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二选修传统养生健康饮食篇,作业,及答案》??
养生应该是个常话常新的题目。谁不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谁都懂得健康之于我们生活的意义。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社会上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亚健康”人群。统计资料显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成年人中各种与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体质、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今天,如何科学养生,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传统养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在此着重谈谈吃、喝、睡、行的养生之道。
吃 宜清淡 讲五性
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喝 酒适量 茶有别
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身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
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喝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
睡 顺四时 有节律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行 动适度 晨散步
行走也要讲辩证。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
行走还需把握强度。“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这句话就科学了。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行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起居养生法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其他等。
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起居条件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养成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定期沐浴更衣、洒扫庭院、除虫灭鼠等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贡献。
中医学是在以“气”为中心的脏腑经络气化结构理论中深化自己。特别是古代上医都有高深的内修功夫,能返观人体内景隧道,洞悉人体内景气化规律,所以能立起沉疴,效如桴鼓。
老子认为,在物质世界产生以前,“道”是天地万物之始,是物质界派生的根源,是各种运动规律的统一规律,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淮南子.天文训》认为“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明朝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说:“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气“充一切虚,贯一切实”,这与现代物理学的“场”如出一辙。因此,气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与气不可分离,形寓气,气充形。气和以顺,生命未央。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气是物质,通过气化来形成各组织器官,并通过气化来沟通各组织器官的连接以形成整个机体,并赋予人体各组织器官以活力,使人体及其各系统成为活的有机体和结构单元。同时,由于气的信息作用,又使人体与天体相感应一一“天人合发”,以协调其发展演化(“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气虽然是物质,但却不占位、无形象、不可测量。因此,气机、气化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如何变化的还不得而知。但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纷繁万象,无不是气化运动使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尘个体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过程。]
就人体而言,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并不依赖解剖学的形态结构来阐述其理论,而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来阐述其生理功能,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化论和脏象学说。《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开合聚散是气化的表现形式.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气的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停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简明论述了人体内景气化过程:“阳化气,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
传统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食物按其“性”可以分为热、温、平、凉、寒五类。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食物:大米、玉米、花生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大头菜、元白菜、胡萝卜、洋葱、李子、无花果、葡萄、黄鱼、鲳鱼、青鱼、鲤鱼、鲫鱼、鳆鱼、鳗鲡鱼、泥鳅、鸡蛋、牛奶、牛肉、猪肉、鹅肉、龟肉、鳖肉、鸭肉等。
凉性食物: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寒性食物: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
食物按其“味”可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类。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
酸味食物:西红柿、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辛味食物: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物: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等。
所谓食物的“归经”,是指不同的食物分别对机体五脏六腑产生不同的滋养和治疗作用。例如传统养生学认为小麦、绿豆、赤小豆、西瓜、莲子、龙眼肉等归于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黄豆、薏米、山楂、苹果、大枣等归于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西红柿、樱桃、油菜、香椿等归肝经,有舒肝理气的功效。白萝卜、胡萝卜、芹菜、柿子、生姜、大葱等归肺经,有益肺解表的功效。禽蛋肉类,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等归肾经,有补肾益精的功效。传统养生学还将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用于补养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补气类食物:大米、小米、黄米、糯米、大麦、小麦、莜麦、黄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兔肉、青鱼、鲢鱼等。
补血类食物:胡萝卜、龙眼肉、荔枝肉、桑椹、血豆腐、动物肝脏、动物肉类、海参、平鱼等。
补阳类食物: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鸽蛋、鳝鱼、海虾、淡菜等。
滋阴类食物: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银耳、黑木耳、百合、牛奶、猪肉、甲鱼、龟肉、乌贼鱼等。
2、简述老子之"道"的特点!
