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肌 > 腰大肌穿刺后注意事项

腰大肌穿刺后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9-23 18:57:05

1、腰大肌脓肿穿刺后腰是不是就不痛了

你好,不是的,形成溶液后疼痛减轻,但是抽出脓液后愈合期间会疼,

2、可以不要吃药吗?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腰椎间盘突出好治!能治愈!
如何治?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腰部理疗、牵引、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推拿等;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无缓解或又复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髓核摘除术和髓核成形术(视情况而定),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做弯腰动作,并注意上下床动作,配合腰背肌锻炼,这样对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状的复发。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的腰腿疼都与腰椎间盘病变有关。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椎间盘突出了,压迫到了神经根才可能出现疼痛的症状,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有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很轻,范围很小,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却很严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他们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轻。

近年来,大量的神经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后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与病人的症状表现关系比较密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病变,清除这种非细菌性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任务。

椎间盘是如何构成的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连接脊椎骨的纽带。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每个椎间盘含有两块软骨板,分别覆盖在相邻的两块脊椎骨上。纤维环连接于两块软骨板之间,中央包绕着髓核。正常情况下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

“腰突”症状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员将狗自身的髓核组织取出后均匀打碎,然后将这些碎块注射到狗的神经根附近,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炎症反应。这一结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组织可以引起神经根化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引起明显的疼痛。有人还在猪的身上进行过类似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包绕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就会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根,就可以引起疼痛。当炎症累及邻近的神经组织形成神经根炎,可以产生神经损伤等症状。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有异常,可能与椎间盘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自身免疫反应也可以导致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引发相应的症状。

“腰突”常用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侧间隙、硬膜外腔阻滞等方法。口服药物大多只能缓解症状,理疗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经阻滞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的局部,使药物与病变充分接触,疗效比较确切,一般每7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但是这些常规阻滞的疗效维持时间有时不太确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疗结束后不久,疼痛等症状又回来了。

不仅患者不满意,医生也越治越没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病变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的可达几十年,局部的炎症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蓄积,已经根深蒂固,简单的阻滞已很难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疗

治疗炎性腰椎间盘突出,现多采用微创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它是在影像检查工具的介导下,将特制导管置入病变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装置长期持续地给予消炎镇痛等药物,使炎症尽可能地消除干净。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术或胶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给医生以信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疼痛科博士何明伟

中老年防“腰突”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不少患者虽不情愿,但又时常成为“拜访”医生的“回头客”。该病复发率高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外,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预防。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呢?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
入冬以后,因为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忽高忽低,颈椎、腰椎等骨科疾病极易复发,颈、肩、腰、腿疼痛反复发作。腰椎疾病大多病程长、症状多变、容易反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果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进入治疗误区。多花钱不说,病情不易好转,甚至贻误治疗时机。

“腰突”治疗不能见好就收

刘红旗告诉记者,常有患者跑到医院来咨询,椎间盘突出明明好得差不多了,怎么最近又“复发”了。他说,这类患者主要是由于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存在以下错误认识而造成病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1.疗程不够,有不少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便不再继续治疗,认为已经好了,再继续治疗没必要了。2.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原则要求减少剧烈运动,增加休息,康复后注意防护。但有不少患者认为不工作不运动就是休息,整天坐着看电视、打牌等,这样反而比上班工作还累,加重了腰部负担,致使病情复发,甚至恶化。刘院长强调,腰突症治疗不可见好就收,一定要坚持到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只能使病情恶化。

治“腰突”哪种方法好?

那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据刘红旗院长介绍,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有三种方法:一、保守疗法;二、手术疗法;三、微创介入疗法。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辨症施治。不能一概而论用哪种方法比较好,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保守疗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围、电脑三维牵引、推拿、针灸、理疗、骶管内或神经根附近药物注射和服用中西药物。但保守疗法只适合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治疗效果有限。若经过正规保守治疗,80%的早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能收到优良的治疗效果。
手术疗法:治疗关键是解除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脊髓周围的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修复等,其特点是去除彻底,复发率低,见效快,但有一定的创伤,操作相对复杂,而且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严格的适应症。椎间盘突出物较大、钙化腰椎滑脱、不稳定等几种情况只有手术能取得好的效果。

