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帮我想几个武功招数的名称?
转载
1少林七十二绝技介绍
一、拳法
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但修习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正印证了“大智若愚,无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当年五大门派集会黄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可惜如今已不幸失传。。。。。。
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罗汉堂专研。
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又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二、掌法
0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般若堂专研。
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类似于“飞花摘叶”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三、指法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达摩院专研。
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达摩院专研。
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26、一指禅功:被称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伤人。需有深厚的铁指禅劲功夫为基础。
27、铁指禅劲:一指禅的基础内功,练到登峰造极时五指可随意插入石碑之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形态创出的一套轻灵翔动的抓法
29、寂灭抓:般若堂专研。
30、因陀罗抓:般若堂专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专研。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专研。
33、龙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专研。
34、十二擒龙手:戒律院专研。
六、剑法
35、达摩剑法:著名剑招有“一苇渡江”等。达摩院专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专研。
37、破戒刀法:名为破戒,即是大开杀戒,因此这套刀法全是攻势,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名为慈悲,即慈悲为怀,这套刀法招式柔和,没有杀招,与破戒刀相反。
39、燃木刀法:菩提院专研。
八、杖法
40、伏魔铲法:般若堂专研。
41、普门杖法:戒律院用来惩戒触犯寺规的弟子的一种杖法,招式巧妙,临敌时总能招招命中对方。但威力一般。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专研。
43、达摩八法神禅杖法:掌门人专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绝招是“维护众生界”,源自《维摩经》。罗汉堂专研。
45、少林双截棍:罗汉堂专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发明的棍法,必须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
十、身法
47、蜻蜓点水轻功提纵术:少林僧提着水桶过河时使用的轻功。
48、九图六坐像身法:打坐也是身法?嘿嘿,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种打坐姿势,每种都可静坐十二个时辰,那是无法想象的,又有谁能捉摸出这套身法的高深?
49、大挪移身法:脚不移身不动,就可平地挪后数尺,避开敌人的攻击。
十一、内功
50、阿罗汉神功:练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罗汉众生相。罗汉堂专研。
51、降龙伏象功:练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门狮子吼”。般若堂专研。
52、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达摩院专研。
53、菩提心法:练到高深时心如明镜,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专研。
54、达摩闭息功:戒律院专研。
55、金刚不坏体神功:各院堂首座专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罗汉神打:从九图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与九图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异,往往出乎对手意料之外。
57、少林怀心腿:绝招是“佛在心头”,达摩院专研。
58、如影随形腿:达摩院专研。
59、罗汉夺命枪法:罗汉堂专研。
60、大韦陀杵:般若堂专研。类似于一种锤法。
61、毗卢鞭法:戒律院专研。
62、少林鸳鸯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专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项高深武功的基础,亦有对敌招式。
64、少林铁帚功:看门弟子扫地时练的武功。这也是少林绝艺?别小看打杂的弟子,少林寺藏龙卧虎,曾有扫地的老和尚沉叶和尚成为当时寺中第一高手呢!
