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疾病出现以后,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朋友都在急着寻找一些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这种疾病治疗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是随着现在医学界的发达,治疗方法也有很多。
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
1、牵引治疗:牵引的作用是把韧带拉长,这是物理变化,主要目的是削弱新生骨质与肌肉之间的摩擦,因为摩擦会引起疼痛。
2、中药治疗:[骨质骨-医贴]是从病因入手,标本兼治,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3、针灸治疗:一般选阿是穴、夹脊为主,配合肾俞穴、环跳、大肠俞、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绝骨、足三里等穴,针上可加灸,1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4、心理治疗:多种疾病的症状轻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因此调节好心理状态,是治疗的基础。
5、封闭疗法:封闭治疗是用注射器将止疼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以缓解局部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6、手术治疗: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患者最后的选择。
骨质增生的家庭治疗方法
1、选择软底鞋。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2、垫上泡沫软垫。软垫可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3、热敷也是骨质增生的家庭治疗方法。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4、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5、有选择的锻炼。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这也是骨质增生的家庭治疗方法。
2、我突然间的腰椎及腰椎以下骨头肌肉疼痛难忍,坐、立、卧都困难,晚上疼得无法入睡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使纤维环破裂从而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硬膜嚷)导致的。然而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纤维环失去了弹性和韧性所导致的,在治疗上治疗方法很多。牵引、针灸或按摩是不可能治愈的 也不可能使突出的髓核消除 但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长期使用是很不利的 而手术主要是采取切除突出的髓核,但是破裂的纤维环还是没有得到恢复和局部代谢没有得到改善,是随时可能复发的一旦复发就不可能在治愈了,所以保守治疗可以治愈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使用手术。腰椎病是需要治根的,不是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建议你用中药外敷治疗 主要是采取软坚通络的药物来治疗 从而软化其突出部分 改善代谢循环功能 恢复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在治疗的同时自己还要多注意休息 不要过于劳累,不要经常弯腰,腰部的负荷不要过重,平时可以练习倒走这样来辅助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3、我母亲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现卧床第十五天 家人担心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肌肉萎缩 所以每日给予腿部按摩(各
从中医角度,肌肉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如果不存在泄泻,可以不服用),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可以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除掉。
4、女人腰椎肌肉酸痛可以按摩什么穴位治疗
腰椎按摩调理方法
1、揉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前脐中(神阙穴)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重复操作36次。意守命门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温肾阳、利腰脊等作用。
2、揉肾俞穴
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作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3、揉腰阳关穴
腰阳关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反复作36次。意守腰阳关穴。督脉为阳经,本穴为阳气通过之关。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4、揉腰眼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5、腰部活动
两手相互摩擦至热,用两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两则肾俞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连作36次。意想腰部尽量放松。每天活动腰臀部,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强健腰肌等作用。
6、捶腰阳关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
5、腰椎骨质增生常用的按摩疗法有什么
腰椎骨质增生是腰椎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改变。大多数腰椎骨质增生可无症状,增生程度与年龄、局部创伤、劳累、反复搬提重物有关,病情发展缓慢。过度劳累、久坐、久卧可使腰痛加重,压迫神经可出现下肢麻木,甚至坐骨神经痛。
腰椎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1、西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达到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作用。
2、中药治疗:骨质骨方似医贴,可从病理上进行治疗,消除病因,缓解症状。
3、针灸治疗:对腰椎骨质增生来说,针灸可通经活血止痛功效,并且能消除水肿。
4、按摩与牵引:靠外力的作用,对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它能起到很好的止疼作用。
5、手术治疗:一般而言只要腰椎骨质增生不严重到一定程度,医生都不会建议患者去做手术治疗。
腰椎骨质增生注意什么
1、用双手掌及各指自上而下在腰部进行按摩,力量由轻而重,直至局部发热,再用双手推拿腰部2~3分钟,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紧张。
