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椎 > 腰椎硬膜麻醉

腰椎硬膜麻醉

发布时间:2021-02-22 13:59:17

1、硬膜外麻醉是打在哪里

呵呵,正好我是学麻醉的,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脊膜外麻醉,分为后正中穿刺和旁正中穿刺,一般由2~3腰椎棘突间隙穿入,还有骶管裂孔也行。穿过黄韧带之后会有明显的突破感,且针管内负压消失。所谓打穿了,就是已经穿过了硬脊膜,进入硬脊膜下隙,甚至穿过蛛网膜进入了蛛网膜下隙,引起脑脊液流出。

下面的内容是别处复制来的,硬膜外麻醉的手法: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按手术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选择好脊椎间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

(3)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有“脱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应放弃。

(4)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5)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2、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是什么

腰麻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短。硬膜外起效慢,效果有时不太确切。腰硬弥补了腰麻的不足。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术水平增加。其发扬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硬联合麻醉的优点和长处:
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

腰-硬联合麻醉的缺点是:
(1)手术范围限于下半身(受到最高安全穿刺点的限制);
(2)因为两种麻醉方法的叠加,对病人的干扰也会增加,因此用药更需小心;
(3)两种麻醉方法应用后的“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
(4)麻醉的效果和范围不会一直保持开始的时候那样的状态(会更加趋于硬膜外麻醉)。
(5)CSEA的阻滞范围较一般腰麻或硬膜外阻滞范围广,其原因:
①硬膜外腔局麻药经硬脊膜破损处渗入蛛网膜下腔;
②硬膜外腔压力变化,负压消失,促使脑脊液中局麻药扩散;
③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液,容积增大,挤压硬脊膜,使腰骶部蛛网膜下腔压力增加,促使局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平面可增加3~4个节段;
④脑脊液从硬脊膜针孔溢出,使硬膜外腔的局麻药稀释,容量增加和阻滞平面升高;
⑤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因体位改变而向上扩散;
⑥为补救腰麻平面不足,经硬膜外导管盲目注入局麻药。因此,CSEA期间要加强麻醉管理,合理应用局麻药,密切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加快血容量补充和适当应用升压药物。

3、什么是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按手术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选择好脊椎间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

(3)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有“脱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应放弃。

(4)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5)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4、什么叫硬膜外腰麻?

硬膜外腰麻就是硬脊膜外腔麻醉 腰麻和硬膜外腰麻的区别: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ral anaesthesia)是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起效较慢(15~20分钟),对硬脊膜无损伤,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延髓生命中枢。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于可以连续给药,可以保留置管,延长麻醉时间,更减少损伤和感染的机会。
.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简称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由于此腔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骤停。腰麻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也常伴有血压下降,可用麻黄碱预防。此外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压力降低,易致麻醉后头痛。药液的比重和病人体位将影响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脑脊液溶解药物,则比重高于脑脊液。用蒸馏水溶解,则比重小于脑脊液,高比重液用于坐位病人,药液下沉至马尾周围,将安全有效。

5、腰麻与硬膜外腔麻醉区别

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药是在蛛网膜下腔。这个腔隙内有脑脊液和脊髓,所以给药量比较少,阻滞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说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均被阻滞。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给药,这个腔隙内是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等,通过在硬膜外腔给药可以阻滞脊神经根,阻滞范围为节段性,也就是根据给药的间隙,阻滞某一或某几个脊髓节段支配的平面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临床上通常还在硬膜外置管进行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
因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节段以下分散成马尾悬浮于脑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损伤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适用于腰1以下的部位,而适用于腰麻的手术,也同样适用于硬膜外,而因为硬膜外与颅内不相通,所以理论上适用于除颅脑外科以外的任何手术,但实际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术,出现问题的风险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时进行,称为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提供更持续和广泛的手术镇痛和麻醉效果。

