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脊劳损的症状是什么?
腰背疼痛或腰背疼痛合并腿疼痛是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表现。疼痛的部位和轻重因人而异。
2、一侧臀部肿胀,腿麻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为好发部位,多发于竖脊肌,也称为脊旁肌筋膜综合征。发病前多有受伤、劳累、风寒湿或动作不协调史。
临床表现:以下腰背疼痛为主,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急性者发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痉挛,活动受限,咳嗽时可伴随局部胀痛,疼痛可只限于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后部放射,但不过膝,痛的范围与激痛点的敏感度有关,敏感度越高,痛剧且范围广。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自愈或转为慢性,慢性者起病隐渐,疼痛时轻时重,或晨起痛重,活动后痛轻,但劳累后重,久坐久立或改换体位时疼痛加重。体检时,急性或疼痛严重者,病人可处于强迫体位,腰背僵直,行动拘谨,甚至不敢活动,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点和触出痉挛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较硬的筋膜结或条索状筋膜束,患者自觉有麻木等异常感觉,但检查时无感觉障碍,健反射正常,化验检查和x线检查均无特殊变化。
治疗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时做腰背部体操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患者应学习做自我按摩活动,以舒筋活血,调整局部代谢;
2、床铺应经常日晒,防止潮湿;
3、口服一些抗风湿及消炎止痛类中西药物;
4、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治疗。
老年腰腿痛患者与枕头
市场上销售的枕头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枕头内质软硬不同。但对于老年腰腿痛患者来说,应该选用荞麦皮、蒲绒、木棉、绿豆壳等较硬一些的东西作为枕头的填充物。可使枕头硬度适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最佳。因为,枕头是维持人体卧位时,脊柱特别是颈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维持人体本身的自然曲线。假若枕头过高,可在引起颈椎前屈的同时,还使腰背部肌肉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变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软组织出现劳损,椎间关节内压力增高,还会导致髓核后凸,或凸出加重。若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则颈椎前凸屈度过大,脊柱无法保持正常状态,使脊柱椎体增加不合理的负担。看来高枕并非无忧,所以,枕头使用选择不当,也可产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变化与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为多风的季节,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意为风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游走窜行的特点,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腰腿部,还同时伴有全身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夏季:夏季暑热时,气候潮湿,气压偏低,湿邪重浊且黏滞,湿邪致病后多见身重、四肢无力、关节酸痛等症状,又称为"湿痹"。我们平时所说的神经痛或软组织劳损,实际上是神经、肌肉、健鞘、韧带等的无菌性炎症,肿胀,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一到阴雨天气,身体内的某些体液因素发生改变,导致这种炎性肿胀和渗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剧,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阴雨天发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风来临,寒气越来越近,不注意及时增添衣被,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使肌肉组织经脉气血凝闭阻滞,导致局部营养及循环障碍,尤其是晚秋,环境对腰腿痛患者更为不利,常常导致腰痛的急性发作。
冬季:冬天的气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缩。微循环的改变,使肌肉、韧带、筋膜组织缺血,腰肾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处于激惹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变化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及潮湿,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既可预防腰肌劳损,又可缓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综合征与腰腿痛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翼状,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于大转子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伸髋关节。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单是着地期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临床表现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时皆痛,劳累、阴凉时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扩散痛,少数可感小腿不适,有的患者感到肢体麻、冷和蚁走感,症状为慢性发作。体检时,可发现臀中肌有压痛点,可有痛性筋束,压痛点可为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按压激痛点时可出现局部及扩散区痛,直腿抬高时患侧可出现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本症诊断依据:
1、病人主诉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点。
3无神经根受刺激征。
治疗方法:
首选在压痛点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强的松龙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多数可愈。对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别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剥离松解。按摩、理疗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经炎与腰腿病
臀上皮神经炎是因为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称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部可触摸到条索状物,认为系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故此也称为“筋出槽”。
