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有哪些神经
主要有5对腰丛神经及分支。
详细分布如下:腰丛(plexus lumbalis)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及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而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腰骶干,向下加入骶丛。
腰丛位于腰大肌之中及其后方,其分支分别自腰大肌穿出。
2.腰丛的主要分支
腰丛组成后,除立即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与腰方肌外,其余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T12、L1)及髂腹股沟神经(L1)以共同的神经干发自腰丛,再分为平行的两细支,经腰方肌前面平行向外下,至髂嵴上方,进入腹横肌与斜内斜肌之间前内行。
髂腹下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穿出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走行,达腹股沟浅环上方,穿出该腱膜浅出于皮下。
髂腹股沟神经于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进入腹股沟管,并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出浅环。分布于阴茎根部及阴囊或大阴唇皮肤。
此二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分布于腹股沟区的肌肉和皮肤。在腹股沟疝手术时应防伤及。
(2)生殖股神经(L1、2)贯穿腰大肌,沿此肌前面下降,分为两支:一支入腹股沟管随精索走行,支配提睾肌;另一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及隐静脉裂孔附近皮肤。
(3)股外侧皮神经(L2、3)自腰大肌外侧缘向外下,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入股部,分布于大腿外侧面的皮肤。
(4)股神经(n.femoralis)(L2、4)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和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内,位于股动脉外侧,分为数支:①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及逢匠肌。②皮支:分布于股前皮肤,其中最长的一支为隐神经,它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向下在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后,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股神经损伤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②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③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④膝反射消失。
(5)闭孔神经(n.obturatorius)(L2、4)沿腰大肌内侧缘走出,沿骨盆侧壁向前下行,通过闭膜管至大腿内侧,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和大腿内侧的皮肤。
闭孔神经损伤表现为:①股内侧肌瘫痪,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②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2、腰椎结构图片 4—5在人体什么部位
两侧髂嵴连线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带的位置,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
3、人的腰在什么地方图片
人的腰在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某些物体上相当于人腰位置的或状似人腰的部位;物体之中部,尤指比两头窄或细的中部。
腰椎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颈椎。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向前外侧。上关节的外侧有一乳突,棘突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后。
(3)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
伤腰的姿势:
1、蹲
下蹲时过猛或使用不正确的蹲姿,也容易拉伤腰部。正确蹲姿是,下蹲时,两腿合力支撑身体,头、胸、膝关节在一个角度上。
2、提
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个手提重物,这样容易使一侧腰肌受损而引发疼痛。正确方法是,两手分摊重物力量,让腰椎均匀受力。提的东西也不能太重,蛮力最伤腰,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
腰部保护:
1、早晨起床首先活动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后,要首先活动腰部。平时多做收缩腹肌、伸展腰肌运动,以及散步、倒步行走和骑自行车等,都能防止和减轻腰疼。
2、学会放松,减少紧张。紧张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间盘肿大而导致腰疼,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对防止腰疼有很大帮助。
3、保持正确姿势。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生理机能。久坐的人坐时要使背部紧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时而向后伸腰也是预防腰疼的好方法。
4、人体骨骼的分布常识!
成年人有206块骨。
【头部的叫做颅骨】共23块,其中脑颅骨8块(额骨1块,蝶骨1块,枕骨1块,筛骨1块,顶骨2块,颞骨2块),面颅骨15块(鼻骨2块,泪骨2块,上颌骨2块,腭骨2块,颧骨2块,下鼻甲2块,舌骨1块,犁骨1块,下颌骨1块)。
【躯干部的叫做躯干骨】有51块,其中椎骨26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四肢部的叫做附肢骨】有126块,其中上肢骨64块(包括锁骨2块,肩胛骨2块,肱骨2块,桡骨2块,尺骨2块,腕骨16块,掌骨10块,指骨28块),下肢骨62块(包括髋骨2块,股骨2块,髌骨2块,胫骨2块,腓骨2块,跗骨14块,跖骨10块,趾骨28块)。
【中耳鼓室内的叫做听小骨】有6块,分别叫做锤骨(2块)、砧骨(2块)、镫骨(2块)。
5、腰、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
人的腹部是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在解剖学上,腹部从胸底的横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
腰部是人体或四足动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某些物体上相当于人腰位置的或状似人腰的部位;物体之中部,尤指比两头窄或细的中部。
(5)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
