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健康养生宝典》最新txt全集下载
中药健康养生宝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从小就喜欢跟着外公进中药店,喜欢闻抄那股子浓浓的草药香味儿,也喜欢那一层层木制的小格子,格子上用毛笔写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药名,很神秘,似乎每一个方格子里都有故事。那药香丝丝缕缕渗溢出来,在每一个角落徘徊。闻着药香,总是想起贾宝玉关于“药香”的那段话:“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袭…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人人都说中药苦,但真正懂药的人,被药治过病、救过命的人,都知道中药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当中药经过洗晒、烘炒、蜜炙等诸多工艺后进入药铺,再经药吊子的文火熬制百,便会产生一种淡淡的苦涩之香。中国人靠它治病养生,靠它延年益寿,中药也借此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这悠悠古韵传承到今天,依然有着度难以抵挡的魅力,依然能给予我们身体最贴心细致的呵护。
上了年纪的老人,但凡身体不适,无论大病小恙,总是笃信中医与中药。记得给外婆煎药时,望着眼前翻滚的药汁,时间将至,火候恰好,……
以上
2、中医的精髓是什么?
中医的精髓就是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为百所有的疾病归了类,所以在中医眼里没有治不了的病;而现代度医学总是“不知羞”的承认目前还有很多人类不能解决的难题。 中医的精髓还有:当发现精子不是由肾脏产生的时候,就说“中医的肾不是现代医学的肾”知;当不道得不承认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时,也得为“心主神明”找借口。当现代医学发现铅丹,水银,关木回通,马兜铃可置人于死地时,他们这十几年就偷偷的不用了这几十种中药,还嘴硬“纯中药毫无毒副作用”答。还有中医也学着做手术,把自认为无比神
3、中华医药的中央电视台栏目
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中华医药》常态的有三个板块。一是健康故事。这是主打板块,约20分钟,主要是请文化名人或普通人讲解他们的养生方式,让大家树立一种健康的理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念;二是仲景养生坊。通过讲解药膳制作或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健身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三是洪涛信箱。这是一个互动的板块,主要针对观众来信和电话热线,介绍一些观众非常关注的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华医药》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每周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2002年9月2日,《中华医药》进行了全面改版,栏目扩版为每期节目时长50分钟,栏目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的品牌栏目之一。
《中华医药》栏目体现了各类观众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涉及了中国传统医学、生活习惯和伦理道德等内容。如《健康话题》关注健康热点、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医药名家》聚焦中华名医、人格化展示中华医药的文化内涵、《洪涛信箱》为海外观众寻医问药提供健康向导、《专科门诊》探讨解除患者疾病痛苦的良方、《养生有道》传播中华养生文化等。 《中华医药》栏目对主持人的形象定位是:“富有中国传统民族风范的东方现代女性”,被海外观众亲切地称为“来自祖国的健康使者”。
在1998年至2002年,《中华医药》团队对栏目内在功能认识的深化和外在栏目形象的改进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历了从提供实用性服务到提供文化性服务的观念转变,形成了《中华医药》独特的栏目风格和权威的栏目公信力。
2003年4月初,“非典”肆虐,《中华医药》派出特别摄制组到达广州,采访了近距离采访了多名被感染治愈的医护人员,采访拍摄了广州地区第一位发病的患者黄发胜先生的并拍摄了他和家人的生活,陆续推出了《探究“非典”之源》、《应对“非典”之法》、《亲历“非典”一线》、《预防“非典”之方》、《阻断“非典”之途》等系列节目。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国际频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
做孤独症节目时,写了一纸卡片,鼓励孩子的父母坚持下去,不能放弃。栏目组自己也设计了一个图案,在体恤衫上,去孤独症学校,和孩子们的父母做了活动。曾经拍摄一个很年轻的20多岁的女孩儿获得了乳腺癌,最后到了脑转移,因为有一个男孩儿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六年的爱情,这个女孩儿最后还是走了。在拍摄的过程中,栏目组及病房的病人都在掉泪。采访完了以后,就在那个地方捐了款。还拍过一对双胞胎,也是得了肌肉萎缩症,专家给的期限是18岁会死亡,但是母亲却把他们抚养到了20岁,当时记者去现场拍的时候,也进行了捐款。 《中华医药》每天都能收到来自海外几十个国家观众的回应,他们通过信件、电话和电子邮件向栏目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栏目平均每年回复海内外来信10000多封,电话25000多个,电子邮件6500多个,是中央电视台收到观众来信、来电数量最多的栏目之一。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认为,《中华医药》栏目的开办,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华侨、华人健康的深切关怀。
澳大利亚观众魏长生认为:“《中华医药》为上了年纪的华人、华侨所偏爱,我们几乎每周都一定收看此节目。《中华医药》对于患有疑难疾病的人更是福音和雪里送炭,再一次表示我们全家对中央电视台的谢意。”法国观众李樱在来信中说:“每当听到洪涛小姐那句“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时,我们都会特别感动......”
