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小止观 养生

小止观 养生

发布时间:2021-06-16 07:55:18

1、每天感觉很累,学习学不进去 (男 28岁)?

睡眠并不是解决疲劳好办法。可以学一下静坐。
如何静坐问答录
——南怀瑾

本文为最近在美国东部华盛顿近郊兰溪行馆拍摄南师示范"如何静坐"录影带时,当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誊录。特录如下,以供初学静坐者之参考。(陈运生志)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有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的理论、静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识里有些神秘观念,以发精神、思想不纯净,自己造成幻境,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学家们大都讲究静坐,从来没有走火入魔过。因为他们静坐的要旨重在养心,讲究的是思想纯净,所以没有什么走火入魔这些鬼话。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静坐?静坐是否一定要烧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随便哪里都可以坐,无处不可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禅堂静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里都可以坐,什么衣服都可以,什么形式都可以,静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们的共法。

三、有家庭儿女、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啊。静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体残障可不可以学静坐?姿势不能完全达到标准有没有问题?

答:静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静,并不一定在乎姿势。心静了就是静坐,所以当然可以。

五、静坐可不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

答:可以。

六、过度疲劳、爱困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

答:疲倦想睡的时候静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话,最好是精神好的时候,睡醒以后再静坐。

七、静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荤可不可以静坐?

答:都可以。

八、什么时候静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静坐?

答:什么时间都可以。道家喜欢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阴阳家(不是易经)的物理自然法则,注重时辰静坐,是做道家炼丹功夫用的,平常没有时间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时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感冒生病会好得快些。

十、很嘈杂的工作环境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静",不一定要静坐,在嘈杂的环境里摆出静坐盘腿的姿势,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实心静在哪里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疮或者驼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心静对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怀孕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可是没有练过盘腿的孕妇最好不要盘腿静坐。怀孕以前有盘腿习惯的人,当然可以盘腿,这都没有关系。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后天受环境影响)可不可以静坐?静坐后对他有没有帮助?

答:这个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辅导。理论上静坐对精神病者绝对有好处。但是没有适当的人照顾辅导,有时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静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习惯而定。依照养生之道,最好是少喝为妙。

十五、静坐后可否立即洗澡?

答:这个没有问题。

十六、吃饱后可否立即静坐?

答:初学静坐的人,刚刚吃饱了不能静坐,因为肠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对静坐已经有心得的人来讲,吃饱了马上去静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学的人最好吃饱以后休息半个钟头到四十分钟以后再上座。至于肚子饿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初学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

十七、房事过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不过对初学的人来讲不太适合,最好是房事过后、休息好,精神足了再来静坐。

十八、静坐以后是不是有助于房事?

答:现在我们学的是静坐,不是学房事。如果把静坐积蓄起来的能量用来行房,拼命的动,同静坐的原则相反,损失更大。

十九、不洗脸、不漱口可以静坐吗?

答:静坐同这些琐事关系不大,暂不讨论,免得浪费时间。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静坐?

答:也可以啊!静坐是养心,静下来就对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当然不好,就不要他静坐。

廿一、应酬喝酒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应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静坐,他也不干。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点,安静一点的时候再静坐,静坐为的是养心。

廿二、初学静坐有那些正确的参考书?或读哪些佛家、道家的经典?

答:现在有关静坐的书很多,正确的有摩诃(大)止观,小止观。学佛的最好走这个路线,或者是"佛法要领",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这几本。学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过注解不要乱看,各家注的不同。其余的道书丹经很多,最好要审慎选择。

廿三、静坐以后可不可以参加喜庆宴会等俗务应酬?或看无关修道的杂志文章和电视电影?

答:这些都没有关系,静坐并不妨碍普通生活。静坐以后去打滚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着。

廿四、为什么要静坐?

答:这就要反问你自己了。

二、生理部分

一、静坐时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

答:这要凭个人自己的感觉。从外在来讲,最好每个人对生理学、解剖学、医学都有点了解,甚至看看医学上标准的人体骨骼图片。内在方面,自己对不对要凭感觉。假定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感觉都不灵敏,当然有问题。可是世界上对自己身体内部感觉很灵敏的并不多。这要经过静坐训练、相当有功夫的人,才会对自己内部身体感觉很清楚。这样可以养生、健康、长寿,所以主要的关键还是看自己。

二、静坐时身体会颤动、发冷、发热、发汗?

答:假使是因为静坐的影响而有这种现象,这是病态的发露,因为内部本来有病,因静坐而引发宿疾,就使你感觉清楚。如果病很轻微,因静坐发冷、发热、颤抖(动),身体就会自然好转。如果病比较严重,自己有医学知识的就晓得治疗,不然的话,要找医生研究。这是静坐的自然现象,不是静坐引起的毛病。这是好现象,自己就知道怎么样去保养治疗。

三、静坐后体重增加或减轻怎么办?

答:不要太注意体重的变化。体重是受情绪、心理、生理、气候和饮食的影响,随时在变化。静坐不要注意这个,否则就是太注重身体,偏向唯物思想了。静坐是养心。

四、静坐后精神奕奕,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答:静坐坐得好,本来可以断除睡眠。不要太重视这个问题。昼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样,都是习惯问题所养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学佛的人,视睡眠是魔障,是盖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当两天用,岂不更好。

五、静坐中,有时不由自主的气动,身体摇摆不已,会跳动,或打神拳,该让它继续或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知觉(思想),一个是感觉。气动带来的现象属于感觉状态。身体里的气机发动,可以说是好现象,也可以说不是好现象。身体里哪里有障碍,气血流通时,它就自然反应发生这种现象。至于要让他发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来判断了。有的人头脑很清醒、很正常,为了他的身体,可以让他继续、鼓励他动,等于是最好的内在运动,使他身体恢复健康。如果是精神有问题,或是思想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变下去变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变成病态,不应该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坏都看人的运用。

六、为什么静坐后反而感觉腰酸、背痛、脚麻、觉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风寒感冒?

答:那是本来就有那么多病。和前面的问题一样,因静坐而反应出内在的病,并不是静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的话,赶快去看医生。

七、静坐后会打呃、放屁,是否有问题?在佛堂静坐时可不可以放屁?

答:静坐的时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宫的胃气要通了。普通人饮食过度,食道和胃肠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过多的问题。静坐坐得好,胃气通了,身体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肠子,肠子不健康的话,有很多废气在里头,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许多观念,认为放屁是元气漏了,不管哪一种屁,拼命夹着肛门,不让屁漏出来,这是很危险的事。有些废气必须把它排泄掉,如果肠胃有问题,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现象。可是对完全辟谷的人而言,不吃东西,肠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极点的时候,有一种屁是很难得的,不能放,放了会有漏精现象。究竟哪种屁是元气,哪种屁是精气,哪种屁是废气,要靠自己的智慧去体会,最好有废气就把它排掉。至于在佛堂里打呃放屁,这是生理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不敬的问题。所谓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应,佛难道不慈悲吗?一个病人到佛堂,说这个病人很臭,应该赶出去,或者让他忍屁而死,那还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吗?

八、静坐后可不可以有性关系,是否必须戒绝房事?

答: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般人学静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长寿、修道、求神通、学佛、练功夫,不管是什么目的,基本上,静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许多人学静坐就是为了性行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着静坐把性工具练得坚强牢固,征服女性,以此为神通、快乐。如果是为了这种目的,则是自求早死,这是绝对不好的事。至于普通人静坐以后能不能有性行为,就看你自己静坐的目的是为什么?一般来讲,正常的性行为是可以的,不过要节制才是,不要随时随地去"做人",太纵欲是有害的。

九、静坐后,生理机能旺盛,性欲勃起,如何调服?是否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答:这是最难的问题了,也是静坐第一关。大家学静坐,不管是为了健康长寿,或是修道、学佛,碰到这一关几乎都过不了,就自然会去做性行为。《楞严经》上也讲到这一关很重要。所谓性欲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经上把男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实际上真正的淫根不是这个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这个不是问题。许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办法练气功、练各种调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当然也有各种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最好的方法是减少饮食,肠胃空一点就很容易调服。念头一空就回转了。回转来就变成身体最好的营养。

十、女性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静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休息几天。如果是学佛的人,走心地法门,念佛参禅,看空了身体的,那么,月经期间静坐,一点妨碍也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谓练气血的,就是要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故意锻炼气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只能说到这里,高深一层,以后再说。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静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项?

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门,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为主,这样静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十二、为什么静坐后,有事会闻到檀香味?

答:这有两种情况,大部分是自己体内的变化,譬如说,静坐坐得好,效果达到脾胃净化,就会产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脏有了好的效果,就会产生一种清香的味道,本来人体内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种情况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萨感应所带来的檀香味,这是宗教上的现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十四、静坐坐得好,会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对静坐坐得好的人来讲,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气脉走通了,在清理肠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后像水泻一样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静坐的效果到了,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不要病态的腹泻当作好现象,那是不多的,要求医药才好。

十五、静坐坐得好,会经常漏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漏丹原来是道家的名称,后来佛家也通用这个"丹"字,就是普通所谓的"精"。漏丹就是遗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两性的精虫卵子,还包括各种气的作用。遗精的途径很多,包括梦遗、醒着遗、性交中早泄、遗精、阳不举阳痿,都是性荷尔蒙(内分泌),乃至整个身体荷尔蒙(内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尔蒙,包括脑下垂荷尔蒙、甲状腺荷尔蒙、肾上腺荷尔蒙、性腺荷尔蒙等内分泌通通有关。丹漏了就是病态、不太好。最好静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体绝对健康,可是不论男女,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论和现在生理学不同,精是气华的,这个气不是空气,也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元气,也就是生命能所变化出来的产生的。想要炼精化气、使身体健康、长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项条件就是戒淫,断除性行为。道家所谓"百日筑基"起码一百天,将近四个月时间,完全不漏丹。心理上还要完全不动淫欲之念,这个才是初基打好。不过,初基打好并不算成功,还要"十月怀胎",等于一个女人,胎儿在肚子里要好好保养。百日筑基加上十月怀胎,是一年两个月,生理上要没有遗精,或性行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静,像婴儿一样没有淫欲。"十月怀胎"以外还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这样不漏丹,这个是四年两个月了。然后等婴儿长大,这中间当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婴儿就长不大。四年两个月以后是"九年面壁",所以总共要十几年不漏丹,以后还要不要漏呢?问神仙去。总之,修成功了,起码也要十几年,所以不漏丹这个问题讲起来有那么严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学打坐,据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还好,越坐越漏,漏得厉害,甚至还故意去漏,那就免谈了。

十六、有时特别烦躁,无法静坐,怎么办?