微创介入疗法:在X线透视监护下,运用细针穿刺臭氧注射或激光汽化、切吸等,使椎间盘减压、突出回缩,从而减轻神经受压症状。目前临床上先进疗法是采用臭氧注射的疗法。通过向病患部位注射臭氧(O3)。使突出部位达到萎缩、回缩的治疗目的。

优势:单纯性椎间盘髓核突出,效果很好,优良率能达到90%以上;细针穿刺,操作简单,对人体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监视器监视下进行,成功率高。

腰椎间盘突出进入微创治疗时代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国际通用的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技术是臭氧(O2-O3)注射法、电动式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吸技术、后路椎间盘镜下(M.E.D)椎间盘切除技术和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技术四种,特别是臭氧(O2-O3)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技术成熟、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而受到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目前在福州,福兴骨科医院是唯一一家拥有这四项微创治疗技术的专业骨科医院。

臭氧(O2-O3)注射法

椎间盘臭氧(O2-O3)注射法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先进微创技术,该疗法最早由意大利医师首创,国外已普遍应用,已被确认是免除开刀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手段。O3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同时还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以瞬时氧化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及破坏髓核细胞导致水分流失而萎缩,使症状得以缓解,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1.起效快,疗效高。能根治颈、腰椎间盘突出症。2.创伤小,局麻下细针穿刺,无痛苦,比保守治疗有效,同时免除开刀之苦。主要作用于髓核,对其它组织无影响。3.精确定位,在X线机透视引导下定位准确,成功率高。4.安全,O3进入椎间盘后很快降解为O2,促进周围神经组织恢复。

电动式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吸技术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为目前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证实,该手术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医生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导系统经皮穿刺达到椎间盘中央,再经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将髓核切割、冲洗、吸出融为一体。一般治疗过程15-20分钟。国内电动式自动椎间盘切吸器共进行了4万余例病人的治疗。临床有效率达94%,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三种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有手术疗法、保守疗法和介入疗法。在介入疗法中,药物化学溶解法最具代表性,该疗法应用于临床已有30年历史。其基本设想是用化学药物与椎间盘组织发生反应,使椎间盘中压迫神经的组织溶解、吸收、排出,而解除神经压迫,消除症状。最初的溶解用药是木瓜酶等,因其副作用大而被淘汰。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国于1973年也开始了胶原酶制剂基础药理研究,后来的研究证实,胶原酶在生理酸碱度和温度下,能特异性地水解天然胶原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而胶原蛋白为人体的主要结构蛋白,在腰椎间盘中约占纤维环干重的50%,占髓核干重的20-30%。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胶原含量增加。胶原酶溶解髓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它只溶解以胶原蛋白为主的髓核部分,最终产物被血浆中和吸收,从而使椎间盘的体积逐渐缩小,减轻或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它不会溶解神经根及其附近的正常结构,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在动物实验和人体标本中均可观察到,椎间盘在胶原酶的作用下,变成糊状或渣状。该疗法具有以下优点:
1、局麻进行,操作简单,仅需10-15分钟,对人体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
2、疗效较好,优良率达77%;
3、不会引起硬膜外的纤维化和瘢痕化,而硬膜外瘢痕形成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但胶原酶溶解术的疗效不是100%的,其优良率为77%,10年后复发率为23%,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其基本适应症为:1、经临床和影象学确诊为侧型和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三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2、手术失败或复发;3、经皮切吸不全者。下列为胶原酶溶解的禁忌症:1、合并腰椎管狭窄者;2、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钙化,游离型、脱垂型、死骨型者;3、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二便障碍及机能障碍者;4、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及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药物过敏者;5、孕妇及14岁以下儿童。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膏板;③纤维环:③髓核。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缓冲作用.(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7)维持脊柱的曲度.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常见的一下5种:1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2外伤 3过度负荷 4腰穿 5长期震动.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1.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下肢痛。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很早就有叙述。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基本相似。中医称之谓"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约为门诊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多见于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工人为最多,易发于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男女之比约为10~30∶l 。发病的部位以腰4、5之间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较少见。

2.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再加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以及受寒湿等因素综合的结果,而使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