《中华医药》栏目团队精诚团结,始终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权威的健康资讯、专业的制作品质、贴心的亲情服务、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努力打造栏目的品牌形象。
工作人员通过努力,使《中华医药》栏目在节目的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台湾《大成影剧报》同步转载解说词,《中华医药》系列丛书第一、二、三、四辑的出版发行,以及该丛书繁体字版在台湾地区的出版发行,使《中华医药》栏目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读者群,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在海内外中医药界及观众中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2004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进行全面改版。由以前的5个板块改版调整为《健康故事》、《仲景养生坊 》、《洪涛信箱》3大板块,坚持栏目主题化,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创作原则,强化服务性、时效性,增强故事性、可视性,加强互动性,加大信息量。
由于《中华医药》栏目创作在这次改版中实现了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传播受众由患者人群为主转变为以健康人群为主的重大改变,栏目的吸引力、收视率都明显增长,改版后吸引到栏目的收视人群增加了371万,收视率增长了50%,收视份额增加了68%,17:15-18:00档的节目的收视份额排名提升了9名,栏目呈现出成熟上升的良好态势。2007年1月1日,中文国际频道进行了新一轮的频道改版,《中华医药》栏目的播出时间第一次进入晚间黄金时间22:00,第一次与文艺、体育、综艺等栏目同在一个黄金档时间播出。栏目坚持 “宗旨不变、内容为王”,在节目内容拓宽、节目形态创新和故事化讲述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娴熟地融合于一体,栏目陆续推出了《我的健康我做主》、《天有中华有中医》、《探秘红楼美食》、《教您如何不生病》、《反思“胃癌”的美食家》、《孤独的记录》等系列节目和主题化节目。
《中华医药》改版后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如主打的“天佑中华有中医”节目,讲述故事:中医药抗癌的故事、中医药促进康复的故事、中医药抗“非典”的故事、“神六”宇航员把脉故事等。 栏目自1998年6月1日开播以来,以“弘扬五千年传统医药文化,再创新世纪绿色健康潮流”为栏目宗旨,定位是“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较高文化品位和权威健康资讯的服务栏目”,以典雅、新鲜生动的中国气息与中国韵味等特特色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内容上,融知识性、服务性、文化性于一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健康话题、医药名家、专科门诊、养生之道,内容涉及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各个方面。特别是深入到中医理论层面,讲解中医中药把握问题的思路,以中医理论的调和观、整体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使《中华医药》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厚重感。尤其是该栏目陆续推出的特别节目“民族医药系列”——《雪域藏医》、《西域维医》、《草原蒙医》、《竹楼傣医》,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藏、维、蒙、傣四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拓展了栏目固有的文化视野。
形式上,兼有古朴典雅和现代气息。首先,该栏目制作了一整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片头、片尾、片花、字幕和图示,其风格与栏目内容——中医药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相一致。其次,充分运用电视化的手段,特别是在央视国际频道率先运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增加了栏目的可视性与现代感。第三,主持人定位准确而富有特色。主持人形象风格和栏目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卓显东方文化的安静质朴、温文尔雅。
栏目文化品位与服务性的关系处理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中国中医药及各民族传统医药领域本身就富含文化矿藏,如果充分开掘这些文化成分以为健康服务之源泉,不仅使栏目发展具有绵长的劲力,而且有了文化感染的原因,可让服务很好地为观众所接受,效果会更佳。他们坚持文化品位与服务性相统一,这是对传播学“受众中心”的深入理解。
对外宣传和国际频道建设的意义方面,以人类共有的健康需求为切入点,利用中华民族玄妙精深的医药学理论和效果奇特的各种具体方法来宣传文化。 随着大家对中医药健康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大,《中华医药》节目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收视率节节攀升。2007年前三个季度连续排名第一,年平均收视率高居全国健康类栏目收视榜首。在2007年至2008年的节目综合评估评比中,栏目又有4个季度名列中文国际频道第一。在央视国际网络300多个上网栏目中,《中华医药》点击率一直稳居前5名。