影响腰椎健康因素
1、腰部的不正确发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弯腰搬重物的情况,由于长期不运动,腰肌力量弱,若是直接弯腰搬起重物,重量直接作用在腰部,便有可能造成腰部损伤。建议日常搬重物时下蹲后再将其搬起,利用下肢与腰部共同承担重量,能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
2、长期不正确的坐姿
如今大多数工作都属于坐班制,上班族长时间伏案工作,不良姿势会导致整个脊柱处在一个非生理性、非协调的弯曲变形状态,整个脊柱的韧带与肌肉都处于不正常的负荷状态和缺血和缺氧的环境。如果不注意腰部的活动,久而久之会造成腰椎的损伤,造成腰椎疾病。
6、人体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体一共有33块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称脊柱骨(backbone),有33块,根据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可分为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在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根据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颈椎骨,特点是椎体小,椎孔为三角形,棘突短,横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较颈椎大,较腰椎小,其特点是椎体象心形,两侧有关节面接肋骨头,椎孔较小,棘突长而多斜下,横突斜向后外侧等。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较大,特点是椎体两侧无关节面,横突向外侧,没有横突孔及关节面等;骶骨是由五节骶椎骨合成,特点是底向上前与未节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后及外侧面。五块骶椎的分界线为横嵴,嵴的两端叫骶前孔,后面正中线有纵嵴,是骶棘脊突联合而成。
嵴外侧有孔叫骶后孔,第五骶椎向尾侧伸出两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节尾椎联合成的,其特点是没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7、腰在什么位置
腰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腰椎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颈椎。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向前外侧。上关节的外侧有一乳突,棘突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后。
横突短而薄,伸向后外方,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为副突,在发生过程中横突与肋同源,副突应为真正的横突。第1~第3腰椎的横突逐渐增长,以第3腰椎最长,第4、5腰椎的则逐渐变短。第5腰椎椎体特别大,椎体前面特别高,当第5腰椎与骶骨相接时,构成向前凸的岬。
(7)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
伤腰的姿势:
1、蹲
下蹲时过猛或使用不正确的蹲姿,也容易拉伤腰部。正确蹲姿是,下蹲时,两腿合力支撑身体,头、胸、膝关节在一个角度上。
2、提
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个手提重物,这样容易使一侧腰肌受损而引发疼痛。正确方法是,两手分摊重物力量,让腰椎均匀受力。提的东西也不能太重,蛮力最伤腰,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
8、腰肌的位置示意图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于腰椎两侧的长肌,它大部分位于腰椎椎体与横突之间的陷沟内,肌纤维以羽状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较细、中段较粗的类似纺锤状的条形肌肉。
功能与锻炼:腰大肌与髂肌一起合称为髂腰肌。髂腰肌对大腿的前摆起重要作用。常采用正踢腿、负重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发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与锻炼:腰大肌与髂肌一起合称为髂腰肌。髂腰肌对大腿的前摆起重要作用。常采用正踢腿、负重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发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8)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
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9、腰部肌肉示意图!
腰部肌肉示意图如下:(9)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
背阔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锻炼背部的重点。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冈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10、腰部在哪里?图
腰部所在位置如下图(人体或四足动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
腰椎是人体的大梁,腰椎内侧连着各路神筋和血管。俗话说:“控制柏林者就是控制欧洲,控制脊椎骨就是控制内脏。"
80%的慢性疾病与衰老都源于脊椎,特别是腰椎的变形与弯曲。可以说,如果颈椎是打开人体健康的“金钥匙”。那么,腰椎是检测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控制了腰椎,就控制了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机能。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垂直于骨盘上,支撑起肩膀、上肢及头部,以肋骨及胸骨保护心脏,最重要的是与脊柱中的负责传导讯息的中枢神经,以及由椎间孔穿出的神经架构成一个紧密的系统,维持身体各部正常的活动。
(10)腰椎的分布扩展资料:保护腰部的几种方法:
1、不论平时或持重时均应减少弯腰。因为向前弯腰时腰间盘后移,若反复弯腰,一旦保护髓核的纤维环磨损,可能发生椎间盘透明变性甚至断裂,特别是在后外侧的薄弱处。
健康的椎间盘能将上部体重均匀地传至下位椎体面上,在身体垂直运动时起着缓冲震荡的作用。有时如果必须做弯腰动作,这时可以用弯膝下蹲动作来替代,简单讲就是尽量弯膝不弯腰。
2、腰部要正确用力。俗话说立柱顶千斤,举重运动员能负重举起超过自身体重数倍的重量,就是利用了正确的技术。举重时,背肌用力使腰柱挺直,腹肌收缩后下蹲,腰部始终处于直立状态,收腹挺胸,这就是安全姿态。
在坐姿时,腰部不能空,要紧靠椅背或用靠垫以使腰部直立,尤其对于长期坐着工作的人,不能让腰间盘后移,如司机、办公室人员等。
3、腰部要保暖。时值寒冬,不能为追求时髦而少穿衣服,甚至露腰。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伤部恢复,风和冷是物理刺激,它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尤其是吹过“过堂风”后,容易刺激神经,引起疼痛,特别是有伤病的部位,容易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