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时做什么运动可以减轻腰部的疼痛
长期的不良姿势会造成腰椎损伤。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
腰椎是由一节节的椎骨连结而成的,腰部姿势挺拔时,腰椎骨就像是一叠棋子一样,椎骨间近乎平行,椎骨与椎骨之间的接触面最大,腰椎的受力均匀,力的传导顺畅,不容易导致损伤。而腰椎处于向前凸出状态时,椎骨后部的受力就大大增加,超过了其承重能力就会造成损伤。
目前的牵引、按摩等常规治疗手段,都可以减小腰椎前凸,使腰痛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这些方法只是短期内有效,疗效不够巩固和稳定,患者常常是反复发作,于是就形成了“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专家们的深入研究认为:腰椎的前凸是骨盆前倾造成的,因为骨盆与脊柱是一个整体,它是脊柱的基座,骨盆的前倾必然导致腰椎的前凸过大,要矫正腰椎前凸首先要矫正骨盆前倾,这个理论被称为骨盆平衡疗法。
目前,能够矫正骨盆前倾的锻炼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贴墙半蹲锻炼,头顶重物锻炼和倒走锻炼。这三种方法都能有效矫正骨盆的前倾,从而减小腰椎的前凸,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矫正的效果不可能持久。以倒走为例,它是三个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也是人们最常用的,但倒走毕竟违反了人类向前行走的运动本能,所以很难持久,而且容易发生摔倒和其它意外,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倒走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其实站立的时候也可以强制重心后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书,这样脚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同样可以强制重心后移,可以体验一下,体验时间越长越好。
如果感觉症状有减轻,为了便于坚持,可以选用鞋底为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就等于把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矫正,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作为倒走的替代,更安全,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与现有的治疗康复方法都不矛盾,还具有补充、强化和巩固的作用,而且是有益无害。类似的产品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比较常见,被称为“地球鞋”。在日本最为普及,特别是腰痛患者,对此好评如潮。.
长期的慢性腰痛,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后果比较严重,而且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根本方法也是矫正姿势,尤其是矫正重心。更多可以参考:大众科技报《腰椎间盘突出矫正“地基”很关键》
2、运动之后腰椎有疼痛感是怎么回事
弯腰痛还不是大问题,抬腿痛就很严重了。。。。可能涉及到腰椎处的神经了,赶快去看医生吧,别耽误了,网友们虽然热心可是毕竟不是专业的医生!!!最近不要做运动了,尽量取卧位,减少腰椎压力。
3、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候怎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过度劳损造成的腰椎间盘外面的纤维环破裂,中央的髓核突出压迫椎管内的神经而引起来的。一般单纯压迫神经主要出现下肢的麻木,如果是并发炎症,就会出现剧烈的腰痛腿疼。
4、如何减轻腰椎酸痛?
你好,创伤性关节炎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1。放松精神状态。患者常因疼痛而精神紧张,精神紧张一方面会加重疼痛,不利于疼痛缓解,另一方面因精神紧张不利血液循环的改善和经脉的通畅,不利于疾病的缓解与康复。因此,应坚持精神调摄,放松心情,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以求早日康复。
2.坚持卧硬板床。不要因不习惯或不舒适而放弃卧硬板床.坚持卧硬板床能减轻身体对腰椎的压力,使病变局部得到放松.以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与营养的改善,从而加速愈合,病变局部得到修复。
3.局部应注意保暖。以防风寒湿邪的侵袭加重病变。同时有利于经脉气血的流畅,使原有之风寒湿邪尽快化解,以利于病变局部的修复。下肢的保暖也很重要,无论伴不伴有下肢的痛麻。都应重视下肢的保暖,尤其是夜间睡眠时。
4.适当合理地运动。急性或急性发作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病情有所缓解后。应适当运动,但应是合理地运动,以活动肢体,流畅气血,舒展经脉,不加重腰部的负担为原则,具体运动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还应量力而行.运动也不可过度,以免因运动过度。造成身体的疲劳。加重腰椎的负担,不利于病痛康复。
5.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不宜食用辛辣及高热量之油炸食品,生冷之品尤其是冷饮当忌。酒类也应慎重,急性期当忌.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滋补、活血、通络等药酒,但千万不能过量。也可适当用滋补类药膳,如用冬虫夏草3克,三七6克,怀牛膝9克,与老鸭一道炖煲,喝汤吃肉;也可以用杜仲9克,枸杞9克,狗脊9克,黑木耳适量,与猪骨头或子排一起炖煲食用。这类药膳均有滋补作用.对肾虚明显者有效。
6.外治法。包括自我按摩与外敷,主要有:①按摩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胭窝横纹中央,一般腰突症患者此穴都有明显压痛,如自己不方便也可请旁人点按此穴,但需注意适当控制力度,刺激不能太强。也可适当按抚腰部,以促使局部气血经脉通畅。改善血液循环。②外敷热熨,对于腰部喜暖畏冷的患者,可用肉桂15克,小茴香15克,吴茱萸15克,花椒10克,葱头适量,捣匀,炒热,用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加热熨之,一天可重复几次。秋冬季节可用热水袋压迫,以加强热药力。此外,也可外敷膏药贴之,如温灸膏、狗皮膏、镇痛膏等,可酌情选用。有条件者.局部还可用拔火罐等方法治疗。
7.注意预防复发。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因此治愈后除了巩固治疗外,还应注意预防。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腰部椎体、韧带、肌肉的功能,坚持做以腰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育活动。以加强椎体、肌肉、韧带的稳定性,提高腰部肌肉、韧带的张力,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利于经脉气血的通畅。同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还应防止受凉及坐卧冷湿之地,避免劳欲太过,耗损肾气。
5、坐办公室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该做些什么运动,能缓解疼痛?