收视调查显示,24~54岁的观众约占80%。由于播出时间晚,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相对较少,55~70岁的约占20%。在被调查的中青年人群中,一部分人之所以关注这一节目,一方面是为了父母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他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了。 毕根辉:我对《中华医药》很关注,洪涛在整个主持过程中,对这个节目吃得很透了。我在网站上看到她自己的感言写了几条,感到已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而且她也是这样做的。有几句话我记下来了,我们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她说“中医之药它的方法提倡以望、闻、问、切……《中华医药》也因此找准定位,中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医药的定位,它的定位是什么呢?她说放弃奢望、减少浮躁、力求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服务全球华人,这其实也是这个栏目的定义。
还有一段话,中医养生之道,可能这个团队真的已经变成中医中药的专家了,而且每一个人都热爱这项工作,所以他讲中医养生之道首在养身调性。洪涛得到了一种启迪,以感恩心待人,以平常心处事,把调理的心境带入到中医传统文化系统里。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也是她办这个节目的宗旨。
第三句话说“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华医药》对它的宣扬和挖掘永无止境,我虔诚地手捧人类文明的奇迹和瑰宝,真诚地服务于电视机的前观众朋友,凝聚成一句话,《中华医药》牵挂你的健康”。《中华医药》这个尺度、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中华医药》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如主打的“天佑中华有中医”节目,讲述了4个故事:
一是中医药抗癌的故事。江苏南通的著名老中医朱良春用虫药抗癌,11年前将上海的一个淋巴癌患者成功治愈了。二是中医药促进康复的故事。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回国后,经中医药介入治疗,身心得到了较全面的康复。三是中医药抗“非典”的故事。“非典”期间,我们是中央电视台最早一批到广东采访的栏目记者,采访回来后我们做了若干期节目,及时介绍了中医药在“非典”期间的特色治疗。四是中医药在航空医学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故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在“神六”发射期间,对两个宇航员把脉,进行中医辨证,做好前期的医疗保健,有效避免了太空反应。 北京时间:周三09:00 22:00
格林威治时间:周日07:10 15:40
纽约时间:周日 17:10 周日 24:0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中国传统医学可能是其中最经典的。《中华医药》栏目向海内外观众传播这种人人都可能直观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医学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非常具有人类意义和世界意义,因为健康是世界各国所有人都需要的。
《中华医药》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药界的最新临床成果和健康实用资讯。栏目始终坚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向观众传播权威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把专业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观众,在中国传统医药传播领域产生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中华医药》关注的话题特别多,糖尿病、失眠、近视、便秘、老年痴呆……
《中华医药》努力寻求着“标本兼治”解答观众的问题:关于肠道之苦的节目里,经历多年便秘痛苦的庞中华先生与观众分享了他的“土豆饮”法:土豆去皮榨汁;小火煮开;土豆汁黏稠时,加入适量蜂蜜;每天一次,每次两勺,空腹服用;同时再要加点适合自己的蜂蜜。这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药食同源”。
《中华医药》在“糖尿病专题”中,除了讲述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注意饮食等方面外,因为糖尿病而衍生的生活问题及心理恐惧也被列在其中,所以便会有“王新捷抗糖路上爱相伴”的那样的一期节目。看完节目,糖尿病能不能结婚,能不能生小孩,如果有了家庭,又该如何去关爱……一系列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中华医药》以叙述故事和明星说法的节目形式。比如《荆棘抗癌路因爱而美丽》就讲述了小黄陪女友美玉一同抗癌的哀宛感人故事。大部分时候,《中华医药》选用的是具示范作用的明星出场。
在2007年元旦特别节目《我的健康我做主》中,就是中国台湾影坛常青树、归亚蕾、李明启、六小龄童讲述了他们的调养之道而年轻漂亮、少生病的。 洪涛:
洪涛简介: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工作,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曾担任《希望之旅》、《今日影视》等栏目主持人。1998年参与创办《中华医药》栏目,现任《中华医药》制片人、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多次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艺术骏马奖”评委会特别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称号。曾荣获中央电视台先进个人、中央电视台“十优”青年提名等称号,所著论文《服务类专题节目呼唤专家型主持人》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播音与主持论文二等奖。
洪涛感言:“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有时也许为了体现它的价值,我们过于追求物质与虚荣,而忽视了它的根本。抛开一切身外之物,其实,拥有健康,才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
