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这问题难以说清楚,各式太极拳甚至各家自己争议也很大。主要是有关腰这位置,到底塌与不塌的问题,还有对胯的表达也是各持其辞。
我个人理解:
松腰:我支持塌腰的观点,松腰,是为了让腰更灵活。
松胯: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组合问题,胯左右方向在要松,前后方向取决于塌腰缩肛,同时身体要微往下坐。
做到松腰松胯,主要还得是前面松,后面紧,心里放松,让重心往下沉。
2、李雅轩太极拳如何松腰
我最近如下练习感觉不错。
练拳前,先练1分钟或几分钟无极桩功,静下来松下来。特别是要静下来。
1. 在盘拳前10-20分钟,并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每一动作开始时,慢下来做如下(非常慢):
用意念松胯,松腰,松脊柱,松肩,松胸,松肘。 呼吸深长。
然后,进入做桩功时的状态,凝神,静下来
然后,才开始做动作,用意不用力。李雅轩:"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如此,
身体很快发热。我发热的感觉: 在18度的地下室一个人静静练拳,开始是穿毛衣。 打了一会,感到全身发热,额头有微汗。 这时,只穿衬衣打才避免多出汗。 但是,我只有特别心静,很慢,很用意念放松时,才有以上效果。
然后,能感觉下丹田的沉的感觉 -- 气沉丹田 (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2. 发热后,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以上方法的核心是: 每一动之前,一定要“松静”。 不要怕松静的过程慢, 特别一定要“静”后, 才开始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怕慢! --- “太极始于无极”。
这是我试图将李雅轩太极拳精论的精神 和冯志强先生论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的前两个思想(练拳须从无极始,练拳似练桩功)具体化。
--------------
李雅轩谈太极拳内功具体练法:
*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 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李雅轩谈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
*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 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
----------------
李雅轩的徒孙王建业先生 (in “ 松则沉") said: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放松。
** 首先,从思想上排除头脑中和各种杂念,松心用意,专心一意用意指导自己的行动,让紧张的神经系统放松。
** 其次放松内脏器官,使它们松到位。
** 再次,从头、颈、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检查是否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各个关节是否松活,肌肤是否松柔。
放不松是顽固的,反复出现的。在练拳的过程中,思想上会产生些杂念,神经系统又不自觉地开始紧张,身体的某些部位也紧张僵硬起来,但自己还不觉察。易紧张的部位因人而异,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肤最不容易放松。思想上注意一些,这些部位就放松些了。因此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要有意反复几次检查自己不易放松的部位,当然有明师指点,会更快发现那些不易放松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点自己不易觉察一样。久之这些易紧张的部位就逐渐自然放松了。当然用意也不要太过,要无过不及,太过又紧张,反而放不松了。这样日日练拳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检查,日日放松,时时放松,克服紧张情绪,放松自身肢体,在练习太极拳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 “ 松 ” 的滋味。
----------------
松腰的具体功法: 修行随笔---化解人生矛盾的功夫(仲浩群):
** 松腰与否可以检验一下:
不穿鞋,两脚并拢,脚尖抵住门板,鼻尖贴平滑的门板下划,人体下蹲;
两手不扶任何东西,脚尖也不上翘,你能蹲下来,再原样站起来就算松腰到位了。
当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修炼松腰的功法。
平时练松腰的时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
两脚分开,不贴门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缩小那个距离就行了。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
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
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
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
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诀窍在于松尾闾。
尾闾真松了,尾闾便能微微转动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乌龟尾巴似的。
松尾闾之难,比起松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开后胯的难度比开前胯的难度更大,因为松开骶骨是极为艰难的。
前胯开了,打坐就可以双盘了;
后胯开了,腰就差不多松开了。
腰松到家的标准是炼精化气能自动自如进行,到了这时候,练功者的身体便深入无漏之境了。
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够像肚皮一样松软如意地动弹了。
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松腰还不能说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的。
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状态一定会非常好。
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实际上,形体的松本质上是在神意气层面上进行着的,形体之松只是表现于外的一种现象而已。
----------------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
此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此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此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
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
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可以每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二、 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三、 提高阶段。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赤脚蹲墙。...
背手蹲墙。...
3、太极拳如何松腰?
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第一阶段主要是最初要学会用手将弧线画圆画准;第二阶段手上弧线画得较熟练后重点练习腿功,使腿上不断长劲,慢慢练出一点上轻下稳的功夫;第三阶段则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学练用腰。这是学练太极拳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练太极拳登堂入室的重要阶梯。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是太极拳技击的真正玄机所在,因此,腰部训练非常重要。
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学习太极拳之难,最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那么腰该如何去练呢?
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是调裆提会阴。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贴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练气功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不传之秘法。
4、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你好,建议先活胯、束腰,再求松胯、松腰吧。
在拳架练习过程中,试问能否做到这些:
1. 腰胯活
每一动作有外形运动之前,先由腰里启动。即腰里先微微转动,然后躯干,然后四肢,然后手脚。举例:比如由杨氏太极由起式转为左捧,先要有腰胯里的微微一动,甚至仅仅是意动,这一动是向右转动,以此动带动躯干手臂变为右抱球,而后腰胯微微左转,变左捧式。
2.腰胯固定(束腰)
腰胯不仅要活,还要稳固,能够定的牢,所谓练武不练腰,到老一场漂。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举例:左捧式出,如果左臂接对方的扶按,腰胯要能定住,用腰胯而不是手臂抵抗对方的推力。这里没谈化劲,只谈能否抗住力。化劲是有了基本功以后的事情,就像谈松胯松腰之前,腰胯要会动,能定一样。
这里腰活、内动,是太极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理解了,太极就到了新的层次,向门里走,不理解,就永远在手脚上做文章,难以取得实质进步。
至于松胯松腰,是有了功夫以后的状态,不需要刻意找,一动一静都符合。想要松腰松胯,先让腰胯灵活起来,强壮起来吧。
现在很多人一练太极就往松的路子上走,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松是太极的最高境界。在达到最高境界前,人难免犯各种紧、僵。不要紧,既然无法完全避免,索性就研究它。没有松就没有紧是不?