临床表现: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样,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病理: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3腰椎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当背部肌肉长期紧张,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肿胀,因而造成疼痛。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保守疗法,急性期可采用痛点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疗,以0.5%利多卡因4-5ml、强的松龙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勿做腰部剧烈旋转活动。
第3腰推横突综合征与腰背痛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横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调节平衡的枢纽,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肉及横突间韧带。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也起于此,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横突位于腰椎的中心,横突最长,因此受力也最大,较其他横突更容易产生劳损。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筋膜容易产生牵拉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充血、肿胀,继而发生滑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的增生。
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弥漫性疼痛,并向大腿后侧放射到膝关节以上,腰部活动时如弯腰、旋转腰部时疼痛加剧,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无影响,检查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早期患者腰臀部稍丰满,晚期则可有轻度肌萎缩,X线检查:可见第3腰椎横突肥大。
治疗方法:采取推拿,可缓解疼痛,解除痉挛,理疗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痉挛而止痛。也可在横突尖及周围组织注射消炎镇痛药液,每周1次,连续2一3次,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多能缓解和治愈,仅有少数较顽固性痛者需手术剥离,或切除横突。
3、臀部处的酸痛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为好发部位,多发于竖脊肌,也称为脊旁肌筋膜综合征。发病前多有受伤、劳累、风寒湿或动作不协调史。
临床表现:以下腰背疼痛为主,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急性者发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痉挛,活动受限,咳嗽时可伴随局部胀痛,疼痛可只限于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后部放射,但不过膝,痛的范围与激痛点的敏感度有关,敏感度越高,痛剧且范围广。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自愈或转为慢性,慢性者起病隐渐,疼痛时轻时重,或晨起痛重,活动后痛轻,但劳累后重,久坐久立或改换体位时疼痛加重。体检时,急性或疼痛严重者,病人可处于强迫体位,腰背僵直,行动拘谨,甚至不敢活动,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点和触出痉挛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较硬的筋膜结或条索状筋膜束,患者自觉有麻木等异常感觉,但检查时无感觉障碍,健反射正常,化验检查和x线检查均无特殊变化。
治疗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时做腰背部体操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患者应学习做自我按摩活动,以舒筋活血,调整局部代谢;
2、床铺应经常日晒,防止潮湿;
3、口服一些抗风湿及消炎止痛类中西药物;
4、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治疗。
老年腰腿痛患者与枕头
市场上销售的枕头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枕头内质软硬不同。但对于老年腰腿痛患者来说,应该选用荞麦皮、蒲绒、木棉、绿豆壳等较硬一些的东西作为枕头的填充物。可使枕头硬度适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最佳。因为,枕头是维持人体卧位时,脊柱特别是颈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维持人体本身的自然曲线。假若枕头过高,可在引起颈椎前屈的同时,还使腰背部肌肉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变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软组织出现劳损,椎间关节内压力增高,还会导致髓核后凸,或凸出加重。若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则颈椎前凸屈度过大,脊柱无法保持正常状态,使脊柱椎体增加不合理的负担。看来高枕并非无忧,所以,枕头使用选择不当,也可产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变化与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为多风的季节,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意为风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游走窜行的特点,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腰腿部,还同时伴有全身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夏季:夏季暑热时,气候潮湿,气压偏低,湿邪重浊且黏滞,湿邪致病后多见身重、四肢无力、关节酸痛等症状,又称为"湿痹"。我们平时所说的神经痛或软组织劳损,实际上是神经、肌肉、健鞘、韧带等的无菌性炎症,肿胀,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一到阴雨天气,身体内的某些体液因素发生改变,导致这种炎性肿胀和渗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剧,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阴雨天发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风来临,寒气越来越近,不注意及时增添衣被,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使肌肉组织经脉气血凝闭阻滞,导致局部营养及循环障碍,尤其是晚秋,环境对腰腿痛患者更为不利,常常导致腰痛的急性发作。
