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三横突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患病时可为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
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棘突旁4cm处,尤其是瘦长型患者可触到横突尖端并有明显的压痛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由于第二腰神经分支受刺激而引起放射痛达大腿及膝部。
X线平片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较长。
压痛点用1%或0.5%普鲁卡因10~20mL注射后,疼痛及压痛消失。
根据压痛点及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可鉴别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主要是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
本病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点①本症咳嗽、大笑、打喷嚏时疼痛加重。②压痛点位置不同,本病位于L3横突尖端,后者为病椎椎板间隙。③本病少数重症者可出现支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一定为阴性。
2、如何鉴别腰肌劳损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肌劳损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会引起腰部疼痛,但两者有不同之处,应仔细鉴别。1.病因不同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其发病与腰部急性外伤治疗不当、腰部过度活动及过度负荷、风寒湿环境等有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其发病与第3腰椎过长而易受到反复牵拉损伤有关。2.症状不同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持续性胀痛,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发生变化,时重时轻。患者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并常常用手锤击腰部以缓解不适。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腰部有压痛点,范围较广,多位于腰椎横突等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腰部慢性、间接性的酸胀疼痛及乏力,疼痛可向大腿前方及臀部放射。患者难以维持单一姿势,如久坐、久站,而改变体位可使腰部感到轻松。腰部活动受限,以侧弯时明显,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在第三腰椎横突旁4cm处,有明显的压痛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
3、腰3横突出综合症是什么?
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腰椎呈正常生理性前凸,第3腰椎在前凸的顶点。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前凸的存在,致使腰1、2的椎体呈现前窄后宽,腰4、5的椎体则为前宽后窄,只有第3腰椎的椎体的前后宽窄接近一致。故第3腰椎是这5个椎体活动的中心,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时的活动枢纽,因此两侧横突所受牵拉应力最大,由于第3腰椎横突最长,故所受杠杆作用最大,在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腱膜承受的拉力也是最大,较其他横突更易产生劳损。有84%的横突骨折侵及第3腰椎横突即可证明。腰1~3脊神经的后支穿过起于横突的肌筋膜行于横突的背侧,当附着于横突的肌纤维组织因损伤而产生粘连及瘢痕时,神经受到卡压或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多数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缓解或治愈,仅少数顽固性疼痛患者需手术剥离或切除横突。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疗法:口服消炎镇痛药及活血化瘀药物如拨怒风、双氯灭痛、舒筋活血片、伸筋丹、腰痛宁等药物。 (2)封闭疗法:可帮助诊断及有效治疗。用1%普鲁卡因5~10ml加强的松龙1ml,浸润横突尖端及周围软组织,每周1次,可连续2 ~3次,多能缓解或治愈。 (3)自我推拿疗法:可缓解疼痛,解除痉挛。患者亦可自我推拿治疗。患者用拇指顶在第3腰椎横突的压痛点处,随着呼吸而用力点按,吸气时减轻,呼气时用力,每次30下,然后用拳轻轻叩击5分钟,用双手掌搓热后轻揉疼痛处。每天可做3~5次。 (4)手术疗法:对症状严重,发作频繁,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工作者,可手术治疗。
4、腰肌劳损和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一个病吗
这两种疾病完全不同。
1、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至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常被用作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的总称。
2、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因该横突尖端的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腰痛或腰骶部疼痛,此病的发生与其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它是腰椎前凸的顶点和腰椎活动的中心,成为腰部活动杠杆的支点,承受压力应最大,该横突最长、最宽,尖端肥厚,当腰部用力,当用力不平衡时,一侧椎旁肌收缩,由于杠杆作用,引起对侧横突上撬,产生横突尖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出现出血、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
5、腰三横突综合症怎么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是以积累性损伤引起的急慢性肌筋膜腰痛的表现,系常见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创伤反应,血肿粘连,疤痕挛缩,筋膜变厚等,致使腰神经后外侧支在穿过病变部位是受到‘卡压’,故也为‘卡压综合症’的一种。过长的第三腰椎横突受到反复牵拉损伤而引起的限局性压痛及一系列综合征。治疗上有两种方案:1 症状较轻者,针灸,推拿、理疗及外敷药物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均有效。2 经保守疗法无效时,对于反复再发或长期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过长的横突尖及周围的炎性组织,术中可同时松解受压的股外侧皮神经,即可彻底治愈。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6、如何区别臀中肌损伤与突岀的区别