纵观老子的表述,“道”有六种含义及特点:
一、“道”是一种物质性实体,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道”在万物出现之前就有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三、“道”是一种耳听不到,眼看不到的气体,万物由它而生。
四、“道”是有规律地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五、“道”的规律,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即所谓“天之道”和“人之道”
六、能够依照“道”的规律办事,就是认识了“道”,理想的统治者,就是体“道”的“圣人”。
简而言之,万物都由“道”而生,万物消灭又都复归于“道”;万物的一生一灭,都是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
3、老子养生观
至虚为无,自无穷尽;静能克制百妄动;去欲,降低欲望;去己,去除执着。
老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到事物是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与转化的,度用“虚”、“静”、“去欲”、“去已”来平衡容易消耗我们身体能量的习性,以达到专中道行修的养生效果。
道家认为天地始于无属,无生有,万物皆生于无。是说有无相生的辩证观念。
4、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与养生与传统文化
?
5、帮我做一道论述题:儒家和道家的关系和区别 跪求啊!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中国文明发展至今还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思想流派,同时也都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和儒家,均起源于春秋末期,道家最早来自于老子的思想,到汉才被人们称为“道”,而儒家思想是孔子在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道家的起始阶段,老子领悟了矛盾的某些重要法则,特别是正反两面互相转化的法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阴阳,这随后成为老子学说的精髓。这种思想在后来开创了经久不衰的中医养生学。老子的思想的哲学体系结构较为明显,以阴阳做出基础,提出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句流传千年还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的话,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顺应天道,效法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治国养生的目的。
而同时儒家思想也进入了起步阶段,与道家不同的是,当时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儒家及同时期出现的流派多提出的是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办法,孔子把过去的时代精神注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去,为了在乱世中寻求一种新的和谐秩序。而“礼治”“德治”“人治”的核心思想因为符合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被长时间奉为正统思想。儒学至今大部分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性思想,但是诸如要求“三从四德”的妇女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则必须被抛弃。
因为流传的颇为广泛,可以不夸张的说儒家思想形成了我们中国人很大一部分主流思想核心,是中国文明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道家一直传承延续,给人们的生活以更多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对于自然,修身,处世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两种思想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融会贯通,但在不同方向上的蓬勃发展,各取所长,却正好从多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国学的精粹,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粹。
6、怎样简练地概括老子的养生长寿思想?
总结《道德经》中关于养生长寿思想的论述后,可以把老子养生长寿的思想简练地总结为四个字:适可而止。就是说,如果能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做到适可而止,就可以做好养生得到长寿。
下面选取《道德经》中关于养生长寿方面的主要内容加以分析,说明这个结论。
老子
一,老子《道德经》讲:“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天地只想着生化万物,而不考虑自己得到什么利益,所以才得到了长久。
人往往是越为自己考虑越与别人争夺利益,与别人的矛盾就越大,冲突就越多。从此产生的烦恼焦虑,都会损伤自己的健康和寿命。只有少与人相争,获得利益方面做到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心情舒畅健康长寿。
二,老子《道德经》讲:“知其雄,守其雌”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知道世上有强势的做法,却愿意使用柔和的做法。