冬季:冬天的气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缩。微循环的改变,使肌肉、韧带、筋膜组织缺血,腰肾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处于激惹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变化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及潮湿,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既可预防腰肌劳损,又可缓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综合征与腰腿痛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翼状,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于大转子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伸髋关节。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单是着地期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临床表现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时皆痛,劳累、阴凉时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扩散痛,少数可感小腿不适,有的患者感到肢体麻、冷和蚁走感,症状为慢性发作。体检时,可发现臀中肌有压痛点,可有痛性筋束,压痛点可为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按压激痛点时可出现局部及扩散区痛,直腿抬高时患侧可出现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本症诊断依据:
1、病人主诉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点。
3无神经根受刺激征。
治疗方法:
首选在压痛点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强的松龙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多数可愈。对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别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剥离松解。按摩、理疗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经炎与腰腿病
臀上皮神经炎是因为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称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部可触摸到条索状物,认为系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故此也称为“筋出槽”。
临床表现: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样,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病理: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3腰椎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当背部肌肉长期紧张,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肿胀,因而造成疼痛。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保守疗法,急性期可采用痛点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疗,以0.5%利多卡因4-5ml、强的松龙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勿做腰部剧烈旋转活动。
第3腰推横突综合征与腰背痛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横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调节平衡的枢纽,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肉及横突间韧带。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也起于此,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横突位于腰椎的中心,横突最长,因此受力也最大,较其他横突更容易产生劳损。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筋膜容易产生牵拉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充血、肿胀,继而发生滑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的增生。
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弥漫性疼痛,并向大腿后侧放射到膝关节以上,腰部活动时如弯腰、旋转腰部时疼痛加剧,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无影响,检查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早期患者腰臀部稍丰满,晚期则可有轻度肌萎缩,X线检查:可见第3腰椎横突肥大。
治疗方法:采取推拿,可缓解疼痛,解除痉挛,理疗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痉挛而止痛。也可在横突尖及周围组织注射消炎镇痛药液,每周1次,连续2一3次,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多能缓解和治愈,仅有少数较顽固性痛者需手术剥离,或切除横突。
4、腰部肌肉包括那些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中医理论中,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结构名。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
(4)腰方肌起止点扩展资料:
肌肉的命名原则有多种,主要有:
①按形状,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冈上肌肉、冈下肌肉、胫骨前肌肉、肋间肌肉等
③按起止点,如胸锁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后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构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结构和部位,肱二头肌肉、股四头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纤维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横肌肉等
5、背部脊椎旁(在腰最细的那个地方)没那么靠近腰,的地方一直疼痛,是怎么回事?
建议你去做个腰椎ct看一下,从你说的看好像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痛疾患。临床以第三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类型。
目录
简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病因学
临床表现症状
体征
诊断要点
治疗措施针灸
手术
简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病因学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诊断要点
治疗措施 针灸
