而导致痿软迟钝。若肝血虚,则筋脉不得濡养,遂产生腰腿疼痛或下肢筋脉痉挛麻木。如《普济方》中所说:"夫足少阴肾之经也,属于腰脚而主于骨,足厥阴肝之经也,内血而主于筋。若二脏俱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流注筋骨,故令腰脚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也?quot;由于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振,腠理空疏,卫阳不固的情况下,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而发为腰腿痛,所以《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三气也。"可见,在腰腿痛病中,主要病因为风寒湿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伤人损伤阳气,阳气受伤,气脉不通,不通则痛;寒主收引,寒凝气滞,筋失所养,亦可见筋肉挛缩,湿性重着,其性粘腻,其伤人可引起腰部强硬、屈伸不利,痛似折断等。《外科证治全书》中说:"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用力过度,脉络充血而外渗,可形成瘀血;若心气不足,血脉不通,血液瘀滞,亦可形成瘀血,瘀处于腰部,疼痛由生。由此可知,祖国医学认为腰腿痛与肝肾虚衰、正气不足、气血凝滞和感受风寒湿邪关系密切。腰部与经络联系也很密切。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由正经、奇经、经别及络脉、经筋、皮部构成一个独特体系,是联系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通路。经络系统以十二正经为主要内容。正经十二对,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里相合,左右对称,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四组中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两组均通过腰部,与腰部密切相关。其中,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行于躯干前面;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行于躯干侧面;而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躯干背面。诸经中,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脊、贯臀",与腰部关系最为密切。故《灵枢·八经脉篇》:"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项背腰尻 踹脚皆痛",《灵枢·刺疟》:"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灵枢·经筋》:"足太阳经筋……其病……脊反折",均属该经病引致腰痛的记载。医学教育网足少阴肾经虽行于身前,但因两肾位于腰部,足少阴经"贯脊属肾","是主肾所生病者",所以肾病腰痛的记载亦屡见于《内经》中,如《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夹央然腰髀痛",《素问·咳论》"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素问·风论》:"肾风之状,脊痛不能正立"。《素问·刺热》:"肾热病者,先腰痛行酸"。《灵枢·经筋》:足少阴之别"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均属此例。其他如《灵枢·经脉》:足厥阴肝经"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素问·厥论》:足少阳胆经"机关不利,不利者,腰不可以行"。奇经八脉中与腰部关系最为密切者,当属带脉、督脉、任脉与冲脉。带脉从第三腰椎出发,围腰一周,状如束带,可"约束诸经"即约束全身直行的经脉,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都受带脉的约束。因其横行腰腹之间,其为病,与腰痛亦息息相关,故《难经· 十九难》提出:"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督脉行身后正中,《素问·骨空论》所谓"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属肾",《灵枢·经脉篇》督脉之别"入贯膂",均揭示了该脉与腰的密切关系,故其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任脉、冲脉与督脉同起于胞中,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所以亦皆与腰部有较密切联系。。
7、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学中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 “腰腿痛”这一范畴内。中医学不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观察很细致,检查病变局部,而且更重视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变。根据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寻求病因,分析病理变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诊断和选用适应的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
8、中医是如何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的?谢谢回答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主要以腰腿痛为症状表现的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该病发病是会压迫腰椎神经引起放射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是如何对该病作出诊断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气滞血瘀:患者一般可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腰4.5或腰5骶1一侧有明显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加重。后期可见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舌质紫暗,脉涩弦数。此为受伤后,气血瘀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2、风寒湿:无明显外伤史,病因不明显,逐渐感到腰部伴下肢重着疼痛,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脊柱侧弯,亦有椎旁压痛及放射痛。遇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苔白腻脉沉缓,此属风寒湿之邪所致。
3、肾虚:患者素体禀赋不足,或长期患有慢性病,以致肾脏精血亏损,无以滋养经脉,出现腰腿疼痛,酸重无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属肾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浮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属肾阴虚者,多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部潮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