2、双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度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增加脊柱支撑力,预防腰椎间盘的损伤。
6、腰椎曲度过大的锻炼方法
游泳能够锻炼腰背部肌肉,有利于长期不合理姿势腰痛的康复,可以锻炼一下。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目前任何医学手段都达不到治愈效果,只能慢慢康复,疼痛次数逐渐减少,疼痛感逐渐减轻。医学界一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姿势造成的,所以治疗的根本应该是矫正不合理的姿势。通常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是药物止痛,针灸,推拿,牵引,理疗,按摩等方法,虽然短期内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但也常常反复发作,最终花费不菲仍久治不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加重。
倒走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矫正腰部(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势,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肌肉,使腰椎间盘突出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
可以试一下倒走,看疼痛感会不会减轻。倒走时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
倒走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坚持,也不太安全。其实站立的时候也可以强制重心后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书,这样脚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同样可以强制重心后移,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感觉症状有减轻,可以考虑使用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
穿上前高后低的负跟鞋,正常向前行走也具有倒走的作用,这样使日常散步也具有的倒走锻炼的康复作用。相对于以往短时间的倒走锻炼,效果大大增加,而且更加巩固,最重要的是非常安全,完全解除了倒走的安全隐患。全面解决了倒走健身锻炼的不足,是最新的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方法。并且,穿负跟鞋与其他的医疗手段是互不抵触的,它不是偏方,而是人体力学研究的科学结论,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而且还通过了国际专利的审查。
平时注意不要久坐久站,不要干重体力活,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不要睡软床,最好睡硬板床
7、腰肌劳损的按摩方法;如何
1、按揉腰背: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以一手掌根部沿患者脊柱两侧骶棘肌,由上而下作环绕划圈运动,力量由轻到重,在腰部两侧可反复操作,以患者局部有舒适感为宜,时间5—10分钟。
2、指揉痛点:患者取俯卧位,在腰部找定痛点后,操作者以双手拇指指腹放在痛点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扶在腰部,起固定作用,拇指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
3、拨络法: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以双手拇指叠放后置于脊柱一侧的肌肉隆起部位(下图),用力下按后,沿着与肌肉走行垂直方向作横向拨动,自上而下,依次操作,完成一侧肌肉的拨动后,再作脊柱另一侧的拨动。
4、擦腰法:患者取俯卧位,令患者暴露腰部(下图),先将双掌搓热,紧贴腰部皮肤,横向反复摩擦,擦到局部微热即可。
5、点腰眼穴: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以双手拇指指腹放于腰眼上(下图),逐渐用力下按,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维持30秒钟,然后缓慢减力,恢复原状,以腰部酸胀为度。
6、滚腰法:患者取仰卧位,令患者屈膝屈髓,操作者以一手扶其双膝下方,另一手托住其骶尾部,双手同时用力,令患者逐渐加大屈曲程度。此法操作3—5遍。
8、腰不好应该如何按摩
什么是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治疗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各种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施行手术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腰肌劳损
腰部肌肉长期紧张,形成损伤性炎症。此外,可因急性腰部外伤治疗不当,迁延形成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有什么症状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如何治疗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 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的原因及预防
腰痛 ,是一种常见病症 ,很多人有腰痛或有过腰痛的病。
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腰痛 ,痛在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约一巴掌大的地方 ,或隐隐作痛 ,或酸痛不适 ,早晨起床时减轻 ,活动后加重 ,不能久坐、久站 ,弯腰困难。到医院检查 ,照X光片、验血也大都正常。患腰痛的人虽然大都能正常生活和坚持工作 ,但时间一长 ,会影响工作效率 ,降低生活情趣。这种腰痛 ,中医常称为肾虚腰痛 ,也就是腰肌劳损的腰痛。
为什么会发生腰肌劳损的腰痛呢 ?腰部是人体的中点 ,腰骶关节是人体唯一承受身体重力的大关节 ,是腰部活动的枢纽 ,前俯、后仰、左右侧弯、转身都有牵涉 ,无论运动还是活动 ,这里的关节比全身哪个关节承受的力量都大。劳动强度大或活动量大 ,关节活动就多。关节的活动 ,都有肌肉的参与 ,所以这里的肌肉容易发生疲劳和损伤。腰肌劳损就有腰部肌肉积劳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体力活动不大 ,劳动强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势不对 ,脊柱处于半弯状态 ,腰背肌肉一直紧绷着 ,日积月累 ,也就产生劳损 ,进一步发展形成无菌性炎症 ,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发生了。
腰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腰背肌肉比较薄弱 ,容易损伤。因此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韧带坚强 ,关节灵活 ,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 ,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应屈膝下蹲 ,避免弯腰加重负担 ;拿重物时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并使其贴近腹部 ,两腿微微下蹲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够不着不宜勉强 ;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包建国