手术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是以积累性损伤引起的急慢性肌筋膜腰痛的表现,系常见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创伤反应,血肿粘连,疤痕挛缩,筋膜变厚等,致使腰神经后外侧支在穿过病变部位是受到‘卡压’,故也为‘卡压综合症’的一种。过长的第三腰椎横突受到反复牵拉损伤而引起的限局性压痛及一系列综合征。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腰痛’的范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畴。 正常腰椎呈生理性前凸,前凸的顶点位于第三腰椎。因此,为5腰椎体的活动中心,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5个腰椎的横突在发育过程中所受拉力大小不等,其长短也不一,方向也各不相同,第三腰椎横突最长,次为第二、第四腰椎横突,第一和第五腰椎的横突最短,并向后方倾斜。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也起于此,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臀上皮神经自L1~3椎间孔发出。穿出横突间韧带骨纤维孔之后,走行于L1~3横突的背面,并紧贴骨膜,经达横突间沟。穿过起始于横突的肌肉至背侧。当附着于横突的肌纤维组织因损伤产生粘连及瘢痕时,神经可受到嵌压产生疼痛。
编辑本段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病因学
腰椎具有生理前突,第三腰椎位于其顶点的中间位置,为5个椎体的活动中心,使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横突较其它腰椎为长,横突所受牵拉应力最大,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此处软组织最易损伤。,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引起横突周围疤痕粘连,筋膜增厚,韧带挛缩等病理改变,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手到‘卡压’而出现症状。 腰部的脊神经出神经孔分为前后两支,前肢较粗,构成腰骶神经丛;后支较细,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分布于肌肉,外侧支称为皮神经。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横突间隙向后走形,再穿过附着在腰1-4横突只要被筋膜深层,然后入骶脊肌背侧余浅筋膜之间向下走形,在骶脊及的外外援腰三角处穿过腰背浅筋膜,在皮下组织层分为内、中、外3支,越过髂嵴,部份神经纤维入氽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中肌,其余分布臀部及大腿后侧皮肤,由于外伤后软组织的撕裂、出血、肌紧张痉挛刺激或压迫,影响神经的血供和营养,可是神经水肿变粗,并出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及臀部、大腿后侧臀上皮神经的疼痛。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联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第一、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 腰椎横突末端附着不少与躯干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及筋膜,主要有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坚强的腰背筋膜深层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季肋及髂嵴,腹横肌移行于腰背筋膜而附着于横突。腹内压的变化可通过腹横肌而影响到横突末端的组织。 第三腰椎位于腰前凸曲线之顶点,背阔肌的髂腰部分纤维止于第三腰椎横突,腰大肌的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处,骶棘肌的一部分肌纤维也止于此,因此,第三腰椎成了腰椎的活动中心,起到了类似接力站的作用,为腰椎屈、伸、侧弯及旋体的枢纽,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而第三腰椎横突更是受力点。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较长,以致附着于此处的肌肉、筋膜、韧带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正常的活动。较长的横突又能增强肌肉的杠杆作用,肌肉收缩牵拉机会多,拉力最大,当这些组织异常收缩时,横突末端首当其冲。这种解剖特点构成末端易受损伤的基础,往往因劳损而引起横突末端周围的纤维织炎。横突越长,发病率越高,以单侧多见。 第三腰椎横突端后方紧贴着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枝,当前屈及向对侧弯腰时,该后枝被横突挑起或受磨损而引起该神经枝支配区痛、麻,也能牵涉到第二腰神经前枝而引起反射痛,达臀部及大腿前侧。第三腰椎横突前方深面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并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如横突过长、过大或伴有纤维织炎时,能使该神经受累并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痛。此病变波及附近的闭孔神经甚至于肌神经时,疼痛也可出现于髋部或大腿。 此外,原有风湿病的腰痛患者,也可能由于风湿病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而引起腰痛。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症状
患病时可为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 重要的体征是第三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三腰椎棘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旁4cm处,尤其是瘦长型患者可触到横突尖端并有明显的压痛及限局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由于第二腰神经分支受刺激而引起放射痛达大腿及膝部。 主要为腰痛及腰臀痛,少数病人的疼痛范围波及股后、膝下、内收肌极及下腹部,有的腰臀痛沿大腿放射到小腿外侧,但无间歇性跛行。
体征
早期患者臀部、腰部稍丰满,晚期病侧臀部肌肉萎缩。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活动的肌肉痉挛的结节,约半数患者对侧横突或其它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辅助检查” x-线摄片有时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横突部对称,或向后倾斜。
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或劳损史。 (2)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敏感压痛,触及结节。 (3)臀中肌后缘摸到紧张的条索合并股内收肌紧张。 (4)x-线检查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部对称,或向后倾斜。 (5)本病需与腰椎间旁突出症、急性骶卡关节扭伤、梨状肌损伤相鉴别。 根据压痛点及注射普鲁卡因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可鉴别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症状较轻者,针灸、按摩、理疗及外敷药物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均有效。
针灸
针灸可在痛点(阿是穴)用一根针强刺激手法。深刺达病区,捻针柄以提高针感,已有酸、
麻、胀、串等“得气”征时,可留针10~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1~2疗程。 封闭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压痛点注入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或0.5%普鲁卡因3~10mL,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要求注入部位一定要准确,注射时医生先以左手拇指触到横突尖为指示目标,然后沿拇指尖刺入2~3cm,如有骨性感觉,即证明刺中横突尖,再将药物注入。如果注射准确,注入药物后弯腰及压痛点可完全无痛。
6、女,29岁,腰椎症状,诊断报告如下,问:1、病因 2、治疗方法
你好!
