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专业知识 什么是养生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养生yǎngshēng,意为保养身体。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
(1)健康养生大百科扩展资料: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四季养生:
1、春季: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2、夏季: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3、秋季: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4、冬季: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
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养生窍门:
1、睡觉前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2、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3、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
4、牙出血(经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三两,浸2天后口含,一次3分钟,一日2次,连用5天有特效。
5、洗头时,在水中放少许盐,也可预防脱发。
2、谁能给我介绍一本最全最好的健康养生的书,或者生活百科的书?
对于养生书籍,人们的热情之高令人咂舌。
走进新华书店,以前占据霸主地位的财经类、教育类书籍都已退居二线,而形形色色的养生书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从《人体使用手册》、《40岁登上健康快车》,到《无毒一身轻》等书籍,都十分受读者欢迎。
据了解,在各地新华书店和图书大厦中,养生类书籍的销量都能占到10%左右,而在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图书部,这类养生书籍更是占到50%以上。正在北京一家沃尔玛万达店购书的张阿姨拿起一本《健康快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简直就是他们家生活的指南针,“这个书出了好几版,我一本也没落下。”
照书养生的人真不少
张阿姨一番话,也算是道出了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声。记者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邹大妈家看到,家中各类养生书籍、杂志,至少有七八十本。邹大妈表示,自己老伴是个养生迷,书店里的畅销养生书都要买回家,还一板一眼地照着做。“前几天,不知从哪里听来了喝柠檬水比白开水好,就每天早上往暖壶里放半个柠檬,酸溜溜的我还真喝不习惯。没过两天,又看到书上说,老年人肠胃差,不适合喝柠檬水。你说说,这些书也不统一一下,叫我们这些不懂的人越看越糊涂。”尽管如此,邹大妈的老伴还是乐此不疲地尝试各种“养生大法”,“最近又迷上了什么排毒,顿顿都要吃蔬菜沙拉。中国饮食挺好的,何必学这些洋玩意儿。”邹大妈无奈地说。
湖北武汉戴大爷的家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一屋子满满当当养生书,多得都能开书店了。除了市面上常见的书,还有各种讲座的“内部资料”。每本书上,戴大爷都认真做上笔记,贴好标签。当记者问到是否会按照书中的内容身体力行时,戴大爷说:“当然会!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关注健康了,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小学生,这些书就是教科书。写书的专家就是我的老师,他们说的一定没有错!”说罢,戴大爷给记者展示了一本名叫《营养革命》的书:“这个专家是美国的博士,在很多地方都讲过课,我身边的老人都知道。”当记者问到如果书里的内容出现矛盾时怎么办,戴大爷倒是给了个好办法,“看最新的书呗”!
书籍质量良莠不齐
那么,市面上如此繁多的养生书籍,真能和专业、权威划上等号吗?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除了洪昭光等少数几个专家外,大部分书的作者都不是专业出身,要么号称某某传人,要么号称某某养生大师、营养学家,乍一看头衔都不小,仔细看却发现有些人连正经的学历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再细读书中的内容,发现只有少数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其他大多数都冠以“惊天大发现”、“人类健康史最大的革命”等噱头,招徕读者。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也表示,养生类书籍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确实存在,不过,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老百姓对健康相关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我也接触过不少书,的确是有些严谨,有些粗制滥造,还有些根本就是七拼八凑的。”钮教授表示,“但是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则往往只会通过书名、简介去决定购买哪本书。”
选书要谨慎,健康靠自己
因此,大家在购买这类书籍时最好关注“三个权威”——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权威出版社,这样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内容可以保证是正确的。“一般来说,越权威的专家越谨慎。那些什么都敢说的,大家心里就要打个问号了。”钮教授提醒。
对于照书养生是否可行,钮教授则表示,只要不是太偏颇的,照着做也没关系。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健康全都押到这些书上,毕竟健康涉及到很多方面,书里说“调整饮食可以减肥”,决不意味着你就不用运动了。当了38年保健医生的聂阿姨对此更是深有体会:“看书学知识是件好事,但健康不是照葫芦画瓢。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首先要做好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对症下药。”
3、养生百科有吗?想知道怎么养生
有,具体自己去看看,通常的养生小技巧如下,可以参考一下:
1.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中医上讲肾主骨,牙齿也是骨头的一部分。因此叩齿不仅有利于牙齿坚固,也能起到强肾的作用。在做叩齿的时候,最好同时做咽津法,既健脾又调胃。
2.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呼吸做到平稳,是掌握闭口调息法的要领。这样可以使得氧气分布全身,久而久之让气血畅通,利于五脏六腑的协调工作。该方法建议早上做,因为此时阳气处于上升阶段,可以事半功倍。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面部经络丰富,坚持做搓面法,还有利于延缓皮肤衰老。另外,用搓热的手心蒙双眼,这种类似熨烫的方法对于明目有一定好处。
5.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梳发时应用手指肚接触头皮,用力适度。长期梳发,易于毛发黝黑、乌亮。
6.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肝开窍于目,因此运目法对于肝脏健康有益,此外还有利于降低白内障的发病几率。
7.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肾开窍于耳,做凝耳法的时候,配合牵拉捏耳朵,对于强肾效果更佳。
8.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提气法在于让体内的气往上走,一定程度上抵消地心引力的作用。吸气的时候搭配脚跟抬起离地的动作,效果更好。
9.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摩腹法在力度上一定要轻柔,力道太大揉痛肚子,可能事与愿违。
10.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4、有关养生和健康的百科大全的书有哪些?
建议你去看看《求医不如求己》-郑幅中著;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格致余论;遵生八笺-高濂
5、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1)平时要少吃点糖,因为糖会增加患上糖尿病以及肿瘤的风险。
(2)在平时要多喝些温热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者是天气比较干燥的秋冬季节,身体缺少水分的时候会增加身体的炎症,并会出现咽喉肿痛并伴有口舌生疮的现象。
(3)随着天气的变化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因着凉后导致生病,从而影响到体能的下降,增加患上疾病的几率。
(4)每天面对计算机工作者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喝枸杞、菊花和枣子做的茶,它们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益气活血等功能。一周喝三到五次。最好不要用这个不锈钢杯子来浸泡这些物质。如果不锈钢杯子的质量不好,它会溶解重金属,最好用陶瓷杯子,陶瓷杯子泡出来的效果会比较好。
(5)健康养生大百科扩展资料
医家养生,提倡“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强调大德者方得其寿”。养生不能光静不动,需要动静结合。
养生又指养“生生之气”。《黄帝内经》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阳气运行状态分别有着“生、长、收、藏”的特点,所以春天要懂得养“生”气,夏天要懂得养“长”气,秋天要懂得养“收”气,冬天要懂得养“藏”气。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 ”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 “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