1 急性腰肌扭伤之后,治疗不及时,不正确,不彻底。
2 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受到牵拉,如工作姿势不良,一侧腰肌紧张一侧松弛,致使两侧腰肌不平衡,久之则发生劳损,这些已劳损的组织,功能差,易受牵拉,常因其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3 肌筋膜无菌性炎症 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或感受寒湿,使腰肌紧张,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均可引起腰背部疼痛、无力。
4 先天性的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性缺陷 这些均可引起腰部肌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腰背部组织的劳损,产生腰背痛。
此外,脊柱骨折之后,伴随韧带损伤,脊柱内在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引起外源性平衡系统的失调,也会产生腰肌劳损。
[症 状]
腰背部及骶部酸胀、疼痛,有无力感。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有助症状减轻。病人不能久站,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频频伸腰或以拳击腰部以缓解疼痛。仰卧时腰部垫枕可使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时则较舒适。腰部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后,疼痛往往加重。
[检 查]
1 X线检查。
2 血沉。
3 抗“O”。
[诊 断]
中医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西医
1 有急性腰扭伤病史,治疗不彻底,且反复发作。
2 工作劳动姿势不正确,经常弯腰活动,或者平素缺乏锻炼。
3 压痛广泛,肌肉僵硬发板,疼痛特点是休息减轻、劳累加重。
4 X线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治 疗]
中医
1 手法治疗。
2 中药治疗。
3 小针刀疗法。
4 针灸疗法。
西医
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比较困难。对急性腰扭伤者应彻底治疗;对慢性劳损患者,应采取包括改善劳动条件、劳动姿势的综合疗法,不能单靠药物。
1 功能锻炼 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法能增强脊柱的外源性平衡系统,充分发挥肌肉动力的作用。
2 理疗 中药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短波等疗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3 封闭疗法 对压痛点明确者,可用0.5%普鲁卡因10ml加强的松龙1ml做痛点注射。
4 止痛解痉药物 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另外,平时要注意劳动姿势,改善工作条件,必要时可带腰围加以保护,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以利恢复并防再发。
慢性腰肌劳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可因腰部负荷过重而造成腰肌的损伤。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胖子,站立时重心前移,也很容易引起腰部韧带、肌肉的劳损。腰部长时间遭受风寒,也可以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彻底,也会发展成慢性腰肌劳损。劳累后加重是慢性腰肌劳损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 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作顺时针及道时针方向旋转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八次。
3.“拱桥式”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反复锻炼20~40次。
4. “飞燕式”
俯卧床上,双臂放干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 20~40次。
以上方法于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止痛: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可用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作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一疗程。
(6)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7)止痛解痉药: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时可用,但勿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或降低作用。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患者应彻底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①按揉肾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2分钟。②两手半握拳,在腰部两侧凹陷处轻轻叩击,力量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每次叩击2分钟。③两腿齐肩宽站立,两手背放在背部,沿腰两侧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觉发热为度。④双手叉在腰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呼吸均匀,做前后左右旋转摇动,开始旋转幅度要小,逐渐加大,一般旋转80~100次。⑤弹拨痛点10~20次,然后轻轻揉按1~2分钟。
9、如何利用推拿手法消除运动后腰背部肌肉酸痛
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学名叫迟发性肌肉酸痛。其由两个因素决定。
1、乳酸堆积。
2、肌肉微细结构破坏所致。
乳酸堆积是因为力量训练中糖酵解代谢中,代谢产物中有乳酸所致;肌肉微细机构的破坏会在训练后恢复期出现愈合,愈合后的肌肉会比原来肌纤维变粗,这叫超量恢复原理,是肌肉生长的原动力。
由于训练后肌肉微细结构破坏,立刻的按摩会使破坏情况加重,等于加剧了肌肉组织的损伤。所以按摩过的小腿会更痛,而且疼痛恢复时间也要比不按摩的那条腿慢。这就好比是头上磕了一个包,马上用手揉(按摩)会使包肿痛加重。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在激烈运动后8-24h所发生的肌肉酸痛现象,通常在运动后24~72h达到最到最高点,并持续数天才会完全恢复。DOMS好发于不习惯、大强度的离心训练之后,在训练结束数小时发作,并持续数日。它是运动训练中的常见症状,以离心训练结束后延迟发作的疼痛和肌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由于推拿方法在各运动队的广泛运用及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在DOMS的防治上越来越受重视。