发病初期多数首先要想到保守治疗,如按摩、牵引、针灸、膏药、骶管疗法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1)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即所谓骶管注射,它是通过骶管将类固醇类药物(如氟美松、泼尼松龙、氢化考的松等)混入麻醉药(如2%普鲁卡因等)注入硬膜外腔。此方法可抑制在其硬膜外腔内行走的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废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但如系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因机械性刺激不能解除,症状也不能缓解。
2)骶核化学溶解法,也就是常说的"溶核术",是将一些蛋白酶类药物,使椎间盘髓核溶解达到减小或消除因髓核后突而对神经的压迫,它适用于病史少于2个月,经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者,但禁用于对蛋白酶类药物过敏者(过去曾行过此注射,再次注射会增加危险性),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因腰间盘突出而出现足下垂,大小便失禁及孕妇,14岁以下儿童等均不能使用。其并发症约为2%~3%,常见的有过敏反应、椎间盘炎、灼性神经痛、继发性椎间孔狭窄或椎管狭窄等,因此,应用此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资料报道,此法有效率约为60%~70%。
3)其他方法,如牵引、按摩、微波、药物等。牵引法是利用在牵引状态下,椎间隙扩大,间盘后侧的后纵韧带张紧,使得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还纳。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或虽为突出但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没有破裂的病人,而对于间盘脱出则无效。按摩、微波治疗是通过松弛紧张的肌肉,增加局部血循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应用一些脱水剂及激素,如甘露醇、氟美松等或改善神经代谢类药,如神经安乐平等,通过改善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反应,达到止痛的目的。
11.腰椎间盘膨出症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突发性腰椎间盘膨出症根性痛剧烈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对腰椎间盘膨出症初次发作,症状较轻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者,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明显者,以及腰椎间盘膨出症影像学诊断不明确者,均不宜手术。
2)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目前以后路手术为主,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范围及对神经压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狭窄等,可分为后路半板减压、全板减压及开窗减压等方法。前路手术可分为经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和前路腹膜外腰椎间盘摘除术,前路手术的意义在于摘除髓核组织同时可以进行植骨。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有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术,我国各医院相继开展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有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逐渐被病人接受,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广泛应用。
3)术后康复:不少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甚至复发,与术后康复不利有关,如没有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未能受到医师的指导不知怎样训练,过度训练,过早下地负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据手术中减压和组织损伤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开始应做肢抬高训练;可以预防神经根粘连。1周后做腰背肌训练对腰背肌力量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3周后,腰围保护式石膏固定后离床适度活动;3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逐渐恢复工作。关于术后下床时间问题,医生看法颇有异同,但对术后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修复而言,仍以卧床时间略长为稳妥。
12.腰间盘膨出症的预防:
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症,重在预防。那么,怎样预防腰椎间盘膨出症或防止其复发呢?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并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复发。
回答者:爱吃虾 - 举人 五级 12-8 16:02
【健康】腰椎间盘膨出症及其治疗方法
什么是腰椎间盘膨出症 ?
腰椎间盘膨出症,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是临床上较为常风的腰部疾患之一。本病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髓核 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 一系列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一、腰椎间盘膨出症的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膨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动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膨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3)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在牵引时,若将患 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 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 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
二、腰椎间盘膨出症急性期的物理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因子有:
(1)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治疗时二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 或在腰骶部、患 腿后侧并置。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1 疗程 。
(2)间动电疗阖:可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经走行区逐点治疗,密波2-5分钟;疏刻波5分钟;间升波5 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1疗程。
(3)超刺激电流疗法:可用两个8*12平方厘业大小的电极,一个横置于骶部,另一个竖放于腰部,接通电源后,尽快把电量调至8-12毫安,待强烈的通电感消失后,在2-7分钟内把电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疗时间共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继续治疗至6~12次。
三、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疗
这种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在患 者骨关节部位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治疗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手法技术,以达到改善患 者骨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膨出症,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辅助运动或被动生理运动,进行腰椎棘突或关节侧的推压、震动以及腰椎的旋转、牵拉等手法,操作时可同进采用几种手法,并根据患 者病情应用1、2、3、4四级力度。其中对腰椎间盘膨出症急性期 、疼痛剧烈、应激性高的患 者可用轻手法;慢性或关节活动功能有所障碍的患 者用重手法。时间一般以每秒1~2次的频率持续45秒、60秒或90秒。强度和时间可酌情选用。每一疗程5~10次,2个疗程之间休息10~20天。
四、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药物治疗
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适当给予抗炎和止痛药物,如地塞米松0.毫克,每日次,口服;支痛片0。5克,每日3次口服; 或者可用解痉镇痛酊外涂,以缓解局部疼痛。尽量减轻患 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复治疗方法。
(2)在腰椎间盘膨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袖处水肿较为明显,这不仅是引起剧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了消除局部的反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吕服双氢克尿塞等 利尿剂,静脉加压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3)对于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 的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 者,可以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每日3次,每次8~12片,连服1个月左右;或者可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当于生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当于生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与硫酸软骨素A 相同。若患 者患 腰椎间盘膨出症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可用维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史,根据丸剂的剂量不同(有10毫克、20毫克、100毫克3种)分1次或3 次口服。
五、腰椎间盘膨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膨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 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1)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楷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常用 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 ,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3~5次为1疗程。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封闭1次。10次为1疗程。3、5%葡萄糖或30%丹参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或隔日封闭1次。10~15次为1疗程。此外,还有用维生素B1及复方当归液等作为封闭液进行腰椎间盘膨出症的穴位封闭。
(2)局部区域性封闭:可分浅部和深部封闭:1、浅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点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一般要求结合压痛点及精确的解剖部位进行封。常用药液为1%的普鲁卡因 注射液10~20毫升加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25~50毫无,第周1次。4次为1疗程。2、深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方肌、腰大肌、梨状肌、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后部或内部等处常用药液为局麻药物及类固醇激素,以缓解深部组织所致的疼痛。
7、腰背脊膜炎是怎么影起的?平时该注意什么?
