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之大络与脾经
足太阴脾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后(2),上内踝(3)前廉,上踹(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6),连舌本(7),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本经穴]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 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2、健脾都用哪些方法?
健脾胃应该怎么做呢?
一、运动
运动是最好的良药,一般疾病的防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管住嘴,迈开腿。这里介绍两种能够健脾的运动。
1、扭腰
站直,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做跑步姿势,双脚抓地不动,腰部向左转到最大角度,停留半分钟,在向相反方向扭动。每边60次,双边为一组,做三组。扭腰运动不仅能够健脾,对便秘,失眠都能缓解。
2、蹲马步
蹲马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几点,在蹲马步是上半身要保持直立,不要向前倾,也不要向后靠。其次马步不是深蹲,膝盖不能超出脚尖,时间也要把握好,不能太长,2--3分钟就可以了。
二、通脾经
脾经位于人体大腿内侧,每日敲打脾经可以是脾气通畅,健脾的效果绝佳。除了敲打脾经可以刺激脾经外,还可以选择点按脾经的穴位。脾经穴位大多位于小腿,其中足三里更是保健的要穴。另外每日练习足趾抓地也可以很好的刺激脾经,一般脾胃功能好的人,脚趾的力量会很大,反推脚趾的力量锻炼好了,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脾胃的健康。
三、按摩
上文讲到脾经大部分穴位都位于小腿,通过按摩小腿能刺激脾经,达到健脾的目的,而且坚持按摩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有小腿塑形的作用哦。除了按摩小腿外还可以按摩腹部,脾胃均为于腹部,按摩腹部可以直接刺激脾胃本身,健脾效果会更好。腹部按摩可以直接顺时针或逆时针摩腹,力道不需要太大就可以达到刺激脾胃的作用。而且腹部有很多保健穴位,如气海,关元,神阙等,每日摩腹不光健脾还能养生。
四、叩齿
叩齿不仅滋补脾胃还能够固护肾气,每日晨起先门牙互扣,在后牙互扣欧,最后两次虎牙分别互扣,每回合36次,最后用舌头舔嘴唇一周。
3、养生瑜伽:足太阴脾经瑜伽如何做
后弯类的体式都可以刺激到胃经。
脾经
全称“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运化就是帮助胃肠吸收,帮助把吸收的食物消化掉,然后把脏东西排出去。把糟粕的知东西排到大肠去,把营养精微的物质吸收进来输送到血液,运化到全身各处。可见,脾经的运化功能差,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有人会经常感觉到头晕,就是道血上不到头;经常脚寒,就是血下不到足;经常手麻,就是血到不了四肢。
屈膝、大腿外旋的阴瑜伽体式大都能刺激到脾经。
由于不同的经络刺激,对我们的机体内脏有不同的调理作用,不同的瑜伽体式将会刺激不同的经络,也将会给我们版的身体起到不同的理疗作用。
多多练习以下瑜伽体式哦:
猫拉尾式
强烈前屈体式的反体式
(例如蜗牛式)
刺激到胃经、脾经(大腿前侧收到拉伸)和膀胱经、肾经(当背部前拱和扭转时)减小下背部的压力。伸展四头肌和大腿前侧。
有助于加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功能。
鞍式
强烈的打开髂腰部,伸展臀部屈肌和四头肌。如果一只脚或双脚在臀部的下方,变成一个很好的髋部内旋的体式,权有助于减少腹部赘肉。头顶落地可以伸展颈部,有助于减少颈纹。
刺激脾经、胃经有助于加强消化系统。
4、十二时辰养生最佳答案是什么?
十二时辰最佳养生法: 子时(23---1点):胆经当值,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1----3点):肝经当值,养肝如同养树木 寅时(3---5点):肺经当值,号脉的最好时机 卯时(5---7点):大肠经当值,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辰时(7---9点):胃经当值,早餐营养要均衡 巳时(9---11点):脾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午时(11---13点):心经当值,睡好午觉养阳气 未时(13---15点):小肠经当值,保护血管多喝水 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酉时(17---19点):肾经当值,预防肾病的最佳时间 戌时(19---21点):心包经当值,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值,准备休息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丑时:肝经当令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5、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脾经百年养生网扩展资料: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
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
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
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
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
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参考资料:网络——十二经脉
6、足太阴脾经主治什么
主治:食则呕,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症。
7、如何打通脾经
首先盘腿而坐,然后双手合十。运用意念牵制血液的走向,自少商穴至会阴穴。每日5次,逐渐增多。资质若好的,用不了一年半载,即可练成北冥神功第一层。如若幸运者,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还可打通任督二脉。
切忌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走火入魔那就遭了,这是上等武学,走火入魔那可了不得。
最后记得,当你感觉体内有丝丝气息时,盘腿而坐,然后双手合十,运用意念牵制血液的走向,将它引入膻中穴。那是我们逍遥派的气海。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就到无量山的逍遥洞找我,我法号无崖子。
8、脾经和胃经在什么位置
楼主这种问题百度去啊,这是经络循行,最好看图。
9、健脾穴在手上哪个位置
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荥穴,顾名思义,大,是指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都,即都市,是指物质聚集的意思。该穴意为脾经上的气血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对因骨折、手术或中风后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来说,因长期卧床,肌肉组织不用则废,会逐渐出现萎缩的现象。要改善和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除了有意识地进行功能锻炼外,还可以经常揉按大都穴。
(9)脾经百年养生网扩展资料
成人进食油腻过多,胃部不适,可取四缝穴掐揉100下,一天2~3次。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都可长期用这个方法。按揉时,采用坐姿或者卧姿,用手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四缝穴直到出现疼痛感即可,双手交替进行。
小儿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者,谓之“疳积”,也可借助此法。具体方法是,两只手都要掐,同时认真看看几个手指四缝位置上的血管,颜色深、发紫或发黑的那些血管要重点掐。由于四缝穴并不敏感,因此掐时要稍微用点力,每次10~2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