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接受体重的压力,腰部又经常进行屈伸活动,其受的挤压应力及磨损很大,尤以下腰部为甚,所以至30岁左右,椎间盘即开始发生变性。如果纤维环及髓核退行性变化的速度一致时,多出现椎间盘变窄,间盘普遍突出。如按这种平衡退变,软骨板亦骨化,则椎体趋向稳定,除腰部活动受限以外,并不产生腰痛;如果二者退行性变明显不平衡,纤维环变化较早且明显,其坚韧性减低,髓核压力不变.即使无明显的外伤,亦可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如果再遭到较大的旋转或扭曲力,纤维环即可在后外侧呈环形或幅射状断裂。环状破裂多位于间盘的周围部,在临床上可造成腰痛;幅射状破裂,多自髓核向外延续达间盘的边缘,但外层纤维环可保持完整,此时髓核在较大的压力下被挤入裂隙内,以后腰部不断活动和用力,则迫使髓核逐渐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坐骨神经痛。

成年及壮年时期,髓核的含水量高,膨胀性大,纤维环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压力大而突出;老年后髓核脱水,膨胀力减小,虽纤维环破裂,髓核多不突出。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重复地轻微腰部损伤,如提举重物及经常弯腰活动时,对椎间盘可产生唧筒式的挤压作用_.这些轻微的损伤不断的作用于椎间盘,即可由量变到质变,也可使纤维环遭到退行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腰部外伤,更易造成纤维环的破裂而发病。

不少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既无外伤史,也无劳损史,只因受寒湿而发病。寒湿可使小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二者都可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肌肉紧张或痉挛,可增加对间盘的压力,这对已有变性的间盘,可以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因而可发生间盘突出。

在临床上也可见于只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本病者,这是由于肌肉缺乏适当的松弛;增加了对椎间盘的压力,而使变性的间盘发生突出。

纤维环在后侧较为薄弱,后纵韧带达到腰5骶l平面时其宽度显著变小,特别是两侧更为薄弱,同时下腰部是遭受扭伤、劳损和压迫最大的部位,这就更易使髓核自两侧向后突出。

类型: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可分为:

1.后突出 向后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根,产生下腰痛,此类突出临床最多见。

2.前突出 不引起症状,无实际临床意义。

3.椎体内突出 是髓核经过已闭塞的血管,向软骨板和椎体内突出,形成杯状缺口,此型多发生在青年期。

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1.单侧型 临床最为多见,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2.双侧型 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皆受压迫。

3.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一般不压迫神经根,而只压迫下行的马尾神经,产生马鞍区麻痹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如突出物较大也可压迫神经根。

根据突出的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1.隐藏型(幼弱型) 为纤维环不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的情况下向破裂软弱部分突出,此时如间盘所受的压力大,纤维环破裂多,则髓核继续向外突出;如能适当休息,髓核完全可以还纳,破裂纤维环也可得副愈合。此型有时产生坐骨神经痛,但经过休息后可好转。

2.突出型(移行型) 纤维环裂隙较大,但不完全,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较大,呈球形,此型可转为破裂型,也可经手法复位而治愈。

3.破裂型(成熟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多为持续的,一般行手术治疗。

3.临床表现

一.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现的时间各有不同:有的在腰损伤后的同时出现;也有当时只感腰痛,一两天后才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也可数周数月后,才出现坐骨神经痛。下肢痛常伴有大腿、小腿及足部感觉异常。腰痛、下肢串痛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腰痛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于一侧。并因疼痛和肌肉痉挛而影响腰部伸屈活动。根据材料统计,先腰痛而后腿痛者最多,占53.3%;先腿痛后腰痛者为20.8%;同时发生者占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为2.5%。

下腰痛来源于腰部受伤的组织,下肢串痛是因神经根受压所致,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但多经过充分卧床休息后能够缓解。以后又因劳累、扭腰、着凉等因素而复发。如此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延续多年而不愈,但也有的经休息和治疗后,多年内不再复发。

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疼痛沿下肢坐骨神经或某个神经根的分布区向下放射,一般由臀部开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的外侧,以至足背、趾,疼痛区域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体的部位。