腰肌筋膜炎又称腰部纤维组织炎、肌肉风湿症,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及皮下组织中容易发生的疾病,是腰部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有受凉、受潮湿或过分劳累的病史,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原因,即所谓自然发病。临床中以青壮年患者常见。
[临床表现]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病人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可获得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功能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发板,酸痛明显。
[治疗]
腰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理疗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或暂时消除症状,但易复发。手术治疗只有在病情严重、痛苦甚剧、失去工作能力的情况下才进行。手术包括切除病变组织,分离因病变粘连的组织。
参考资料:
腰肌筋膜炎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8、腰为什么会酸?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腰酸背痛”的问题。
1)造成腰酸背痛的原因
1. 姿势不良
对于坐、站、躺或运动时的姿势不良,身体的直接反应就是腰背处肌肉疲劳。晨起时尚不觉得有异,工作越久就越感到酸痛,偏偏又找不到痛点,酸疼的范围却是相当广泛。姿势不良对腰臀部位的肌筋膜造成伤害时,不同部位的痛感不尽相同;比方,髂腰肌就是腰痛的藏镜人,腰方肌的疼痛总让人误以为肾脏出问题了,臀中肌不仅让臀部疼,走起路来会更痛。
最好的对应之道还是在于预防,学习并养成生活上该有的正确姿势。这种腰酸背痛通常是短暂的,可以利用热敷减少疼痛,以柔软运动训练背腹肌肉避免再发。长时间搭乘交通工具时,确实使用小枕头或者特制腰围、束腹来支撑脊椎与腹部,孕妇最能体会腰围器材与背部舒适度之间的关系了。
2. 创伤未愈
因为施力不当所造成的局部肌肉、韧带拉伤,未善加治疗而渐渐演变成慢性肌肉拉伤,此时就会有所谓的“压痛点”。所以只要用到背部肌肉,这些压痛点可会疼得紧,多半要以超音波加上热敷与按摩才能治疗。
3. 感染、发炎
肾脏与上输尿管的结石常导致后腰部位疼痛;肾结石若长在肾盂或肾盂出口,会因为局部或者完全阻塞让后腰感到程度不一的酸疼,肾脏鹿角结石常伴随着高烧、菌血症等严重症状表现。脊椎内结核或者细菌感染、僵直性或风湿性脊椎炎,都可能让你觉得腰酸背痛。上述的关节炎会让人长时间无法做同一个动作,必须时常休息,也要避免太久不动。
4. 腰椎间板突出
身体再年轻,只要弯腰抬重物,就可能发生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急性背痛并延伸到腿部,甚至痛到无法走路。
采用坐姿工作的人是腰间盘突出症候群的好发人士,这可是开天辟地时就已注定的;因为人体以腰椎坐姿时,腰间盘承受高于站姿的压力,加上长期坐姿会让腰肌功能逐日萎缩,让间盘内的压力增高,里头的纤维脆弱退化,结果髓核突出而压迫后方神经,如此一来,就得长期忍耐这种渐进式伤害。
平日该增加背伸肌的力量,可以利用游泳与散步等运动达到强化,顺便减掉多余的体重,也是有助于舒缓症状。至于坐骨神经痛的问题,多半以局部热疗加上腰椎牵引,只有少数患者基于神经压迫而必须开刀治疗。
5. 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降低会让脊椎体逐渐塌陷,驼背、身高下降的程度不一,轻者感到腰酸背痛;严重时会让人发生些微跌坐的情况,产生脊椎部位的压迫性骨折。骑脚踏车能够有效增加腰椎体的骨质密度,不过骨质疏松情况恶化者多半是中老年人,却也是脊椎与下肢退化性关节炎的好发族群,过度承重性运动可能危害肢体,运动强度需要多加斟酌。女性除了从饮食中摄取钙质,另外得多吸收日光促进钙质吸收,更年期妇女必须和医师商讨补充雌激素。
2)腰酸背痛的一般治疗
腰酸背痛急性期,医师会开立非类固醇抗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不过每个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不一,必须与医师好好沟通,观察个人用药状况后进行增减。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水疗、光疗与冷热疗法,必须长期与医师和物理治疗师配合进行,时间是造成腰酸背疼的可能原因,却是恢复健康肢体的必要。
“腰酸背痛,大夫头痛”。腰背痛历来就是一种难以医治的顽症,现在这种病症不仅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而且更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症之一。“腰酸背痛”有时是某种疾病的反应。发病后除找出发病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3)腰酸背痛的日常自疗
1. 早晨起床首先活动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后,要首先活动腰部,每次摆动或摇动2—3分钟即可收到良好效果。平时多做收缩腹肌、伸展腰肌运动,以及散步、倒步行走和骑自行车等,都能防止和减轻腰痛。
2. 抽空做手足操。方法是:
A. 站立,两足尖成外八字型,略比肩宽;调整呼吸,两手上举,掌心向上,至头顶后十指交叉。
B. 十指交叉后,两臂尽量往上伸直,同时由脚尖至全身尽可能地往上伸直,维持1分钟左右。复原后,再开始伸展,如此反复,多多益善,可防可治。
3. 学会放松,减少紧张。紧张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间盘肿大而导致腰痛,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对防止腰痛有很大帮助。
4.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生理机能。如穿着宜宽松,睡姿站姿要正确,桌椅、枕头高度要适宜,抬举东西要量力而行,即使抱孩子也应保持正确姿势;蹲下时挺直胸部,站起时要用腿部的力量而不是用腰部的力量。久坐的人坐时要使背部紧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时而向后伸腰也是预防腰痛的好方法。
5. 睡硬板床有奇妙作用。如果你正在腰痛,不妨从席梦思等舒适的软床下来,把毯子铺在地板上睡上几周,会使腰酸背痛减轻许多;当然,如能睡硬板床则更好。
9、臀部以下的部位酸痛是什么病?
可能是髂骨筋膜炎
筋膜炎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以下腰背部为好发部位,多发于竖脊肌,也称为脊旁肌筋膜综合征。发病前多有受伤、劳累、风寒湿或动作不协调史。
临床表现:以下腰背疼痛为主,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急性者发病迅速,痛重者伴肌痉挛,活动受限,咳嗽时可伴随局部胀痛,疼痛可只限于局部,也可向臀部及大腿后部放射,但不过膝,痛的范围与激痛点的敏感度有关,敏感度越高,痛剧且范围广。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自愈或转为慢性,慢性者起病隐渐,疼痛时轻时重,或晨起痛重,活动后痛轻,但劳累后重,久坐久立或改换体位时疼痛加重。体检时,急性或疼痛严重者,病人可处于强迫体位,腰背僵直,行动拘谨,甚至不敢活动,可找到局限性的痛敏点和触出痉挛肌肉,慢性期能摸出较硬的筋膜结或条索状筋膜束,患者自觉有麻木等异常感觉,但检查时无感觉障碍,健反射正常,化验检查和x线检查均无特殊变化。
治疗方法:
1、注意腰背部防潮、防寒;定时做腰背部体操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患者应学习做自我按摩活动,以舒筋活血,调整局部代谢;
2、床铺应经常日晒,防止潮湿;
3、口服一些抗风湿及消炎止痛类中西药物;
4、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治疗。
老年腰腿痛患者与枕头
市场上销售的枕头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枕头内质软硬不同。但对于老年腰腿痛患者来说,应该选用荞麦皮、蒲绒、木棉、绿豆壳等较硬一些的东西作为枕头的填充物。可使枕头硬度适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最佳。因为,枕头是维持人体卧位时,脊柱特别是颈椎和腰椎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也就是维持人体本身的自然曲线。假若枕头过高,可在引起颈椎前屈的同时,还使腰背部肌肉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使腰椎的生理前凸变直或消失,使腰背部软组织出现劳损,椎间关节内压力增高,还会导致髓核后凸,或凸出加重。若枕头过低或不用枕头,则颈椎前凸屈度过大,脊柱无法保持正常状态,使脊柱椎体增加不合理的负担。看来高枕并非无忧,所以,枕头使用选择不当,也可产生或加重腰背疼痛。
四季变化与老年腰腿痛
春季:春季为多风的季节,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意为风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游走窜行的特点,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腰腿部,还同时伴有全身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夏季:夏季暑热时,气候潮湿,气压偏低,湿邪重浊且黏滞,湿邪致病后多见身重、四肢无力、关节酸痛等症状,又称为"湿痹"。我们平时所说的神经痛或软组织劳损,实际上是神经、肌肉、健鞘、韧带等的无菌性炎症,肿胀,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一到阴雨天气,身体内的某些体液因素发生改变,导致这种炎性肿胀和渗出加重,因而疼痛加剧,所以老年人容易在阴雨天发生腰背酸痛。
秋季:秋风来临,寒气越来越近,不注意及时增添衣被,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使肌肉组织经脉气血凝闭阻滞,导致局部营养及循环障碍,尤其是晚秋,环境对腰腿痛患者更为不利,常常导致腰痛的急性发作。
冬季:冬天的气候寒冷,可以使血管收缩。微循环的改变,使肌肉、韧带、筋膜组织缺血,腰肾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处于激惹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腰背疼痛。
所以,掌握四季变化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及潮湿,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既可预防腰肌劳损,又可缓解老年人的腰背疼痛。
