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四时脾胃养生

四时脾胃养生

发布时间:2021-06-27 10:25:41

1、中医四季养生的明细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特别要注意起居劳作、精神调摄,关键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能像春天的气候那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春天气温适中,湿度也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觉晓”。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饭半小时后应适当小憩,一般以半小时或四十分钟为宜;房间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锻炼身体,根据自己年龄、体质,选择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
春季养生秘决在注意保持体内的阳气。
中医认为,养阳重在养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饮食做到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饮酒。平时调理好情绪,每天保持有个好心情。
春季饮食,要点是以平补为原则。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香菜、生姜、葱等。晚春暴热袭人,易引起体内郁热而生肝火,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食物,如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在春季上市的新鲜水果,大多味酸,因不宜春日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夏季】暑气伤身 适度运动食清淡 重在清心
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夏季西瓜、西红柿多食,可生津止渴。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通过饮食调配,既可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营养损失,又能有效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益于调节体温、消除疲劳。
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指夏季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但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运动。
【秋季】旧病易发,调和阴阳宜养津,重在润肺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诸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天气以湿气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
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建议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寒气袭人 敛阴护阳活气血 重在补肾
从立冬开始,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
冬季 “寒”, 寒气袭人,是气候变化的特点。人体新陈代谢变缓,虽说可以保存体力,但也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此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坚持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参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将牛肉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可益气止渴、滋养脾胃。

2、四时养生的论述是什么?

一、春季养生原则――升发阳气,条达肝气


春季(立春至谷雨)气候变化多,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特别是对于具有气血虚弱,痰湿困脾体质的人来讲,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


再加上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而肝阳上亢之人也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


此外,由于春为少阳胆气升发之时,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溃疡病等也易在春季发作。


二、夏季养生原则――益气养心,清暑化湿


夏季(立夏至大暑)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令酷热多雨,无论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


夏日感冒(即俗称的“热伤风”)、中暑、空调病都是夏季的易患疾病。尤其对于肺脾气虚,痰湿困脾的人来讲更是首当其冲。


三、秋季养生原则――润燥益肺,兼调心脾


秋季(立秋至霜降)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会产生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例如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还有不少人由于鼻腔黏膜对冷空气的刺激不适应,尤其对于气阴亏虚、肺燥津亏的人群来说,稍不注意便会发生感冒、咳嗽等。


四、冬季养生原则――健脾补肾,蛰藏精气


冬季(立冬―大寒)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人的体内阳气潜藏,因此,冬季的养生要以健脾补肾,蛰藏精气为原则,尤其对于阳虚体质与肝肾阴虚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谨防外邪袭扰体内潜藏的阳气而罹患风寒感冒。


特别是在冬季,感冒可以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重其它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因此普通人群及好发人群都应给予相当的重视。



(2)四时脾胃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3、四季养生常识有哪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因此,人们既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要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于五脏属肝,适宜升补,以调肝柔肝、顺应肝脏升发元气。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凉,这时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以养心清火扶脏祛邪。

长夏,于五脏属脾,宜淡补,可选用药膳苡仁猪蹄等。

秋天,气候渐爽但时有燥邪,这时于五脏属肺,适宜平补,以益肺润燥。

冬天,气候寒冷,人体收敛潜藏,这时于五脏属肾,适宜温补,以原味滋肾填精、温而不燥。

春天,天气慢慢暖和,万物开始复苏,人体内的变化也与自然气候变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敛慢慢变为阳气初升,所以人的活动也多起来。中医认为,“由静转动、阳气渐升”是人体在春季的重要生理变化,是“人与天应”的结果。此变化能够正常进行则人体就健康无病,若进行得不正常则机体内的平衡就被破坏,人体就易患病。中医还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树木萌芽,与五脏中“肝”的性质相呼应,有“在脏为肝”之说,而“肝克脾”,春季肝气升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饭量减少,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无论是比较健康的人士,还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进行饮食调养都必须顺应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气那样进食太多厚味温补的食物,这样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会扰乱人体阴阳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温补的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后还有胃肠不适的反应。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都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人体在此时的代谢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夏天大自然的热气火气最大,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容易伤害心脏,出现心烦、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养心安神。

长夏(农历6月,阳历7、8月)因为天气炎热或暑湿过重,容易脾为湿困,出现头痛、头昏,不欲饮食。夏季暑热过盛,容易耗气伤阴,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和阴阳平衡。养生调补方面,原则上以清补为主,所选药膳性质偏凉或平和,以清火养阴,使阴阳平衡。甘凉、利湿清暑、少油腻为夏季常用药膳的主要特点。人体自然喜凉爽,饮食上也多愿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腻的食物。对于部分在夏季贪凉或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伤、腹泻发热、感冒的人来说,在患病期间这些药膳饮食就不宜过多服用,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已经因寒凉而受伤、不再旺盛了,清养的时候不宜太过。

秋天,天气慢慢由热转凉、转燥,人体的代谢也渐趋平缓,养生进补也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天气转燥转凉固然再无夏日炎热潮湿之弊,令人感到舒适,但倘若转化太快太剧烈的话,人体也会适应不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会被破坏,表现出凉燥之邪伤人为患,所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另一方面,秋季虽然由热转凉,但夏季余热时有反复,部分人群由于夏季调理不当或受暑热太过,到秋天后体内仍有夏季余火未消,当气候转燥后,变成燥火为患,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皮肤干燥等症状。对这样的情况,就需以清平滋润为主进行调理,不宜过食煎炸动火之品。中医还认为,秋季天气肃杀,“在脏属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无论是初秋温燥,还是深秋凉燥,都容易伤肺致病,调理进补当以滋润为主,并根据天气寒温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凉性、温性或平性药膳,以收到滋润益肺,祛邪强身之效。虽然如此,但因为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故秋季养生调理药膳还是以平性和凉性为多,温补之品相对较少用。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

4、四季养生有哪些养胃的食物可以吃?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秋季养生食谱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养生食谱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5、四时养生指的是什么?

四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内经素问·宝命全角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5)四时脾胃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6、四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春季养生食谱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秋季养生食谱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养生食谱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7、四季养生调节脾胃最重要,要想脾胃好,哪些东西是千万不能碰的?

在这样一个繁荣的世界里,各种食物的诱惑也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然而,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肠胃不健康,越来越多的人肠胃不好。然而,控制一个人的食欲并不那么简单。毕竟,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 为了自己的健康,肠胃不好的人应该更加注意饮食禁忌。四季养生调节脾胃最重要,要想脾胃好,哪些东西是千万不能碰的?

第一个,油炸食品。这主要针对当前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基本上,一天三餐都是外卖。油炸食品含有高热量,是不可消化的食物。此外,油脂在高温环境下会产生丙烯酸。我们知道丙烯酸不容易消化,对肠胃非常有害。 我们都知道酒精对胃非常有害。

第二个,过量饮酒。这会增加胃部负担,甚至导致腹泻,对胃粘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因此,根据你的情况,饮酒必须适度。 

第三个,烧烤。烧烤中燃烧的蛋白质会变性并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如丙烯酰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的一种强致癌物,对胃最有害。 烧烤虽然很好吃,但是对我们的脾胃健康还是挺不好的,所以不要长期夜宵吃烧烤,也很容易不消化或者不干净而拉肚子。

第四个,过量的冷饮。这会使胃温度过低,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因此,最好在用餐时喝一些热饮,如茶和热柠檬水。如果实在是忍不住想喝冷饮,冷饮最好在两餐之间喝,且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

与四时脾胃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