65、如意缩骨功:少林弟子能够逃脱捆绑,遇难化险,全靠这套功夫。
66、少林破衲功:又称少林铁袖功,即挥动衣袖迎敌。
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时挥动布满真气的袈裟为武器,另有超乎寻常的威力。
6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颗念珠携带无上真气飞出攻敌,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69、杂阿含功:有谁能一人兼修七十二绝艺?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若能精研杂阿含功,对各种武功往往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辈同时兼修
十三种绝艺,就是因为专研杂阿含功的缘故。可惜现已失传。
十三、阵法
70、少林金刚伏魔圈:达摩院长老专研。
71、一百零八大罗汉阵:罗汉堂专研。(已失传)
72、十八小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以上七十二艺今已大多失传,目前硕果仅存的有十七项绝艺。
少林经文
达摩易筋经:镇寺之宝。
达摩洗髓经:镇寺之宝。
太虚真经(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
太玄真经(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
空明真经(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
杂阿含经:藏经阁主修。
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主修。
少林寺除了有七十二项绝艺的武学书籍外,更是佛学祖庭,有为数众多的佛经禅律,如《摩柯僧祗律》、《大孔雀经》、《维舍论经》、《菩萨经》、《释迦经》等等。少林寺藏经阁还有一部鲜为人知的《龙泉百炼决》,记录了铸造各种利刃刀剑的法门。
以下是部分少林武功的出处,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
大力金刚手《大金刚经》菩提心法《菩萨戒经》
光明拳《大光明经》去烦恼指《未曾有经》
般若禅掌《大般若经》杂阿含功《杂阿含经》
拈花指《礼真如经》摩柯指决《摩竭经》
慈悲刀法《佛本行经》十二擒龙手《五龙经》
普门杖法《首楞严经》大智无定指《大智度经》
因陀罗抓《西天论经》无相劫指《虚空藏经》
一拍两散掌《涅盘经》波罗密手《波罗蜜多心经》
2、在家拜菩萨像,要怎么拜?具体的方法,比如口中诵什么,要磕几次头,跪拜几下之类的,越详细越好。
在家礼佛仪式:http://www.zhfgwh.com/lifo/lfzs/11497.html
1、 两手十指并拢合掌当胸,距胸一拳远,站离拜垫约三寸,两足成八字,左右足跟距约二寸,足尖距约八寸。
2、 身前躬,同时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心;两膝分开跪于拜垫上。
(没有跪拜用的蒲团,可以直接跪在地板上)
3、 左掌按于拜垫左前方。
4、 右掌移至拜垫右前方,两掌距六寸许。两肘对两膝。
5、 两足尖往后滑,使足背挨拜垫,臀部尽量下坐,不要抬起。
6、 头叩于两掌中间的拜垫上。
7、 两掌向外翻转,令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故曰头面接足礼)
8、 两手屈指如轻握拳,立即边翻转边伸直手指,令手心按于原处。
9、 头抬起。
10、右掌移至拜垫中心。
11、足尖前移,令足心着垫,臀部抬起,两膝离垫,起身。
12、同时左掌离垫,移至胸前如合掌状。
13、右掌撑起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递加。
14、拜毕尚有一礼,名曰问讯,当拜毕两手当胸时,鞠躬,将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后,将双手食指竖起相合,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间齐,再边徐徐下移至腹前,边右手置于左手之上,(手心向上),两大拇指相注,手便散开而退。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
如果楼主有持咒习惯的话,可以在漱洗、整装、肃容后,先念21遍净法界真言、7遍净三业真言、3遍坛前普礼真言
(前二者随意或站在佛台前合十念诵,坛前普礼真言一边拜一边念)
3、道法和佛法有那些不同,又有那些想同。
佛法与道法不同之处:
1、起源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
2、教义不同
佛法讲究重视来世 追求解脱,修身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为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道法教义讲究天人合一,修道修长生,人与自然的结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
3、目的不同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佛法与道法相通之处:
1、在真理上,真如与道都无法用语言描述。
2、讲的都是围绕“无为“。
3、道法与佛法皆是探人之生命究人之处世。
(3)佛门养生桩扩展资料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
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无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根据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法制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网络-佛法
参考文献:网络-道法
4、求求你们了,告诉我点小说里招式的名字吧!最好是原创
金:金轮丸 金钻
木:莲花木 木芙蓉
水:水镜 水潋滟
火:凤凰火 火流光
土:土垒 锦土绣
电:电斩 雷电
冰:破冰咒 冰祭 幻冰晶
嗯,都是原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想的抽了都……
5、请问佛家打坐能否通任督二脉?
真通很难,多为近似的通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几十年医生的人,如果没有宗教家的仁慈怀抱,有时真会厌恶自己"当时何不学春耕",懒得再讲病理;同时更会讨厌求诊治病的人存有顽强的主见,不肯合作。我虽然不是医生,但实在缺乏耐性详细解答这些迷惑的心理病态,有时候碰到别人问起这些问题时,我劈头就说:你几时真正见到世界上有长生不死的人?除了听别人说的:某地某人已经活了几百岁,广成子、徐庶,都还活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上,绝对没有一个人敢亲自请出一位长生不死的神仙来见人。其次,我就要问:你认为静坐便是修道吗?道是什么?怎样去修?你为什么要修道和静坐?几乎十个就有五双的答复,都是为了"祛病延年"与"消灾延寿"。讲到静坐与修道,大多数都想知道静坐的方法,以及如何打通任督二脉与奇经八脉,或者密宗三脉七轮等等问题。可是他们都忘记了为长生不死而修道,为打通任督二脉而静坐的最高道理哲学理论的依据。因为一个人为自己长生不死而修道,这是表示人性自私心理极度的发挥。如果打通身上的气脉便是道果,那么,这个道,毕竟还是唯物的结晶。道,究竟是心是物?多数人却不肯向这里去深入研究了。?
