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情志养生?
<
2、静神养生是情志调节最高境界吗?
中国传统中医认为,养生当养神。《医学心悟》:“人之有生,惟精与神;精神不敝,四体长春。”养神能使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能让人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
静神养生,是指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来强健身体的方法。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从而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 一个人精神不振,身体就会虚弱;精神崩溃,身体就会垮掉,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反之,若人精神振作、乐观自信,就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即便身患重病,患者也有信心与疾病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精神作用是任何药物取代不了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是长寿的源泉。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静养神:指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恬淡宁静的状态。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存亡的根本,易于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躁动劳心扰神,必然损害脏腑,轻则萌生疾病,重则催老减寿。
清静养神的首要方法是少私寡欲。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要使思想清静,必须注意凝神敛思,用心专一。凝神敛思,精神静谧,专心致志,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排除杂念。驱逐烦恼,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
另外,为了内心的清静,还应当“抑目静耳”。抑目静耳并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地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而是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意念,不妄听妄看,减少私欲的骚扰,尤其是注意避免淫秽书刊及格调不健康的音像制品的刺激,这对保证心神的平和静谧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贪欲”,是指那些可遇而不可求事物,人的贪欲是最不能满足的,因此它也是人们痛苦的根源。而抑制贪欲的方法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从而抑制住那些不可能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精神压力和痛苦。 当然,人毕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中,各种问题、矛盾、纠纷不可避免,更何况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若精神空虚,无所用心,或有欲强禁,不得疏泄,反而于健康不利。因此,清静养神关键在于制念定性,凡事珍惜精神,从容以待,做到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并注意控制感情和意念,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方能不求静而自静也。 情绪中和:养生就必须避免情绪过激,而情绪中和是避免情绪过激的主要方法。情绪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太过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所欲不遂,长期悲哀郁闷在心,以致过早夭折。春秋时代楚国的伍子胥,因无法潜出昭关去借兵报仇,心急如焚,忧愁过度,一夜之间,须发皓然。
然而,即使是笑口常开,也必须要讲究适度原则,否则也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尤其是绝处逢生的大喜大笑,可使人思维紊乱,精神失常,笑而不休以至于发狂,甚至心跳骤停,导致猝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多年夙愿一朝得以实现,兴奋无比,突然倒地而亡;有的人得到了什么意外的收获,笑得前仰后合而发生昏厥;更有的人打麻将意外地和了一个“清一色”,也仰面大笑,命归黄泉。所以,情不可不动,亦勿令过,情志活动贵在调和适中。百事临头,难急交加,都要自制忍性,沉着镇静,既不为一得而过喜,也不为一失而过忧,这样才能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 养性移情: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令人失意、沮丧、悲伤、烦恼、愤怒的事常常有,再加上各人性格脾气不一样,故要在情绪的波澜中经常保持平静与坦然的心境,就必须学会养性移情。所谓“性”,即指人的性格和情操。养性除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外,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陶冶自己的性情。如书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书法和绘画都有着形象美,可以寄托情怀,培养人愉快平静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下棋、雕刻、集邮、种花、旅游、钓鱼等,均有助于消除烦恼,舒畅情志,都是养性怡神的好方法。
愉悦自得: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愉悦自得。中医学认为,笑为心之声,为喜之形。笑口常开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又可通利营卫,和调五脏气血。笑能够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笑是连续性的张口呼吸动作,是一套绝妙的呼吸操,可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通畅呼吸道。笑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出观“快乐的心跳”,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射血量增加。笑还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另外,笑还可抒发健康的感情,对美好的未来表示向往;笑可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驱散愁闷;笑可缓解情绪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笑可克服孤独、寂寞,调节生活情趣;笑还可以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所以,笑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精神保健操,笑使人快乐,笑使人长寿。 适时调神:对于季节的变迁,你除了注意身体的变化与需求以外,你想过你的精神也需要适时调理吗?其实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的神志活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适时调神,即顺应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阴阳之气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要顺其生长之机,舒展条达,乐观开朗。夏天,阳气最盛,万物蕃秀,开花结果,故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应充沛饱满。秋天,万物平定,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肃杀之气降临,景物萧条,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也应随之收敛,以保持安定平静。冬天,阳气潜藏,阴气最旺,寒气凛冽,万物生机闭藏。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亦要顺其闭藏之气,内伏而不外露,不可轻易耗泄。 此外,还可根据每日昼夜的时间顺序而调理精神活动。每日调神的方法与四时调摄一样,应以阴阳的变化作指导,早上及上午阳气旺盛,故人的精神宜振奋向外,朝气蓬勃;暮晚阴气旺盛,阳气收敛,则人宜休整静息。
“生活小魔术”让你的精力充沛。
保证充足的睡眠。据专家研究表明,凡睡眠欠佳者或长期失眠者易患各类精神疾病。
自己承认并肯定自我,切勿自卑。要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永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长乐。
