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末伏该如何养生

末伏该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1-07-06 02:55:44

1、健康丨末伏来啦,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一、三伏烙饼摊鸡蛋
二、吃果不吃瓜
在民间有一句俗语:“秋瓜坏肚”,立秋后,一些美味抄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呢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是多吃的,比如梨、苹果、龙眼、葡萄等,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三、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另一方面,要尽量不吃或少吃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并且,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四、调整心态与作息
1.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处事不燥;
2.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
3.适量进去户外运动,强身健体。可起到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的作用。小编在此要提醒,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这样,才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4.处于季节更替时间段,提前预防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复发。
五、末伏养生“八宝”
在末伏期间,吃这“八宝”最合适不过了:鸭肉、黄瓜、绿豆粥、木耳、鲤鱼、酸梅汤、莲藕、西红柿。

2、末伏时节如何养生 未伏养生有三个要点

末伏抄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3、冬病夏治在末伏,养生就是养阳气,夏季该如何养生?

对于夏季养生,确实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帮助到我们。1、减少冷饮的摄取;2、切莫过度吹冷气;3、适当晒太阳。


1、减少冷饮的摄取。

在夏天,由于室外温度过于高,超过皮肤所能接受的体表温度。这时,人们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烦躁和闷热。

而此时,人们的内心会非常的渴望吃一点冰凉的食品或冷饮,来帮助身体起到降温的作用。但在身体此时的温度,吃这样的清凉食品和喝冷饮,会容易让人体的脾胃受到非常严重的损伤。

而迅速进入体内的冰凉,感觉也容易削弱人体内的氧气。从而对我们的胃部,造成非常大的损伤。

炎热夏季,适当补充常温的水,也会让身体感觉到很舒服的。

2、切莫过度吹冷气。

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的皮肤温度约在36.1℃至37℃。而室外的温度会在37度以上,再加上紫外线的照射,皮肤水分会被蒸发。这时人体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燥热。

这时候能够让我们瞬间感觉到凉爽的,一定是冷空气的来到。很多人都会把空调的温度,开到25-27度左右。这样非常凉爽的体感,对于身体正在发汗的人来讲,会有非常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对于此时的人体,阳气的损耗最为严重。

所以建议大家在逐渐的汗落之后,再进入温度适宜的空调房间。此时,身体的接受度也会更为舒适一些,以减少对身体阳气的损耗。

3、适当晒太阳。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天当中紫外线不是很强的时间段来晒太阳,以补充身体的阳气。阳气不足会有手脚冰冷,怕寒怕冷的情况。

而在夏季补充阳气,从而能够让人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

夏季养生,减少冷饮的摄取、避免过度冷空气;再加上晒太阳补充阳气;相信这样的养生方法,会对我们人体健康大有助益。

4、初伏,中伏,末伏养生有什么不同

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勿做剧烈的运动,中午要保证午睡。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5、三伏天如何养生好 哪些人适合三伏天养生

三伏天养生要注意睡眠,适当运动,饮食清淡,预防湿病。气虚质,阳热质,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这7类人适合三伏天养生。

一是心态和睡眠

任何疾病都不要忽视心情问题,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情是战胜疾病的法宝,心情紧张,过度思虑和压力过大,都可造成脾胃的损伤,脾虚则生内湿,如发现你的舌苔比原来增厚了,形成了白腻舌苔,就说明你有内湿了,这时你应该注意了,人们常把舌苔的增厚说成是上火的表现。

确实多数情况下,舌苔增厚与口腔溃疡是同事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你可能工作压力过大,需要调整一下了,缓解压力,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高质量的睡眠是降火、清火的良药。睡觉好了,你发现上火的症状自己就消失了。

二是运动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肯定不太适宜。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选择运动项目时,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运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液、十滴水、仁丹等等。

另外,如果是自驾出行,在出发前,一定要先把车内空调和车窗打开,让车内的空气流通,然后再进入车内。发动行走前3分钟尽量不要关窗,给点时间让车内的空气排出。

三是饮食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首先要避免大量饮酒,大鱼大肉,酒能助湿,肥甘厚味滋腻碍胃,也可助湿。饮食过盛,脾胃运化不及,就可造成水湿的停留。

脾虚生内湿,久之形成湿盛体质,又处在湿气较盛的环境中,就会发生湿病。如何改善这种体质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姜,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生姜可以

温脾阳、散寒湿,和中发表,也是防暑祛湿、散寒解表的良药。可以每天早晨吃两片生姜(也可用醋泡上五六天后食用),逐渐你的湿盛体质就会有所改变了。

还可常喝荷叶茶,吃薏米茯苓粥等,在沿海城市,三伏天也叫桑拿天,整天湿气笼罩,应常吃些新鲜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鱼虾、豆制品等清热利湿,少吃煎炸厚味或过咸过辣的食品。

其他如绿豆粥、红小豆粥、莲子粥、粳米、糯米粥、荷叶粥等,要经常结合食用,这样才能解暑祛湿,驱除你体内的湿气,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是湿病重在预防

一旦得了湿病是很不好治愈的,尤其在暑湿盛的夏季,防患于未然最关键。教你最简单的祛湿食疗方法:一是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中午炒菜可吃些炒山药、百合,凉拌银耳等;晚上可食用刀豆、白扁豆与糯米煮粥;或赤小豆、粳米、白砂糖适量煮粥;绿豆粥也可食用。总之一日三餐,不要忘记祛湿。

1、气虚质

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2、湿热质

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3、阳热质

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4、平和质

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5、痰湿质

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担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6、阳虚质

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7、阴虚质

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

6、末伏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末伏养生的注意事项

1、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可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2、应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遇事不烦,处事不燥,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3、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以微汗为宜;

4、解暑降温有度,切忌盲目贪凉;

5、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

7种不同体质末伏养生方法:

1、平和质

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2、痰湿质

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3、阳虚质

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4、气虚质

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5、阴虚质

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

6、湿热质

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7、阳热质

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7、伏天怎样养生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如何开始跟着节气养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时三伏天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贴伏贴!

还有一种养生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贴伏贴。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友情提示:

三伏天,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是一个考验,希望网友们能及早做出应对预案。顺利度过苦夏。

8、入伏天,作息养生该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如何开始跟着节气养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时三伏天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与末伏该如何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