那么,人类根本没有长生不死的可能吗?不然!不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两个不同的内容:
(一)所谓长生,就是"祛病延年"的引申,一个人了解了许多养生必要的学识,使自己活着的时候,无病无痛,快快活活的活着,万一到了死的时候,既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这便是人生最难求得的幸福。
(二)所谓不死,不是指肉体生命的常在,它是指精神生命的永恒。但这里所谓的精神生命,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的本体,是超越于心物以外而独立存在的生命原始;它的作用和现象,便是现有的生命和心理的意识状态。至于精神的究竟状况是什么情形?那是另一个非常麻烦繁复的问题,留待以后慢慢地讨论。其实,自古以来所谓的修道,乃至任何宗教最高的要求,都是要找到这个东西,返还到这个境界为目的,只是因文化系统、区域语言的不同,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它的意义而已。
那么,道是可以全修的吗?"祛病延年"的"长生不老"之术,的确是有可能的吗?就我的知识范围所及,可以大胆地说:是有道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须了解,这毕竟是一件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业。如果一面要求现实人生种种的满足,同时又要"长生不老"而成神仙,那只有问之虚空,必无结果。《说郛》上记载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听说有一个修道的人,已经活了200多岁,还很年轻,便请他来求教修道的诀窍。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位巨公听了以后,便说:"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何必修道。"其实,除了男女关系以外,现实人生的欲望,有些还胜过男女之间的要求,更多更大。同时,更必须了解,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当然也是阻碍修道最大的原因了。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想学成某一门的专长,必须舍弃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何况要想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道家的《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如果不绝世间多欲之心,又想达到超世逍遥之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至少,我的认识是如此,过此以外就非我所知了。
静坐的方法?
?至于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只有一桩静坐。如果要说静坐的姿态有多少种?那么,它大约有96种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那么"静"便是道吗?否则,何以必须要求"静"呢?这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包括三个要点,不可混为一谈。
?(一)静与动,是两个对立的名词,这两个对立名词的观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现象中两种对立的状态,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动与静止、行动与休息的两种?状态。道非动静,动与静,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动一静之间,亦可以说便在动静之中。所以认为"静"便是道,那就大有问题。
?(二)求"静",那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在养生(包括要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方面来说: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的生命,经常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后期佛学,又译为静虑)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么,用什么方法去求"静"呢?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而人们都是那样轻易地问出来。"静"便是"静",用心去求"静",求"静"又加上方法,那岂不是愈来愈多一番动乱吗?若在禅宗来说,便可直截了当地答:"君心正在闹,且自休去。"这样说来,"求静"根本便错了,或者说:"可以不必求静"啰!那也未必尽然。不必陈义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论地说,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经常习惯于动态;在心理方面,如意识、思想、知觉、情感等,好比多头的瀑布、澎湃的江河。真有"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趋势;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经的感受、气息的运行,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苦乐的感受,尤其在静坐的时候,如果身体早已潜伏有病根,它可能会发生酸、痛、冷、热、痒等感觉,比起不静的时候还要强烈。"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欲静而动乱愈多,所以一般初学静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的思虑营营,非常杂乱,甚至,比起不静坐的时候,反而更加烦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认为自己不应该"静坐",或者加上武侠小说与民俗神话等的传说,恐怕"静坐"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头上安头,错加误会,构成心理上的阴影。
静坐的心身状况?