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喷嚏或运动而加剧,休息后可减轻;但个别在站立、行走时疼痛减轻,也有夜间休息时症状加重,但经过充分休息后疼痛多能减轻;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觉,麻木区与受累神经根的分布区域是一致的,限于小腿的外侧或足部,中央型突出可发生鞍区麻木;有的患者感到下肢发凉,从无温暖的感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为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弱,此为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二、体征

本病体征可分为两大类:即腰部及脊柱体征;神经根受压体征。

(一)腰部及脊柱体征

1.姿势的异常 患者为了避免神经根受压,多自然地将腰固定于某适当的姿势。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自动调节能力,腰部可发生过度前凸、变平或侧弯。

(1)腰椎前凸增大:多是后外侧的小型突出所致。由于腰椎过度前凸,可使马尾移位于椎管的后部,因而避开了突出物的刺激和压迫,前凸增大,可使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有力地阻止小型突出物继续向后移,使破裂的纤维环变得松弛,有利于修复,同时也保护了后纵韧带。患者站立时,躯干多稍向前倾,腰部可以伸直、侧弯,但前屈受限。

(2)腰椎曲线变平或倒转:此种姿势,是由于较大的、足以阻止腰部后伸的后外侧或后方突出物所致,常伴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和腰椎侧凸,任何使腰伸直的动作,都可加重下肢放射痛。

(3)脊柱侧弯 发生率较高,约占椎间盘突出患者的80%以上。侧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侧弯是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的保护性反应;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般地说: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前内侧(腋部),脊柱为了使突出物躲开神经根,则凸向健侧;如果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外侧(即神经根肩上),则脊柱必凸向患侧。但临床上也不尽然,如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前外方,脊柱早期是凸向患侧,使神经根远离突出物,减少压迫;同时凸侧间隙增宽,便于突出物部分吸回间盘内。晚期突出物巳固定粘连无吸回可能,脊柱即凸向健侧,使神经根松弛,减少对神经根的挤压。有人认为:侧弯的有无,其方向及程度与黄韧带肥厚程度突出大小有关,突出越大,黄韧带越厚,神经根所受压力及张力越大,疼痛越严重。突出物位于神经根正前方时,神经根有时滑至突出物之前外方或前内方;因两者相对位置常有变化,侧弯方向即不恒定,有时凸向健侧,有时凸向患侧,也有时不显侧凸。如突出物完全在马尾部中央,也可以不发生侧弯。

2.脊柱运动受限 脊柱屈曲、伸展、侧弯及旋转等均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后伸受限最大,其理由:脊柱屈曲时,间盘前部挤压较多,后侧间隙加宽,髓核向后移位,使成熟型突出物的张力加大;同时脊髓上移,牵拉神经根,疼痛增加使运动受限;当伸展 时。突出物加大,黄韧带向前突出,直接挤压突出物和神经根,使疼痛加重而限制了伸展运动。患者在站立时,脊柱稍后倾时,即感腰及下肢痛加重。

3.压痛点及放射痛 压痛点多在下腰椎棘突间及椎旁1~2厘米处,相当突出物的平面,用力下压时.压力至于黄韧带、神经根和突出物,可引起下肢放射瘸,疼痛的部位符合受累神经根所分布的区域,此为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此种放射疼痛,不同于一般扭伤或劳损引起的牵扯痛,借以鉴别扭伤和劳损。

如果压痛点不易找出,可令患者下床站立,并使脊柱略向后伸,使患者背部靠于检查者的左肩前部,使骶棘肌放松,检查者左手按于患者的髂前上棘处,右手拇指寻找压痛点,此法较卧位更易查出压痛点。

(二)神经根受压或牵扯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足过度背屈试验阳性、起坐伸膝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2.神经肌肉系统检查 突出的椎间盘压在神经根上,可使其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这对进一步证实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1)腱反射:有70~80%的患者有膝、跟腱反射异常表现。检查时应两侧对比,反射可减低、亢进或消失。神经根仅受刺激时,反射可显示亢进;有压迫而不严重者显示减低;压迫严重者则反射消失。反射的改变与突出部位高低有关系,腰4~5突出多使膝反射改变;腰5骶l间盘突出多使跟腱反射改变。