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
1.摇法
动作要领
(1)颈部摇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身后,一字托住下颌部,另一手扶住后枕部,治疗师双手相对用力作前后左右的环转摇动。
(2)肩部摇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一手扶持患侧肩部,另一手握其手腕部或肘部,治疗师双手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环形运动。
(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术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令其一侧上肢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挟持状。操作步骤是先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左右时,即可自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其肩关节上方,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前外方45°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术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此为肩关节大幅度的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注意: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摇转时,前足退一小步,身体重心后移。
(4)肘部摇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握待患肢腕上部,另一手托其肘部,作肘关节的小幅度环转运动。
(5)腕部摇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握持患肢腕上部,另一手握持手掌部,作腕关节的小幅度杯转运动或左右摇动。
(6)髋部摇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立其患侧,一手按持膝部,另一手托持足跟,两手协调用力,作髋关节自前向后或自后向前的大幅度旋转运动。
(7)膝部摇法:术式基本同上,以术者托持足跟的手为主作环转活动,小幅度摇动膝关节。
(8)踝部摇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托持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掌部,作踝关节的小幅度环转运动。
(9)腰部摇法: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取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坐位摇腰法:受术者取坐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肩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俯卧位揺腰法:受术者取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下肢膝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动作要领
(1)摇转的幅度应控制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由于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度不同,故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
(2)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在开始操作时更宜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适当增快速度。
(3)摇转方向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或按逆时针方向,一般情况下是顺逆时针方向各半。
(4)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关节肢体运动外,其他部位应尽量保持稳定。
(5)对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止使用患处关节摇法。
2.拔伸法
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包括全身各部位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
操作方法
(1)颈椎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
①掌托拔伸法:病人坐位,术者站于其后。以双手梅指端和缧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然后掌指及臂部同时协调用力,拇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
②肘托拔伸法:病人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时弯部托住其下颊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托住其下额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一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
③仰卧位拔伸法:病人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颌部。双手臂协调施力,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
(2)指间关节拔伸法:以一手握住病人腕部,另一手搜住患指末节,两手同时施力,向相反方向拔仲。
动作要领
(1)拔伸动作稳而缓,用力均匀而持续,方向相反。
(2)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拔伸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
注意事项
(1)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
(2)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
(3)不可在疼痛、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
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本法适用于颈椎、腰椎以及四肢关节。
作用:具有整复关节,松解软组织粘连、挛缩等功能。
应用:多用于四肢关节伤筋、错位、脱臼以及颈、腰椎关节、椎间盘的病变。
........
10、按摩哪些部位会使疲劳的人感到舒服,又该怎么按摩?手法是怎样的?
其实一般按摩痛点就可以了。如果因为工作劳累,劳损或是气血堵塞。那就按经络,甚至穴位了,还要尽量让自己的双手预热。我常常给办公室众口难调的同事按摩,他们很快就舒服多了。你想学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