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之道,身要常什么,足要常什么
养生之道,身要常劳,足要常暖
2、什么事养生之道
3、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齐白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白石成功的秘诀就是“勤奋伴随一生,聪明生之俱来”。
齐白石将绘画视为“寂寞之道”,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和成功的秘诀。“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讲的就是他在1920年到1929年之间以超出常人的毅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关门杜客,潜心研究,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他做誓言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同期,齐白石也在治印上下过死功夫,他在记载自己刻苦治印时有这样一段话:“余学刊印,刊后复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东复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池底。”这段时间齐白石作画万余幅,刻印3000多枚,可以说齐白石是穿越作品的海洋冲进艺术的自由王国的。他常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
5、什么事养生之道?
6、齐白石的什么堪称五绝
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堪称五绝:
1、“七戒”
一戒饮酒。白石老人认为饮酒有害健康,除有时饮少量葡萄酒外,平时从不饮酒。
二戒空度。“人生不学,苦混一天。”白石老人每天绘画不止,不让时光虚度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
三戒吸烟。白石老人不吸烟,家中亦不备烟。
四戒懒惰。白石老人坚持自己料理生活,如补衣、洗碗、扫地等活,都亲自去做。
五戒狂喜。他的经常获大奖或被选人国际画展,他隐乐于心,平静坦然对待,毫无狂喜之态。
六戒空思。白石老人认为空思空想无益健康,还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忆旧中,不能自制。七戒悲愤。白石老人泰然处世,始终保持平静乐观的人生态度,既不大喜过望,也不大悲大泣。
2、“八不”。
一不贪色。若老年人长期纵欲,不仅会加快身体衰竭,还会导致突发性疾病。
二不贪肉。若老年人的膳食中脂肪过多,易患高胆固醇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三不贪精。若老年人长期吃精细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减少,会减弱肠蠕动,易便秘。
四不贪咸。若老年人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肾脏衰竭。
五不贪甜。若老年人过多吃甜食,会引发肥胖症、糖尿病等,不利于身心健康。
六不贪饱。若老年人饮食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肠胃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七不贪热。若老年人饮食温度过热,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消化道长期受烫热刺激,易患胃癌、食道癌。
八不贪凉。若老年人长期贪吃冷食、冰冻食品刺激消化道,容易引发胃炎、腹泻和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3、“喝茶”。白石老人很早就掌握了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
4、“食之有道”。
白石老人始终认为食之有道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式:
杂食。杂食充分体现了食物互补的原理。杂食是获得各种营养素的保证。有人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如条件所限,可先从每天吃10种、15种食物做起。
慢食。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可以减肥、美容、防癌、健脑。
素食。意思是“基本吃素”,不是一点儿荤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早食。一日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还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预防疾病。
淡食。就是少盐、少油、少糖,而多盐、多油、多糖是“三害”。
冷食。低温可延寿,冷食还可增强消化道功能。
鲜食。绝大多数食物以新鲜为好,许多“活营养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鲜做鲜吃”、“不吃剩”。
洁食。干净的食物。
生食。指“适合生食的尽量生食”,避免营养素的损失。
定食。定时定量进食,久而久之形成动力定型,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稀食。食粥养生自古延续至今,除粥外,还应包括牛奶、豆浆等流质。
小食。三顿正餐外的小餐称为“小食”,符合“少食多餐”原则,具多重功效。
选食。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食物(甚至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使营养更具有针对性。
断食。即在一定时间内,一顿或一天不进食,可彻底地排除体内毒素。
干食。干食增强了咀嚼功能,较强地刺激牙周的神经末梢,起到健脑作用。
5、“拉二胡”。
白石老人很喜欢拉二胡,特别在晚年,常一个人在傍晚时分,坐在房前树下,一边轻轻拉二胡,一边低声哼唱。
白石老人早已发现,二胡等音乐不仅可以娱情、畅意、益智,还可以宽心、健身、养生、疗病。