臀中肌综合征与腰腿痛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翼状,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于大转子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伸髋关节。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单是着地期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临床表现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时皆痛,劳累、阴凉时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扩散痛,少数可感小腿不适,有的患者感到肢体麻、冷和蚁走感,症状为慢性发作。体检时,可发现臀中肌有压痛点,可有痛性筋束,压痛点可为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按压激痛点时可出现局部及扩散区痛,直腿抬高时患侧可出现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本症诊断依据:
1、病人主诉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点。
3无神经根受刺激征。
治疗方法:
首选在压痛点注射0.5%的利多卡因5一10m1,加强的松龙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多数可愈。对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别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剥离松解。按摩、理疗也有一定效果。
臂上皮神经炎与腰腿病
臀上皮神经炎是因为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称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部可触摸到条索状物,认为系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故此也称为“筋出槽”。
临床表现: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样,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病理: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3腰椎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当背部肌肉长期紧张,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肿胀,因而造成疼痛。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保守疗法,急性期可采用痛点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疗,以0.5%利多卡因4-5ml、强的松龙5-10mg局部注射,每周1一2次,3一4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勿做腰部剧烈旋转活动。
第3腰推横突综合征与腰背痛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第3腰椎横突居全腰椎中心,是调节平衡的枢纽,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肉及横突间韧带。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也起于此,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第3腰椎的横突位于腰椎的中心,横突最长,因此受力也最大,较其他横突更容易产生劳损。第3腰椎横突上附着的肌肉筋膜容易产生牵拉伤,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渗出、充血、肿胀,继而发生滑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的增生。
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感到腰痛或腰臀部的弥漫性疼痛,并向大腿后侧放射到膝关节以上,腰部活动时如弯腰、旋转腰部时疼痛加剧,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无影响,检查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早期患者腰臀部稍丰满,晚期则可有轻度肌萎缩,X线检查:可见第3腰椎横突肥大。
治疗方法:采取推拿,可缓解疼痛,解除痉挛,理疗亦可舒筋活血,解除痉挛而止痛。也可在横突尖及周围组织注射消炎镇痛药液,每周1次,连续2一3次,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多能缓解和治愈,仅有少数较顽固性痛者需手术剥离,或切除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