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腰穿的适应症:
1)无明显颅内高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作腰穿以了解其压力高低和蛋白含量。
2)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作诊断,减压及引流治疗。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有利于拟定治疗方案。
4)脑脊液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资料。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出血情况。
6)脊髓病变,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气脑造影和核素脑池扫描等。
8)用于椎管内注射药物。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腰穿的禁忌症:
1)有脑疝征象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明显者。
3)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有感染者,腰穿易将感染带至椎管内甚至颅内。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穿放出脑脊液可能会将感染吸入蛛网膜下腔。5)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着。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临床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合作者。
7)高颈段脊髓压迫性病变,脊髓功能处于完全消失时,腰穿术后易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8)未作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未作眼底检查者,禁作腰穿。
2、腰椎穿刺术依次穿过哪些结构
通常在腰3,4棘间隙,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硬膜下腔
3、关于腰椎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抱歉地表示我手里暂时没有书,所以,不能给出页码~~
直觉告诉我:关于腰穿,应该在麻醉学的课本(《临床麻醉学》?)里比较容易找吧~~
腰椎穿刺的临床意义:
1. 诊断价值:(1)测定脑压高低;(2)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3)腰穿注气行气脑造影,注射造影剂行椎管造影;(4)奎氏试验检查椎管是否梗阻。
2 .治疗价值:(1)放出脑脊液治疗高颅压、注入生理盐水治疗低颅压;(2)放出血性脑脊液,注入5-10毫升氧气,可减少血的刺激、促进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和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3)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可腰穿注入有效的抗生素予以治疗;(4)腰麻注药。
腰穿主要有以下目的:
1、了解颅内压力及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
2、留取脑脊液送检验: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肿瘤细胞检查等等
3、释放血性脑脊液或高蛋白的脑脊液
4、鞘内注射
(一)适应症
1.确定脑脊液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出血性疾病(PS:个人理解是“脑出血”)。
2.测定脑脊液压力,借以了解颅内压高低及蛛网膜下腔通畅情况。
3.对颅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预防蛛网膜下腔粘连或脑积水。
4.进行腰椎麻醉或稍内注射药物。
5.注入氧气治疗粘连性蛛网膜炎。
6.通过腰椎穿刺行其他检查,如椎管造影、气脑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7.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8.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9.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二)禁忌症
1.后颅凹占位性病变,特别是颅内压明显增高,或疑有早期脑疝者,应慎重用或禁用。
2.穿刺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有感染病灶者。
3.脊椎结核及其他脊椎炎症者。
4.休克、败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重患者,衰竭或濒危病人。
5.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心肺功能受损和出血,所以,心肺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6.局部皮肤(穿刺点附近)有炎症者。
4、腰椎穿刺是医生的手感到落空感而不是病人感到落空感对不对?室友们坚决说是病人感到落空感,怎么说都不同
?
5、腰穿时有几次落空感?
腰穿时有2次落空感
6、腰麻穿刺时有几次落空感
你好,腰麻穿刺一般有两次明显的落空感,即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与蛛网膜。
7、腰椎穿刺术的穿刺方法
正确答案:C 解析:一般选腰椎3~4椎间隙最适合穿刺,穿刺部位皮肤软组织或脊柱有感染为腰穿的禁忌证 。术中患者采取侧卧、背部齐床沿、头向前屈、膝关节屈曲、双手抱紧膝部的姿势 。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因此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缓解症状 。
8、做腰椎穿刺的过程是怎样?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