如果与别人争利益时,能够适可而止,做法柔和,就能与别人少发生冲突,少受到伤害,就有利于自己的养生长寿。
只有老子《道德经》讲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人,才能做到少与人争夺名利,做到适可而止。因为他们感觉有基本的生活条件,过普通的生活就行了,不想得过多的东西。所以,生活朴素的人往往能做好养生长寿。
世上有千年的树,却没有百日的花。世界上最长寿的花是一种热带的兰花,但它也只能开放80天就凋谢了。树普通平常,有些寿命却可以达到千年以上。这说明,要想长寿就不要过于追求浮华的东西,浮华的东西往往都不长久。即使追求浮华的东西,也要做到适可而止。朴素平常的生活才能长久。
养生
三,老子《道德经》讲:“物壮则老”
就是说,事物发展到最兴盛的时候,就会开始衰落,直至逐渐地死亡。所以,越快速地达到兴盛,死亡得也会越早。昙花就是开花速度很快,结果衰落的速度也很快。从开花到凋落,只有三、四个小时,很短命。所以,人要想得到长寿,就不要追求快速地成熟起来,速度要适可而止。成熟速度慢的寿命会更长。
龙血树是世界寿命最长的树,寿命可达八千年。它的生长速度就非常缓慢,成熟得也非常缓慢,需要几百年才能生长成熟,成熟后几十年才开一次花。正因为它生长得很慢,成熟得很慢,所以衰老得也慢,成为了世界上最长寿的树。
四,老子《道德经》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意思就是说,对善人我们以善来对待。对不善之人,也以善来对待,这是高道德的表现。对不善者的伤害记恨在心,会使自己产生焦虑和痛苦,这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是有损害的。如果能大度一些,原谅宽容对方,心情就会获得平静,这是有利于自己健康长寿的。但对不善者的伤害给予回击也是人之常情,但冤冤相报何时了?回击最好能适可而止,多给对方一点宽容和原谅。做一个有涵养有德之人,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长寿。
五,老子有一个处事原则是“不敢为天下先”
枪打出头鸟是社会的常见现象。做事抢在别人前面先做,常常会遭到很多打击。如果不为人先不出风头,只走在别人的后面,生活就会平稳顺利。但有些事想抢先做、出一出风头,也是人之常情。但出风头如果能适可而止,不太过分,受到的打击就会少,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长寿。
道德经
六,老子《道德经》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就是说,如果能够知足和适可而止,不过分与别人争夺利益,就不会受到侮辱,也不会遇到危险,可以获得长寿。
总结老子《道德经》的以上论述可以说,如果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做到适可而止,就可以做好养生达到长寿。适可而止可以说是老子养生长寿思想的根本。
7、论述题:试述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老子阐述大道到完成,超越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及社会实践,把认知和所欲提高到自然宇宙上,对于全世界各国而言必然有所震撼。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老子从一到十六章一气呵成,最终实现大道进入永恒的自然社会。老子以现实世界的心态来观测自己的大道,认为不可思议,高的无法攀登的高峰,故曰:“太上”。
对于“太上”的解释人们往往局限在君主身上,所缺乏的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缺乏对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的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一的真人世界的认识,造成误解。河上公注曰:“谓太古无名之君。”跟随而来的解说多见于“太上”系指最好的、最高明的统治者。因此,把本章认为是社会政治观,最原始的公社时期成为榜样,对一无所知的社会还盲目崇拜,低级与高级就没有分别了,这不是完全否定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吗?
原始公社没有科技力量去建设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只是因缘而生处于对物质世界蒙昧时期,大脑处于无知识可填充,也就不存在高明不高明和有至高无上者,传说广成子是至道之人,但无法使道生。老子懂得大道也是无法使道生,是人类社会不具备道生的条件,我们何必把建设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推到君主身上呢?本来没有样榜的,非树立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来,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庄子·天运》云: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道不能献于君主,君主又如何拥有道呢?说明道与君主毫无关系,当然与政治观也毫无瓜葛,君主若提倡仁、义、礼的政治观念,自然不是道的内容,仁、义、礼所取得的政绩也是人文的功劳,人类社会各君主的故事,只是因缘而生,因故而灭,都与“道”有区别。至今世界所拥有的知识和学问,可以献之于君、与之于人,知与行是完成一件事,这件事是国家、团体、个人的、而没有完成“大道”,“大道”还等待全人类来完成,是活着的人完成,不是等待后人去完成的。人类社会文明与生命复归正性及宇宙复归于无极而集合性的圆满,是不能由人类社会文明替代生命、宇宙文明,三者的区别一定要有,但不能分割它们。
人们把《道德经》歪曲和强行往自己学到的知识堆里套,如果真能可以套起来,还不于把自己的知识更完善一些,何必扎进《道德经》又高谈阔论自己的东西,这不是掩耳盗铃吗?全世界哲学已经有了扎实厚厚的基础,应用到各领域取得了丰功伟绩,如果把《道德经》实际有用的东西变为哲学,我去学哲学或许有用的多,那么《道德经》只是跟不上潮流的文化,属于一小片的知识而矣,在创意、梦想迅猛发展的社会,不淘汰也不屑一顾,中国传统文化就糟糕透了,各国又怎么看待中国祖先呢?
