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患骨巨细胞瘤七年了,因为瘤患在大腿骨头上,所以把那一块骨头挖掉重新补了,请我已经七年了会复发吗...
骨巨细胞瘤当时做病理分级了吗?他是属于相对良性的,只要不是3级以上。切除干净了,基本不可能复发。
你可以去拍X线常规检查下就行了,必要时可以做CT。如果没有问题就尽可放心了。
身体健康。
2、巨细胞瘤的治疗 急!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下端、桡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但任何由软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发生骨巨细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颌骨所产生的骨巨细胞瘤,亦不在少数。
骨巨细胞窘由软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样组织所构成,无纤维包囊。由于瘤组织易出血和坏死,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变。因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使肿,自呈红棕色或绿色。血肿的纤维化可使肿瘤呈灰白色。瘤组织坏死,可使肿瘤呈黄色或形成假囊肿,囊内可能含有胶状或棕色液体。骨质因肿瘤扩张压迫而萎缩。当骨膜下的皮质骨萎缩消失后,骨膜即产生新生骨,在肿瘤进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继续反复,以致在x线照片上皮质骨似乎有被肿瘤由内向外扩张而变薄的错觉。在显微镜下可见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织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此种多核巨细胞为巨细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数目最多,可多达200个,普通在50个左右,均集中于细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状与基质细胞的胞核同,故多数学者认为此种巨细胞系由基质细胞融合而成。基质细胞的形状、分布和排列,对骨巨细胞瘤的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一个比较良性的典型骨巨细胞瘤(又称一级骨巨细胞瘤),所含的巨组胞体积大,数目多,分布均匀;胞核数目一般在50个以上,形状、染色均与基质细胞核相同;基质细胞以梭形为多,圆形次之,胞浆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浅,分布比较疏松,不成束条或漩涡状。有恶性倾向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二级骨巨细胞瘤),其基质细胞分布紧密,成束条或漩涡状,胞核大,形状不一,染色深,巨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减小,分布不匀,胞核少,体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又称三级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排列紧密紊乱,胞浆多,形状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细胞体积小,数目少,分布不匀,胞核增大,数目稀少,染色深。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手术可以根据冰冻切片或活组织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征象进行。术后对切除或刮除的标本应再作更全面的检查,肯定分级后更好地进行观察或进一步治疗。
[治疗>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坏并不严重,肿瘤附近的关节面保持完整,一般应采用彻底刮除和小块植骨填充术。植骨前凿掉腔内骨嵴,并用1%福尔马林涂沫腔壁,借此减少复发。最好切除一侧腔壁,使周围肌肉的血运便于进入植骨区。晚期病例如骨质破坏严重,:关节面凹陷不平,或经过搔刮肿瘤复发的病例,最宜采用局部切除、大块植骨和关节融合术,或人造关节置换。如肿瘤位于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远端、腓骨上端等),可以采用局部切除,根据切除范围的大小,再决定是否应同时需要大块植骨。如经活组织(或经刮除治疗所得的肿瘤组织)检查证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一律采取局部切除手术。对于有明显恶性变化的巨细胞瘤(或称恶性巨细胞瘤)则应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良泉骨科对骨肿瘤的防与治>——〉〉〉
http://www.120ask.com/
最好上去问问,上面比较专业.
3、L1腰椎骨巨细胞瘤,已经做了手术,刮了骨头并填充了骨水泥,脊椎还安了钢板,终身不取,支撑脊椎稳定性
?
4、这个CT片骨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骨巨细胞瘤----交界性肿瘤,MRI检查
5、骨巨细胞瘤潜伏期多久
医生你好:骨巨细胞瘤长多久就长到8公分呢?良性的话手术后会不会减少生命?
