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大肌试验和闭孔内肌试验是怎么样进行的?为什么能帮助我们诊断盆位和盲肠后位的阑尾炎?
腰大肌试验
后腹壁肌肉有腰大肌、腰方肌及髂窝内的髂肌,在盆腔侧壁还有闭孔内肌。这些肌肉及其表面腹膜受炎症等刺激时,也可出现肌紧张和疼痛症状。因其部位较深,无法直接触诊,可用间接的肌肉牵张试验(腰大肌试验)检查该部位有无炎症发生。
1.方法一患者侧卧位,下面一腿伸直,上面一腿(检查侧)屈髋屈膝。一手压住骨盆的髂嵴处,以固定躯干不至后倒,另一手握住其小腿向后拉,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如该侧下腹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2.方法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如检查右侧,则嘱患者抬起右下肢,同时检查者用手稍向下压以相对抗,如髂腰肌有炎症刺激现象,就会引起右下腹疼痛,即为试验阳性。左侧相同。临床意义按“方法一”做,若试验呈阳性,提示髂窝脓肿、淋巴结炎。右腹痛者说明患者患阑尾炎,阑尾位置较深,在盲肠后近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及腹膜后位。按“方法二”做,若试验呈阳性,提示髂腰肌有炎症刺激。
闭孔内肌试验:
闭孔内肌肌腱向后穿经坐骨小孔,然后转而行向外侧止于转子窝。闭孔内肌试验是腹部检查的一项指标,主要用于判断阑尾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诊断方法。进行检查时,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将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并伴右股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检查过程闭孔内肌试验是通过触诊的方法进行的,其过程如下。1.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2.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要轻柔。3.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4.触诊时注意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予安慰和解释。
临床意义1.异常结果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可能患有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因内脏转位盲肠和阑尾位于右下腹时,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也应考虑到急性阑尾炎的可能。关于初发疼痛的部位和转移过程所需时间因人而异,但要注意约1/3的患者开始就是右下腹痛,特别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因此无转移性右下腹痛不能完全除外急性阑尾炎的存在,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其他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早期可无发热,当阑尾化脓坏死或穿孔后即有明显的发热和其他全身中毒症状。2.需要检查的人群老年女性、消瘦,以往可能有类似发作史、多次妊娠分娩史、习惯性便秘等病史的患者应进行本检查,本检查也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常规体检项目。
2、腰肌的位置示意图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于腰椎两侧的长肌,它大部分位于腰椎椎体与横突之间的陷沟内,肌纤维以羽状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较细、中段较粗的类似纺锤状的条形肌肉。
功能与锻炼:腰大肌与髂肌一起合称为髂腰肌。髂腰肌对大腿的前摆起重要作用。常采用正踢腿、负重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发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与锻炼:腰大肌与髂肌一起合称为髂腰肌。髂腰肌对大腿的前摆起重要作用。常采用正踢腿、负重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发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腰方肌腰大肌酸痛扩展资料:
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3、过度运动后怎样避免腿变粗
训练后的拉伸对身体好处很多,一是可以缓解训练后乳酸的堆积,减缓肌肉的酸痛感,二是可以拉伸肌肉形态,让肌肉更具有线条感。
无论什么样的力量训练,训练后的拉伸都很有必要,特别是需要肌肉线条感的腿部,更是不可缺少拉伸训练。
对腿部进行拉伸,避免肌肉硬化,保持肌肉的柔韧度,就不会变粗。
7个腿部拉伸动作,训练之后拉伸一下,美化腿部形态
第一个腿部拉伸 腘绳肌。
第二个腿部拉伸 臀大肌
第三个拉伸腰方肌和腘绳肌
第四个拉伸 股四头肌(拉伸的时候腿部并拢)
第五个拉伸比目鱼肌(后腿膝关节略弯曲)
腓肠肌(后腿膝关节伸直)
第六个大腿内收肌群。
第七个腘绳肌
每个动作,做到位保持15秒 ,在保持的过程中不要憋气。做两次。
4、如何判断四肢骨上肌的起点和止点?
从肌纤维的方向去判断。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解剖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