刘文:安徽芜湖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华医药》栏目监制。
1984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摄影专业,1988年毕业留校。1991年调至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历任《中国报道》编导、摄影,曾编导、摄影电视片百余部(集)。1998年至2002年,参与创办《中华医药》栏目,担任《中华医药》制片人。《中华医药》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政府奖)栏目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节目一等奖。 栏目创办之初不被看好,因为当时同行们认为中药这个行业缺乏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动力,同行也对郎中不太感兴趣。在患者或者是观众眼里面看是做健康栏目的媒体,在栏目的创始人、首任制片人刘文的带领下,《中华医药》起步了、开发了。最初采访工作非常艰难,经过栏目工作人员一次次地采访、一次次与医院、医生的接触,才被大家了解、认识。栏目组记者出去的时候,碰到名医,经常会握着栏目组人员的手表示感谢。栏目一路走来,靠的是真诚。通过真诚的付出逐渐被观众理解了。
在备受关爱和信任的过程中,栏目努力付出他们的爱心。在采访艾滋病患者之后,栏目组一起捐了一些钱、物,送到了艾滋病患儿的学校。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普通人的时候,尤其是在一线做捐助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体现了团队的爱心。
栏目10年中力求在节目的形态讲求方式方面有所变化,正如一位教授所肯定的一样,坚守是《中华医药》得以常青最重要的法宝。这一切来自于栏目团队的责任,无论是对电视、对《中华医药》,还是对于观众。 1998年6月1日 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
2006年8月6日 中华医药主持人洪涛讲健康故事:刘秉义食疗化解脂肪肝。
2006年10月14日 《有关静脉曲张的解答的问题 》。
2007年7月 播出了一位香港的糖尿病人的故事。
2007年2月16日《中华医药》节目特邀于西蔓访谈“用色彩驱散抑郁”。
2008年1月16日 《糖尿病人主食-推荐之一》。
2008年2月8日 仲景养生坊《中华医药》栏目特别奉献 。
2008年7月23日 一套操救了我的腰 第29期
2008年8月8日《中华医药》之“红楼美食”——枣泥山药膏。
2008年11月27日 播出了《祛病有术》。
2008年12月18日 解救“不死癌症”播出。
2008年12月15日 [专题]《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
2008年8月8日 《药香从这里飘向海内外》播出。
2008年9月24日 洪涛:坚守是《中华医药》长青的法宝。
2008年12月20日 《 养生之道——男人篇》。
2009年2月23日 《癌症如何神奇消失》。
2009年2月25日 仲景养生坊推荐止咳定喘药膳—百合川贝银杏羹。
2009年2月28日 “燕窝粥”治病新功效——抗辐射。
2009年3月13日 探秘红楼美食1- 《中华医药》特别节目
2009年3月19日 《中华养生史纲 · 中国养生文化的衰落与复兴》。
2009年3月16日 仲景养生坊栏目推荐药膳:罗汉果煲猪肺汤。
2009年1月14日 洪涛:坚守是《中华医药》长青的法宝 。
4、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经典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劝君别学《本草纲目》,不能算药典,顶多是百科全书。)、《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入门可先看《医学入门》、《陈修园医学全书》,其他书籍可参考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第一》的评论自己决断。
5、经典视频珍藏版-【中华养生宝典】(102集)-科教视频总汇-长寿养生视频宝典
四种健身气功介绍
2004-05-20 09:27:28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奇葩
——四种健身气功介绍
健身气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人的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新世纪初,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健身养生文化传统,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遵照党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贯政策,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
编创四种健身气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以生命科学、中西医学、心理学、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科学测试。四种健身气功凝聚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汗水,内涵丰富,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在试验中受到广大练功群众的喜爱。从整体看,四种健身气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四种健身气功遵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优秀传统功法的基础上编创而成。既保留了原有功法的精华,又吸收了各流派之所长,并有所创新。