?为了便于了解"静坐"时有关心理与生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说起。人,为什么想要"静坐"?这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说:"白头归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离世间",未免太过笼统。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便如上文所说:为了"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有一个目的。
?是谁产生这个目的?那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说:"是心"这里所谓的心,大约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名词。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静坐",或者说"静坐"先求"静心",何以在"静坐"时,反而觉得思虑营营,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思、思想,由生到死,从朝到暮,根本就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是它与生命共同存在成习惯,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这许多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
?其实,这是"静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但是在这里最可能发生的问题,便是当安静的情况来临时,往往便会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觉,自己便进入睡眠的状态。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你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倘使是从心理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来,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倘使发现心力和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才对。
6、打坐 和 马步,哪个练习对下盘好 它们的训练对人体的好处又有什么不同?
马步是许多门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马步大同小异,站马步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练腿力,二是练内功。站桩就是聚气。
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马步桩双脚分开略宽于肩,采半蹲姿态,因姿势有如骑马一般,而且如桩柱般稳固,因而得名。马步蹲得好,可壮肾腰,强筋补气,调节精气神,而且下盘稳固,平衡能力好,不易被人打倒,还能提升身体的反应能力。马步是练武前的基本功之一,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指空学那些拳谱套路上的招式,而没有实际进行全身肌肉的重力与耐力训练,最终将会沦为花拳绣腿。
在蹲马步的时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静气,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肌肉缩进,腿步肌肉紧张,以图达到全身性的综合训练。这种桩功,由于是长时间的静功,所以对于人体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反应能力。
武术的许多门派中,常把马步桩作为最基本的桩功之一进行训练。它一直都被武林前人视为一种不可不练的、对内功的增长和提高搏击能力极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也常以步法的形式出现在许多套路中。作为一种桩法和步法,它为什么会受到特别的重视,它在武功训练中又是如何产生那种特有的效应,练习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大致有哪些呢?
武术作为一种制服对手或与敌手殊死搏斗的技法,对人体机能有着不同于一般竞技项目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精神意识,二是人体的特殊体能。意识主要是指在搏击时人体通过练功得到的那种自然的、快速的反应与应变能力,以及对对手那种特有的精神震慑力和令对手不战已输掉三分的气质。
人体的特殊体能要求主要是蹿、蹦、跳的灵活性,手、足、膝、身等各部位打击敌手的发力力度,头、胸、腹、喉、裆等部位的抗打击能力等。要满足这种特殊的要求,就要有特殊的训练方法。也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在这一点上,马步桩则是一种基本能够满足武功这种特殊要求的、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
练就真正的武功,不管是以武当为代表的内家拳,还是以少林为代表的外家拳,在练功时都需要内外兼修,二者缺一不可。从炼内的角度讲,气血的调节、精气神的修炼、意念意识的培养,都要通过桩功来完成。从练外来讲,肌肉的力量与骨骼的承受力,以及内脏的抗打击能力等,也都需要通过桩功训练来完成。而马步桩恰恰是能满足这两者要求的一个极好的桩法。
再有就是马步桩对腰肾功能改善极为有益。武术搏击是一种需要在瞬间产生极大能量来进行攻击或防守的剧烈运动,这就要求人体要有很好的腰肾功能。通过站马步桩,人体的肾脏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会明显改善。在这一点上,最明显的实例就是套路的演练。在演练套路时需要在三五分钟内,一鼓作气干净利落地完成所有的动作,尽管中间有亮势动作(亮势时多为短暂的停顿),但不容停下来大口喘气。假如不能一口气完成这些套路的演练,或勉强完成之后,除了气喘吁吁外,感到腰肾处空乏无力,说明其腰肾的功能是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剧烈运动的,更何况更剧烈的散手搏击呢?站马步桩时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就是对腰肾和脊椎的最好锻炼。
以上讲的是马步的功效。而打坐则是我国古代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打坐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习武静功的修习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卒。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己,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7、佛教是不是骗人的?
佛教确实是骗人的。因果轮回都是理论,所有的理论没有实践都是空想,而且这个还没办法论证,就是为了掩饰它的假性。佛教解梦中,梦见已故亲人说,凡梦见就是已故亲人在那边过的不好,让你念经或者去寺庙里为他祈福,这不就是诓钱么?但凡有求于人比得付出。佛教的整套理论就是为了那些心里畏惧的人找了个依靠,这个依靠及便不是佛,也可以是上帝,妈祖等等!因为害怕大家知道做的坏事败露,坏了别人别人会给他坏回来!