(2)肌力检查:临床常进行下肢的股四头肌,裹绳肌、腓肠肌、胫前肌、伸拇长短肌的肌力检查。与健侧比较,股四头肌由第3腰神经支配;胫前肌、伸拇长肌为第5腰神经支配;蝈绳肌、腓肠肌由第l骶神经支配,当这些肌肉的肌力减弱时,说明支配该肌的相应神经受累。足背伸和伸拇肌力减弱,是腰4~5间盘突出;足趾屈或立位单腿跷起肌力减弱,则为腰5骶l间盘突出。

(3)感觉检查:感觉检查应包括痛觉、温度觉及触觉的检。神经根被突出的间盘挤压时,其支配区有感觉的改变。其感觉的改变随神经根受累的程度而不同,轻微的刺激可使感觉过敏;较重的刺激或压迫则可使感觉减退。如隐藏型突出,一般不引起感觉障碍;突出物较小者,可使神经根受刺激而致感觉过敏;较大的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粘连者.多有明显感觉减退。感觉障碍区与神经分布区是一致的,并与主观麻木区亦一致。如腰4,5间盘突出感觉障碍常在小腿的外侧及足背;腰5骶l间盘突出则显示小趾、足外侧及小腿后侧。检查后应画图表示其感觉障碍区。

(4)肌肉萎缩:下肢肌肉萎缩是由神经营养障碍或因疼痛而废用引起的,表现在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缩,两侧比较,肌肉萎缩程度与神经根受压和病程长短成正比。

三、化验检查

一般血、尿检查皆属正常,如诊断难以肯定,需与其他病相鉴别时,应做其他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等。必要时进行腰穿,测定脑积液压力,做奎根试验,进行脑积液常规检查。以除外结核、类风湿和脊髓瘤等。

四、X线检查

患者应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在侧位片可显示受累椎间隙变窄,有时前窄后宽,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或腰椎前凸消失;正位片可见脊柱侧凸。X线检查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只作参考,其重要性在于排除腰椎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类风湿性脊柱炎和腰骶先天畸形。

五、特殊检查

经以上检查,绝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可以诊断,特殊检查,只是在个别诊断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一般不主张常规应用。

(一)脊髓造影 其诊断可靠率为29~40%,目前常用的造影剂为碘苯酯,比较稀薄,反应小,容易抽出,也可短时间内自行吸收。脊髓造影的优点,能看到整个椎管情况,可以鉴别肿瘤和椎管狭窄症。如是间盘突出,多在椎管一侧,硬膜的外前方形成小而规则的充盈缺损或压迹,压迹的位置对着椎间隙,脊髓马尾肿瘤,可随肿瘤。

5.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病例较易诊断。但临床时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一、急性腰肌筋膜、韧带扭伤和小关节滑膜嵌顿症

这些病都有腰痛剧烈,活动受限以及腰肌痉挛等,同时可有臀及下肢牵扯性疼痛。这种牵扯性疼痛与腰椎间?/td>

3、腰大肌脓肿穿刺,脓腔较大,穿刺未清洗14厘米长5厘米宽引流一个月还是有絮状物流出,并且有的有血丝.

&

4、腰椎穿刺会留下后遗症吗?

不会的,现在的穿刺术都很先进了,所谓以前人们说的后遗症其实是穿刺术检查骨髓后发现的血液病。说到调理我不是很清楚了,我觉得这个穿刺术是很小很小的介入操作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诊断性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按照医学常规操作,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腰椎穿刺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颅压性头痛,表现为坐起后有明显头痛,而平卧后头痛减轻或消失,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后,仍有部分脑脊液从穿刺针口中外漏,造成颅内压力降低,牵拉神经,导致头痛,所以在做完腰椎穿刺术后,一般都嘱托患者卧床4到6小时,并鼓励多饮水,以预防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此外即便发生了低颅压性头痛,一般持续4到6天后常可自愈。

5、腰穿刺有危害吗

肯定是有风险的,但不是危害。因为有一些病还是要非得做这个检查的,如病毒性脑炎,这是金标准。它的风险是:脑脊液喷射出来引起脑内压突然改变形成脑疝、或者穿刺不好引起神经受损。望采纳。

