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椎 > 腰椎穿刺压力

腰椎穿刺压力

发布时间:2020-10-16 11:16:25

1、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多不正常怎么回事儿?

你好,如果脑脊液的压力增高或者降低或者成分不正常,那就提示有问题需要遵医嘱治疗的。

2、为什么要用腰椎穿刺的方法测脑脊液压力?

其实,随着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CT与MRI等检查的百普及,用有创度的腰椎穿刺方法进行诊断已经很少了,除了诊断可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问一般临床在脱水(出血肿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治疗中答才做此操作,决定脱水药物(甘露醇)用量。

3、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多正常是诊断什么病的?

压力过高也可能是颅内高压等等

4、颅内高压的辅助检查

(1)腰穿测压,在L2~3间隙穿刺测压,若压力>I.8kPa(l3.5mmHg或l80cmH2O)即可确诊。疑有脑疝形成者,不宜做腰穿。
(2)颅内压监测.较腰穿测压准确,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
a.轻度升高.压力为2.0~2.7kP.(15~20mmHg)。
b.中度升高,2.8~5.3kP(21~40mmHg)。
c.重度升高,>5.3kP(40mmHg)。
(3)脑血管造影、CT和磁共振等可间接诊断颅内高压。

5、椎间盘的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当人体站立时,一个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它上面的体重要大得多。Hachemson(1960 年)查出人在坐位时,一个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躯干重3 倍。人在跳跃时,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人静止时大两倍,即为体重的6 倍。脊柱屈伸、侧弯时,椎间盘一部分受到牵拉张力,另一部分受到挤压。当躯干在骨盆上扭转时,椎间盘还会受到剪力,所以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可使腰椎间盘同时受到张力、压力和剪力的作用。

(1)正常椎间盘受到上面的压力一般不会破裂,压力加大常常引起软骨板和椎体破裂或骨折。椎间盘的纤维环与椎板成30 度角,每层纤维环之间成120 度角,所以椎间盘承受较大压力而不破裂。

(2)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受力是损伤椎间盘的主要原因。正常椎间盘扭转16 度才会发生损伤。

(3)实验证明,要有260N/mm 的平面剪力才能使椎间盘破裂,而临床上极少见到如此大的剪力。

(4)椎间盘内是半流体胶状物,在密封下受力,只有变形而不变容量。正常椎间盘蠕动到最后变形,时间长则黏度弹性增高,吸收震荡力也较强。反之,退行性椎间盘的黏度弹性变化,也就失去吸收震荡的能力,也会失去把压力平均分布至椎板及纤维环的能力。

(5)人在跳跃时,震荡力从脚传到脑,基本上被椎体和椎间盘所吸收。体重轻的年轻人,滞后力大,即吸收震荡力强;体重大的和年龄大的人,其椎间盘滞后力就小。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个椎间盘,其滞后力就会变小,也就容易发生椎间盘破裂。因此有些特殊职业或工种的人,如汽车司机、骑摩托车者,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

(6)椎间盘的疲劳容纳度很小,有学者试验脊椎前屈位的轴心压力反复1000 次,可引起椎间盘破裂。完全破裂者都是其后方,一部分为椎间盘向双侧后外方突出,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也有少部分向正后方破裂突出。这就可说明临床上见到的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7)椎间盘的压力测量:用腰椎穿刺针刺入第三、四腰椎之间,当手持20kg 重物站立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约三倍于此人的体重;当重物减到1/2 时(即10kg),而腰向前屈曲,其椎间盘所受压力增加到19 倍于体重。反过来说,若人仰卧,椎间盘所受的压力比站立位时减少50% ~ 80%,因此,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严格卧床休息,有利于疾病康复。

6、行腰椎穿刺术时什么情况禁止行压颈试验?

压颈试验的机制为当压迫颈静脉,阻断颅内静脉回流时,引起颅内压增高骤然升高,其压力必然通过脑脊液迅速反映在连接腰椎穿刺针的测压管或压力表上。正常时压力亦见相应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随之下降。
借此可帮助了解脑和脊髓蛛网膜下隙是否通畅,颅内静脉窦是否阻塞。操作方法:①手压法:腰椎穿刺,留置穿刺针与测压管,然后用两手压迫两侧颈静脉10秒,记录压力上升情况;再解压10秒后,记录压力下降情况。
测试侧窦是否阻塞可先后压迫一侧颈静脉,观察上述压力变化,并将两侧对比。②颈部血压表气袋压迫法:用一血压气袋缠于患者颈部,安上血压表。术者按上述规程作腰椎穿刺。测定初压,先行压颈
试验,如通畅,确定穿刺针完全在蛛网膜下隙内。
再迅速充气至2。6kPa(20mmHg),此后再5秒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水平1次,直至不再上升为止。 以后迅速放气,除去颈压,并每5秒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水平1次,直至再不下降为止。
随后分别用同法将血压表充气至5。3kPa(40mmHg)及8。0kPa(60mmHg),测定脑脊液压力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描记出压力变化曲线。

7、腰穿脑脊液压力与颅内压的关系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复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制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

8、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为什么脑脊液会自动流出?

因为颅脊髓腔虽然是一个闭合的空腔,但并非闭合得绝对严密,在枕骨大孔及颈静脉孔处都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影响。另外采用的测压方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一现象说明颅内压与单纯的脑脊液静水压是不同的,颅内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压作用于颅外大静脉的结果。因此,颅内压的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

与腰椎穿刺压力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