还有一种信佛的,就是贪,希望大富大贵身体健康,这就是贪!有了钱还想着贵气,又贵又有钱,还想着长命百岁,这就是人性,贪。向老天求这些,向佛求这些,有求就得付出。但是从来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回报给你,因为有一套理论,因果,你捐的还不够等等,等你暴毙的时候,庙里又会说,让你在这一世受了以后几世恶,早早暴毙。以后转世肯定好命。但是转世的命怎么去见证?还是没办法证明。所以佛的一套理论,纯属为了诓人的。
8、道教或佛教中最会养生神仙是哪个?
佛教追求解脱,不以长寿养生为能。道教讲究“长生久视”抄,也就是长寿。道教中最会养生的,要首推彭祖。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袭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百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
庄子这样叙述彭祖的长寿之道:“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追引之士,度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9、中国十大拳种?
中国十大拳种:
1、长拳
长拳是中国传统拳派之一,属于一种北派武术。一般将查拳、华拳、炮拳、红拳等均列入长拳。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长拳技术以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等为八要素。
2、南拳
南拳又称南方拳,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
南拳的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动作紧削, 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
3、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它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柔和缓慢,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各式太极拳又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点,
4、形意拳
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鸵、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象击法而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5、八极拳
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发力刚脆,步法以震脚闯步为主,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短打类型的拳术特点。
6、通背拳
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等八法的运用,而生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它的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动作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发力起自腰背,甩膀抖腕,发力冷弹脆快。
7、劈挂拳
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基本方法有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于人字决。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讲究滚勒劲,吞吐劲、劈挂劲、翻扯劲和辘辘动等劲法,其运动特点是,大开密合,长击冷抽,双臂交劈,斜拦横击,吞吐含放,翻滚不息。
8、翻子拳
一种短打为主,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幽手脆快的拳术。主要拳法有冲、棚、豁、挑、托,滚、劈、叉、刁、裹、扣、搂、封、锁、盖、压等。其运动特点是步疾手密,连珠炮动,闪摆取势,上下酬转,迅猛遒劲,有“翻子一挂鞭”之说。
9、地躺拳
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栽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勾、剪、扫、绞等腿法。共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
10、象形拳
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如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都属于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两种,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9)佛门养生桩扩展资料:
拳种是指流传有序,内容系统,独具运动特点的武术拳术。事实上,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内部,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显著特色,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
10、拜佛的好处 - 百度
1 佛教我们怎样养生?拜佛。 2 拜佛是很好的一个运动,身动心不动,调节生理。 3 拜佛也是一个行门,拜佛也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有人就专门用这个方法修行,每天拜三千拜。 4 拜佛的时候,身体在运动,心里一念不生,身动心不动,这是最高的养生之道! (二) 1 拜佛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你想活动身体,拜佛就好。 2 用拜佛的方法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间断;用别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间断。 3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时间就多拜,没有时间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环境来定。 4 拜佛,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都用真心,这就是拜佛。1 在这个苦难的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人,天天拜佛拜菩萨,求佛菩萨保佑。 2 诸位要知道,拜佛的时候,心一定要清净。以清净心来拜佛,这是最恭敬的。 3 一面拜佛,一面心里还在那里祷告,“佛菩萨你要保佑我”,那就不灵了。为什么?你不恭敬,你的心不诚。你是以妄想心在那里拜佛,怎么可能会有感应? 4 也许有人问,我心里有愿有求,我不说出来,佛怎么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会知道的。 5 你用不着去动念头,用不着去祷告。你愈是动念头、愈祷告就愈不灵。你不动念头、不祷告,你去拜佛,那个佛就灵,因为诚则灵。 