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腰肌 > 腰方肌综合症

腰方肌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0-08-09 10:04:27

1、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有调查显示〔1〕大约70%~85%的人生活中有腰痛经历,在美国,腰痛在成人中年发病率为10%~15%,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脊椎肿瘤、炎症,内脏病变等均可导致。但有些病例,目前并不知道明确病因,无法做出确切诊断。Deyo〔2〕等认为这一比例高达85%,对这些病人应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1981年,Peck〔3〕首先报告了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可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以后又有学者对此可能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据所查资料进行综述。

1 发病机理

竖脊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肉,是维持人体姿势的最主要的伸肌。纵行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下部成腱性附于髂嵴后部和骶骨背面,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颈骨乳突。其四周为发达的筋膜组织所包裹,称为胸腰筋膜。有学者通过实体解剖发现〔4、5〕,胸腰筋膜在腰骶部明显加厚,分深浅两层包裹竖脊肌。浅层向内附着于棘突及棘上韧带,向下附于髂嵴,深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深浅两层在外侧会合。骶棘肌腱与骶骨背面及骶正中嵴围成骶部骨筋膜间隔,在腰部胸腰筋膜浅,深层与横突及横突间韧带,棘突及棘间,棘上韧带,椎板及黄韧带共同围成2个各不相通的骨筋膜间隔。同侧骨筋膜间隔相通,竖脊肌及横突肌群位于其中。胸腰筋膜浅层与竖脊肌总腱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形成胸腰筋膜下间隙,起到润滑作用。

生理实验报告〔6、7〕当骨骼肌内压持续高达1

2、如何鉴别腰肌劳损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肌劳损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会引起腰部疼痛,但两者有不同之处,应仔细鉴别。1.病因不同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其发病与腰部急性外伤治疗不当、腰部过度活动及过度负荷、风寒湿环境等有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其发病与第3腰椎过长而易受到反复牵拉损伤有关。2.症状不同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持续性胀痛,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发生变化,时重时轻。患者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并常常用手锤击腰部以缓解不适。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腰部有压痛点,范围较广,多位于腰椎横突等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腰部慢性、间接性的酸胀疼痛及乏力,疼痛可向大腿前方及臀部放射。患者难以维持单一姿势,如久坐、久站,而改变体位可使腰部感到轻松。腰部活动受限,以侧弯时明显,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在第三腰椎横突旁4cm处,有明显的压痛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

3、肋阔横隔紊乱综合症?有谁了解?

横膈膜上方两侧,靠近胸廓边缘处,与肋骨内缘围成的锐角形的地方。这个部位的肺野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很干净呈透X光性很好的全黑色,与白色的围在外缘的肋骨及围在下缘的横膈呈强烈对比,而呈一个带弧度的锐角,因而称之为肋膈角。
肋膈角变钝除了肋膜腔积液的原因外,其他可能原因还包括:慢性肋膜炎引起的肋膜变厚,横膈、肺部、肋膜腔或是肝脏的肿瘤,肺炎,肺叶塌陷......

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肌劳损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3腰椎是位于腰活动的中心,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两侧横突端受牵拉的应力最大。再则,由于第3腰椎横突最长,所承受的杠杆力也最大,在顶端附着有腰方肌、横突间肌、横突棘肌、骶棘肌、胸腰筋膜的深层、横突间韧带等组织,腰部任何方向的运动均使第3腰椎横突顶端承受反复的牵拉和磨动,故致伤机会较多。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以腰部慢性、间歇性的酸胀、疼痛、乏力为主,症状不重,酸痛部位广泛,但讲不清楚具体的疼痛点,经充分休息后,症状不一定能消除,腰部容易疲劳有烦扰不适感。单一姿式难以持久维持,久坐、久立后,伸腰活动,改变体位才稍感轻松;劳动后腰局部症状即明显加重,酸痛可向臀部、大腿内侧放散。遇阴雨天,症状加重,天气晴朗酸痛可缓解。
引起腰肌劳损除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还有棘上、棘间韧带慢性损伤和腰椎退行性脊椎炎等。
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活血通络,通经化瘀,配合必要的牵引,固定作用,是我们治疗腰肌劳损时常用到的方法,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情,均可起到作用,但是腰肌劳损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