6、肾穿刺前后要注意哪些方面?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肾穿刺禁忌症:
肾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选择穿刺病例时不但需掌握好适应征,还要认真排除禁忌征。
⑴绝对禁忌证:①明显出血倾向,②重度高血压,③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者,④孤立肾,⑤小肾。
⑵相对禁忌证:①活动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脓肿或肾周围脓肿。②肾肿瘤或肾动脉瘤。③多囊肾或肾脏大囊肿。④肾脏位置过高(深吸气肾下极也不达十二肋下)或游走肾。⑤慢性肾功能衰竭。⑥过度肥胖。⑦重度腹水。⑧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容量、妊娠或年迈者。
肾穿刺术前准备:
作好肾穿刺术前准备是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前应作好如下工作:
⑴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肾活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向患者解释肾穿刺操作,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让其练习憋气(肾穿刺时需短暂憋气)及卧床排尿(肾穿后需卧床24小时),以便密切配合。
⑵化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有无出血倾向。
⑶查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及尿素氮了解肾功能,查同位素肾图了解分肾功能,并作出B超了解肾脏大小、位置及活动度。
⑷查血型、备血,术前常规清洁肾区皮肤。
⑸术前2~3日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
⑹急性肾衰病人肾穿刺前除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外,还应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除查血小板数量外,不定期应查血小板功能(聚集、粘附及释放功能),若发现异常,均应在术前矫正。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可于穿刺当日术前输注新鲜血小板。出血时间延长可输注富凝血因子的冷沉淀物矫正。严重肾衰病人最好在肾穿刺前作血液透析数次,在肾穿刺前24小时停止透析,透析结束时应给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在肾穿刺前复查试管法凝血时间,以证实肝素作用消失。
⑺术前排空膀胱。肾活检通常分三类:⑴经皮肤穿刺肾活检术,是目前临床上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肾活检方法;⑵外科手术直视开放肾活检;⑶经肾静脉穿刺肾活检术。
穿刺点定位:多选择右肾下级的外侧缘。定位的方法有:⑴体表解剖定位;⑵X线定位;⑶同位素肾扫描定位;⑷B超定位,是目前最常采用和比较安全的方法。
肾穿刺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1)血尿:镜下血尿发生率几乎为100%,常于术后1-5天消失,无需处理。当肾穿刺针穿入肾盏或肾盂后,可以出现肉眼血尿,大多于1-3天消失。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块时,一般在静滴VitK1或垂体后叶素后可以得到缓解,注意此时不要使用止血药,以免出现尿路梗阻造成严重后果。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路通畅,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果度饮水造成心衰,同时注意排尿情况。极个别患者出血严重时,应输血或输液,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若经过抢救仍不能维持血压者,应考虑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部位,并决定用动脉栓塞治疗,或采取外科手术。
(2)肾周血肿:肾周血肿的发生率约60-90%,一般较小,无临床症状,多在1-2周内吸收。较大血肿少见,多因肾撕裂或穿至大中血管尤其是动脉造成,多在穿刺当天发生,表现为腹痛、腰痛、穿刺部位压痛或较对侧稍膨隆,穿刺侧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时血压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行B超或X线检查可进一步证实,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若出血不止,可手术治疗。
(3)腰痛:发生率约17-60%,多于一周内消失。
(4)动静脉瘘:发生率15-19%,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典型表现为严重血尿和/或肾周血肿,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性心衰及腰腹部血管杂音。确诊需肾血管造影,大多数在3-30个月自行愈合,严重者及时手术。
(5)损伤其他脏器:多因穿刺点不当或进针过深损伤脏器,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6)感染:感染发生率低,多因无菌措施不严,肾周已存在感染或伴有肾盂肾炎所致,如出现发热、剧烈腰痛、白细胞增高需用抗生素治疗。
(7)死亡:发生率为0-0.1%,因严重大出血、感染、脏器损害或出现其他系统并发症死亡。

7、腰穿后如何护理

腰穿是临床各科常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腰穿也广泛应用于儿科, 而有效的护理配合和干预对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轻患儿痛苦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一般护理

1.1 姿势和体位

理想的穿刺姿势是采用自然侧卧位, 患儿双肩连线和双侧骼嵴的连线与操作台垂直, 大腿屈曲向身躯, 头颈向胸部屈曲, 这样可使脊柱达到最好的屈曲率,棘突彼此分开。对不合作者协助固定姿势, 尤其是在进针时要保持良好的体位,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意识、呼吸情况, 如有异常, 应报告医生, 停止穿刺, 并作相应处理。