答:那是心理问题,或是心脏、肝脏有毛病,总是身体内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时静坐会不想起来,也不想办事,怎么办?

答:那要看什么情形。有一种人是身体完全没有感觉,那是病态,要治疗。不过病态到这样的人比较少。普通静坐有一点点效果也会这样,这要能够自由作主才对,有意能够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静坐中发生心理生理的舒畅喜乐才是对的。

十八、瑜伽术、气功与静坐入定有没有关系?

答:都有好处。

十九、有口水来时怎么办?

答:缓缓咽下去。

二十、后脑有声音不停怎么办?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厉害,那是气向脑部走,头部气脉快要打通以前的现象。不理它,气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后,还有更美妙的境界。

三、心理部分

一、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

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相并不是坏事,那是静坐进步当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当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静坐。

二、静坐时看到鬼怎么办?

答:也同前面的问题一样,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识的幻想,就唯识的道理来讲,都是独影境或带质境。换句话说,都是下意识的精神状态,不是真实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点都用不著害怕。

三、静坐时胡思乱想不已,怎么办?

答:那很难办。要走心地法门,那要多研究佛学啰。我也没办法帮助你,只能够叫你空。佛也只能说:"住一切皆空",怎么空?佛、神仙都没有办法帮你空。

四、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容易昏沉。一个是生理问题、身体、头脑不健康也有这种情形。最好是睡够了再起来静坐。

五、静坐时觉得心灰意懒,人生无望,想自杀,怎么办?

答:这个、佛都没有办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于说为了灰心去静坐,已经不对了。既然灰心,就不会静坐,既然静坐,又要灰心,那不晓得为了什么?这都是心理问题,必须自求解脱。不过,要想一想,自杀以后,到另外一个世界,那边使你更灰心怎么办?

六、静坐中突然想笑,有时又想哭,不知为什么?

答:这是心理状况引起的,第六意识不能作主,就会跟着这个现象乱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状况引起的。肺和心脏的气走动了,就会喜欢笑。肾脏同肝脏的气走动了,会有悲观流泪的现象。但大部分还是心理因素,这要检查自己的心理。

七、静坐如何观想光明点?观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已经超过静坐的范围,完全是密宗与道家所注重的问题,属于佛法修持和修道的范围。修道学佛的人,不一定要观想光明点,可以观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现在道家错误的解释,肚脐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实下丹田的位置依每个人的体型、手指长短而有不同。正确的量法是以每个人中指中间一截的背面为标准长度,从肚脐往下量这个长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间脑这里。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个丹田,所以观想的时候,把这个光明点定在哪一个丹田,要看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而且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而是修道学佛的人功夫到达某一境界,光明出现,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点。观想的明点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摆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这样,否则对身体不好。这是学佛修道的专门问题,要专门研究。

八、为什么要数息、数两下就忘了,观想佛、想不起来?作白骨观也作不起来?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

答:那是学佛的专门问题,至于为什么做不起来?因为心念不能止,不能专一。学佛能够训练到心念专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乱,这是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谈何容易啊!至于说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这太专门了,各有专书,不能笼统的讲。

九、学习静坐的人在日常生活、办公时,应如何联系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静坐可以说有关联,也可以说没有关联。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学静坐,也可以日理万机,事情虽然多,头脑还是很冷静,心情也很平静。至于说,静坐做得好,练出定力,用来做事,那要相当的功夫了。怎么样去练习?方法太多了,要现场做,不是空谈理论的事。

十、为什么静坐后,亲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觉浓厚、更难割舍?该如何派遣?

答:这是智慧问题,不是静坐的问题。不过因静坐,头脑清楚了,自己发现情重,并不是静坐使你多情。这是心理同生理状态,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学再讲。

十一、静坐有了某种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开来,与我自己的内在漠不相关,得到一种逃开的宁静。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用坏了会不会精神分裂?

答:大体上这是很好的事情,不会有精神分裂的问题。但是细微的思想很多的话,就等于双重精神状态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答:这个很难讲了,正常的人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一笑)怎么叫正常的,很难下定论。以佛眼看来,这个世界,便是病态的变相,人生,也多是变态的。

十三、如何克服恐惧感?

答: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经、念咒,实际上这还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检查自己的心理,为什么恐惧?

十四、脾气大、嗔心重怎么办?

答:这也要道理搞清楚,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个不是静坐可以解决的。

十五、怕死怎么办?

答:最好死了以后再研究。(大笑)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炼化精气神?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经、道家的书籍和印度瑜伽术都在这个问题上转,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哉问。

二、何谓奇经八脉?

答:普通的经脉属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奇经不是属于血管系统,也不是普通的神经,是另辟一路的,有八个脉,就是八条气化之路。奇经八脉不完全属于肉体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结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么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会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会睡眠了。

四、入定与睡眠有何不同?

答:这两个名称就不同。入定有各种定境,各种现象。定这个字很简单,一个念头,等于一个珠子一样,把它定住在那里,永远是这颗珠子,那个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颗,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千万注意,不要把静坐当作入定,那就错了。静坐是初步练习,将来功夫高了,可以因静坐或学佛修道,进入你要的境界,那个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当然不是静坐的定境。

五、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奇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转移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定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功夫,密宗的各种观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吗?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别,静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学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悟道成佛,那个大智慧的解脱――"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普通学静坐同入定还没有关系,坐个几天几夜都不动,只能说静坐做得好,是不是达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个问题;而且达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脱了没有,又是另一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六、三际托空以后该如何?

答:三际托空是佛学禅学的名称,太专门了,超出静坐的范畴。那是把心分作三段处理,前一个念头让它过去,后面的念头未来,中间的这个念头当下就空灵了,这个叫三际托空,并不是佛法的究竞,而是最初步的空念头的练习。实际上,中间这个念头的空灵还是意识境界的空灵,这里头还要起慧观,就是智慧的观察。所谓一切方法,皆如梦如幻,这是假观――一切方法即假即有,这是幻观、也是假观。然后一切方法的本体即有即空,即幻即空,这是空观,还属于三际的前后两头;然后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来能生万法,亦能空万法这就进入中观,中观以后,中字还要舍掉,即是达到毕竟空,空还要毕竟舍掉,这些都属于佛学的范围。

七、什么是出阴神、出阳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关系?

答:出阴神、出阳神是道家的观念;其实懂了唯识的道理,有时阴神、阳神还是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拿道家来讲,普通能够出神,都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都是阴神,真正出阳神,那要到达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赖耶识整个转了。这种独影意识跟化身、意生身当然有关系,修成功了,独影意识也变成化身,意识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这个也是学佛修道专门的问题。

八、坐中见佛、梦中见佛与实相见佛有何不同?

答:静坐中见佛、睡梦中见佛、实相见佛当然不同啊,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是答案,不要问我了。

九、静坐是看到影相,有先知的能力,但时真时假怎么办?如何鉴别?

答:静坐有时有先知,小事蛮灵,大事反而不灵,都是第六意识、独影意识境界。至于说灵不灵、对不对,这个问题是专门的,慢慢去参究,暂时不告诉你。如果把这个当成神通,认为很灵,久了以后就进入神通二号――神经境界,要特别小心。

十、开悟与静坐有何关系?是否要开悟非静坐不可?

答:开悟和静坐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开悟不一定要静坐,但是如果为了开悟而学静坐,这也是应该。

十一、什么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答:三花是"精、气、神",气脉到头顶上通开了就是"三花聚顶"。五气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胃、肾,这些内脏都绝对健康了叫作"五气朝元",这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奇经八脉、气脉都通了。

十二、如何鉴定一个人有道无道?

答:这个很难讲,这个问题不答。有道的人一定慈悲喜舍、戒定慧俱足,很明显的。

十三、悟了道有什么用?悟了道以后如何?

答:悟了道以后好吃饭、好睡觉。(大笑)

十四、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如何修炼?程度差别如何?

答:其实人都通的嘛。吃了饭会拉屎、耳朵听得到、眼睛看得见;这都通啊。至于说那些神通,有专门的修法,修成功了,还不算真神通,要大彻大悟以后,自性本来俱备神通,那又属于佛法范围,以后专门再讲。

十五、有了神通可不可以表演?

答:有神通的人都不表演。表演的叫魔术。

十六、悟道的人是否一定具足神通?

答:那有两种情形。有些人悟道了,不要神通。有些人悟道了,有神通。至于一般人想学道、修神通的,已经是不通,表演神通更是魔道,那叫做耍魔术。

十七、报化身成就,是否非双修不可?

答:不一定,不应作如此说。这是佛法专门的问题,不在此讨论。

十八、禅宗三关在功夫境界上怎么讲?在菩萨果位上如何说?

答:这些在"禅海蠡测"(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书中都有,这里不谈。

2、人为什么会生病?