一点个人体会,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5、太极拳要松腰胯怎样用腰发力
要松到脚底,力发于足,主宰于腰。
我们都是拿很沉的重物练习,做太极的开合动作练习,有动作规范,不可以瞎练,不可以练出肌肉,练的是筋骨和韧带,俯卧撑啊,哑铃啊,不可以练的,这些和太极拳的力量相反了。
总之,放松,放松,再放松,是太极拳的精要,筋骨拉开,韧带练粗富有弹性,到了这种程度,你就知道什么是放松了。而且越松劲儿越大,哈哈,很神奇的。
如果无法想象,你就想象一下快感来的时候那种痉挛的感觉,嗯,有点儿那个味道。
身上的各部分关节拉开了,你的骨头就可以转动了,是强大的太极力量使你的内劲儿转动起来,所以叫太极拳。
练出这种功夫,携带终身,80岁也能有很大的劲儿的,因为这是不使劲儿的劲儿,对身体好处无穷。
6、打太极拳时怎么做到松腰落胯?
对於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 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 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 注意放松胯关节,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 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胯锻炼,可使胯范围渚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著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 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後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其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 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 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 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盤支撑下将劲道作用於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足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在教学中常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 捷。”落胯用於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7、什么叫松腰落胯?
松腰就是放松腰部肌肉群,令其活动自然,柔和而不板硬。松腰也是敛臀的重要因素,如果挺腰必然会撅臀。松腰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腰为车轴、动作主宰于腰的作用。一切运动只有腰部放得松,才可以充分发挥整体力量,不但太极拳如此,而且一切武术运动也如此,甚至跳高、掷铁饼、游泳、跳水、体操,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扣杀、排球的拦网等也必须松腰才好。落胯或称缩胯、收胯。胯指盆骨与股骨的髋关节连合所在小腹两侧、腹股沟内之处。练太极拳,要在半蹲状态下进行。要求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就必须使胯向内收下落,与臀部内敛互相配合,方可以做到正确身型。如果胯向前撑起,势必挺胸挺腹、板腰,重心后靠,动作非常生硬,形态别扭。因而落胯是练成正确身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胯与腰是前后相对的。要松腰,也要落胯,因而称为松腰落胯,也称松胯落腰,就是胯(骨盘、髋关节)舒松,使腰椎节节正中下落,上体中正,收臀坐腿,是练拳的一个要领。
8、练太极拳对腰肌劳损有帮助吗?
腰肌劳损最好的方法是做倒走,倒走能矫正姿势对腰椎病好,主要是倒走让重心后移了,负跟鞋也可以,在家也能试验,用一本两厘米厚度的书,双脚前脚踩书,后脚跟踩地,前高后低是负跟鞋的特征,功能在于强制了重心后移,所以可以矫正姿势,负跟鞋是显著的科技进步,是医学教科书内容,矫正效果受到广泛认可,医生让穿负跟鞋锻炼的越来越多,K型是专门给腰椎病患者使用的。
9、太极松腰功补肾吗
你好,太极松腰功主要是放松腰部肌肉,产生一定的蓄力,这样容易产生力量,腰功是太极劲的源泉。
10、太极拳如何练习腰
看到楼上一大堆文字,眼花。。。各派太极的功法五花八门,但万法不离其宗
把道理想通,理解消化了,比盲目练功更有效直接。
老师说你腰用不上,是因为楼主你还没找着“腰”,劲在腰那就断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劲的传递,是“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腰起到关键作用。
太极说“腰”,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腰部,“腰”是丹田、命门所在的关键部位,以此部位表现最为显著,
有时“腰”也可以放大到“大椎”到“会阴”这一整段,就是肩胯之间。
怎样解决楼主“腰用不上”的问题,下面这几点需要注意
一:六合
想信很多人也知道“六合”,其中“肩与胯合”,很大一部分是太极腰的作用,或者说胸腹的作用。
如果初学练拳时多抓住“外三合”练拳,很快就会体会到“整劲”。进而寻求“内三合”。
二: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这话我们练太极的应该都很熟悉,两手臂两腿是四张“弓”,脊椎是一张“弓”。“腰”就在脊椎这张“弓”上,多寻找脊椎“弓”的感觉,腰自然就找着了。弓需要一个把手,一个支点,才能挽弓,这个点就是“命门”或者说“后丹田”。
三:中正
李经梧先生说过,要练出一根“铁轴”。这是“活似车轮”的前提。当然在这我只说人体中心线这一根“轴”,也是我们练太极拳要找的第一根“轴”。位置是人直立时,头顶百会向地面的垂线(必定垂于两脚之间,人体重心投影)。
初练时,这根轴绝不允许歪斜,始终垂直地面平移(使“百会”“会阴”“重心点”一垂直线)。腰,自然也贯穿其中。腰正,整个身体才能中正。体会身体中正,也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腰”。
话又说回来,太极不提倡“练”腰,应该“空腰”。只是得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不懂腰就寻求空腰,那是痴人说梦。所以去体会“太极腰”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找到后,我们又要丢掉。
可能说的有点玄了,呵呵。。。有些东西实在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还忘楼主见谅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同道指正
本人邮箱taiji-china@foxmail.com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