1.2 术后护理

1.2.1 卧位

去枕平卧4 h~6 h, 视患儿情况而定, 对惯于用枕者, 在其头后放一薄枕 (3 cm~5 cm厚),使颈部肌肉松弛, 腰背处也垫一薄枕, 以防止穿刺后腰背不适。

1.2.2 病情观察

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呕吐、头痛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3 心理护理

穿刺前应该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家长的顾虑是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腰穿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害怕腰穿后孩子头脑不聪明或留下腰穿的后遗症, 因此对家长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使其改变认识, 消除顾虑, 以积极的态度和语言影响孩子配合治疗, 避免给患儿不良暗示而增加其恐惧心理。

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小儿对诊疗的紧张、恐惧尤为突出, 应对接受诊疗的小儿根据不同年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年长儿讲清楚检查的目的和术中配合方法, 耐心解答其疑问, 给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 尽可能地用肯定的语言给其解释, 表扬患儿是一个勇敢听话的乖孩子。还可以尽量让孩子多讲话,或给予喜爱的玩具等以分散其注意力。无论穿刺前后均不得与患儿讨论或暗示可能出现的不适现象, 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对3 岁以下的小儿, 因其不能理解复杂语言而应更加耐心, 态度和蔼地与其交谈, 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依赖感。穿刺时让其家长陪伴身旁以予心理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患儿基本能配合。

2 对症护理

2.1 腰穿后头痛的护理干预

腰穿手术过程中,如果穿刺针不慎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隙,都可能导致病人腰穿后头痛(PLPHA)。相当多的PLPHA病人因头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而这一现象目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谢淑丽等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PLPHA效果明显。主要干预措施如下:①一旦穿透硬脊膜则早期行硬膜外腔温 (30 ℃)生理盐水注射,术后输液并配合镇痛药物治疗,以使头痛缓解。置病人于“自然背位”,即侧卧,背部处于自然舒适位,髋关节及膝关节稍弯,以能支持侧卧位又能方便穿刺为准,代替以往采用的过度弯曲背位,以避免硬脊膜过于绷紧,使穿孔变大,硬脊膜穿刺后,将穿刺针抽出0.5 cm直至脑脊液完全停止流出,注射温生理盐水5 mL于硬膜外腔,以增加硬膜外腔压力,减少脑脊液的漏出。②严格无菌操作和不接触技术,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穿刺用具及病人皮肤严格消毒,局麻药液勿混入空气或血液对可能发生假性脑膜炎的病人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应用小量磺胺类药物。③轻微的头痛卧床休息2 d~3 d即消失,采用针刺太阳、印堂、合谷等穴位,缓解头痛。④输液加速脑脊液形成。无明显改善者,穿刺点用温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 mL~20 mL注入硬膜外间隙,使间隙内压增大,脑脊液流失减慢。

2.2 腰穿后腰背痛的护理

有研究表明,家长的不良暗示是引起儿童腰背痛的主要原因,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是引发腰背痛的重要因素,而穿刺姿势不当损伤了韧带和肌膜也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原因。因此在整个腰穿过程中的姿势和体位,以及穿刺前的心理护理是减少腰穿后腰背疼痛的重要措施。腰穿前向家长或年长儿说明腰穿是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不能因为顾虑重重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向他们说明脑脊液的生成过程,每天有500 mL脑脊液生成,即每小时大约能产生20 mL脑脊液,抽出2 mL脑脊液大约10 min就可产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旨在说明,腰穿对身体的损害是不大的,以消除家长及年长儿的思想顾虑,以便及时腰穿检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讲解腰穿的整个过程,并示范腰穿的体位,使病人摆好正确体位,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配合腰穿时允许家长陪伴,以减轻患儿紧张和陌生心理。穿刺后安置好患儿的卧位,是否去枕平卧4 h~6 h,视患儿情况而定。对惯用枕者,平卧时在其头后放一薄枕(3 cm~5 cm厚),使颈部肌肉松弛,腰背处也垫一薄枕。这是防止穿刺后腰背痛的主要措施。