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均应面对现实,勇敢去适应生活,包括适应学习与工作。
及时摆脱各种生活中的烦恼。面对焦虑时,可以问自己:“这件事最坏能坏到何等程度?”当答复这个问题后,你的烦恼和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制定一个行动来代替烦恼和焦虑。如到湖边垂钓、去公园散步、练书法、写日记等等,把精神沉浸在有意义的活动或工作上去。
处在心理矛盾重重,自己又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去看看心理医生或去精神神经内科就诊。
3、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调节情绪的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调节情绪、戒骄戒躁、避生闷气等,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所以养成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才是健康养生的不二法门。
经常生气的9大坏处
脾气暴怒的男人容易猝死,脾气暴怒的男人不仅容易发生中风,也容易发生猝死。而且,这些人所面临的危险比那些所谓A型个性的人还要大。这项研究还发现,爱发脾气的女性却不会因此而面临较常人要大的中风或心肌梗死的危险 。
经常生气对身体有这么多的不好的地方,大家以后不要老是生气了,把事都想开点,生气对健康有9大损害,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安,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面下面大家看一下吧: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
步骤/方法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戒骄戒躁
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急躁者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由于上述两种人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常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造成内心的痛苦。现代医学认为这样有过分抱负的人具有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特征,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的人。所以,一个人要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能力的现实主义者,克服骄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有助于情志的调养。
情志养生的方法之避生“三气”
所谓“三气”,即是指闲气、怨气和闷气。何谓生“闲气”?就是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等,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其次要免生怨气。不要总是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这样难免总抱怨一些人或事,甚至心生怨恨之气。第三要免生闷气。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悦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憋在心里生气。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较长时间地生闷气,有可能引起心脏病和肿瘤等较为严重的疾病。
4、情志养生,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zd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回化,亦有利有弊。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调节情绪、戒骄戒躁、避生闷气等,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经常生闷答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哦。
5、春季情志养生以“和”为贵吗?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养生必须顺应自然,不能违逆。春季在精神上,因春季属肝木之令,只有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才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阳的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呢?就是“和”,要学会和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
一、与己之和
最好是看开身外之物,追求所行即是心中所想,所为即是心中所念,使身体和身心得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人才会得到从精神的健康中,促成身体的健康。
那具体改怎么做呢?其实《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乍一看,这几句话好像是在说日常起居的,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回归一种自然状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万物怎么样,我们也跟着怎么样,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说,春天要“广步于庭”,也就是要稍微舒展一下筋骨,可是你天天坐在办公室加班,动也不动,这就是没有”与己和”,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最后,肝气舒展不开,患上肝病,受罪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讲要看开身外之物呢?大家记住,《黄帝内经》谈养生,不是说让你去养身外之物,去怎么挣钱,怎么买衣服之类的,而是在强调怎样“养内”。 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易发病季节。一般人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多梦、思维活跃而难以集中,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等“春困”症。尤其年老体弱多病者,对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差,春季常多愁善感,烦躁不安。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爱好,寻求各自的雅兴,以陶冶情操,舒畅情志,养肝调神。
二、与人之和
与人之和是指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怀大度,让身心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这利于人体内分泌有益激素,进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并使机体抵抗力增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天要“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就是在强调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予而勿夺”,就是给予。比如说,对小孩子你不要太压抑他,不能把知识强行地灌输给他。如果你老是压抑他,到秋天,也就是等他到青年时期,后果就会显现出来。
“赏而勿罚”,就是奖赏他人,不要惩罚他人。不惩罚,就是不抑制他人的生发。在公司,作为老板,在春天的时候你就不要去罚这个员工,罚那个员工,这样的后果就是,你会抑制你员工的创新思维。
三、与自然之和
与自然之“和”就是顺应天理,珍视自然山川,爱护花草树木,积极适应自然而不对抗自然,同时,更应该亲近自然,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晒晒春天的阳光,躺在绿草地睡觉,去高山上踏青,都是蓄情养志,情志养生的好方法。
春天我们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在这个时候要“生而勿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春天是不可以起杀心的,古代帝王也把春季“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作为行政命令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推行,因为这些行为是与春天的生发之气相逆相背的。你只要在春天摘下一朵花,到秋天就少收一颗果。万物都在春天生长,你就让它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