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肌 > 腰大肌破裂

腰大肌破裂

发布时间:2020-08-18 21:29:40

1、腰肌撕裂应怎样治疗和恢复?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症 ,很多人有腰痛或有过腰痛的病。 有一种最为常见的腰痛 ,痛在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约一巴掌大的地方 ,或隐隐作痛 ,或酸痛不适 ,早晨起床时减轻 ,活动后加重 ,不能久坐、久站 ,弯腰困难。到医院检查 ,照X光片、验血也大都正常。患腰痛的人虽然大都能正常生活和坚持工作 ,但时间一长 ,会影响工作效率 ,降低生活情趣。这种腰痛 ,中医常称为肾虚腰痛 ,也就是腰肌劳损的腰痛。 为什么会发生腰肌劳损的腰痛呢 ?腰部是人体的中点 ,腰骶关节是人体唯一承受身体重力的大关节 ,是腰部活动的枢纽 ,前俯、后仰、左右侧弯、转身都有牵涉 ,无论运动还是活动 ,这里的关节比全身哪个关节承受的力量都大。劳动强度大或活动量大 ,关节活动就多。关节的活动 ,都有肌肉的参与 ,所以这里的肌肉容易发生疲劳和损伤。腰肌劳损就有腰部肌肉积劳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体力活动不大 ,劳动强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势不对 ,脊柱处于半弯状态 ,腰背肌肉一直紧绷着 ,日积月累 ,也就产生劳损 ,进一步发展形成无菌性炎症 ,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发生了。 腰肌劳损的腰痛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首先要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长年坐着的人 ,腰背肌肉比较薄弱 ,容易损伤。因此 ,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 ,如做一些的屈、后伸、左右腰部侧弯、回旋以及仰卧、起坐的动作 ,使腰部肌肉发达有力 ,韧带坚强 ,关节灵活 ,减少生病的机会。肥胖者应减肥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其次要注意自我调节 ,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 ,如站久了可以蹲一蹲 ,蹲下不仅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休息 ,而且也减少了体能的消耗。 再就是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姿势 ,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 ,应屈膝下蹲 ,避免弯腰加重负担 ;拿重物时 ,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 ,并使其贴近腹部 ,两腿微微下蹲 ;向高处取放东西时 ,够不着不宜勉强 ;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弯曲等。避免潮湿和受寒也是很重要的。包建国 1 急性腰肌扭伤之后,治疗不及时,不正确,不彻底。 2 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 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受到牵拉,如工作姿势不良,一侧腰肌紧张一侧松弛,致使两侧腰肌不平衡,久之则发生劳损,这些已劳损的组织,功能差,易受牵拉,常因其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3 肌筋膜无菌性炎症 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或感受寒湿,使腰肌紧张,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均可引起腰背部疼痛、无力。 4 先天性的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性缺陷 这些均可引起腰部肌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腰背部组织的劳损,产生腰背痛。 此外,脊柱骨折之后,伴随韧带损伤,脊柱内在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引起外源性平衡系统的失调,也会产生腰肌劳损。 [症状] 腰背部及骶部酸胀、疼痛,有无力感。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有助症状减轻。病人不能久站,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频频伸腰或以拳击腰部以缓解疼痛。仰卧时腰部垫枕可使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时则较舒适。腰部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后,疼痛往往加重。 [检查] 1 X线检查。 2 血沉。 3抗“O”。 [诊断] 中医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西医 1 有急性腰扭伤病史,治疗不彻底,且反复发作。 2 工作劳动姿势不正确,经常弯腰活动,或者平素缺乏锻炼。 3 压痛广泛,肌肉僵硬发板,疼痛特点是休息减轻、劳累加重。 4 X线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治疗] 中医 1 手法治疗。 2 中药治疗。 3 小针刀疗法。

2、腰大肌疼半年

腰痛是一个症候群,其原因有很多,除了脊柱原因引起的腰痛外 ,有些非脊柱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痛 ,如内脏器官引起的腰痛。但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功能性腰痛,也叫姿势性腰痛,是由于长期不良姿势造成的慢性积累性损伤,最常见的是腰肌劳损.
临床上多推荐按倒走疗法,倒走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矫正腰(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势,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肌肉,使慢性腰痛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
你可以试验下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
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坚持,也不太安全。其实站立的时候也可以强制重心后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书,这样脚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同样可以强制重心后移,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感觉症状有减轻,可以考虑使用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

3、内脏破裂有哪些症状?