6、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区别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同属于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的一种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ral anaesthesia)是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起效较慢(15~20分钟),对硬脊膜无损伤,不引起麻醉后头痛反应。硬脊膜外腔不与颅腔相通,注药水平可高达颈椎,不会麻痹延髓生命中枢。如果置入导管,重复注药可以延长麻醉时间。硬膜外麻醉可以将交感神经麻醉,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压下降。

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简称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由于此腔隙与脑室相通,麻醉平面过度上升将会导致延髓生命中枢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骤停。腰麻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也常伴有血压下降,可用麻黄碱预防。此外由于硬脊膜被穿刺,使脑脊液渗漏,造成压力降低,易致麻醉后头痛。药液的比重和病人体位将影响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脑脊液溶解药物,则比重高于脑脊液。用蒸馏水溶解,则比重小于脑脊液,高比重液用于坐位病人,药液下沉至马尾周围,将安全有效。

7、什么是硬模下麻醉

常用的是硬膜外麻醉。可以选任意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不是楼上说的腰椎专2-3间隙。推注麻药后属产生一定脊髓节段的麻醉。

硬膜下麻醉是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也就是药液不是在硬膜外而是进入了硬膜下间隙,但没有进入脑脊液,会出现异常广泛的阻滞,也有可能造成危险。当然这极少出现。

8、什么是腰硬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腰硬联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术水平增加。其发扬了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了两者的缺点和不足。
硬联合麻醉的优点和长处:
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
操作步骤:
1、摆病人体位同腰麻
2、穿刺点取 L2-3或L3-4。
3、穿刺方法
无菌操作要求同腰麻或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硬膜外穿刺针为引导,于其针内插入25G腰穿针,穿过硬膜外穿刺针口,刺破蛛网膜,退出针芯,见脑脊液自针内流出。随机注入腰麻用局麻药2-3ml,退出腰穿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针口3cm),退出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点覆盖消毒纱布,固定导管。帮助病人翻身仰卧后,测腰麻阻滞平面。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3-5ml,5分钟后无阻滞平面过高征象,即可开始手术。术中根据需要,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适量局麻药,维持麻醉。
4、由于轻或重比重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尚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硬膜外操作,势必使肢体一侧阻滞显著另一侧较之差而影响整个阻滞效果。故多主张联合阻滞时的腰麻用等比重局麻药。

9、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药是在蛛网膜下腔。这个腔隙内有脑脊液和脊髓,所以给药量比较少,阻滞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说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均被阻滞。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给药,这个腔隙内是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等,通过在硬膜外腔给药可以阻滞脊神经根,阻滞范围为节段性,也就是根据给药的间隙,阻滞某一或某几个脊髓节段支配的平面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临床上通常还在硬膜外置管进行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
因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节段以下分散成马尾悬浮于脑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损伤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适用于腰1以下的部位,而适用于腰麻的手术,也同样适用于硬膜外,而因为硬膜外与颅内不相通,所以理论上适用于除颅脑外科以外的任何手术,但实际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术,出现问题的风险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时进行,称为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提供更持续和广泛的手术镇痛和麻醉效果。

10、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有什么不同

腰麻来和硬膜外麻醉都源属于椎管内麻醉,但是两者有多处不同之处。
1、穿刺部位
硬膜外穿刺几乎可以包含整条脊柱:腰椎最多、主要做下腹部双下肢手术;胸椎次之,主要是胸部、上腹部和全麻辅助麻醉;颈椎几乎没有,因为风险过高。而腰麻,主要穿刺点是腰椎2-3或3-4,这样保证不会刺伤脊髓。
2、穿刺层次
硬膜外穿刺: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间隙
腰麻: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间隙-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3、作用机制
硬膜外麻醉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腰麻是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4、用药剂量
硬膜外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
5、作用时间
腰麻起效快,大约5分钟内就可达到满意效果;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大约15分钟。
6、持续时间
腰麻持续时间短,一般2-3小时;硬膜外麻醉由于置管,可持续长时间维持。
7、适用范围
脊柱椎体
腰麻:下腹部、双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包括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和双下肢。

与腰椎硬膜麻醉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