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压迫神经怎么治
腰椎间盘突出是比较常见疾病,如果是轻度的突出问题不大,轻度的腰椎间盘退出引起的症状也不会太严重,不会影响生活,严重的就会导致腰直不起来,使不上劲。
2、腰椎手术后神经损伤,如何进行康复运动
病患腰椎术之后 住院的时候以卧床休息为主,早期可进行关节轻微活动及肌肉运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下肢弯曲、上下肢轻度活动等,病患应在康复师指导及帮助下在安全范围内运动。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宜进行简单易行的运动,如步行、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太极拳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
3、求人体腰部神经分布图,最好有腰椎节数和其所对应的神经名称。(就像书上那样)如果有用相机照的也行
4、腰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你能治愈吗?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绝大多数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对坐骨神经的
压迫与损害,平时不久坐,不要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外yong(坐骨、顺古、安于、贴),好了以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风寒冰水刺
激,不能过多的过重的使用腰部肌肉。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上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但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缓解坐骨神
经痛,适当的锻炼身体是好的,不过不可以剧烈的运动,多吃蔬菜水果,比如白菜,卷心菜,花菜和油菜等,不吃辣椒,不抽烟不喝酒。
锻炼方法
1 双腿左右侧压 平躺在床上,将两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动,双腿尽量向右侧转,使右腿的膝尽量靠床,然后恢复,再往左侧转,再恢复
,疏通腰腿部的经络,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2 腰部“小燕飞” 俯卧在床上,头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着床,两臂展开向两侧伸直,两腿并拢伸直尽量向上抬,姿势像“喷气式飞
机”一样,停留5~10秒钟放下,休息一会再做,连续做5~10次。
3 腰部“五点拱桥式” 仰卧在床上,两臂放在体侧,以头、肘部和脚后跟着床,腰部尽量向上拱,使身体成“桥形”姿势,停5~10秒钟
放下,连续做5~10次。
4 直腿抬高法 仰卧,下肢伸直,患肢主动上抬,当感觉腰、臀及下肢疼痛时,仍力求超过该限度继续上抬。轮流将左、右腿抬起,上举
至最大限度,停5~10秒钟放下,连做5-10次。
5 正坐举腿 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
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5、腰椎压迫神经会有什么样的症状?会不会影响腿部肌肉的发育??
会的,压迫神经根会引起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长期压迫会导致肌肉萎缩
6、腰椎所对应的神经支配
腰一以下阶段不同支配也不同,腰有五节,不知是哪椎体损伤。如咨询请详细说明病发原因 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发病准确部位,检查结果(磁共震照片),现病情详细症状,曾做过的治疗(手术记录记录),越细越好,这对病情分析定性、评估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看能否帮你。
7、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一样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
而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有部分疼痛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都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疾病,不同之处是其症状和使用的治疗方法。一般说来,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坐骨神经痛,导致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这突出的影响,坐骨神经痛也不会发生,在4 ~ 5 腰椎处出现症状,还有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等都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而坐骨神经痛则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二者互为因果。所以,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将二者混淆起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8、腰椎神经放射痛指的是什么?