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一、脾破裂(splenic rupture): 1.临床类型:
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可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2.临床特点;
①脾是腹部最容易损伤的器官
②85%的脾损伤存在脾包膜及脾实质破裂,损伤后以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③有时合并左下位肋骨骨折 3.脾损伤Ⅳ级分级法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术中见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 Ⅱ级: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累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累 4.治疗原则:
①原则上应该紧急手术
②多采用脾切除术;如果条件许可,目前有人主张对小儿施行保脾手术
③少数轻度脾破裂,出血量较小,无失血性休克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 ④可对裂口较小者施腹腔镜止血或修补术
二、肝破裂(liver rupture): 1、临床类型:
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可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2、肝损伤的分级——自学 3、临床特点:
①占各种腹部损伤的15%左右,多发于右侧半肝
②因胆汁入腹腔,可能在失血同时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③肝破裂后,血液可经胆道进入十二指肠,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 4、手术治疗原则:
暂时控制出血,尽快查明伤情
对于深度小于2厘米的单纯裂伤,可以行单纯缝合修补;
对于严重肝外伤需彻底清创和止血,必要时行清创性肝切除; 纱布块填塞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创面和肝周围进行充分引流
三、胰腺损伤(pancreatic injury):方向盘伤 1、临床特点:
较少见,约占腹部脏器损伤的1—2% 伤后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膜炎体征 损伤后并发胰瘘,死亡率高达10—20%
单纯胰腺挫伤,容易延迟诊断;胰腺损伤较严重者,可出现上腹甚至全腹腹膜炎 腹腔液和血清淀粉酶测定,超声,CT检查有助于胰腺损伤的诊断 胰腺损伤后期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2、治疗原则:
①手术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完全止血、制止胰液外漏及处理合并伤
②胰体部分断裂而主胰管未断者,可缝合修补;体尾部断裂可行切除;胰腺头部断裂,除结

扎头侧主胰管和缝合腺体断端外,可将尾侧与空肠吻合;严重的胰头合并十二指肠损伤,可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③手术后须放置腹腔引流
④发生胰液漏须禁食、静脉营养,并应用生长抑素 四.胃损伤 1.临床特点
损伤未波及胃壁全层,可无明显症状
损伤致胃壁全层破裂,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 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游离气体 胃管引流出血性物 2.手术治疗
手术探查要彻底:应包括后壁的探查 边缘整齐的裂口:止血后直接缝合
边缘有挫伤或失活组织者:修整后缝合 广泛损伤者:胃部分切除
四、十二指肠损伤(odenal injury):
1、临床特点:
①少见,约占腹部外伤的3.7—5%;但处理较困难 ②损伤多发生在第二部和第三部(降段和水平段)
③十二指肠破裂可引起严重的腹膜炎,通常伴有“气腹征”;腹膜后的十二指肠损伤可引起严重的腹膜后感染,表现为腰背痛、上腹痛,呕血等
④直肠指检、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⑤手术探查时发现腹膜后血肿、胆汁染色和捻发音往往提示有十二指肠损伤 2、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避免漏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①十二指肠壁间血肿:多可保守治疗;如仍有梗阻,可行空肠造瘘或胃空肠吻合术
②十二指肠破裂:小的破裂口可以缝合修补;如降段破裂,须加作胆总管切开引流;合并胆总管损伤者,须作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如裂口较大,须行裂口—空肠的Roux-en-Y吻合
③合并胰腺损伤,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五、小肠破裂(small intestine rupture) 1、临床特点:
①小肠占据中、下腹的大部分空间,破裂的机会较多,尤其在腹部锐器伤者较多见 ②多数病人有腹膜炎表现,部分病人出现“气腹征”;裂口小者腹膜炎较轻 ③伤后几小时,可出现发热,WBC升高等感染征象 2、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立即手术治疗;手术以简单修补为主,采取横向缝合。 小肠部分切除的指征:
①裂口较大或裂口边缘肠壁挫伤严重者; ②小段肠管有多处破裂者; ③肠管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 ④肠系膜损伤影响肠管血液循环者 六、结肠破裂(colon rupture): 1、临床特点:

发病率低于小肠损伤
腹膜炎出现较晚,但是较重,可引起严重的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 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 2、治疗原则:
裂口小、腹腔污染轻、全身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Ⅰ期修补或Ⅰ期切除吻合(切除吻合仅限于右半结肠破裂者)
不符合上述条件者,须先进行肠造口或肠外置术,3—4周后Ⅱ期手术,关闭瘘口;即使行Ⅰ期切除吻合,往往也在吻合口近端造口,仍须Ⅱ期手术 七、直肠损伤(rectal injury):
直肠上段损伤:表现为腹膜炎,与结肠损伤相似;应开腹修补,同时行乙状结肠造口;3—4个月后Ⅱ期手术,闭和瘘口
直肠下段损伤:伤口在腹膜返折之下,一般无腹膜炎表现,可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可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同时行乙状结肠造口 八、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1、临床特点:
①多由于腹膜后脏器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腹膜后血管损伤等引起
②临床表现并不恒定,且常被合并损伤的表现所掩盖;突出的表现是内出血征象、腰背痛和肠麻痹;部分病人有腰胁部瘀斑(Grey Turner征);合并泌尿系统脏器损伤者,可出现血尿;血肿进入盆腔者,可出现里急后重及骶前区波动感 ③B超、CT、腹腔穿刺等具有诊断价值 2、治疗原则:
积极术前准备后开腹探查;以下情况需要切开后腹膜探查血肿: ①血肿进行性扩展;
②血肿位置主要在两侧腰大肌外缘、膈脚和骶岬之间; ③后腹膜已经破损的腹膜后血肿
对位于盆腔的无扩展腹膜后血肿,可不切开后腹膜进行探查
探查血肿须尽量找到出血点并予控制;出血广泛,难以控制者,可采用纱布填塞法止血

4、腰大肌在身体那个位置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于腰椎两侧的长肌,它大部分位于腰椎椎体与横突之间的陷沟内,肌纤维以羽状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较细、中段较粗的类似纺锤状的条形肌肉。
1、起自第12胸椎体、第1~5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肌束向下与髂肌结合,形成一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的肌腔隙,沿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
2、腰大肌大部分位于T12-L4椎体与横突之间陷沟内,其上部肌纤维可延伸至后纵隔最下部及膈肌的后方。大部分腰大肌以肌齿形式连接在T12-L4椎体和椎间盘边缘处,外侧部分连接于T12-L4腰椎横突,向下与髂肌共同形成髂腰肌腱,经腹股沟韧带下肌腔隙,止于大腿根部内侧的股骨小转子。正中矢状面之腰大肌外缘间距为40-63mm,L3横突最长,该处的肌腹横径最宽,是腰大肌肌纤维最集中部位。T12-L4椎间孔位于肌肉附着处的后方,腰椎横突前方,腰脊神经由此发出。
3、近固定时,此肌收缩,可使大腿屈并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躯干向同侧屈,两侧肌肉收缩,则屈脊柱腰段而使躯干前屈。
4、功能与锻炼:腰大肌与髂肌一起合称为髂腰肌。髂腰肌对大腿的前摆起重要作用。常采用正踢腿、负重高抬腿跑、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辅助练习发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丛的肌支(T12~L4)支配。

5、腰大肌损伤锻炼方法

1

6、左腰大肌萎缩是咋回事?

去医院查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

与腰大肌破裂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