生病在我们的一生中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每天都会有人生病,生病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但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很多人。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总结出人类产生疾病的以下几种原因:

一、体内毒素的累积

人类生存离不开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多项国内外研究证明,现在的空气污染严重地危害了我们的健康。

我们都知道,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一种有限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可是近年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但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环境的污染也日趋加重。



食物也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市场上存在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被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包围着。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进入我们的身体里,时间久了,对身体有害的毒素无法有效排除,就会诱发疾病。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说得不错。人一旦生病了,不论你是吃中药还是西药,都会或多或少对你的身体有所影响。要养成健康的就医习惯,遵照医嘱,合理服药,不要过量服用药物,避免给人体器官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们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我,心胸开阔,乐观豁达,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心理健康了,身体的各项机能就更趋正常,那疾病就不会趁虚而入了。



三、饮食不规律

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吃饭的习惯。不按时吃饭,会损害胃肠诱发疾病。而且还要营养均衡。不注意合理膳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暴饮暴食更会打乱身体的均衡状态。所以说,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缺乏必要地体育锻炼

人要是不经常锻炼,就像不常用的武器一样会生锈和变迟钝。身体的各个机能和免疫力就会下降,免疫力一旦下降就会生病,而增强免疫力的最好方法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主任马克?丹佐博士说:“鼓励人们每天坚持体育运动,这对身体健康有众多好处。能够减少患某些疾病和变肥胖的风险,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力量。另外,对心理健康也大有益处。”

对照以上几种导致人生病的诱因,在以后的生活里多加注意。身体是自己的,我们要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成为一个长寿的人。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3、怎样禅定

净土念佛法门由于方便易行,人人能修,安全稳妥,又能仰承佛力感应加持,念佛时即是以佛之真如熏习我辈的无明,摄受佛的智慧福德光明熏修吾辈业力凡夫,如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再配以净业三福:深信因果,五戒十善等行为修持,在生能净化心灵,提升品格,业消智朗,增福增慧,幸福人生;临终又能蒙佛接引往生佛国净土,“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亲来迎接”,而得不退转,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未法时代尤现代社会的众生,生活节奏紧张、竞争压力大,烦恼业力厚重,贪欲横流,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劣下。净土念佛法门成为他们最宜普及修习的法门。无论在家出家,无论学生老师、士农工商,学习紧张时,工作压力时,成功时,失意时,工间休息时,早晚睡眠时,时时可念佛片刻,净化心灵缓解压力,熏修改变性格习气,辅疗身心疾患,提升智慧等。心净国土净,娑婆世界本是众生众业所感而成。而佛法净土信仰,众生皈依佛陀之教导,在生按净业三福、五戒十善,环保素食,六度万行等准则妙法提升、改造自己的心性品格,从而净化社会风气,为精神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有法师提倡所谓“人间佛教”,而实际净土法门即是末法时代最好的“人间佛教”!佛法以出世心,行入世事耳。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是也。

4、人为什么要生病

人为什么会生病?
-从佛经中了解生病的原因

文/谢德炽

人的生命中有八种重大的痛苦,即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相
会,所求不得,所爱别离,五蕴炽盛--其中生,老,病,死这四项更是不能逃
躲的基本痛苦,只要是有情生命,就必定要经验之。故让我们一起从佛经上来了
解生病的原因

病苦,是人生中相当重大的一种经验,而专门为解决生命诸多痛苦的佛法,
自然对于病苦的成因有著完整的解释。

〖佛法的观点〗

在《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有提到三种致病的因素

1.四大诸根因素:即人体本身的体质因素(或说是基本元素)造成的问题。
2.饮食时节因素:即饮食造成的问题。
3.四季时令因素:即环境造成的问题。

而在《小止观》治病九中,也论及三种得病的因缘:

1.四大增损病相:◆讨论四大元素引发之不同病相。
2.五脏生患之相:◆述说五脏功能失调时造成疾病不同的表现。
3.鬼神所作得病:◆即因鬼神的作祟导致人的疾病。

《小止观》治病九里谈论的部分,似乎较偏重于叙述「病徵」和「病别」故
与金光明经的部分颇为不同。而〔鬼神所作〕一项则讨论到了精神甚至超精神领
域的致病原因,这是一般较少说到的部分。

另外在《杂阿含经》卷十五也说明疾病的起因

1.因风起
2.痰阴起
3.涎唾起
4.众冷起:这四项主要在于细论四大不和谐所引发的病貌。
5.因现事起:此项是说明情感性或精神性的疾病。
6.时节起:如同前述的季节因素。

因为病苦的解决,实在是众生非常迫切的需要,故世间法中已非常发达的医
药的领域,也是在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已知的疾病因素可以分析如下:

a.致病性微生物:如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等。
b.人体的免疫机能:意即所谓的抵抗力或体质等。
c.环境污染:有毒废弃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等。
d.老化:许多疾病说穿了都是由于「老化」所致。
e.饮食(营养):饮食的状况对健康可以有许多决定性的影响。
f.精神疾病:这是目前医学领域中较弱的一环,但是能确定和遗传有关。
g.外力伤害:包括许多意外事故等伤害。

若再讨论之,我们可以把a,c两项归类于环境因素;b,d,f三项则归于基因
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体质因素。

若是再考虑e〔饮食〕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它与a,b,c,d这四点甚至于f
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因为除了呼吸之外,饮食可以说是人与环境间互动最多的
途径,因为能量的进出和物质元素的交流等等都依靠饮食来达成。而基因的表现
已知和环境有绝大的关系。

而g这点不但与环境有关,也常常和个体的特质(基因)有关。就此而论,
我们能先行得到一个概念,即:人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行笔至此再让我们
看看中医的说法。

〖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成因可以分为--

1.外因:以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为本。这个说的就是「季节
时令因素」。
2.内因: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为本。说明人的情绪对生理
的影响。
3.不内外因:包括饮食,房事,金刃(此可包含外伤或意外事故),虫兽(
包括微生物)等等,广泛的指出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在解释季节时令对人的作用,和精神情绪影响健康的理
论方面,非常地仔细。或许有些部分我们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尤其是细菌病毒
等)来说明,但也有些部分目前无法知道其关联何在。其他部分大体上来说,中
医的说法是与西医相去不远的。

由上述佛法和医学的解释,我们可以明显地归纳出几个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1.环境的条件性
2.基因的条件性
3.饮食的条件性

这三大条件如果本身不出问题,而且又能与其他两大条件配合得当的时候,
人就可以活得健康长寿。

〖业力和福报〗

其实不管是出世间的佛法,或入世间的医学,对于病苦的观察解析都很完整
透彻。尤其医学在物质上的解说更是因为科技进步而日趋完备。

然而若是光依赖医学,问题并未能完全解决,因为,我们不禁要再问:又是
什么因素,在决定这三大条件的表现或具足呢?

答案是:业力与福报的平衡消长。

除了这个回答以外,我们如何找到更圆满,更究竟的答案呢?机率?运气?
造物主?这种答案,有谁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些都是医学难以回答的部分。
因为福报大或业力较轻,所以有人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遗传到优秀的基因,并且
得以享有健全的饮食,因此而健康长寿。因为福报浅或业力深重,所以有人出生
在恶劣甚至战乱的国土,或是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或是因三餐不继而多病早夭。
这样的回答既简单又圆满,最合乎科学中对于〔理想的理论〕的要求--单纯,
适用范围大,而且例外少。所以要正确的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或健康〕这个问
题,除了上述医学领域中,偏重在技术性的,唯物式的答案之外,很有必要回归
到因果业力的层次。如此在掌握了比较核心而根本的地方,我们才不会被诸多纷
杂的现象所迷惑--至少先不会被不实的广告蒙骗--而能抓到重点。知道下手
的地方并且正确的努力,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

5、如何运用“意念”达到养生调病?

现代社会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是什么?是健康。没有人会怀疑,惟拥有健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首要前提便是拥有健康。确实,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还能拥有什么呢?即便坐拥亿万资产,如果丧失健康,英年早逝,结果也是“钱在银行,人去天堂”。

古人说,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谋而合的。关注身体健康的生理保健类书籍在市面上十分常见。然而,用通俗的语言文字表述的关注心理保健的书籍却不多见。我们致力于大众的心理保健,希望本书能够助益于您的心理健康,提高您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排解您在自我保健征途中遇到的部分难题。

健康是想出来的。此处的“想”,当然不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所事事时的胡思乱想,更不是祝英台想与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想”。我们所说的“想”,特指调适心理状态的技巧和实践。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适,使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从而达致心理保健的目的。

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环境。心理状态是变化多端的,要对它进行调适。我们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拥有健康的心态,就要正确认识心理状态的本质和核心,而这个本质和核心就在于心境。所以说,调适心理状态,关键和重点就在于调适心境。

心境是情绪的核心,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

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这个定义颇为费解。通俗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境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状态。说到情绪,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绪,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比如,我们说,某某闹情绪,那肯定不是正面的意思。

古代的养生之道,几乎涵盖了医药、饮食、宗教、民俗以及武术等各方面的养生理论,内容极其庞杂,但具体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顺应自然。讲求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正如《内经》上主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称“道法自然”,就是指的要顺应自然规律。

二.形神兼养。一方面要注重形体养护,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三.动静结合。主张“动则生阳”,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四.审因施养。主张“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即不拘泥于一法一式,而要因时、因地、因人施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古代养生之术则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施行,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其中涉及的内容以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居多。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的调养。

3.气养。主要是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内容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等方面。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和体育健身等活动。主要是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适应人群也比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涉及到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

6.药养。以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为主要内容。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一般是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为与食品相融合。所以,中医学界常有“药膳”的说法。

7.术养。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是上述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养生方法。

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和《易经》很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就是“气”。《易经》认为“气”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可见,“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想讲讲运用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

运用意念治病养生包含两个方面,即:意守与行气。其原理和方法如下:

意念治病养生原理

(一)意守病处——把心专注在身体上有病痛的部位,定会产生治病的效果。心怡曰康,意念是身体运行的主帅,所以,意念像王,疾病象贼,好比帝王所到之处,盗贼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门开的时候,风就地跑进来,门关起来时就平静无风,心攀缘外境,就好像开门,把心专注在病痛的部位就像关门,所以能平息机能的不顺。

(二)意止丹田——把心专注在丹田,可以治愈许多疾病。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到二寸半的地方(《肾首五教仪》说一寸,《摩诃止观》说二寸半)因为丹田是“气海”,把心专注在丹田,气息就会调和,所以能把病治好。意守注在丹田,对于两胁痛、烦不能食、上热下冷、气喘等病特别有效。

(三)意住足下——把心专注在脚底,也可以治病。如果心火上升,人的身体机能就不调和。当你把心专注在脚底,上身就会觉得轻松舒适,所以说意住足下就可以治病。

(四)意系脐中——把心专注在肚脐,可以治肠胃病,也可以引发禅定。因为我们把心放在肚脐为界限,可以体悟“诸法无常”的道理。而且肚脐靠近肠胃,把心专注在肚脐,容易看见身体的不净,因此能消除贪欲。

(五)意息法界——放宽心胸,使心遍布整个宇宙,而没有任何执著,可以治疗身体所有的疾病。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才产生的,没有实体。当我们明白一切事物,体性本空的道理,不执取一切病相时,病就自然好转。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内心的杂念和忆想,必将影响人体机能的运转,这时就可能有疾病产生。当我们心地平静,不起妄念时,全身就会感到特别舒畅,一切疾病都会不药而愈。所以《维摩诘经》上说:“一切的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

外境,产生杂念。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执著和杂念,就不会病了。”(参见《五教仪》注第三十七及第三十二卷)

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

这里讲的意念治病养生方法是指意守与行气的结合运用。以意、气同用,或意气并称,极重气字。其法至简至易,调息、调神、调身,本乎自然。即以鼻呼吸,要诀是要细匀无声,匀静自然。入静,指意念活动专一,或无杂念。大脑皮层非处于於兴奋,或抑制状态。养生之道,是在凝神养性,意守与行气灵成一体。

(一)运用音气治病的六气的治病法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具体行气技法是六字气诀: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嘴里默念轻柔而且缓慢地念“吹、呼、唏、呵、嘘、呬”这六个字音,念时只动嘴出气而不出声,耳朵当然就听不到嘴里所念的声音了。因为这六个音念得很轻,感觉上好像有很柔和的气缓缓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得气虽然轻柔,但心中却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心里要放轻松,不可紧张。用以影响肝、心、肺、脾、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

念“吹”可以治肾脏的疾病;

念“呼”可以治脾脏的疾病;

念“唏”可以治三焦的疾病;

念“呵”可以治心脏的疾病;

念“嘘”可以治肝脏的疾病;

念“呬”可以治肺部的疾病。

行气技法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行气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到底“三焦”是什么呢?三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人系统或消化的路线,“焦”就是焦腑的意思,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在嘴巴以下,胃部以上,主要的功能在于便利食物的输送。中焦在胃里,主要的功能在使食物便于消化。下焦在膀胱上面,主要的功能在于排泄。

用死背的方式,较不容易把这六个字和所对治的脏腑记牢。如果我们能把下面这一首偈背诵起来,就轻松多了: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旦言嘻

这六个字奥妙无穷,不但可治好五脏的疾病,而且也可以治疗身体机能的不调顺。例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以用“吹”来治。身体感觉热时,用“呼”来治。百节疼痛和风邪用“嘻”来治。烦胀上气,用“呵”来治。有痰阴,用“嘘”来治。疲劳厌倦,则用“呬”来对治,简而言之,“吹”可去寒,“呼”可去热,“嘻”可去痛,“呵”可去烦,“嘘”可散痰,“呬”可补劳。

春天用“嘘”来治肝脏的疾病,夏天用“呵”来治心脏的疾病,秋天用“呬”来治肺部的疾病,冬天用“吹”来治肾脏的疾病。这样,效果会特别好。“呼”治脾脏的疾病和“嘻”治三焦的疾病则四季通用。

还有,六气也可以治同一脏的疾病。五脏之中任何一个内脏,有冷就用“吹”来治,有热用“呼”来治,有痛就用“嘻”来治,有痰就用“嘘”来治,虚劳无力用“呬”来治。

(二)观想呼吸疗病的十二息治病法

一般人的身体依赖着呼吸才能活命,高明的人从一个人的呼吸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态和生了什么病。

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呼吸,譬如当我们愤怒时,呼吸的气息就会变得又急又粗。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透过观想和心灵的力量来改变呼吸,达到治病的效果。在还没有介绍运用呼吸治病的方法以前,我们需要明白呼吸的四种现象:

1、风相——心里感觉到鼻子呼吸有声音

2、喘相——虽然没有听到呼吸的声音,可是呼吸不顺畅

3、气相——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也很通畅,但是呼吸所出入的气息不细微

4、息相——呼吸不但没有声出入通畅,而且气很微细绵长,若有若无,不容易被察觉。

前面三种呼吸的现象都是不谐调的。因为呼吸粗糙急促的人容易生病,而且情绪不稳定,心神难宁静。如果要治好这种呼吸的现象,需要学打坐,首先放宽身体,把心情放轻松,然后一心专注丹田,再先放宽身体,把心情放轻松,然后一心专注丹田。再想像呼吸的气息遍布全身,随着八万四千个毛细孔或出或入,没有任何的障碍。

当我们把心定下来以后,呼吸自然就会微细绵长。呼吸微细绵绵长的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心情愉快,神识安稳,心容易入定。所以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的第二卷说:“呼吸像风的人,心中一定散乱,呼吸像喘的人,心情结滞而不通畅。呼吸像气流的人,身心容易疲倦。只有守住微细的呼吸,心情才能宁静,而进入禅定的境界。”

当你呼吸微细绵长,心情宁静以后,运用呼吸来治病就轻易多了。下面,我们来谈谈“十二息治病法”十二息治病法就是我们运用观想呼吸的二十种状态,来产生治病的功效。

1、上息治沉重

2、下息治虚悬

3、满息治枯瘠

4、焦息治肿满

5、增长息治赢损

6、灭坏息治阴膜

7、暖息治冷病

8、冷息治热病

9、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

10、持息治掉动不安

11、和息可通治身体机能的不调

12、补息可滋补身体机能的衰退和虚劳

善于运用这个原理,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请依此类推。

(三)专用观想的治病方法

前面“十二息治病法”是在呼吸的气息上加以观想。观想的用途很广。譬如我们运动前可以观想自己身体站在大莲花上,面部带着微笑,心情喜悦和乐,观想天上地下,四面八主都有清净的色光明;然后运用深长而且均匀的呼吸,观想白光从鼻孔吸入,一直降到腹腔部,腥部圆满清净,如中秋月轮,再随着呼吸观想腹腔部的白色光明,逐渐上升,散布在全身三百六十个骨节,然后缓慢地从八万四千个毛细孔中散发出来,这种观想方式,对于身心的裨益很大。

下面我们就来谈纯粹用观想治病的方法和原理。

1、观想治病的原理

为什么运用观想可以治病呢?因为心境是交互影响的。凡夫过于执著物质的表相,以致心力脆弱,无法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改变外境,所以产生“心随境转”的现象,圣人可就不同了,他们心中没有杂念,心力强而且专一,所以能“境随心转”用心力来改变外境,产生“神通”和“奇迹”的现像。

观想是锻炼心力的一种方法。治疗越严重的病,就需要越精纯的观想。古人“望梅止渴”和“悬沙充饥”都是运用观想到成效的最好例证。《小止观》上面也记载:有一个人患了冷病,他就观想身上生起了热气,对果当真把冷病治好了。善于运用观想来治病的例子,大藏经中多得不胜枚举。例如:在《正法念处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观想六道的实况。在《禅秘要法经》中,佛陀教导弟怎样运用观想六道的实况。在《禅秘要法经》中,佛陀教导弟子怎样运用观想来灭除贪爱、憎恨和愚痴等心理的毛病。在治贪淫法、治利养疮法、治犯戒法、治沉迷音乐法、治失心法,以及鬼魅所著种种不安,不能得定的方法。仅就智者大师当时所读的本《杂阿含经》中,佛陀就说了七十二种治病的方法(注:《治禅病秘要法》的“治阿炼若乱心病七十一法”,即摘译自古本的《杂阿含经》中,然而,这些方法当中有许多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很难学会的。现在我们只介绍其中几则较简单的实例:

2、观想治病的实例:

(1)用观想治治疗腹部有疾病

从前有一个腹部结了硬块的疾病,他就观想一只金针进入腹部刺散那一小块硬块。这个人天天这样观想,终于有一天腹中的硬块果然没有了。可是腹部却忽然发生疼痛。于是他就去请问善知识,说:”为什么我腹部的硬块好了,却又是会痛呢?那个人就回答他:“你观想金针破除腹部的硬块,可是金针却留在腹部里面。所以你应再运用观想来把那只金针除去。”他回家后,依照那位善知识的话去做,肚子痛的毛病也就痊愈了。

(2)用观想治疗身体虚弱

从前有一个人身体虚弱,后来他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温暖的醍醐,一滴地滴入脑中,然后灌注五脏,流遍全身,滋润肢体。果然治愈了虚劳损伤的疾病。

(3)用观想治疗颈部的毒瘤

从前有一位法师,颈部长了毒瘤。这位师父就天天观想这毒瘤像蜜蜂的巢一样,本来有许多蜜蜂都很快地飞出蜂巢,脓血都从毛细孔流出,像蜜蜂走了以后,只剩下一个空巢。观想纯熟以后,颈部的瘤也就痊愈了。