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出的四种健身气功,就是在传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的基础上,吸收各流派之所长,遵照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念,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理论,集集体智慧编创而成。四种健身气功在保留了传统功法精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编创过程中,课题组聘请戏曲、舞蹈、体育及运动医学等方面专家,就功法动作的艺术性、健身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在继承传统功法动作的基础上,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对四种功法作了整理和创新,既体现了健身气功的时代特征,又展现出传统气功的神韵。四种功法各具特色,健身气功·易筋经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式精要基础上,按照现代健身理论和方法编创而成,整套动作自然流畅,刚柔相济,美观大方。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中蕴含着“五禽”的神韵,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动作柔和舒展,协调匀称,新颖优美。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嘘、呵、呼、?、吹、嘻”六个字诀之间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具独立性;既可以同时练六个字诀,也可以单独练某一个字诀;在吐气发声的同时,辅以简单的肢体导引,对健身、养生、康复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圆活连贯,舒展大方,动静相兼。四种健身气功动作舒缓,姿态优美,简单易学,展现出健身气功独特的魅力。
第二,科学文明,有益健康。编创四种健身气功课题经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批准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局管科研计划,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办法组织实施。负责编创的各子课题组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经多方考证、不断观摩研讨和反复试练,以大量文献为基础,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集体编创了四种健身气功。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总课题组和专家组对编创过程进行了统一部署、全程控制和严格把关,确保编创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四种健身气功分别在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5省市9个地区市的28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近2000名群众中进行了试点实验,采用多项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指标对其健身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四种健身气功功理科学、功法安全可靠,对增强人体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肌体抗衰老能力、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调节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对在社会上倡导科学的健身理念,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健身气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内涵丰富,适应面广。四种健身气功功理科学,安全健康,在健身气功辅导员、社会体育工作者、医疗康复指导者以及广大气功爱好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试点试验和调查问卷认为:四种健身气功强度适中,结构合理,动作优美,习练舒适,既便于普及又适于提高。
由于编创时间较紧,涉及内容较多,面向全国试行推广工作还刚刚起步,四种健身气功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有关科研项目正在继续进行跟踪测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将继续按照“积极稳妥”“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的原则,以健身气功活动站、点为依托,逐步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以引导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中医免费电子书下载网站
以前我学中医书在网上搜遍了所有的能找到中医书籍的地方,后面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中医书籍,至从发现那个地方后我基本就没再为找中医书籍发愁了,那里基本外包括了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所有的电子书版中医,那里大概有四万册中医书籍,我基本上都下载完了
注意间看图中右下角,回答的目录中的中医书籍均出自于此,其有很多中医书籍资料
部分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新校注陈修园医书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胡国臣主编)
最新高效病症验方丛书
枫江陈莘田先生外科临症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高清版)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丛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玉萍主编)
