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椎 > 腰椎膀胱经

腰椎膀胱经

发布时间:2020-03-17 19:36:08

1、腰椎和劲椎病有直接关系吗?

没有直接原因,但都有许多相同原因导致的,如姿势长期不正确,受冷等等,最终导致骨头的纤维环破裂,里面的髓核流出来,压迫到神经。
一定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睡有睡姿,最重要要注意保暖啊。

2、疏通膀胱经弄哪个穴位好?至阴穴好吗,

朱大夫经过五十年临床经验,创出一套拉筋法,让患者在专家指导后自行拉筋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筋缩的疗法,但各种撑拉的方法在习武、气功、瑜加锻炼中一直存在。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所以长寿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软的筋骨。目前西医还没有筋缩的概念,很多病人被治疗了很久还不知病因何在,比如有的筋缩就被当作腰椎间盘突出。拉筋过程中,一般医师认为当患者感觉到筋被拉紧疼痛时便要停止,以免拉伤筋肌。其实正是因为筋缩了,不易拉开,所以愈紧愈要拉开,不然它就愈缩愈紧了,它被拉过痛点后就会松多了。但也不是不顾一切拼命拉!没病痛的人想避免筋缩可每天拉筋。平日坚持拉筋就是最好的保健法之一。拉筋方法一:卧位拉筋法1.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近墙边或门框处;2.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3.躺下仰卧,右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左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见图),做十分钟。期间左脚亦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4.移动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十分钟。拉筋的疗效――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间接疗效则数不胜数。其原理何在?首先,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拉筋使筋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因此消除、减缓;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赖于肾功能的强大。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任督二脉在人体上是个循环的圈,各种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即是此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随时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减缓。膀胱经又是脏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两旁膀胱经上每一个与脏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经自然有利于所有的脏腑。按西医理论解释,连接大脑和脏腑的主要神经、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两边的骨头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扫清了很多看得见的堡垒、障碍和看不见的地雷、陷阱。第三,拉筋拉软并改善了大腿内侧的肝脾肾三条经。许多医书都介绍,此三条经通畅则人的性功能强悍。因此有的书鼓励人练习劈叉,但这对普通人毕竟难度太大,还是拉筋最方便。这三条经的不畅也是生殖、泌尿系统病的原因,比如男人的阳痿、早泻、前列腺炎,女人的痛经、月经不调、色斑、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等,皆因此而生。所以男人要想增强性能力,女人要想治愈各种妇科病,最简便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拉筋。此法简单有效,在家和办公室皆可实施,不受天气、场地限制。拉筋既是治疗,也是诊断拉筋既是治疗,也是诊断。比如凡拉筋时膝痛而不直,则定有筋缩症,筋缩则首先说明肝经不畅,因为肝主筋,而肝经不畅脾胃也不会好,因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如胯部、腘窝(膝盖反面)痛说明膀胱经堵塞,腰有问题。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共同主水,凡膀胱不畅者肾经也不会通畅,浮肿、肥胖、尿频、糖尿病等皆与此相关。躺下后后举的手臂不能贴到凳面,则表明有肩周炎。有的人在拉筋凳上一躺,上举的腿不能伸直,下落的腿悬在空中不能落地,表明筋缩严重,不仅有腰腿痛症,可能内脏也有诸多问题。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由软变硬的过程。婴儿气血最畅,故最柔,老子因此用婴儿形容柔,人长大后气血逐渐不畅,身体也因此逐渐变硬,人死则彻底成为僵尸。

3、感觉好像脊椎骨抽经了,在线等

腰椎紊乱了.休息.推拿.点穴疏通膀胱经

4、足太阳膀胱经的治症

睛明 BL1 Jing mi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攒竹 BL2 Cuan zhu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眉冲 BL3 Mei chong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曲差 BL4 Qu cha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五处 BL5 Wu chu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光 BL6 Cheng gua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通天 BL7 Tong tia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③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络却 BL8 Luo que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玉枕 BL9 Yu zhe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天柱 BL10 Tian zhu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②头痛,项强,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大杼 BL11 Da z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风门 BL12 Feng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肺俞 BL13 F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 BL14 Jue y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心俞 BL15 X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督俞 BL16 Du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膈俞 BL17 Ge shu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肝俞 BL18 G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胆俞 BL19 D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脾俞 BL20 P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胃俞 BL21 W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 BL22 San jiao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肾俞 BL23 She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气海俞 BL24 Qi hai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大肠俞 BL25 Da chang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关元俞 BL26 Guan yua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小肠俞 BL27 Xiao ch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膀胱俞 BL28 Pang gu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中膂俞 BL29 Zhong lǚ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白环俞 BL30 Bai huan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上髎 BL31 Shang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次髎 BL32 Ci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中髎 BL33 Zhong liao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下髎 BL34 Xia liao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会阳 BL35 Hui ya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扶 BL36 Cheng fu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殷门 BL37 Yin men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浮郄 BL38 Fu xi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委阳 BL39 Wei yang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下合穴
委中 BL40 Wei zhong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附分 BL41 Fu f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魄户 BL42 Po 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膏肓俞 BL43 Gao huang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神堂 BL44 Shen t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譩譆 BL45 Yi xi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膈关 BL46 Ge guan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魂门 BL47 Hun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阳纲 BL48 Yang g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意舍 BL49 Yi she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胃仓 BL50 Wei c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肓门 BL51 Huang men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志室 BL52 Zhi shi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胞肓 BL53 Bao huang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秩边 BL54 Zhi bian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合阳 BL55 He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筋 BL56 Cheng jin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山 BL57 Cheng shan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飞扬 BL58 Fei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跗阳 BL59 Fu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昆仑 BL60 Kun lun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仆参 BL61 Pu ca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申脉 BL62 Shen mai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蹻
金门 BL63 Jin men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京骨 BL64 Jing gu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原穴
束骨 BL65 Shu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足通谷 BL66 Zu tong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至阴 BL67 Zhi yin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井穴

5、膀胱经两侧腰椎部位酸痛有结节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这个地方长有囊肿压迫导致的疼痛,继续观察看看,增长过快的话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6、如何简单有效的打通膀胱经

膀胱经掌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若这条经络通畅,外寒难以侵入,内毒及时排出,身体何患之有? 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谁给膀胱经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你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同理,督脉亦是如此。
打通膀胱经和督脉呢?其实很简单,方法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都可以用,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话也可用肘来揉。要注意,膀胱经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7、腰部膀胱经痛什么原因

原因很多,腰椎疾病、腰部肌肉的损伤、腰部神经受到阻滞以及膀胱经区域的病变均可导致腰部臀部的疼痛。

8、怎么打通膀胱经呢?

膀胱经能防止疾病入侵,能把人体的毒素排出去,所以膀胱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膀胱经的通畅很重要,那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有67个,而且,膀胱经的主要部分都在人体的后部――后背和腿后侧。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而风寒之邪通常从后背侵入人体,膀胱经就是人体在后背的一个大栅栏,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刺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谁给膀胱经供给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那其实很简单,方法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都可以用,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话也可用肘来揉。要注意,膀胱经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9、腰脊椎底于两边膀胱经怎么回事

去医院检查过吗,。

10、多长时间能打通膀胱经

病情分析:您好,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谁给膀胱经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你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同理,督脉亦是如此.意见建议: 打通膀胱经和督脉,方法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都可以用,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话也可用肘来揉.要注意,膀胱经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与腰椎膀胱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