5、横突综合症

少干重活避免频繁腰部屈伸,对症治疗。抄一段资料自己学习 三腰椎是腰椎活动的中心,横突最长,其尖端易受外力影响出现损伤,如因急慢性损伤出现腰痛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肌劳损患者中,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者较多见。临床上,常见腰3、腰4横突尖端也有类似腰3横突的病变,因此有人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归入横突间综合征中。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人。 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联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第一、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 腰椎横突末端附着不少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坚强的腰背筋膜深层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横肌移行于腰背筋膜而附着于横突。腹内压的变化可通过腹横肌而影响到横突末端的组织。 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 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枝,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枝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枝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 此外,原有风湿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于风湿病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患病时可为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 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棘突旁4cm处,尤其是瘦长型患者可触到横突尖端并有明显的压痛及限局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由于第二腰神经分支受刺激而引起放射痛达大腿及膝部。 X线平片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较长。 压痛点用1%或0.5%普鲁卡因10~20mL注射后,疼痛及压痛消失。 根据压痛点及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可鉴别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6、求第12肋尖综合症的详细资料

肋尖综合症,又称滑动肋综合症、过渡肋综合症、卡他肋综合症等,其在临床上常不被医生所注意,容易漏诊或误诊。肋尖综合征由Davis-Colley(1992)首先描述。国内报道为数不多,说明该病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还不所熟悉,容易误诊、漏诊。对于有的患者,长时间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Heing曾报告有1例病史长达20多年,该病病因不明。Davis-Colley认为是下肋间关节的异常活动引起。有的学者认为是外伤引起的外伤性肋下神经炎,一般发病于第10和第11肋骨。据解剖学观察,第12肋骨极短前端游离。因此,肋骨的活动幅度较大,上下滑动,引起“弹响”和“摩擦”,刺激邻近的肋下神经则会引起神经疼痛,刺激腰方肌、腰髂肋肌、下后锯肌等肌肉则会引起竖脊肌的疼痛和痉挛,而长期痉挛的竖脊肌则会卡压从其中穿出的臀外皮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3]。临床诊断不难,主要表现是季肋部疼痛,可沿神经放射常与呼吸、剧咳、活动和体位变换有关,触诊时可有“弹响”或“摩擦感”,“钩形手法”检查阳性即可诊断。

7、有没有人了解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有调查显示〔1〕大约70%~85%的人生活中有腰痛经历,在美国,腰痛在成人中年发病率为10%~15%,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脊椎肿瘤、炎症,内脏病变等均可导致。但有些病例,目前并不知道明确病因,无法做出确切诊断。Deyo〔2〕等认为这一比例高达85%,对这些病人应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1981年,Peck〔3〕首先报告了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可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以后又有学者对此可能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据所查资料进行综述。

1 发病机理

竖脊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肉,是维持人体姿势的最主要的伸肌。纵行于躯干背面,脊柱两侧。下部成腱性附于髂嵴后部和骶骨背面,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颈骨乳突。其四周为发达的筋膜组织所包裹,称为胸腰筋膜。有学者通过实体解剖发现〔4、5〕,胸腰筋膜在腰骶部明显加厚,分深浅两层包裹竖脊肌。浅层向内附着于棘突及棘上韧带,向下附于髂嵴,深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深浅两层在外侧会合。骶棘肌腱与骶骨背面及骶正中嵴围成骶部骨筋膜间隔,在腰部胸腰筋膜浅,深层与横突及横突间韧带,棘突及棘间,棘上韧带,椎板及黄韧带共同围成2个各不相通的骨筋膜间隔。同侧骨筋膜间隔相通,竖脊肌及横突肌群位于其中。胸腰筋膜浅层与竖脊肌总腱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形成胸腰筋膜下间隙,起到润滑作用。

生理实验报告〔6、7〕当骨骼肌内压持续高达1

8、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联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第一、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 2、腰椎横突末端附着不少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坚强的腰背筋膜深层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横肌移行于腰背筋膜而附着于横突。腹内压的变化可通过腹横肌而影响到横突末端的组织。 3、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 4、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枝,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枝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枝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 此外,原有风湿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于风湿病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其他相关疾病信息:

与腰方肌综合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