汉方对疑难症之治疗(第1-4辑)
江西省中医验方秘方集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清宫医案研究(全4册)(横排简体高清版)
温州近代医书集成(上、下册)(扫描版)
温病大成(全五部)
温病学专著(共6卷)(高清版)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
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丛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现代名医证治丛书(全八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全70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针灸选集丛书(全4集)
珍本医籍丛刊
生活百科知识
白话中医四部经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 刘渡舟主编)
百家名医治验实录
百病良方(全8集)(高清版)
碥石集
笔记图解(全10册)
经方临床运用(第一、二辑)(高清版)
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全16册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全套16册)
药学精要(共二十册)
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全3册)
董氏奇穴资料全集
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全10册)
走近中医大家
近代上海名医医案丛书
近代中医珍本集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50册
道地药材图典(共五册)
重读中医经典丛书(全12卷 超清版)
金匮类书籍
针灸名师临床笔记丛书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针灸治疗见实效丛书(共6册)
锦方选集
难病奇方系列(全41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难经类书籍
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食物是最好的医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验方新编(清 鲍相璈 )
黄元御医学全书黄帝内经
黄煌经方沙龙(第一、二、三期)(高清版)
龙华名医临证录(共12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人斋直指(1-8卷)
│ 人斋直指卷一.pdf
│ 人斋直指卷七.pdf
│ 人斋直指卷三.pdf
│ 人斋直指卷二.pdf
│ 人斋直指卷五.pdf
│ 人斋直指卷八.pdf
│ 人斋直指卷六.pdf
│ 人斋直指卷四.pdf
│
├─伤寒六书(1-4卷)
│ 伤寒六书之伤寒琐言.pdf
│ 伤寒六书之家秘的本.pdf
│ 伤寒六书之明理续论.pdf
│ 伤寒六书之杀车槌法、一提金、截江纲.pdf
│
├─伤寒六书(1-6卷)
│ 伤寒六书(伤寒琐言)卷三.pdf
│ 伤寒六书(卷五一提金,卷六截江纲).pdf
│ 伤寒六书(杀车槌)卷四.pdf
│ 伤寒六书(陶氏家秘)卷一.pdf
│ 伤寒六书(陶氏家秘)卷二.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8卷)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一.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七.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三.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二.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五.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八.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六.pdf
│ 伤寒后条辨直解卷四.pdf
│
├─伤寒大成(4卷)
│ 伤寒大成卷三.pdf
│
├─伤寒活人书(1-10卷)
│ 伤寒活人书(1-3卷).pdf
│ 伤寒活人书(4-10卷).pdf
│
├─伤寒百证(1-4卷)
│ 伤寒百证卷一.pdf
│ 伤寒百证卷三.pdf
│ 伤寒百证卷二.pdf
│ 伤寒百证卷四.pdf
│
├─伤寒补天石(1-4卷)
│ 伤寒补天石卷上.pdf
│ 伤寒补天石卷下.pdf
│ 续伤寒补天石卷上.pdf
│ 续伤寒补天石卷下.pdf
│
├─伤寒论刘氏传(1-4卷)
│ 伤寒论刘氏传卷一.pdf
│ 伤寒论刘氏传卷三.pdf
│ 伤寒论刘氏传卷二.pdf
│ 伤寒论刘氏传卷四.pdf
│
├─伤寒论剳记(一二卷)
│ 伤寒论剳记卷一.pdf
│ 伤寒论剳记卷二.pdf
│
├─伤寒论古训传((1-6卷)
│ 伤寒论古训传卷一上.pdf
│ 伤寒论古训传卷一下.pdf
│ 伤寒论古训传卷一中.pdf
│ 伤寒论古训传卷三四五六.pdf
│ 伤寒论古训传卷二.pdf
│
├─伤寒论句解(上下卷)
│ 伤寒论句解上卷.pdf
│ 伤寒论句解下卷.pdf
│
├─伤寒论后条辨(1-8卷)
│ 伤寒论后条辨卷一.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七.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三.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二.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五.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八.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六.pdf
│ 伤寒论后条辨卷四.pdf
│
├─伤寒论国字辨(6卷)
│ 伤寒论国字辨卷一.pdf