(4)治吞食蛇影的两种方法

过去有一个吃东西的时候,吞了一种很像小蛇的食物(其实,可有是蛇的投影),分就自以为是真的吞进了一条小蛇,因为他每天都时常这么想,所以生病了。

后来一位聪明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趁那位病人下痢的时候,拿了一条死的蛇放在便盆里,然后对那位病人说:“蛇已经出来了!”说也奇怪,从此以后那人的病居然就好了。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个很相似的故事,那就是“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这典故记载在《晋书》的“东广传达室”。故事虽然相似,可是治疗的方法却回异其趣:乐广有一们很好的的朋友,自从上次离别以后,就很少到乐广东省的家里拜访。乐广就写信去问那位朋,那位朋友说:上回乐广请他喝酒,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当时很恶心不敢喝下去,因为碍于情面。于是硬着头皮喝下了,没想到从那时候起就生了一场大病,直到现在没有痊愈。

乐广看见壁上挂了一把弓,开头很像蛇,他推想,杯中的蛇大概就弓的影子吧。于是他又在原来的地方摆了酒席,派车子请那一位朋友来吃饭。那位朋友在杯中见到了蛇,他说:“这跟我上一次所见到的情形完全一样。”乐广就把原因告诉他。那位生病的朋友,豁然意解,病马上就好。

其实,就佛法的观点来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可是心夫都执著这个假相以为真实,产生了许多苦恼和痛苦。这不也是和“杯弓蛇影”的情形很相似吗?所以佛陀才大慈大悲地告诫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第五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没有偏见和执著时,才能解脱苦恼而得到大自在。

(5)转移注意力的治病奇迹

从前有一个人生了一个会致命的恶疮,手臂上也长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疔。他请了一个高明的医师来治疗。那医生对他说:“你这个大疮没有什么要紧,倒是你手臂上的寻疔很严重,有生命的危险,你要好好注意!”病人听了医生这一段话,他就把注意力转移了专门注意手上的小疔,而不去理会大恶疮,久而久之,身上的疮却全部都好了。这也是观想治病的一个好例子。

(6)笑病可不药而愈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用功读书想考取功名:后来果然考上状元。没想到从考中状元的那一天起,他就因为太得意笑个不停,他得了很严重的“笑病”。

京城里很多医生开处方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有一位高明的医生把了他的脉以后就很认真而且严肃地说:“你得了必死的绝症!这种病我没有办法治,据我所知,只有一位老先生才能治好你这种绝证,幸好我认识他,稍慢可就不及了!”接着,这位医师很详细地描述病因和将来的严重性。

那状元听说他得了凶险的绝症,而且天下只有一位老先生能治,吓得脸都发青了,再也笑不出来了,急忙放下万缘,专程赶去。他到了那里,没想到老先生说:“你的病全好了,可以回去啦!因为你得了笑病,药石难治,那位医生不得不用致死的绝症来吓唬你,才能把你的病治好,请你不要见怪。”

运用心力治病的十个条件

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治病,需要遵守下面十个条件:

1、信——相信这个方法能治病

2、用——随时常用,以免生疏遗忘

3、勤——用时专精不懈,直到病愈为止

4、常住缘中——常把心放在对治疾病的方法上,而不胡思乱想。

5、别病起因——辨别生病的起因

6、方便——灵活巧妙地运用对治的原是和正确的方法

7、久行——实行还没得到利益时,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继续不断地练习而不生怠惰心。

8、知取舍——知道练习得了益处,就应勤加实行,有了害处,就应马上舍弃

9、护持——明白禁忌的意义,而且不去触犯

10、遮禁——得到利益,不向人夸耀;受到损失,不生怀疑和毁谤。

假如能够彻底做到这十点,心灵的力量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可产生治病的效果。

这里必须说明的两点是:以精神的力量来治病,需要平常不断练习,有了相当的定力后,才容易奏效。还有,遇到像发烧和胃出血等紧急情况,最好还是赶紧去医院吃药打针,以免误事。

6、寻找佛教同修禅定的朋友,一起印证禅修,谢谢!

祖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禅,可行不可说。可达不可意念。

末学四字铭:“放松,舍弃”

7、请问持《金刚经》打什么手印?

你就是想修行吧那静坐吧
如何静坐问答录
文为最近在美国东部华盛顿近郊兰溪行馆拍摄南师示范"如何静坐"录影带时,当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誊录。特录如下,以供初学静坐者之参考。(陈运生志)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有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的理论、静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识里有些神秘观念,以发精神、思想不纯净,自己造成幻境,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学家们大都讲究静坐,从来没有走火入魔过。因为他们静坐的要旨重在养心,讲究的是思想纯净,所以没有什么走火入魔这些鬼话。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静坐?静坐是否一定要烧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随便哪里都可以坐,无处不可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禅堂静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里都可以坐,什么衣服都可以,什么形式都可以,静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们的共法。

三、有家庭儿女、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啊。静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体残障可不可以学静坐?姿势不能完全达到标准有没有问题?

答:静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静,并不一定在乎姿势。心静了就是静坐,所以当然可以。

五、静坐可不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

答:可以。

六、过度疲劳、爱困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

答:疲倦想睡的时候静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话,最好是精神好的时候,睡醒以后再静坐。

七、静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荤可不可以静坐?

答:都可以。

八、什么时候静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静坐?

答:什么时间都可以。道家喜欢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阴阳家(不是易经)的物理自然法则,注重时辰静坐,是做道家炼丹功夫用的,平常没有时间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时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感冒生病会好得快些。

十、很嘈杂的工作环境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静",不一定要静坐,在嘈杂的环境里摆出静坐盘腿的姿势,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实心静在哪里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疮或者驼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心静对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怀孕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可是没有练过盘腿的孕妇最好不要盘腿静坐。怀孕以前有盘腿习惯的人,当然可以盘腿,这都没有关系。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后天受环境影响)可不可以静坐?静坐后对他有没有帮助?

答:这个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辅导。理论上静坐对精神病者绝对有好处。但是没有适当的人照顾辅导,有时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静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习惯而定。依照养生之道,最好是少喝为妙。

十五、静坐后可否立即洗澡?

答:这个没有问题。

十六、吃饱后可否立即静坐?

答:初学静坐的人,刚刚吃饱了不能静坐,因为肠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对静坐已经有心得的人来讲,吃饱了马上去静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学的人最好吃饱以后休息半个钟头到四十分钟以后再上座。至于肚子饿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初学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

十七、房事过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不过对初学的人来讲不太适合,最好是房事过后、休息好,精神足了再来静坐。

十八、静坐以后是不是有助于房事?

答:现在我们学的是静坐,不是学房事。如果把静坐积蓄起来的能量用来行房,拼命的动,同静坐的原则相反,损失更大。

十九、不洗脸、不漱口可以静坐吗?

答:静坐同这些琐事关系不大,暂不讨论,免得浪费时间。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静坐?

答:也可以啊!静坐是养心,静下来就对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当然不好,就不要他静坐。

廿一、应酬喝酒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应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静坐,他也不干。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点,安静一点的时候再静坐,静坐为的是养心。

廿二、初学静坐有那些正确的参考书?或读哪些佛家、道家的经典?

答:现在有关静坐的书很多,正确的有摩诃(大)止观,小止观。学佛的最好走这个路线,或者是"佛法要领",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这几本。学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过注解不要乱看,各家注的不同。其余的道书丹经很多,最好要审慎选择。

廿三、静坐以后可不可以参加喜庆宴会等俗务应酬?或看无关修道的杂志文章和电视电影?

答:这些都没有关系,静坐并不妨碍普通生活。静坐以后去打滚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着。

廿四、为什么要静坐?

答:这就要反问你自己了。

二、生理部分

一、静坐时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

答:这要凭个人自己的感觉。从外在来讲,最好每个人对生理学、解剖学、医学都有点了解,甚至看看医学上标准的人体骨骼图片。内在方面,自己对不对要凭感觉。假定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感觉都不灵敏,当然有问题。可是世界上对自己身体内部感觉很灵敏的并不多。这要经过静坐训练、相当有功夫的人,才会对自己内部身体感觉很清楚。这样可以养生、健康、长寿,所以主要的关键还是看自己。

二、静坐时身体会颤动、发冷、发热、发汗?

答:假使是因为静坐的影响而有这种现象,这是病态的发露,因为内部本来有病,因静坐而引发宿疾,就使你感觉清楚。如果病很轻微,因静坐发冷、发热、颤抖(动),身体就会自然好转。如果病比较严重,自己有医学知识的就晓得治疗,不然的话,要找医生研究。这是静坐的自然现象,不是静坐引起的毛病。这是好现象,自己就知道怎么样去保养治疗。

三、静坐后体重增加或减轻怎么办?

答:不要太注意体重的变化。体重是受情绪、心理、生理、气候和饮食的影响,随时在变化。静坐不要注意这个,否则就是太注重身体,偏向唯物思想了。静坐是养心。

四、静坐后精神奕奕,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答:静坐坐得好,本来可以断除睡眠。不要太重视这个问题。昼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样,都是习惯问题所养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学佛的人,视睡眠是魔障,是盖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当两天用,岂不更好。

五、静坐中,有时不由自主的气动,身体摇摆不已,会跳动,或打神拳,该让它继续或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知觉(思想),一个是感觉。气动带来的现象属于感觉状态。身体里的气机发动,可以说是好现象,也可以说不是好现象。身体里哪里有障碍,气血流通时,它就自然反应发生这种现象。至于要让他发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来判断了。有的人头脑很清醒、很正常,为了他的身体,可以让他继续、鼓励他动,等于是最好的内在运动,使他身体恢复健康。如果是精神有问题,或是思想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变下去变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变成病态,不应该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坏都看人的运用。

六、为什么静坐后反而感觉腰酸、背痛、脚麻、觉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风寒感冒?

