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养生”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有“送往事居”、“恢恢有馀”、“目无全牛”、“投刃皆虚”、“养老送终”等。
2、求养生方面的诗词,多多益善!
1、《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2、《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3、《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外表。
4、《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健康。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3、关于“养生”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关于“养生”的四字词语:生聚教养、休养生息
1、生聚教养
拼音:shēng jù jiào yǎng
解释: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同“生聚教训”。
出处: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吴老归来口述大概因志之以当庆祝》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台。生聚教养七年苦,战士概属党培栽。”
2、休养生息
拼音:xiū yǎng shēng xī
解释: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积极而丰。”
(3)养生四句字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道学等等。
4、关于养生四个字成语
延年益寿,龙马精神,龙精虎猛,福寿康宁,身强力壮,身壮力健,膘肥体壮,生龙活虎,气壮如牛,龙神马壮, 老当益壮, 精神抖擞, 红光满面、人寿年丰
5、关于养生的2-4个字的词语
容颜逐渐见苍老,
白发渐布满鬓角。
盼望子女成龙凤,
儿女辛福心安好!
6、关于养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热心快肠
[rè xīn kuài cháng]
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也许因为是她热心快肠,群众有事爱找她拿主意,帮个忙。”
释义:形容热情直爽。
2.安心乐意
[ān xīn lè yì]
出处:清·曹雪芹《zd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释义: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3.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出处:常贵田《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回,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释义: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4.沁人心脾
[qìn rén xīn pí]
出处:宋·林洪《冷泉亭》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释义: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答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5.热肠古道
[rè cháng gǔ dào]
出处:老哥~,我们是一向钦佩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
释义: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7、关于“养生”的古诗句有哪些?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唯余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至死独养身。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