│ 伤寒论国字辨卷三.pdf
│ 伤寒论国字辨卷二.pdf
│ 伤寒论国字辨卷五.pdf
│ 伤寒论国字辨卷六.pdf
│ 伤寒论国字辨卷四.pdf
│
├─伤寒论张义定本(上下卷)
│ 伤寒论张义定本上卷.pdf
│ 伤寒论张义定本下卷.pdf
│
├─伤寒论文字考续(上下卷)
│ 伤寒论文字考续上卷.pdf
│ 伤寒论文字考续下卷.pdf
│
├─伤寒论文字考(上下卷)
│ 伤寒论文字考上卷.pdf
│ 伤寒论文字考下卷.pdf
│
├─伤寒论条辨(1-8卷)
│ 伤寒论条辨之或问本草.pdf
│ 伤寒论条辨卷一.pdf
│ 伤寒论条辨卷七卷八.pdf
│ 伤寒论条辨卷三.pdf
│ 伤寒论条辨卷二.pdf
│ 伤寒论条辨卷五卷六.pdf
│ 伤寒论条辨卷四.pdf
│ 伤寒论条辨序.pdf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7、中国古代四大医书,是哪四本书?
公认的是:《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难经》书名的含义,有二种解释:以难字作为问难,另以难字做为难易来解读。难,读音为“ㄋㄢˋ(nàn)”。《难经》是阐发《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的第一部书。后世将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 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 伤寒杂病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载方262首。至此,《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全部出场了。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本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入丸药”,蝟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采用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对现今中医业医者只采用汤药成药的现象具有很大的批判性的价值。
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
强调辨证施药
《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书中365味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
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
《内经》首先提出了“药有阴阳”理论,《本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以阴阳分,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具体内容可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本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以及其对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
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
《本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五味相对而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之意。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温热药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药有凉、微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
8、中医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2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中医养生疗疾宝典求医不如求己2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求医不如求己2最新章节 正文 第1节:序言
代序一
让中医更加贴近百姓
半年多前,中里先生请恩师谢阳谷教授对自己的旧作《求医不如求己》进行指点。谢教授现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和北京中医协会会 长。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谢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深化。读完《求医不如求己》,谢教授一时兴起,用毛笔小楷给中 里先生修书一封。值新作《求医不如求己2》出版之际,中里先生征得恩师的同意,将此信公诸于众,并以之为序。读者可以从信中感受到谢阳谷教授对中医事业的 深情以及对中里先生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普及中医的支持和鼓励。以下是信的正文:
小郑:
认真读完你的《求医不 如求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作为从事中医管理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我一直认为将祖先留下来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但是近年来,中医存废之 争闹得沸沸扬扬,有些非专业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进行了歪曲和断章取义,而专业领域的学者在传播中医文化时又多于学术化和理论化。百姓普遍认为中 医虽然疗效确切,但只能求助于中医大夫,自己很难触其玄机。《求医不如求己》不仅在中医思想的传承和延伸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突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