答:那是本来就有那么多病。和前面的问题一样,因静坐而反应出内在的病,并不是静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的话,赶快去看医生。

七、静坐后会打呃、放屁,是否有问题?在佛堂静坐时可不可以放屁?

答:静坐的时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宫的胃气要通了。普通人饮食过度,食道和胃肠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过多的问题。静坐坐得好,胃气通了,身体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肠子,肠子不健康的话,有很多废气在里头,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许多观念,认为放屁是元气漏了,不管哪一种屁,拼命夹着肛门,不让屁漏出来,这是很危险的事。有些废气必须把它排泄掉,如果肠胃有问题,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现象。可是对完全辟谷的人而言,不吃东西,肠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极点的时候,有一种屁是很难得的,不能放,放了会有漏精现象。究竟哪种屁是元气,哪种屁是精气,哪种屁是废气,要靠自己的智慧去体会,最好有废气就把它排掉。至于在佛堂里打呃放屁,这是生理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不敬的问题。所谓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应,佛难道不慈悲吗?一个病人到佛堂,说这个病人很臭,应该赶出去,或者让他忍屁而死,那还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吗?

八、静坐后可不可以有性关系,是否必须戒绝房事?

答: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般人学静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长寿、修道、求神通、学佛、练功夫,不管是什么目的,基本上,静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许多人学静坐就是为了性行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着静坐把性工具练得坚强牢固,征服女性,以此为神通、快乐。如果是为了这种目的,则是自求早死,这是绝对不好的事。至于普通人静坐以后能不能有性行为,就看你自己静坐的目的是为什么?一般来讲,正常的性行为是可以的,不过要节制才是,不要随时随地去"做人",太纵欲是有害的。

九、静坐后,生理机能旺盛,性欲勃起,如何调服?是否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答:这是最难的问题了,也是静坐第一关。大家学静坐,不管是为了健康长寿,或是修道、学佛,碰到这一关几乎都过不了,就自然会去做性行为。《楞严经》上也讲到这一关很重要。所谓性欲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经上把男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实际上真正的淫根不是这个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这个不是问题。许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办法练气功、练各种调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当然也有各种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最好的方法是减少饮食,肠胃空一点就很容易调服。念头一空就回转了。回转来就变成身体最好的营养。

十、女性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静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休息几天。如果是学佛的人,走心地法门,念佛参禅,看空了身体的,那么,月经期间静坐,一点妨碍也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谓练气血的,就是要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故意锻炼气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只能说到这里,高深一层,以后再说。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静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项?

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门,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为主,这样静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十二、为什么静坐后,有事会闻到檀香味?

答:这有两种情况,大部分是自己体内的变化,譬如说,静坐坐得好,效果达到脾胃净化,就会产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脏有了好的效果,就会产生一种清香的味道,本来人体内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种情况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萨感应所带来的檀香味,这是宗教上的现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十四、静坐坐得好,会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对静坐坐得好的人来讲,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气脉走通了,在清理肠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后像水泻一样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静坐的效果到了,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不要病态的腹泻当作好现象,那是不多的,要求医药才好。

十五、静坐坐得好,会经常漏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漏丹原来是道家的名称,后来佛家也通用这个"丹"字,就是普通所谓的"精"。漏丹就是遗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两性的精虫卵子,还包括各种气的作用。遗精的途径很多,包括梦遗、醒着遗、性交中早泄、遗精、阳不举阳痿,都是性荷尔蒙(内分泌),乃至整个身体荷尔蒙(内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尔蒙,包括脑下垂荷尔蒙、甲状腺荷尔蒙、肾上腺荷尔蒙、性腺荷尔蒙等内分泌通通有关。丹漏了就是病态、不太好。最好静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体绝对健康,可是不论男女,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论和现在生理学不同,精是气华的,这个气不是空气,也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元气,也就是生命能所变化出来的产生的。想要炼精化气、使身体健康、长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项条件就是戒淫,断除性行为。道家所谓"百日筑基"起码一百天,将近四个月时间,完全不漏丹。心理上还要完全不动淫欲之念,这个才是初基打好。不过,初基打好并不算成功,还要"十月怀胎",等于一个女人,胎儿在肚子里要好好保养。百日筑基加上十月怀胎,是一年两个月,生理上要没有遗精,或性行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静,像婴儿一样没有淫欲。"十月怀胎"以外还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这样不漏丹,这个是四年两个月了。然后等婴儿长大,这中间当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婴儿就长不大。四年两个月以后是"九年面壁",所以总共要十几年不漏丹,以后还要不要漏呢?问神仙去。总之,修成功了,起码也要十几年,所以不漏丹这个问题讲起来有那么严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学打坐,据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还好,越坐越漏,漏得厉害,甚至还故意去漏,那就免谈了。

十六、有时特别烦躁,无法静坐,怎么办?

答:那是心理问题,或是心脏、肝脏有毛病,总是身体内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时静坐会不想起来,也不想办事,怎么办?

答:那要看什么情形。有一种人是身体完全没有感觉,那是病态,要治疗。不过病态到这样的人比较少。普通静坐有一点点效果也会这样,这要能够自由作主才对,有意能够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静坐中发生心理生理的舒畅喜乐才是对的。

十八、瑜伽术、气功与静坐入定有没有关系?

答:都有好处。

十九、有口水来时怎么办?

答:缓缓咽下去。

二十、后脑有声音不停怎么办?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厉害,那是气向脑部走,头部气脉快要打通以前的现象。不理它,气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后,还有更美妙的境界。

三、心理部分

一、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

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相并不是坏事,那是静坐进步当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当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静坐。

二、静坐时看到鬼怎么办?

答:也同前面的问题一样,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识的幻想,就唯识的道理来讲,都是独影境或带质境。换句话说,都是下意识的精神状态,不是真实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点都用不著害怕。

三、静坐时胡思乱想不已,怎么办?

答:那很难办。要走心地法门,那要多研究佛学啰。我也没办法帮助你,只能够叫你空。佛也只能说:"住一切皆空",怎么空?佛、神仙都没有办法帮你空。

四、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容易昏沉。一个是生理问题、身体、头脑不健康也有这种情形。最好是睡够了再起来静坐。

五、静坐时觉得心灰意懒,人生无望,想自杀,怎么办?

答:这个、佛都没有办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于说为了灰心去静坐,已经不对了。既然灰心,就不会静坐,既然静坐,又要灰心,那不晓得为了什么?这都是心理问题,必须自求解脱。不过,要想一想,自杀以后,到另外一个世界,那边使你更灰心怎么办?

六、静坐中突然想笑,有时又想哭,不知为什么?

答:这是心理状况引起的,第六意识不能作主,就会跟着这个现象乱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状况引起的。肺和心脏的气走动了,就会喜欢笑。肾脏同肝脏的气走动了,会有悲观流泪的现象。但大部分还是心理因素,这要检查自己的心理。

七、静坐如何观想光明点?观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已经超过静坐的范围,完全是密宗与道家所注重的问题,属于佛法修持和修道的范围。修道学佛的人,不一定要观想光明点,可以观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现在道家错误的解释,肚脐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实下丹田的位置依每个人的体型、手指长短而有不同。正确的量法是以每个人中指中间一截的背面为标准长度,从肚脐往下量这个长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间脑这里。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个丹田,所以观想的时候,把这个光明点定在哪一个丹田,要看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而且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而是修道学佛的人功夫到达某一境界,光明出现,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点。观想的明点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摆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这样,否则对身体不好。这是学佛修道的专门问题,要专门研究。

八、为什么要数息、数两下就忘了,观想佛、想不起来?作白骨观也作不起来?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

答:那是学佛的专门问题,至于为什么做不起来?因为心念不能止,不能专一。学佛能够训练到心念专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乱,这是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谈何容易啊!至于说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这太专门了,各有专书,不能笼统的讲。

九、学习静坐的人在日常生活、办公时,应如何联系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静坐可以说有关联,也可以说没有关联。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学静坐,也可以日理万机,事情虽然多,头脑还是很冷静,心情也很平静。至于说,静坐做得好,练出定力,用来做事,那要相当的功夫了。怎么样去练习?方法太多了,要现场做,不是空谈理论的事。

十、为什么静坐后,亲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觉浓厚、更难割舍?该如何派遣?

答:这是智慧问题,不是静坐的问题。不过因静坐,头脑清楚了,自己发现情重,并不是静坐使你多情。这是心理同生理状态,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学再讲。

十一、静坐有了某种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开来,与我自己的内在漠不相关,得到一种逃开的宁静。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用坏了会不会精神分裂?

答:大体上这是很好的事情,不会有精神分裂的问题。但是细微的思想很多的话,就等于双重精神状态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答:这个很难讲了,正常的人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一笑)怎么叫正常的,很难下定论。以佛眼看来,这个世界,便是病态的变相,人生,也多是变态的。

十三、如何克服恐惧感?

答: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经、念咒,实际上这还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检查自己的心理,为什么恐惧?

十四、脾气大、嗔心重怎么办?

答:这也要道理搞清楚,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个不是静坐可以解决的。

十五、怕死怎么办?

答:最好死了以后再研究。(大笑)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炼化精气神?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经、道家的书籍和印度瑜伽术都在这个问题上转,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哉问。

二、何谓奇经八脉?

答:普通的经脉属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奇经不是属于血管系统,也不是普通的神经,是另辟一路的,有八个脉,就是八条气化之路。奇经八脉不完全属于肉体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结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么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会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会睡眠了。

四、入定与睡眠有何不同?