6、腰椎肿瘤是什么样的病。
应该到医院检查、看医生,有病不能耽搁,只有医院的检查报告和医生的诊察结论才是最准确的,然后方可对症施治。
中医论治腰椎肿瘤(转贴)
在脊柱肿瘤中 ,腰椎是好发部位 ,仅次于胸椎。从其发病部位来分 ,腰椎肿瘤有椎管内和椎骨之分;从其性质分 ,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且部位固定 ,持续加重 ,若影响到相应神经可出现放射痛 ,严重的还可有截瘫。根据临床症状、X 线片、CT 、MRI等检查 ,诊断多无很大困难 ,但要明确肿瘤性质和类型 ,只有依靠病理组织检查。
椎管内肿瘤以肿瘤组织在椎管内而命名 ,分为硬膜内和硬膜外肿瘤 ,其中硬膜内肿瘤又分为髓内和髓外肿瘤。硬膜内肿瘤以原发性肿瘤为多见 ,硬膜外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
椎管内肿瘤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多见 ,另外脂肪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表皮样囊肿等亦可见到。发病年龄多为 20~40 岁中青年 ,病程一般 2~3 年。早期即有根性剌激症状 , 即腰伴下肢的放射痛 ,并在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夜晚时加重 ,贯串整个病程 ,逐步加重 ;随后逐渐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排尿、排便困难;最后出现下肢的完全性瘫痪。X 线片上难有明显表现 ,CT 、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腰穿、椎管内造影因有一定的损伤性和危险性 ,可有选择应用。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手术应尽可能地完全、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并尽可能地保护好正常组织。当然本病的预后好坏很大程度有赖于肿瘤的性质和肿瘤的位置是否容易完全切除。手术后还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继续治疗 ,如放疗、化疗、中药治疗等等。
椎骨肿瘤又称椎体肿瘤 ,是指发生在椎体上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其中原发性的常见有骨巨细胞瘤、血管瘤、骨样骨瘤、骨髓瘤、脊索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转移性的有肺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1) 骨巨细胞瘤 : 为低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 20~40 岁之间。一般有慢性腰痛病史 ,呈间歇性 ,不影响睡眠 ,常伴有神经、脊髓或邻近器官受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靠 X 线来诊断。X 线表现 : 椎体为泡沫状 ,密度减低 ,骨皮质有膨胀性改变;但 X 线表现不如其他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表现典型。α扫描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膨胀性、偏心性和多房性的特点。 治疗应彻底手术清除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行植骨或人工椎体置换术 ,术后复发率较高 ,约 50%~60% 以上。放疗的效果不确定。
(2) 腰椎椎体血管瘤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生长缓慢 ,可在生长过程中静止或退化 ,所以可长期不出现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是局部疼痛 ,脊柱肌肉痉挛;后期可因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 ,严重的也可发生截瘫。 X 线表现 : 椎体呈纵形排列的骨质增粗 ,中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 ,颇似“栅栏”或网格状改变;有的在囊状透亮区内 ,出现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条纹 阴影。治疗一般以放疗为主 ,效果很好 ,但要注意放射量应以不损伤脊髓为标准 ,并同时辅助应用神经营养剂;如有瘫痪出现 ,应行椎板切除减压 + 放疗。
(3) 骨样骨瘤 : 好发于 15~25 岁的青少年 ,多见于股骨和胫骨 ,发生在脊柱上约占 10% 左右 ,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呈进行性加重 ,尤以夜间为甚 ,有时 可见根性症状 ,多有明显局部压痛、叩痛 ,椎旁肌痉挛。 X 线表现 : 椎体内可见直径 1cm 以内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中间可伴有钙化点或密度增高影的“病巢”,其周围可有硬化骨包 绕。CT 扫描更易明确。治疗原则上应手术切除 ,放疗有一定作用 ,但不明显。
(4) 腰椎骨髓瘤 : 为骨髓原发的恶性肿瘤 ,又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多见于35~65 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脊柱。尤以腰椎最多见 ,其他多见于扁平骨 ,如颅骨、胸骨 等 ,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初期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症状 ,疼痛为常见的症状 ,多为持续性钝痛 ,尤以夜间明显 ,不能入眠。 X 线表现 : 椎体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溶骨性破坏 ,溶 骨性破坏的边缘呈穿凿状 ,锐利而清晰 ,周围无骨膜反应和新骨形成;有时也呈肥皂泡状的扩张;晚期椎体塌陷变扁 ,但椎体间隙正常。另外可见血沉加快 ,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清蛋白 增高 ,白球比例倒置 ,尿本周氏蛋白约有 35%~65% 的人出现阳性 ,骨髓穿刺涂片可明确诊断。治疗本病对化疗较为敏感 ,也可用放疗;有脊髓严重压迫者可行椎板减压术 ,然后再进行化疗。
(5) 脊索瘤 : 较为少见 ,生长比较缓慢 ,属低度恶性肿瘤 ,约有 l0% 晚期会发生转移 ,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患者 ,好发部位以骶尾部最为多见 ,其次为颅底蝶骨。早期常不容易被 发现 ,到中晚期才出现症状 ,多为腰骶部疼痛 ,以钝痛为主 ,可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当压迫直肠、膀胱和马尾神经时可出现大、小便困难或失禁。X 线表现 : 早期呈磨砂玻璃样阴 影;晚期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 ,并在病灶周围可见大而边缘清楚的软组织肿块阴影 ,肿块内可见残存的骨片或钙化斑。CT、MRI 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治疗 以手术切除和放疗结合为主。约有 60% 的病例会复发。
