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适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B
B
2、请高手翻译一下《庄子·养生主》。原文已给出!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3、求庄子养生主全文
养生主养生主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copy、“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zd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原文】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4、“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哪句话?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得养生焉。”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标点符号正确吗?
好像。。。
6、谈谈你对《庄子》中“养生主”一文的理解
<养生主>一文,其篇名中就已表达了要论述的重点,就是我们这个现实的生命应该
有怎样的生活哲学。<养生主>这篇文章写得比较简单,可以说是庄子内七篇中义理最单
纯的,但是从文章中所主张的观点来看,确实仍是和庄子其它文章是一致的,因此有学者
认为<养生主>是庄子较早期的作品。
<养生主>主要就是在谈「养生」,「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内涵,我们
从「养生」的观念出发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是和先秦其它学派不同的,例
如「法家」就要从「富国强兵」的观念谈起来,「儒家」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起
来,「墨家」从「节葬节用兼爱非攻」发表观念,这些观念发表的起点也就是各学派基源
的问题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向,都是直接对准社会国家大事而来,然
而重视「养生」的庄子,却把对「生命的惜爱」与对「生活的安排」当作理论的目标,而
不是社会国家的大势云云。庄子主张,生命与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来面对
它,不要把它当成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以社会的价值来决定生活的行止,而要以「生
活的照顾」、「生命的观念」来作为人生活动的目的。
「养生」的观念在<养生主>文中化为许多的具体操作的智慧,如「全生保身」的生
活哲学、庖丁解牛的「养生」哲学、「委於自然」的生命观、「安时处顺」的生活哲学等
。而这些观念的建立是直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非道德性的自然义的整体天地之间
来看的,就是在一个「齐物的胸怀」中看待自己,在一个「真人的知能」中处理自己,在
一个「逍遥的意境」中走出自己。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D
8、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一养生主》。 B.鲁迅
B.
9、《庄子.养生主》的文言文翻译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