2.3 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的护理

2.3.1 术前准备

备18号硬膜外套管针、硬膜外导管、自制带调速阀的无菌引流袋(亦可用普通拾液器及无菌引流袋替代),若行颅内压监测,备三通管、监护仪。

2.3.2 术中配合

若病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可于穿刺前半小时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颅内压降低后再行穿刺置管。对烦躁不安的患儿术前半小时可肌肉注射镇静剂如鲁米钠。协助患儿保持正确体位,通常选择腰3与腰4或腰4与腰5间隙穿刺,严格消毒穿刺区皮肤。穿刺成功后沿硬膜外套管向头侧蛛网膜下隙置入硬膜外导管,尾端接带调速阀的闭式无菌引流袋。用无菌胶带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背部,针眼处敷以无菌棉球。

2.3.3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需要调节滴速,以每分钟不超过20滴为宜,过快过量引流有致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的危险。要根据需要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术中引流时总量在40 mL~60 mL,预防性和治疗性每日的引流量分别在150 mL和350 mL左右。需行血性脑脊液置换者可经三通管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量应少于每次放出的脑脊液量,亦可经三通管行鞘内注射抗生素以治疗脑室内感染。避免导管扭曲、打折,以防引流管不通畅,由于导管较细易被脑脊液中破碎组织堵塞,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注意无菌操作,穿刺针眼处发红可用碘伏或乙醇棉球消毒,再更换无菌干棉球覆盖。并每日监测脑脊液常规。注意病人体位,可在头高15°~30°之间变动体位,避免压疮发生。

8、腰托的注意事项和日常护理

您好!这位患者可以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脱).
该患者腰部脊椎右边出现一个筋包,一按会疼 说明该患者有腰部压痛伴放射痛这种情况.
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部位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时常腰酸痛,酸痛无力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 还有做了3年钳工 ,从姿势上讲:工作姿势经常处在一种不良体位上.其他还有比如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而且该女的年龄也处于高发期.更能印证我的观点.

【注意事项】

1、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推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2、注意休息:颈腰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颈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颈腰椎病的恢复。所以颈椎病的间歇期和慢性期,应适当参加工作.不需长期休息。

3、注意保养:人体尤如一部复杂的机器,时常需要加以保养。尤其是颈椎病,本身就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更要对颈部加以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无论是睡眠、休息.还是学习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动作,都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时刻不忘颈椎的保护。同时加强颈肌的锻炼。

4、正确治疗:(按摩之类的日常护理方法) 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保守治疗最好选择安全绿色的外用中药贴剂;这是因为由于病根是在骨头上,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很微弱,口服药物难以到达,长期服用还会损伤胃、肠、肝、肾等。而牵引、按摩、理疗等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清除病根,极易复发。

此外, 我建议采用牵引治疗方法 ,比如俯卧位牵引按抖复位,是根据中医整复手法归纳整理的一种复位方法,现已研制出自动牵引按抖机,其治疗原理是:牵开椎间隙,在椎间盘突出部位以一定节律按抖,使脱出的髓核还纳。 治疗前不宜饱食,以免腹胀,治疗后须严格须卧床一周。一次不能解除症状者,休息数日后可再次牵引按抖。本法简便,治愈率高,易为患者接受,为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你可以叫这位患者到中医所咨询一下.对于急性期疼痛明显的患者,硬膜外注射(包括局麻药、维生素、激素等)亦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祝她早日康复!

9、腰间盘突出应该怎么锻炼

您好。腰椎间盘疾病的治疗,首选牵引治疗、配合针灸、按摩等理疗项目的治疗,要 坚持按疗程治疗效果才好。倒走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方式。倒走锻炼能够强迫人体的重心后移,矫正骨盆前倾,减缓腰椎前凸,使脊柱趋于直,矫正不合 姿势,锻炼腰背部肌肉,缓解疼痛,对慢性腰痛、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康复具有良好作用。
平时要多注意预防
1,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超负荷搬运东西.
2,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3,避寒保暖,戒烟控酒.
4,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5,治疗期间,决不能通霄打扑克打麻将,不能长途开车,长途旅游需坐卧铺等.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请采纳,谢谢。

与腰大肌穿刺后注意事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