中国《周易》的上卦和下卦组成六爻卦,第五爻为九五之尊,第六爻为上爻,君主的父亲被赐封为太上皇,因此“太上”就不能理解为君主。《周易》乾坤两卦有用九、用六也。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又怎么叫他人尊重你,中国人关心中国文化是光荣的职责,中国的《周易》被冷落,已经失去了文化的灵魂,可是《周易》至今还再冷落中,真有悲叹之感!话说回来,上爻以事物而言,是极限的位置,而老子的大道讲到极限的极限,具有石破天惊之震撼,老子用“太上”喻之宇宙文明、物质文明、生命文明最高境界,是情真意切的。
“外无正而不行”这句话一语说破了“道”,五十八章有句:“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是什么呢?有正“道”则行,“清静为天下正”,才有了“静曰复命”,就是自觉圆满自我的自然观。
老子相信自己也相信人类,认识自己是从物理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没有一句脱离实际的神话,故曰:“下知有之”。“下”字,是代表全人类(生命世界)。但老子很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矛盾又现实的世界,必然持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不会永久的,但“侮之”者(国)对《道德经》是排斥的、抵触的,争论不休的状况是存在的,大道的思想太远大,是全人类共同创造未来社会,而各国以自为方,信心不足和不信必然存在。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本章关键是“悠兮其贵言。”老子阐述有限世界转化无限世界必然性,从无限世界建设自然社会的整个过程,人类能悠闲重视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的运动客观规律,掌握适度必然会“功成事遂”,不用刻意去神话和虚构,而“誉之”、“畏之”、“侮之”根本不起作用,信者不信者持怀疑态度,否定态度也自然消失,故曰:“百姓皆谓:‘我自然’”。然而,这句话有针对全人类的精英阶层,也是在说百姓都知道,精英阶层更知道我说的大道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是老子代人类做自我检查与批评,自我鼓足勇气挣出枷锁,自然完善自我(全人类)脱离苦海,向富饶、自由、如意、平和彼岸航行。
8、论述《老子》对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影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养生”意义有二,一是如何延长生命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明代焦弱侯《笔乘》有言:“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意即庄子的许多思想都是师出于老子的。所以,尽管庄子最先提出“养生”一词,但关于养生之论,我们还是应追溯到老子。
老子遗世之著作,仅有《老子》一书,也叫《道德经》。该书言仅五千,但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时至今日,它风行欧美,流行世界,已被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拥有近500个外文版本,是世界外文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经典。老子也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并不是一部养生书,但综观全书,其中闪耀着诸多老子鲜明而独特的养生智慧:
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否则,逆自然规律而动,必染疾折寿。
宽容无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人若像水一样虽然滋润万物而与万物不争,心胸宽阔,公而忘私,保持节操,便能健康长寿。 恬淡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主张恬淡寡欲,清净为上。他告诫人们要淡泊名利,寡欲清心,经常保持心平气和、致虚守静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他认为,养生必先修德,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才能净化心灵,从而使身体强健。所以,他的诸多养生思想都与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
(我虽不上国学经典导读,但是作为同胞,能帮一点是一点~)加油!GO!
9、简答题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色有哪些?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色有:“道”是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促使它们向自己的对立面周而复始的运动。
老子认为这些对立双方相互参透、相互推动,在统一与转换中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朴素辩证法常见的局限性,即矛盾双方对立转换的直观性、盲目性、消极性以及片面性。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9)传统养生老子简述题扩展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