放射痛是由刺激物、神经冲动、传导路径和中枢共同决定的,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刺激物就是髓核突出,从而带来刺痛、切割痛、撕裂痛、电击痛,这些一系列的神经疼痛变化不定,常压迫内侧神经、外侧神经和后侧神经。坐骨神经痛在腰椎的放射痛中也比较常见,疼痛的性质往往呈多发可持续性,扩散的范围也比较广,没有准确地定位,持续时间也长,由骨盆穿出扩散到下肢,因此跳穴部位常为主要疼痛区。
扩散范围在局部的,经常疼痛的部位在臀部和大腿后,而坐骨神经痛的的扩散部位多达小腿,常与神经原发的前支和后支有关,且痛、麻与皮节分布区一致,这也是坐骨神经痛与局部扩散痛的主要区别。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同样会压迫坐骨神经,常常误为坐骨神经痛,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有的人错把牵涉痛,也认为是放射痛,常见把臀部和大腿的疼痛,所牵涉的膝关节疼痛、小腿疼痛,都认为是放射痛。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疼痛势必带来筋肉痉挛,就会引起相应的筋膜拉紧,进而牵涉到远部疼痛。急性创伤的也常表现为剧痛,身体其它部位肿瘤病变,也可扩散侵蚀腰椎或骨盆,带来放射痛。一些妇科疾病,男性疾病,也可引起腰椎疼痛,如附件炎、盆腔炎、前列腺炎、尿结石、肾结石等,但一般不会带来放射痛。
9、腰椎的肌肉、血管和神经走向
你好,腰部肌肉血管很多。
第一节 背深层肌
1 .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于胸一至十二横突、棘突、肋骨角。功能:脊柱后伸维持直立(双)使脊柱同侧侧屈、旋转。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2 .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体侧面和横突,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腰丛一至三前支。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
3 .髂肌起自髂窝上内侧面,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旋股内侧动脉肌支。
第二节 腹肌群
1、 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软骨剑突,止于耻骨上缘、联合。功能:使脊柱前屈,维持腹肌。神经支配:肋间神经(胸六至十)。血管供应:腹壁上、下动脉。
2、 锥状肌起自耻骨上支,止于腹白线。功能:维持和增加腹压。神经支配:肋下神经
(胸十二)。血管供应:腹壁下动脉。
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于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线以内、
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沟韧带。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
4.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沟韧带外侧二分之一,止于第十至十二肋软骨、肋骨,下缘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
5. 腹横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内唇腹股沟韧带外侧三分之一,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参与联合腱、提睾肌。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前屈。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
6 .腰方肌起自髂嵴后部内唇、髂腰韧带、腰二至五横突,止于第十二肋骨内侧半下缘(腰一至四横突、胸十二椎体)。功能:脊柱侧屈(单),降肋(双)。神经支配:腰神经丛(胸十二止腰三)。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腰动脉肌支。
10、腰椎有哪些神经
主要有5对腰丛神经及分支。
详细分布如下:腰丛(plexus lumbalis)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及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而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腰骶干,向下加入骶丛。
腰丛位于腰大肌之中及其后方,其分支分别自腰大肌穿出。
2.腰丛的主要分支
腰丛组成后,除立即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与腰方肌外,其余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T12、L1)及髂腹股沟神经(L1)以共同的神经干发自腰丛,再分为平行的两细支,经腰方肌前面平行向外下,至髂嵴上方,进入腹横肌与斜内斜肌之间前内行。
髂腹下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穿出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走行,达腹股沟浅环上方,穿出该腱膜浅出于皮下。
髂腹股沟神经于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进入腹股沟管,并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出浅环。分布于阴茎根部及阴囊或大阴唇皮肤。
此二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分布于腹股沟区的肌肉和皮肤。在腹股沟疝手术时应防伤及。
(2)生殖股神经(L1、2)贯穿腰大肌,沿此肌前面下降,分为两支:一支入腹股沟管随精索走行,支配提睾肌;另一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及隐静脉裂孔附近皮肤。
(3)股外侧皮神经(L2、3)自腰大肌外侧缘向外下,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入股部,分布于大腿外侧面的皮肤。
(4)股神经(n.femoralis)(L2、4)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和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内,位于股动脉外侧,分为数支:①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及逢匠肌。②皮支:分布于股前皮肤,其中最长的一支为隐神经,它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向下在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后,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股神经损伤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②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③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④膝反射消失。
(5)闭孔神经(n.obturatorius)(L2、4)沿腰大肌内侧缘走出,沿骨盆侧壁向前下行,通过闭膜管至大腿内侧,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和大腿内侧的皮肤。
闭孔神经损伤表现为:①股内侧肌瘫痪,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②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