答:这两个名称就不同。入定有各种定境,各种现象。定这个字很简单,一个念头,等于一个珠子一样,把它定住在那里,永远是这颗珠子,那个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颗,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千万注意,不要把静坐当作入定,那就错了。静坐是初步练习,将来功夫高了,可以因静坐或学佛修道,进入你要的境界,那个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当然不是静坐的定境。

五、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奇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转移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定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功夫,密宗的各种观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吗?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别,静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学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悟道成佛,那个大智慧的解脱――"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普通学静坐同入定还没有关系,坐个几天几夜都不动,只能说静坐做得好,是不是达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个问题;而且达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脱了没有,又是另一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六、三际托空以后该如何?

答:三际托空是佛学禅学的名称,太专门了,超出静坐的范畴。那是把心分作三段处理,前一个念头让它过去,后面的念头未来,中间的这个念头当下就空灵了,这个叫三际托空,并不是佛法的究竞,而是最初步的空念头的练习。实际上,中间这个念头的空灵还是意识境界的空灵,这里头还要起慧观,就是智慧的观察。所谓一切方法,皆如梦如幻,这是假观――一切方法即假即有,这是幻观、也是假观。然后一切方法的本体即有即空,即幻即空,这是空观,还属于三际的前后两头;然后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来能生万法,亦能空万法这就进入中观,中观以后,中字还要舍掉,即是达到毕竟空,空还要毕竟舍掉,这些都属于佛学的范围。

七、什么是出阴神、出阳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关系?

答:出阴神、出阳神是道家的观念;其实懂了唯识的道理,有时阴神、阳神还是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拿道家来讲,普通能够出神,都属于独影意识的晶界,都是阴神,真正出阳神,那要到达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赖耶识整个转了。这种独影意识跟化身、意生身当然有关系,修成功了,独影意识也变成化身,意识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这个也是学佛修道专门的问题。

8、请神人介绍内功怎么练!!!

Practice the simplest safest, and already more than 1000 years!!!

去病延寿六字诀:凡行气,以鼻吸气,吐气时以口默念各字音无声或微声。(收录于《道藏》!!!智恺《小止观》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冷谦(150岁)《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

春炼嘘属肝,肝连目(用力睁大双目)

夏炼呵属心,主舌(反复两手放头顶交叉)

秋炼呬属肺,主鼻(双手向上托起)

冬炼吹属肾,主耳(治寒症,两腿下蹲双手抱膝)

四季炼呼属脾,主中宫(治热症,撮口)

四季炼嘻属三焦(躺卧)

唐-孙思邈《修真十书》

孙思邈(541或581~682)西魏时代出生,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http://ke.baidu.com/view/22427.htm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阑

秋呬定致金肺润

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汉代“六字诀”三法详解
2008-09-05 17:29: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六字诀”属于吐纳类功法,是中国传统气功经典性功法之一,主要用于养生康复。基本法则是鼻吸口呼,在呼气时默念嘘(xu)、呵(he或ke)、呼(hu)、呬(xi)、吹(chui或fu)、嘻(xi)六字,以对治肝、心、脾、肺、肾、三焦和胆系的疾病,故通称“六字诀”或“六气法”。此法来源甚古,因其治病效果显著,故历代养生名家多重视之,至今仍盛行不衰。

这里所载三法皆出于汉代,是“六字诀”的早期文献,从中可见“六字诀”之原本。为省烦累,不列原文,不加注释,而是直接用现代汉语译出。有关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均在“解说”中以明之。

一、六气法

纳气有一,即吸气。吐气有六,即吹、呵、嘻、呼、嘘、四,皆是呼气。平时人的呼吸都是用鼻一呼一吸,呼吸均匀,但六气法就要用鼻微微吸气,用口慢慢呼气,这叫做“长息”。它的方法和作用是:

时寒可默念“吹”字呼气,时温可默念“呼”字呼气。用“吹”字呼气能去寒;用“呼”字呼气能去热;用“嘻”字呼气能去病,又能去风;用“呵”字呼气能去烦躁,又能使气下行;用“嘘”字呼气能消散淤滞,用“四”字呼气能解除疲困。所以老子说:“从早到晚,经常练习不懈,就能健康长寿。”

解说:

本条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又见《养性延命录》、《神仙绝谷食气经》、《服气杂法秘要口诀》等。

六气法,又称“六气诀”、“六字诀”,属于行气、服气的吐纳治病健身之法,起源甚早。《老子》二十九章有“或嘘或吹”之说,河上公注:“嘘,温也。吹,寒也。”《庄子•刻意》有“吹四呼吸,吐故纳新”之说,“四”即张口嘘气。老庄之说虽不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就有“六气法”,但从西汉河上公注中已见有与《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的相同内容,这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汉时就有“六气法”的萌芽。《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弟子赵升、王长所撰,其书为晋代葛洪整理。由此可以肯定:“六气法”在东汉时就已流行,并受到了著名养生家的重视。今之学者在提到“六气法”时皆肯定它的作用,这是对的,但把其起源说得过晚则有失恰当。

二、吐纳六字诀

四字:四主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病,就用四字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治心,心连舌和五脏。心热舌干有病,就用呵字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热,即唇焦。”有此病状,当用呼字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治肝,肝连目。论云:“肝气过剩,眼就发红。”有此病状,当用嘘字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治肾,肾连耳。论云:“肾气虚,耳就聋。”有此病状,当用吹字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治三焦。三焦有病,当用嘻字吐纳治之。

解说:

本诀出自《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字第二》,该书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如此,则本诀于东汉时已有之,但比前《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所载为晚。前者只说去寒、去热、去病等,较笼统。本诀则明确地说对治五脏、三焦,已与后世乃至现在的“六字诀”完全一致,但对于“吐纳”之说未详。兹略释于下:

吐纳,即“吐故纳新”补泻之法。纳,即吸气,缓缓地用鼻吸入清新之气,为补;吐,即呼气,缓缓地用口呼出病浊之气,同时有针对性地默念六字之一,为泻。其吐纳的操作,可参考“闭气六字诀”。

三、闭气六字诀

夜半后至中午是生气之时,可以练功;其余时间是死气时,不可以练功。练功首先要调气、服气。气调适之后,须床铺厚软,枕头高低与身取平,仰卧,两脚舒展,两手握固,离身四五寸。然后微微用鼻吸引太阳气,气从鼻进入后,再用意念送此气通遍身体,随即闭气。闭气到不能再闭时,即细细地从口中呼出,不要让耳听到吐气之声。如果患上寒热、瘴气、脚肿等病,不论什么时节,都可以调治。如果当日调治不好,明日再进行调治,不过三两日必定会调治好。如果患心病冷病,就用“呼”字吐气;热,就用“吹”字吐气。如果肺有病,就用“四”字吐气。吐纳次数:半夜后二十四次,鸡鸣时十八次,天亮时十二次,日出后十二次,次数多更好。要练此功,还需先做一些导引按摩,以有助于去掉疾病。

去五脏病的疗法:

心病,体有冷热。疗法:用“呼”、“吹”二气去之。“呼”去冷,“吹”去热。

肺病,胸背胀满,四肢烦闷。疗法:用“呵”气去之。

肝病,忧愁不乐,头眼疼痛。疗法:用“嘘”气去之。

脾病,体上游风习习,情闷疼痛。疗法:用“嘻”气去之。

肾病,体冷而阴衰。疗法:用“四”气去之。

某脏有病,每次行功皆须做三十六遍。如果感到疾病未除,还需要左右导引按摩。

解说:

握固,气功掌诀。即以四指握大拇指,如婴儿握拳之状,具有“闭关防”、“固真气”和防止“惊功”的作用。

闭气,古代气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吸足一口气后暂时停止呼吸,直到憋不住时再缓缓呼气,然后把呼吸调匀,再反复为之。

本条出自《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字第二》,是东汉时期与“吐纳六字诀”并行的另一种“六字诀”,主要特点是吸气后“闭气”,可分两部分:

一是讲治疗一些杂病之法。对行功的要求,如体势及吐纳之法等论说甚细,并明确了行功的最低次数。

二是讲治疗五脏病之法。此与一般的诀法不完全一致。如心病,通常用“呵”字,此则用“呼”、“吹”二字,这是从“去冷”、“去热”上说的,与前“六字诀”之说相同。又如肺病用“呵”、脾病用“嘻”,亦与前“吐纳六字诀”及一般说法相抵牾,然而与前“六气诀”之说相联系,亦与具体疾病和辩证论治理论有关,是为古人实践经验,不可视为传抄之误。

此两者皆要求结合导引按摩,以加强功效。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导引按摩之法甚多,可根据自身治疗的需要,选用适宜者。

若人卒得疾,及痈瘇、恶气、飞尸、百毒、恶梦之属,便闭气诵甲午至戊戌止,留气在上斗中。上斗中者,在两乳间也。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者,脐中也。亦暗诵十遍,然后吐气,以治建八尺之质,含万有之躯。外有四支、九窍,内有五脏、六腑,各有神主,精禀金火,气谐水木五脏者,是五神之府,含生之器。神欲安,气欲宽,导养之妙。

火则躁而礼,金则勇而义。躁与勇,义与礼,阴阳之数也。长阴则杀,长阳则生,生杀之数也。故抑躁行礼义则生,长勇罢礼义则死。外行礼义,内安脾胆,导养之秘也。以忠孝为先,不识其原,伤生之道。然知其本灵秘之术,若能安其神,炼其形,摄生得气,归正背伪,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补写之理,诞延育之方,可升仙矣。子龟镜焉,道在其中也。黄帝敬受灵诀,专精行之,未逾一纪而神猷先鉴,行气使心,精步逾玄,含灵契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气运于内,神应于外,岂非至真哉!谨具五脏玉轴图于后。