1、西医治疗:物理疗法,即热敷或电极刺激。
2、中医疗法:按摩,似乎也有热敷和电极刺激。
3、药物治疗西医以缓解疼痛为主,中医以活血化瘀为主。
4、偏方:每天放风筝30分钟+散步1小时
6、做拱桥运动后怎么会腰椎疼
可能是方法有问题或刚开始有些不适应。
“拱桥”运动就是腰背肌锻炼,要循序前进,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
也可以做“飞燕式”腰背肌锻炼、倒行(倒退行走)。
拱桥动作如下:仰卧位时,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脚掌放在床上,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脚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挺起躯干。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边分开,反复10~20次。
飞燕点水锻炼动作如下:俯卧位,双上肢靠身旁伸直,先把头、肩并带动双上肢向后上方抬起;再把双下肢直腿向后上抬高;最后将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如小燕点水的动作,反复10~20次;2.直腿抬高动作如下: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作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遂渐增大,双下肢交替,每次做10~20次。注意:双下肢抬举角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不应勉强,出现疼痛即放下
7、运动过量导致腰痛怎么办.?
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
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
我们常说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种,即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与拉伤是有明显区别的。实际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积极的生理表现。人们往往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运动量偏大或新的运动项目等)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而这些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当再次进行同样的运动时肌肉酸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或不产生。而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就不同了,肌肉或韧带拉伤会造成骨骼肌大面积的病理性改变,如细胞变性、细胞坏死等等,不仅影响继续运动或训练,还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
拉伤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鉴别
肌肉和韧带拉伤,会因一个损伤性动作而突然出现,而肌肉酸痛则是逐渐加重的。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二者: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而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会使疼痛加重。
总之,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韧带)的损伤性质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过休息、牵拉、按摩等得到缓解。而肌肉(或韧带)损伤,就必须用医学手段解决了。
为何肌肉会酸痛
肌肉酸痛产生的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乳酸堆积。②肌肉痉挛。③肌纤维或结缔组织损伤。④其他因素。如组织间渗透压产生变化或急性发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
乳酸是怎样产生的
人体运动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来自细胞内的有氧代谢,就是有氧运动;但若能量来自无氧酵解,就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时葡萄糖代谢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呼吸很容易被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害。而无氧运动时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积。
肌肉酸痛的自我处理
休息
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
静态伸展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
拍打按摩
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具体手法是:
1. 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2. 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3. 抖动双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4. 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5. 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热敷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
怎样避免运动后腰酸腿痛
热身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
循序渐进
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
避免离心性收缩
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
避免陌生运动
中老年人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
避免过度运动
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放松运动
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
规律性运动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8、跑步时感到腰椎疼痛,该如何缓解?
?
9、腰椎间盘突出 最好做什么运动可以缓解疼痛
1、压腿:患者可以坐在床面上,一膝可以微屈,而另一下肢可以伸直,这样躯干的前倾可以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再交换另一个下肢。这个动作也可以在站位上进行,下肢还可以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2、仰卧抬起骨盆:这个动作能够帮你矫正下骨盆的前倾,来增加腰椎的曲度。仰卧位还可以让你的双膝屈曲,用脚和背部来作为支点,先抬起骨盆,然后再慢慢落下,这个动作反复做20次。
3、抱膝触胸:可以保持仰卧位双膝屈曲的姿势,手要抱膝并尽量的靠近胸部,但注意千万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