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椎5块 尾椎4块 除去颈1与颈2之间及骶骨和尾骨各节之间外,颈,胸,腰椎各椎体之间由椎间盘相连接 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有的人身上可以发生变异,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则可能导致出现4个腰椎6个骶椎或6个腰椎4个骶椎等等一些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并不是很罕见 另外整个脊柱可以分为3个生理弯曲——颈生理前凸,胸生理后凸,腰生理前凸
2、髂骨在哪个位置示意图
在扶着腰的部位就是人体的髂骨。
髂骨在身上的位置比较好找,双手掐腰,在扶着腰的部位就是人体的髂骨,也就是腰带穿过的腰部下方两侧的两块骨头。髂骨构成了髋骨的一部分,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髂骨和骶髂关节面对合,共同组成了骶髂关节,髂骨的下面是股骨大转子,在人体是比较好找的一个部位。
髂骨还是一个体表的标志,两侧髂骨上缘共同组成了髂前上棘,在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中点是第四腰椎,这条线在后侧是腰部穿刺的部位,在腹部是诊断胃下垂的标准线。用户可以选择图片,可以更快的找到髂骨的位置。
骶髂部剧烈疼痛症状的临床表现:
1、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受第4,5腰神经,骶神经支配,当骶髂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这些神经的反射性神经疼。
2、坐骨神经或股后侧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因扭伤出血,肿胀或梨状肌痉挛时可直接刺激神经束引起放射痛。
3、骶髂关节扭伤时合并腰骶关节扭伤也可刺激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
4、当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腘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
3、跑步是脚后跟先着地,还是脚前掌先着地?
两者都可以,两都各有利弊。前脚掌先着地,对脚底筋膜的要求高,如果脚底筋膜力量不足的话,容易损伤脚底的筋膜,患上脚底筋膜炎;后脚掌先着地,对膝盖冲击力大,容易损失膝盖。
跑步的路法有很多讲究的,正确的方法如下:
错误的跑步方式:
膝盖的受力图:
步幅和步频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步幅和步频的概念。要提高速度,要么提高步频,要么增大步幅,或者两者兼备。虽然一般都把步频高的跑步方法叫做“步频跑法”,步幅大的跑步方法叫做“步幅跑法”,但是具体两种跑法的明确界限,却没有定义。
1.步幅
基本知识:马拉松的速度=步频 x 步幅。步频与步幅这两个因素,随便提高哪一个都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步频太高或者步幅太大来跑步,效率都不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所谓“适合”,就是按照那个步频和步幅来跑,能量效率最高。能量效率通过测量消耗的氧气来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跑友的步幅都太大。
下图所示:在保持同样的速度下,不同步幅和能量消耗的关系。
打星号的地方,也就是2步距离达到2m60cm的时候,氧气的消耗量最少。但是很多跑友自然跑的时候,2步都在2m80cm左右。(图中的步幅和一般的概念不同,是指2步跨过的距离。)步幅太大,导致脚的着地点在重心的前面,着地时就会产生向后的力,像刹车一样,所以能量效率差。
2.提高速度时的步幅和步频
一般来说,加速时步频会增加,步幅也会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步频就不能再变快,只能提高步幅。然后,到了极限的速度时,步幅就不能再变大,可再增加步频。
关于步幅和步频的关系,有如下的研究结果,选手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步幅和步频的变化图。
图中左边红色纵坐标轴是步频,右边蓝色纵坐标轴是步幅,下面黑色横坐标轴是秒速;红色折线图是各速度下的步频变化,蓝色折线图是各速度下的步幅变化。为了跑友们理解容易,速度换算成1公里的配速,步频换算成1分钟的步数来说明。
秒速2m/秒就是1公里8分20秒的配速,这时候的步频是180步/分,步幅大约是1m。
速度提升为秒速4m/秒(1公里4分10秒),步频几乎没有变化,步幅却增到1.5米。
速度提升为秒速6m/秒(1公里2分47秒),步频也没有多大变化,步幅却超过2米。
速度提升为秒速8m/秒(1公里2分5秒),步频增加也不大,步幅还是继续增加。
速度提升为秒速10m/秒(100米10秒的配速),步频急剧增加,达到4步/秒(240步/分),令人吃惊的是步幅却变小了。
在比赛的时候,一般跑友的速度都在1秒移动2-4米的范围内,也就是每公里配速在410-820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提高速度的话,主要不是靠加快步频,而是靠提高步幅。
既然用3步/秒(180步/分)的步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速度。所以也可以说180步/分的步频就是个“标准步频”。如果自己的步频比这个低的话,最好还是让身体适应并记住这个步频。近来也有相应的商品来辅助训练节奏,比如带节奏的手表/音乐软件等。智能手机上也有免费的节拍软件下载。值得一试。
在比赛的后半场身体疲劳的时候,一般来说步频都会下降。步频下降,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接地时间变长了。所以保持步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了,要维持高步频,肌肉就要有相应的力量和耐力。
正确的姿势:
脚的着地方式
有些人认为跑步时用前掌着地,也有人认为应该足跟着地。我们建议先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我们认为只有短跑选手和中短跑选手适合以前脚掌着地。可能有些人会例外,但是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对我们这种业余的跑步爱好者,这些都可以不管,怎么舒服怎么跑就是了。
臀部和头部的姿势
这点比较难以想象: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议,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手臂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在你没有使用慢跑婴儿推车,而是可以摆动双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换句话说,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膝盖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步长
很多长距离跑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步长过大。千万不要这样做,它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胫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这种疼痛并不是来自膝盖,而是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
呼吸
保持深度的和规则的呼吸就行了,深度和规则的呼吸能有产的避免岔气。。很多时候呼吸会自己调节,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确实如此,大多数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够多的氧气的。最好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或都两步一呼两步一吸,采用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节奏,呼吸别乱。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时放慢速度,总的来说上坡时加快速度不是个好主意。加快摆动手臂,想象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频,想象火车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断为自己鼓劲“我可以做到“。
谨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时膝盖的风险最大。你的四头肌起到制动的作用,如果重视不够将会使它过度“劳累“。在比赛时,可以身体略微前倾,冲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训练时。事实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训练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为恢复,为下一个上坡作准备。这是个休息的好办法,同时避免下坡时对膝盖产生的过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