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椎 > 腰椎管解剖图

腰椎管解剖图

发布时间:2020-10-05 14:11:35

1、正常的腰椎CT片应看到哪些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

在一张腰椎CT 上可以看到腰段脊椎、脊椎旁的肌肉组织、椎间小关节、椎间盘、黄韧带、硬膜囊、神经根、椎内静脉等多种结构。

在上腰段椎管的横断面为卵圆形,下腰段椎管横断面形态因人而异,有卵圆形、三叶形、三角形等几种,其中以卵圆形横断面的椎管为最佳,其骨性侧隐窝较大,三叶形横断面的椎管最差。骨性侧隐窝中有神经根通过,又称为神经根管,骨性侧隐窝狭窄,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之一。

腰椎间盘的横断面多为肾形,其后缘正中部位可有轻度内凹。在CT 片上椎间盘呈低密度影,在其外圈可能看到高密度的椎体骨质影。

硬膜囊呈近似圆形,位于椎管正中偏后,神经根位于两侧的侧隐窝中。硬膜囊后面,呈V 字形并附着于椎板的是黄韧带,其厚度不超过4mm。在硬膜囊前方,椎体后缘,有时可以看到一团低密度影,且密度与椎间盘组织不同,此为椎内静脉丛,不要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辨认方法之一是,静脉丛密度与硬膜囊近似,但不会与硬膜囊相接触。

2、腰椎结构图片 4—5在人体什么部位

两侧髂嵴连线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带的位置,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

3、腰椎间盘的形态构造怎样?

腰椎间盘由透明软骨(也叫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纤维环由坚硬的密胶质纤维形成,围以髓核。

透明软骨板即椎体的上、下软骨面,在解剖上属于椎体各部分,但临床上与椎间盘病变密切,可视为椎间盘的一部分。透明软骨板作为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在椎骨发生过程中,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级骨化中心,其周围虽然成骨,形成骺环,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为软骨,5 岁以前椎体上下的骨骺和骨体相融合,软骨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可以承受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压力,只要软骨板保持完整,椎体就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液的椎间盘。

纤维环在上下透明软骨板的周围有一圈坚强的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成为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主要维持负重的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脊柱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纤维环作同心层排列,各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犹如肋间内外肌排列一样。相邻两层之间借黏合剂样物质相连,纤维环的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约宽一倍,后部各层较窄,层次少,相邻层的纤维接近平行,连接的物质较少,最内层的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成人纤维环由一系列板层构成,形成不完全的环,每个板层的纤维在两个椎体间斜行,并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过邻近板层的纤维,有的甚至垂直。纤维环相邻纤维层的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环连接相邻两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髓核在出生时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置有变化,椎体后面的发育较前面为快,因此至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体的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软骨样细胞组成,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其中有分化较差,不太致密的胶原纤维网覆以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这个多糖,硫酸软骨素由于其羟基能使髓核与水分结合,细胞间基质形成三维乳胶体系统。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残余,髓核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较偏后,并不绝对中心。髓核随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位置及形状,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颈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它为同质的基质,原纤维结构无一定排列。

与腰椎管解剖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