肺脏图

治肺当用呬。呬为泻,吸为补。夫肺者,兑之气,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悬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魄化为玉童,长七寸,持仗往来于肺脏。其神多怒者,盖发于肺脏也。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则当收思敛欲,含仁育义,不怒其怒,不声其声,息其生则含乎太和。肺合于大肠,上主于鼻。故人之肺有风则鼻塞也。色枯者,肺干也。人鼻痒者,肺有虫也。人之多怖者,魄离于肺也。人之体生白点者,肺微也。人之多声者,肺强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劳也。好食辛者,肺不足也。颜色鲜白者,肺无他恶也。人大肠鸣者,肺气壅也。夫肺主商,肺有疾当用呬。呬,肺之气也。其气义,则瘳疾,义以安神。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则呬而泄之,盖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呬,必致伤败。获呬而获生乎!故病用呬耳。夫人无苦,用呬者不祥也。夫肺处七宫惊门,主信,使人方正平直,习武先忠,则魄安形全也。且肺者,秋之用事。秋三月,天地气明,肃杀万物,雀卧鸡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两相形长,秋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浆三,然后瞑目,吸兑宫白气,入口吞之,以补呬之损。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饯,则神安思强,气全兆体,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寿,名飞仙耳。盖所谓补写神气,安息灵魄之所致哉。

心脏图

治心当用呵。呵为写,吸为补。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莲花,其神如朱雀。心主神,化为玉女,身长八寸,持玉英,出入于心府也。其神躁而无准,人之暴急者,盖发于心脏也。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则全忠履孝,辅义安仁,止其风,静其急,自其炽,澄其神,而全其形,则合中和也。心合乎小肠,主其血脉,上于舌。人之血壅者,心惊也。舌不知味者,心亏也。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多忘者,心神离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多悲者,心伤也。重应者,心乱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者,心无他恶也。夫心主徵,心有疾当用呵。呵者,心气也。理其气体,呵能静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乱者则多呵,盖天全之候也,人皆为而不知哉!向若不呵,当致愤怒者也。故心疾用呵,除邪气也。夫心处九宫惊门,主智,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气交,万物华结,亥寝丑起,无厌于养。英成实长,夏之德也,逆之则伤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静思想,吸离宫之赤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府,开心穴,饵离火,濯玉女,神平体安,众殃不害,金火不能伤,治神之灵也。

肝脏图

治肝当用嘘。嘘为泻,吸为补。夫肝者,震之气,水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悬匏。肝主魂,其神如龙,化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黄衣,各长七寸;一负龙,一持玉浆,出入于肝脏也。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盖发于肝也。欲安其魂而延其龄者,则当泽被刍棘,恩覃庶类,而后全其生,则合乎太清者也。肝合于胆,上主于目。肝盛则目赤。又主于筋,肝亏则筋急。皮枯者,肝热也。肌肉黑黯者,肝风也。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色青者,肝盛也。手足汗者,肝无他恶也。毛发枯者,肝伤也。夫肝主角,故肝有疾者,当用嘘。嘘者,肝之气也。其气仁也,故除毁痛。人之有伤痛者,则嘘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验也,岂不以为灵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春三月,天地气生万物,花叶繁茂,人及刍萌,顺阳之道也,逆之伤肝也。伤之则毛骨不荣也。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时东向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七息,吸震宫之青气三吞之,补嘘之损,以享青帝之祀,以致二童之馔。木精乘王,则肝欢寡忧,精之妙也。知

脾脏图

治脾当用呼。呼为泻,吸为补。夫脾者,坤之气,土之精,其色黄,状如覆盆。脾主意,其神如凤。化为玉女,长六寸,循环于脾脏也。其神多嫉妒。人之疾妒,盖起于脾脏也。土无正形,故妒之无准也。妇人则妒剧者,乘阴气也。欲安其神,则当去欲寡色,少思屏虑,长其土德而后全其生也。脾合乎太阴,脾连胃,上主于口,消谷之腑,如磨之转,化生而入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转也,食坚硬之物,磨之不化也。人不欲食讫便卧,其脾则侧,侧则不转,食坚物,生食不化,则为宿食之患也。故食不调则伤脾,脾藏不调则伤质,质神俱损,则伤人之速,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坚涩之物,全人之道也。人不欲食,为脾中有不化食也。多惑者,脾识不安也。多食者,脾虚也。食不下者,脾塞也。无颜色者,脾伤也。好食甘者,脾不足也。颜色鲜滑者,脾无他恶也。夫脾主于中宫土也,故脾之有疾当用呼。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热者,呼之以驱热温之弊也。向若不呼,则热气拥于内,阴气息于外,致愤闷之患,形何从而安哉?夫脾位寄于土宫,宫主义也。使人宽舒广大,屈已济人以利,不争者也。且脾之无正形,寄王四季,随六气助成万物。脾育肠胃,义之道也。不以自专为德,不以物竞为功,长坤之理,逆之则伤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七,吸土宫之黄气,入口五吞之,补呼之损,饮玉醴以致神之和,以补于脾,以佐神气,则入山不畏虎狼,登险不惧颠蹶者,行气之精也。

肾脏图

治肾当用吹。吹为泻,吸为补。夫肾者,阴之精,坎之气,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长一尺,出入于肾脏。其神和也,人之柔顺者,盖发于肾脏也。欲安其神,则当仁德平广,膏润万物,长其精,顺其志,而后全其生形,则合乎太清者也。肾合于骨,上主于齿。齿痛者,肾伤也。又主于耳,人之骨痛者,肾虚也。耳不闻声者,肾亏也。齿多楚者,肾虚也。齿黑 < 齿肖 > 者,肾风也。耳痛者,肾气壅也。腰不伸者,肾冰也。色黄者,肾衰也。容色紫光者,肾无他恶也。骨鸣者,肾赢也。夫肾主羽,人之有疾当用吹。吹者肾之气,能瘳肾之疾,故人之积气冲臆者,则强吹也。肾气沉滞,吹彻则通。且肾者冬之用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戌寝寅起,与玄阴并,外阴内阳以养骨齿,以治其神,逆之则伤肾。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吹之损,以符呦鹿呦鹿:《诗·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句,该诗旨为欢宴嘉宾。之词,以致玉童之馔。益肾气,神和体安,则群妖莫害,可致长生之道矣。

胆脏图

以前名五脏,加胆名六腑。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胆有疾,当用嘻。嘻为泻,吸为补。夫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戟其手,奔驰于胆。其神勇,人之勇决者,盖发于胆脏也。欲安其神,当息忿寝争,与仁辅义,其后全生也。胆合于膀胱,上主于毛发。毛发枯者,胆损也。发燥者,胆有风也。无惧者,胆洪大也。颜貌青光者,胆无他恶也。爪甲干者,胆亏也。毛焦者,胆热也。无事泪出者,胆劳也。好酸者,胆不足也。夫胆寄于坎宫,使人观智慕善,并邪去佞绝奸,治方直也。且胆者,生于金,金主于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夫胆乘阴之气,秉金之精,故主于杀。杀则悲,故人之悲者,金生于水,目中坠泪也。夫心主火,胆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为水火二气相背,则火得水而煎,阴阳交争,水胜于火,故目泪出,泪流也。苦而出,故曰泪。夫悲啼号泣,其声称苦者,为泪出于胆,而以苦为词也。胆,水也,而主于阴;目,明也,而主于阳。阴从阳,故从目出。常以孟月,端居正北,思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嘻之损,以食龟蛇之味,饮玉童之浆,然后神治体和,颠不能犯,邪莫之向,胆气所致也。

歧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随魂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管主精魄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而远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智者,乃识见者也,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矣。则胸胁为宫室,四支为郊境,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发为星辰,齿为金玉。大肠为江河,小肠为川渎。两乳、脐、膝为五岳,肝、肾、脾、肺、心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缉,必致毁败。营卫不通,血气不流,齿发不坚,五脏不调,则倾化随及。故至人修其未毁,治其无疾也。
练习六字诀掌握了要领有利于提高质量,消除练功中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为:

第一,松静自然:在练功中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放松了,气就自然顺畅,肌肉筋骨全部松开,就自然达到了“气遍周身不少滞”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软和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从而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静是由定中产生,神不外驰,精神内守,静了以后才能安心,心安以后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调整肌体自然平衡的本能。静,并不是思想静止。练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驰,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不要过分紧张强求入静,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六字诀是动中求静,是以动促进静而收养气之效,以静养之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畅旺。

法归自然。自然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运动的协调均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任何物体的运动必须符合于协调均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违背自然就要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由于宇宙运动永远保持整体协调平衡,所以宇宙无始无终,永恒长存。养气功效法自然。自然必须在静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应付事物中,也应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和之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均衡。经常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协调均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寿延年。松静自然的要领即是练功的过程,又是练功的目的。

第二,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 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第三,注意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古代养生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六个宇,分别以口型影响着不同脏器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徵、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第四,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使动作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

第五,在练功的初级阶段,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这就是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喻。

第六,六字诀中六个字的次序是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它影响着病情好转还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要按次序练习。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肺属金,为脾土所生。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六字诀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先按顺序练,然后有针对性地单独练某个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9、佛教观因缘有四大不调病,若得知是四大不调之病,如何让病正常呢?

顶礼善知识,依末学学佛几年的理解,当然末学也是随缘学佛,福慧有限。谈谈我的理解认识。
四大不调和业力病之间的比例末学也没有数据,不好明确,有神通的佛陀大德一定明了。这个不是重点。但观现代医学大都对冶四大不调病,所以未学推测四大不调病能占到80%左右,不然现代医学难以立足社会让无神论者如此追崇。
你说的四大不调病如何对冶,无修行信仰者当然马上求医,现代医学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四大不调病都比较完善的冶疗方法。若有信仰者又信仰佛教的,则佛法冶心静坐观空观苦观无常,放下身见,信心若足则可不用去医院。信心不足病苦缠身无法忍受,结合当代医学去医院一并冶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

与小止观 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