臀中肌的肌筋膜炎又称臀中肌综合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百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臀中肌造成的腰臀度部疼痛以酸痛为主, 活动及静止时都觉疼痛, 疲劳或受凉可加重疼痛, 有些患者疼痛可向大腿后侧扩散, 少数有小腿不适, 或伴有肢体发麻, 发凉或蚁走感.在臀中肌的前,中,后部都可有知压痛点并向局部及扩散区放射, 直腿抬高时出现臀道部及大腿痛.可以推拿按摩针灸或理疗.臀中肌筋膜炎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症状,可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回症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它以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并存为症状.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有腰臀部局部症状外,可以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症状,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少数会出现会阴麻木,大小便障答碍等症状,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7、腰椎间盘突出和腰三横突综合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膨出)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背骨痛”,背骨痛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於脑,滞留在背骨既“椎骨”不能运行而痛也,是一种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日久逐渐产生并发症,最终导致一系列退行性病变,有的还需要手术治疗。但是,由肾亏引起有很多种,如:腰痛不能腑者、腰痛不能直者、腰痛而不止者(腰扭伤)、腰腿筋骨痛、腰痛足亦痛、腰腿痛、胸背颈项手足肩胛腰膝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兼e799bee5baa631333236356539头痛等。有些患者对目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给他做手术,而有医生也要求患者让他来做手术,这种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也是完全不可接受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只会患者带更加严重的痛苦,甚至会给患者造成永远不能工作的后果或瘫痪。如颈椎病、肩周炎、胸背痛、手足痛、腰膝痛、口流唾液等,做手术能治好吗?它的病源在那儿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要做手术?颈椎病的主要病源在于心隔,是痰涎伏在心隔上下所致,引起颈骨痛、肩胛痛、、、、、、等等,既筋骨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既称背骨痛,是肾水亏不能上润於脑,亏损者,肾水无法远行,滞留在腰椎骨之间,久则寒,寒湿向下漫延,导致腰腿筋骨被压痛,不能走路 。所以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做手术,能治好吗?真正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首先补肾水,再加一些祛寒祛湿,然后加些止痛消炎,才能有效的治疗。再说,手术治疗创伤重、痛苦大、并发症和禁忌症多,术后恢复期长,且有复发可能。因此,多数患者不堪其苦,却只有望而却步。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渐渐失去了日常而自然体育煅烁的宝贵时机,为适应工作需要,不得不长时间的保持坐姿不变及不正确的姿态持续过久,使得保护腰椎的腰肌及恝带长时间得不到舒畅,从而导致许多的工作人员、司机、学生和某些岗位的操作人员患上了慢性腰肌劳损疾病,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背骨痛)。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是不能做手术的,只有用中药才是患者最佳的选择。其治疗方法和药方、药理分析如下:
麦冬:滋阴清心,为常用养阴药,滋阴而不伤胃。《本经》:“主诸风湿偏痹,强骨髓。”五味子:生津滋肾,本品酸敛,湿润,常和麦冬等配伍治气阴两伤之症。《本经》:“主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为补中益气常用药。黄芪:补气升阳,与党参配伍能增强补气之功效,为补气之要药,常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与方中熟地、麦冬同用可起到益气生津之功效,为方中君药之一。《日华子本草》:“助气,长筋骨。”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圣药,常用于寒湿痹痛之症。《本经》:“主寒湿痹。”山药:益气养阴,补肾益脾,补先天后天之本。熟地: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血之要药,又为滋阴之主药,与党参、黄芪、麦冬同用有协同作用。中医甚本理论有精、津、血同源,又有气血相助相生的理论,故补血益于气阴双补。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本品即能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常与羌活同用构成益痹汤。羌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疗肢节疼痛,肩背酸痛,与防风为本方臣药。《珍球囊》:羌活:“祛诸骨节疼痛。”茯苓: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之要药,为本方君药之一。养阴生津,为方中佐药之一。甘草:调和诸药,补缓止痛,为使药,为方中诸药相互协同,标本兼顾,不仅能快速解除疼痛症状,又能通过长期服用茯得治本之目的。
以上药方不能擅自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但是使用此药方的医生,要懂此药方的配伍方法,否则药量不正确,反而会使患者更加严重,如果配法正确,患腰椎间盘突出(背骨痛)的患者,轻者一十五天,重者一个月,更严重者二个月痊愈,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