6 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动个念头就不诚,不诚就不灵,没有感应道交了。这些原理都应该要记住、要知道。 7 你心里有分别执着,你这个心是不清净的心,怎么会有感应?念观音菩萨,就诚心诚意念观音菩萨;念阿弥陀佛,就诚心诚意念阿弥陀佛。心里面决定不夹杂一点点东西,这样才会有求必应! 8 我们不要去告诉他:“菩萨,我现在这么困难!”你的一切,他早知道,你何必去告诉他?你一起心动念告诉他,你这个心就不清净,你心就不诚了。 9 你们《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说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就是往生下品下生的人,人家都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还要说什么?什么话都不要说! 10 佛菩萨什么都知道,我们不要一桩一桩去告诉他。一桩一桩去告诉他,我们在这里天天打妄想、分别执着,自己的心就不诚!所以你想求,求不到。 11 我们以清净心、恭敬心、虔诚心去念佛、礼佛、拜佛,我们不求,什么都得到,道理就在此地。 12 如果你用清净心、恭敬心、虔诚心来念这一句佛号,诸佛护念,护法神保佑,一切鬼神都不敢靠近你身边。 13 佛弟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一定要知道求佛力加持,这一点非常重要。佛力加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如果没有佛力,要想不退转,不容易! 14 我们每天拜佛、念佛干什么?求佛菩萨加持,我不要退转。这个要紧!乃至于世出世间一切的事业,顺利或不顺利,也是佛菩萨加持的。 15 求佛加持,我们一般人讲求佛保佑,一定要精诚。精诚,自然就得感应。 16 我们专修念佛法门,专学这一门、专弘这一门,这叫精。一心一意专入这一门,二六时中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三心二意,这叫诚。 17 我们能有这个心,跟诸位说,西方三圣首先加持你,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十方诸佛加持你,一切菩萨加持你,护法龙天护持你,你怎么不开智慧? 18 除非你不精不诚,那就没有感应。真正做到“精诚”两个字,不求佛加持,佛也加持你。为什么?跟十方诸佛一切菩萨同心同愿、志同道合,哪有不帮助的事情?不要求,主动地就帮忙。1 我们无论修哪一宗,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静”。静就是定,就是不动。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的手段、方法,都是修“静深不动”,绝对不会有个法门教你修动。 2 拜佛也是一个行门,有人专门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每天早晚拜佛,这是不是修“静深不动”?是的。也许你要问,拜佛时身体在动,不动怎么拜佛?你要晓得,这个不动是讲心不动,不是说身不动。 3 拜佛,身动心不动;你身不动,一天到晚面壁,心里还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佛法是叫你一心不乱,不是叫你一身不乱!拜佛心不动,心里面澄到极处,清净心就现前。 4 我们学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用什么方法,统统都是修清净心,都是修不动心,唯有不动心才能成就。 5 诸位要知道,养心要静,养身要动。佛门的礼拜,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五体投地在那里做运动。 6 我们拜佛,身礼敬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心里头想阿弥陀佛,三业恭敬。拜佛的时候心地恭敬,这个恭敬心就是一念不生。 7 以清净心来拜佛,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里还在那里祷告,“佛菩萨你要保佑我”,那就不灵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里拜佛,怎么可能会有感应? 8 也许有人问,我心里有愿有求,我不说出来,佛怎么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会知道的。用不着去动念头,用不着去祷告!你愈是动念头、愈祷告就愈不灵。你不动念头、不祷告,你拜佛,那个佛就灵,因为诚则灵。 9 拜佛、礼佛,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拜佛! 10 我们一般人拜佛,常常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佑,这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11 佛告诉我们,《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要是真正发心修学这个法门,读诵这个经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人。 12 你能够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念《阿弥陀经》,去受持“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就会真正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一切诸佛的加持。我们每天拜佛,拜佛干什么?求佛菩萨加持,我不要退转,这个要紧。 13 佛力加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如果没有佛力,要想不退转,不容易!世出世间一切的事业,顺利或不顺利,全是佛菩萨加持的。 14 拜佛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给诸位说,这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用拜佛这个方法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间断;用别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间断。 15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时间就多拜,没有时间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环境来定。 16 我们拜佛,先拜三拜,拜释迦牟尼佛,然后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拜得愈多愈好,通常我们拜四十八拜,最少的;拜一百拜、二百拜、三百拜,这都是很普通的。 17 我们念佛的时候,开头一定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念阿弥陀佛,念一百声、念一千声、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念完之后,我们三称观世音菩萨、三称大势至菩萨、三称清净大海众菩萨,我们再回向。 18 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拜阿弥陀佛,就是把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拜到了,一个都不漏,大家要晓得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