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养生法要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养生法要

发布时间:2021-06-17 13:57:24

1、孙思邈说了几个养生办法是什么啊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2、千金方中的100条食疗经的介绍

《千金方中的100条食疗经》一书是药王孙思邈传世之作,饮食养生权威读本。最科学的5大食疗经,解读了“食治”的要领。最通俗的100个健康小课堂,阐述了各种疾病成因,最易操作的260道“千金食谱”,疗养并重,最简单的500种预防方案,,未病先防。

3、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4、孙思邈的养生长寿方法哪几种?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摄养枕中方》,从中总结出孙思邈养生长寿的13种方法,广为流传: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经常做这动,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强化眼睛,纠正用眼错误。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次。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顶住拇指,再用力弹向后脑风池穴十下,“卟卟”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做6次。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至100下。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至大,做36下。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延年益寿,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5、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什么贡献?

在隋唐时期,有位活了102岁(有的考证活了141岁),人们把他当作“神仙”,同时又被尊称为“药王”的人,就是孙思邈。这位神奇的人物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581),卒于唐永淳元年(682)。他从小勤奋好学,7岁读书,每日背1000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20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文帝诏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授他以爵位,唐高宗拜他为谏议大夫,他都固辞不受,甘愿做一个民间医生。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患病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18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自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孙氏的医德亦是亘古模范。他在《大医精诚论》中说,医生治病必须专心致志,不能草率从事;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长幼、丑美、聪愚,不论亲友故旧,山野乡民,皆应视如亲人,一律看待;出诊应不避艰难,不辞寒暑,全力赴救;断病应不瞻前顾后,不自度吉凶,实事求是地判断;对酬资不能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治好了难症,不应昂首戴面,自谓天下无双,应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传染病人和脏臭之症,不应厌弃,息疮痍下痢,臭秽不可视,人所恶见的麻风病人,他莫不一一亲自抚养。这些崇高的医德至今仍是从医者的座右铭。

孙氏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止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地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1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1642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600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1000年。

孙思邈在有生之年为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孙思邈的传世之作《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简称,《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大约成书于唐永徽三年(652);《千金翼方》约成书于唐永隆二年(681),因“千金”一词,来自“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翼方”一词,是因两书“相辅相济,比翼双飞”而得名。

《千金要方》30卷,分为232门,包括“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始妇人而次婴孺,先脚气而后中风、伤寒、痈疽、消渴、水肿、七窍之、五石之毒、备急之方、养性之术。”(见《千金要方·自序》)所以,它不是一本方书,而是一部综合性医著。载方5300个,包括大量民间药方和历代医学文献的配方,少数民族的单方、验方和外国传入的治病医伤、保健之术。它又是继承往昔,收录中外的总结性著作。

《千金翼方》也是30卷,主要论述本草、伤寒、中风、杂病,以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还收录和整理了《伤寒杂病论》的遗文。

《千金翼方》对药物的采集方法和时节特别重视,它指出药采取不知时节,不注意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对233种药物列出了采集时节。对产药的土质、气侯也很重视,书中专有“药出州土”一栏,列出每种药品的产地。书中共载药物873种。孙思邈因此被尊为药王。

《干金要方》曾传入日本、朝鲜。10世纪时,日本丹波康赖参考该书编写了《医心方》;15世纪朝鲜的金礼蒙参考该书编写了《医方类聚》。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伟岸的丰碑。他是大医,他是药王,他是养生保健学说之集大成者与实践者,他开创了中医药学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的崇高品德、精湛医术、渊博学识、丰硕著述与卓越成就,赢得了当时与后来干百万人民的爱戴与敬仰。

6、孙思邈怎么

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摘要 综合性临床医著。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30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约652年)。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卷 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杂治;卷25备急诸术;卷26~27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1949年后有影印本。
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作者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医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人尊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大业(605-618)年中,曾游学四川,并在该地炼丹,后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律师交厚,写了不少道家炼丹方面的著作。后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唯于咸亨四年(673)任承务郎直长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上元元年(674) 即因病辞退。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皆视他为老师。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伤寒学方面,他将《伤寒论》内容,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要方》中。他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各独立设科,对妇、 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 他提出的妇女孕期前后的注意事项与当前围产医学的内容有不少符合之处。他对婴儿生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亦富科学内容。在对疾病认识上,如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消渴(糖尿病)与痈疽的关系,有关麻风、脚气、夜盲、甲状腺肿的描述和治疗等都有创见。还倡行了葱管导尿术、食道异物剔除术以及自家血、脓接种以防治疖病的免疫法等。在养生延年方面,提倡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防治留下了宝贵经验。
孙思邈逝世后,被尊称为药王,并将他故乡的五台山改为药王山,还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关于消渴的特殊贡献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近年来,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关注聂文涛的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和双高综合症等认识,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并在发表时被合作者推为第一作者。王英博士因此被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贡献奖”。王英博士明确指出孙思邈关于消渴证康复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7、孙思邈的千金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千金方具体内容是: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杂治;卷25备急诸术;卷26~27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

(7)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养生法要扩展资料: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8、药王孙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孙思邈的长寿之道?

孙思邈百的著作有很多,《摄扬枕中方》,《福禄论》,《保生铭》,《存神练度气铭》,《会三教论》等知。这些著作大都亡道佚,只留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可惜呀!内

这里有个 孙思邈档案馆,里面有比容较完整的资料,http://www.eeloves.com/memorial/archive/mid/102228

与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养生法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