(6) 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 : 属一种肿瘤样病变的独立疾病 ,约 80% 见于 10~20 岁的青少年 ,可独立发病 ,也可在其他骨肿瘤的基础上并发。临床症状轻 ,病程长 ,主要为局部胀痛 ,腰部功能障碍 ,有时可出现马尾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X线表现 : 椎骨呈现偏心性的膨胀性生长 ,境界清晰 ,内可呈分房状 ,似肥皂沫影像 ,囊壁表面为一薄层骨壳。治疗应手术切 除 + 植骨 ,但手术中出血较多;对于手术不易彻底切除者 ,术后宜行放疗。
(7) 腰椎嗜酸性肉芽肿 : 是指局限于骨的、原因不明的、以组织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30 岁以下男性多见 ,发病多属隐匿性 ,有的仅局部轻度疼痛 , 功能障碍 ,有时并发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也可波及马尾神经或脊髓而出现相应症状 X 线表现 : 一般为单椎体发病 ,呈孤立的、界限分明的溶骨性改变 ,椎体遭到破坏后可塌陷 ,使椎体上、下骺板合并在一起 ,椎间隙无异常。治疗可行病灶刮除 + 植骨术 ,极少复发;放射治疗对本病亦较敏感 ,可结合手术共同使用。
(8) 转移性肿瘤 : 身体上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脊柱上 ,最容易产生脊柱转移的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直接转移 ,少数为淋巴道转移。临 床诊断要点为 : 早期仅有腰背痛、放射性疼痛 ,夜间则有“刀割样”剧烈疼痛 ,可伴病理性骨折、截瘫;全身情况差 ,消瘦、贫血、低热、胃口差等;化验血沉加快 ,碱性磷酸酶增高; X 线表现 : ①溶骨性 ,即椎体骨质破坏 ,边缘不规则 ,可呈虫咬样 ,早期椎弓根的破坏尤应注意 ,大部分癌的转移多为此型;②成骨性 ,即椎体内见散在的斑点样骨质致密( 密度明显增高 ), 或整个椎体呈灰白色 ,前列腺癌的转移多为成骨性;③混合性 ,即兼有上述两种表现。由于本病的预后多数不良 ,所以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止痛 ,提高生存的生活质量。止痛剂的应用应逐步升级、逐步加量。另外 ,若能找出原发肿瘤 ,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 ,可使控制原发病灶 ,同时也可使转移癌的疼痛减轻。对于全身情况尚可的 ,估计生存时间较长的 ,已发生完全性瘫痪时间短的 ,或不完全性瘫痪进展快的 ,有条件的可考虑手术。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保持脊柱稳定性及矫正畸形 ,缓解疼痛 ,便于护理。手术方法可选择减压、内固定、人工椎体置换等。
我国古代两千年前的《内经》著作中对骨肿瘤就已有所认识。认为体质、精神、年龄等等因素是其发病的内因 ,而外感六淫之邪气亦可引发肿瘤 ,并认为其主要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中药治疗骨肿瘤 ,对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全身和各脏腑功能、调补气血、攻伐邪毒等均有良好作用。随着肿瘤发展 ,气血消耗 ,抗病能力低下 ,肿瘤与全身状况呈一消一长之势。肿瘤早期正气尚充者 ,应综合各种抗癌疗法 ,以攻为主 ,攻中有补;中期正盛邪实者 ,应攻、补并重;晚期正虚邪实者 ,应先补后攻 ,即先增强病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然后根据机体恢复情况 ,采取攻补兼施。此外 ,在肿瘤受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 ,有大量的肿瘤分解产物在机体内堆积 ,若不及时排出 ,势必有害机体。因此 ,又必须配合疏泄药物、解毒药物、大量饮水或输液等 ,希望毒物迅速排出体外。在疏泄解毒的同时 ,亦不能忽视扶正。就肿瘤而言 ,肿瘤病变为本 ,在病变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贫血以及在放疗、化疗期间所出现的白细胞下降等 )则属标。治本固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不注意治标 ,有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妨碍对肿瘤的治疗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就应该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做到标本兼顾。临床实践证明 ,山慈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党参、人参、 灵芝、女贞子、水蛭、蜈蚣等对骨肿瘤有一定疗效。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从免疫治疗角度出发 ,中医通过调动机体内在功能而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是很有效的。如人参、灵芝能提高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仙灵脾能提高胸腺 T 细胞 的数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山豆根、杨梅根、鱼腥草、银花、黄芩、黄连、大黄、丹皮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人参、蝮蛇能促进抗体生成;仙灵脾、黄芪、洋金花、夏枯草、山豆根、麻黄、丹皮、防己、枳壳、枳实、牛膝等有抗过敏作用;洋金花可促进溶瘤细胞酶增加。这些均进一步说明中药在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 ,中药治疗肿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http://www.yygw.cn/sp/yzb000036.htm
7、骨巨细胞瘤诊断要考虑哪些内容
骨巨细胞瘤诊断X线表现为纯溶骨性表现,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进展期,病变突破骨皮质,但无骨膜反应。通常血供丰富。CT明确肿瘤范围,骨皮质破坏情况。肿瘤组织密度通常介于20~70Housefield单位,如低于此值,高度怀疑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能够明确肿瘤软组织范围。T2加权,肿瘤组织呈高信号,类似血肿。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1) 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2) 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欠维瘤。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3) 巨细胞肉芽肿。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4) 嗜酸性肉芽肿。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5)非骨化性欠维瘤。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6) 高分化中央型骨肉瘤。以上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识做了详细的介绍,潍坊市肿瘤医院是专业的肿瘤治疗医院,在骨巨细胞瘤治疗方面采用绿色综合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一方面达到很好的治疗疗效,一方面减症去毒,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